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电厂化学 > 详细内容
利用AutoPrep 技术超大体积进样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检测超纯水中ng/L 级阴离子
发布时间:2011/3/29  阅读次数:2413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图片

氟离子浓度为7.1 ng/L,硫酸根浓度为3.7 ng/L,其余峰为系统峰或碳酸盐的峰。
3.2 预浓缩与大体积直接进样的选择
对于离子色谱而言,一般的进样体积为10-100 μL,而超过100 μL 则被称为大体积进样。选用大体积进样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方法灵敏度。目前有关离子色谱的文献报道中,最大进样体积为1000 μL[8]。但是,进样体积并不能无限扩大,如果需要更大进样体积则推荐使用在线浓缩柱的预浓缩方式完成,否则就会出现柱前死体积变大从而导致峰型扩散[9],这可能是因为样品中被测组分在大体积定量环中均匀分布,淋洗液需要一定时间(定量环体积/流速)才能将定量环中样品完全冲洗至分析柱上。而使用浓缩柱,被测组分集中在浓缩柱柱头附近的色谱带上,而淋洗液冲洗浓缩柱,多为反向冲洗,这样就大大减小了柱前死体积,
并可以最快的速度将浓缩柱上的色谱带转移至分析柱,减小了峰扩散的可能性。
本实验的进样体积为20mL,而淋洗液流速为1mL/min,也就意味着如果不采用浓缩进样而用大体积直接进样的方式,则会出现至少20min 的柱前死体积,峰型也会很宽,故本实验选用预浓缩柱进行试验。
3.3 在线进行系统校准
一般情况下,在配制ng/L 级的标准溶液时,很难保证准确和重现,除了对操作者的要求非常高外,对环境的要求也是非常苛刻的。在本文的实验设计中,推荐了一种只需手工配制一种浓度为μg/L 级的标准溶液,就可完成ng/L 级标准曲线制作的方法。由于十通阀上安装有2 个定量环,体积分别为20mL 和20 μL,二者的比例应恰好为1000:1,因此进样20 μL20 μg/L 的标准溶液,相当于进样20mL 20 ng/L 的标准溶液。当然20 μL 和20mL 的定量环的体积比还需通过一定手段进行校准。本文选用的校准方法如下。
准确配制20mg/L 阴离子标准溶液,通过20 μL 定量环进样分析,记录峰高,再将该标准溶液准确稀释1000 倍后,通过20mL 定量环进样分析,记录峰高,最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两个定量环的体积比:
大定量环体积:小定量环体积=小定量环进样检测峰高*1000:大定量环进样检测峰高根据公式计算,本实验中大小定量环的体积比为1005.4:1。本文所有系统校正的数据均按照该比例计算。
制作定量所用标准曲线时,无需配制多种浓度的标准溶液,而只需要控制小定量环的进样次数即可实现,如浓度1 的色谱图,是将小定量环进样一次所得,浓度2 的谱图,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小定量环进样两次,依此类推。图4 为不同浓度标准溶液色谱叠加图。阴离子浓度、线性相关系数如表1 所示。

图片

3.4 重现性和检出限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10 ng/L 混合标准溶液连续10 次进样分析,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如表3 所示。根据S/N=3 计算的检出限结果也如表3 所示。连续10 次进样叠加色谱图如图5 所示。

图片
图片

  

4 结论
使用带有CIRA 自动在线水纯化装置的AutoPrep 系统,对电厂超纯水中的阴离子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在实现最大自动化的情况下,完成ng/L 甚至pg/L 级阴离子的分析,将传统意义离子色谱的灵敏度提高了数百倍。与此同时,在线水纯化装置CIRA 可以将系统空白降到最低限度,为超痕量阴离子的分析提供了最大保障。
参考文献
[1] 牟世芬,刘克纳,丁晓静。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第2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贾丽,刘肖。全新离子色谱柱-抑制型电导法检测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环境化学,2006,25(6):793-795
[3] 史亚利,蔡亚岐等。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分析化学,2005,33(8):1077-1080
[4] 螯合离子色谱法分析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离子的研究。吕海涛,牟世芬,童沈阳。色谱, 1998,16(2):100-105
[5] 牟世芬,Archava Siriraks,J.M.Rivie。螯合离子色谱法分析复杂基体中痕量镧系元素的研究。色谱,1994,12(3):166-170
[6] 刘肖,王碗,蔡亚岐等。利用AutoPrep离子色谱技术实现对复杂基体中过渡金属和镧系元素的分离和制备。岩矿测试,2007,26(3):176-182
[7] 刘肖,史亚利,Archava Siriraks等。利用AutoPrep技术抑制型电导离子色谱法检测土壤中的碘。岩矿测试,接收。
[8] 贾丽,刘肖。全新离子色谱柱-抑制型电导法检测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环境化学,2006,25(6):793-795
[9] 张振清,阮金秀。微柱高效液相色谱大体积进样技术。色谱。1993,11(4):255-256
作者简介:刘肖(1980-),男,北京,硕士 Tel:(010)62849182 E-mail: liuxiao@dionex.com.cn
本文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 项目)(NO. 2003CB415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577058)、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