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扬程、(转速)、功率、(效率)、比转速、(汽蚀余量)。
2. 水泵在运行中出口水量不足可能是(进口滤网堵塞)、(出入口阀门开度过小)、(泵入口或叶轮内有杂物)、吸入池内水位过低。
3. 提高机组(初参数),降低机组(终参数)可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性。
4. 同步发电机频率与转速和极对数的关系式为(f=P·n/60)。
5. 机组冲转时不得在(临界转速)附近暖机和停留。
6. 为防止甩负荷时,加热器内的汽水返流回汽缸,一般在抽气管道上装设(逆止门)。
7. 为防止水内冷发电机因断水引起定子绕组(超温)而损坏,所装设的保护叫(断水保护)。
8. 为防止叶片断裂,禁止汽轮机过负荷运行,特别要防止在(低) 频率下过负荷运行。
9. 为了保证氢冷发电机的氢气不从侧端盖与轴之间(逸出),运行中要保持密封瓦的油压(大于)氢压。
10. 为了保证疏水畅通,同一疏水联箱上的疏水要按照压力等级依次排列,(压力低)的疏水靠近疏水联箱出口。
11. 为了确保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新装机组或大修后的机组必须进行(超速试验),以检查危急保安器的动作转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12. 为了提高凝结水泵的抗汽蚀性能,常在第一级叶轮入口加装(诱导轮)。
13. 循环水泵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
14. 循环水泵出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吸入侧有异物)、叶轮破损、转速低、(吸入空气)、(发生汽蚀)、出口门调整不当。
15. 循环水泵的特点是(流量大)、(扬程低)。
16. 循环水泵正常运行中应检查(电机电流)、(入口水位)、(出口压力)、(轴承温度)、电机线圈温度、循环泵的振动。
17. 循环水泵主要用来向汽机的(凝汽器)提供冷却水,冷却(汽机排汽)。
18. 循环水中断,会造成(真空)消失,机组停运。
19. 一般高压汽轮机凝结水过冷度要求在(2℃)以下。
20. 用中间再热循环可提高蒸汽的终(干度),使低压缸的蒸汽(湿度)保证在允许范围内。
21. 有一台给水泵运行,备用给水泵一般采用(倒) 暖。
22. 在泵壳与泵轴之间设置密封装置,是为了防止(泵内水外漏)或(空气进入泵内)。
23. 在冲转并网后加负荷时,在低负荷阶段。若出现较大的胀差和温差,应停止(升温升压),应(保持暖机)。
24. 在汽轮机的启停过程中,采用控制蒸汽的(温升率)的方法能使金属部件的(热应力)、(热变形)及转子与汽缸之间(胀差)维持在允许范围内。
25. 造成火力发电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汽轮机排汽热损失).
26. 真空系统的检漏方法有(蜡烛火焰法)、汽侧灌水试验法、(氦气检漏仪法)。
27. 真空严密性试验应在负荷稳定在(80%)额定负荷以上,真空不低于(90-85)Kpa的情况下进行。平均每分钟真空下降值不大于400Pa为合格。
28. 真空严密性试验在(80%)额定负荷以上,且(运行稳定)才允许试验。
29. 直流电源主要作为发电机组的(保护)、(控制)、(调节)和信号的电源。
30. 中速暖机和定速暖机的目的在于防止材料(脆性破坏),防止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31. 轴流泵的闭阀启动是指(主泵与出口门)同时开启。
32. 轴流泵的开阀启动是指在泵启动前(提前将出口门开启到一定位置),待启动主泵后再(全开出口门)。
33. 轴流泵的启动可采用(闭阀)启动和(开阀)启动两种方式。
34. 轴流泵在带负荷条件下启动,即(全开出口门)启动,此时(轴功率)最小,不会因过载而烧毁电机。
35. 主蒸汽压力和凝汽器真空不变时,主蒸汽温度升高,机内做功能力(增强),循环热效率(增加)。
36. 转速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而保护未动作,应执行紧急停机。
37. 转子静止后立即投入盘车,当汽缸金属温度降至(250)℃以下可定期盘车,直到调节级金属温度至(150)℃以下停盘车。
38. 转子升速时,在一阶监界转速以下,轴承振动达(0.03)mm时或过监界转速时,轴承振动超过(0.1)mm时,应打闸停机。
39. 凝汽器水位升高淹没铜管时,将使凝结水(过冷度增大),(真空降低)。
40. 汽轮机转子发生低温脆性断裂事故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有两个:一是 在低于(脆性转变温度)以下工作,二是具有(临界应力)或临界裂纹。
41. 汽轮机叶顶围带主要的三个作用是增加(叶片刚度)、调整(叶片频率)、防止(级间漏汽)。
1. 主汽阀带有预启阀,其作用是降低(阀碟前后压差)和机组启动时控制(转速)和(初负荷)。
2. 汽机油循环倍率是指1 小时内在油系统中的循环次数,一般要求油的循环倍率在(8—10 )的范围内。
3. 加热器的端差是指(蒸汽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水温度)之间的差值。
4. 汽轮机热态启动时,润滑油温不得低于( 38 )℃。
5. 除氧器排氧门开度大小应以保证含氧量(正常 )而( 微量 )冒汽为原则。
6. 强迫振动的主要特征是(主频率与转子的转速一致或成两倍频)。
7. 当汽轮机膨胀受阻时,汽轮机转子的振幅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8. 汽轮机负荷摆动值与调速系统的迟缓率成(正 )比。
9. 汽轮机在停机惰走降速阶段,由于(鼓风作用)和(泊桑效应),低压转子的胀差会出现(正向突增 )。
10. 汽轮机的胀差保护应在( 冲转前)投入;汽轮机的低油压保护应在(盘车前)投入;轴向位移保护应在(冲转前)。
11. 运行中发生甩负荷时,转子表面将产生(拉)应力,差胀将出现(负值增大)。
12. 汽轮机的进汽方式主要有(节流进汽)、(喷嘴进汽)两种。
13. 运行中发现凝结水泵电流摆动,出水压力波动,可能原因是(凝泵汽蚀 )、凝汽器水位过低。
14. 汽轮机热态启动过程中进行中速暖机的目的是防止转子(脆性破坏)和(避免产生过大的热应力)。
15. 当汽轮机排汽温度达80度时应(自动开启低压缸喷水),当排汽温度超过121度时应(打闸停机)。
16. 汽轮机的凝汽设备主要由凝汽器、(循环水泵)、(真空泵)、凝结水泵组成。
17. 运行中汽机发生水冲击时,则推力瓦温度(升高),轴向位移(增大),相对胀差负值(增大),负荷突然(下降)。
18. 抗燃油是被用来作为(调节系统)用油的。
19. 惰走时间是指(发电机解列后,从自动主汽门和调门关闭起到转子完全静止的这段时间),如果发现惰走时间显著增加,则说明是(主、再热蒸汽管道阀门或抽汽逆止门关不严)所致。惰走时间过短说明(汽轮机内部产生摩擦)。
20. 有一测温仪表,精确度等级为0.5级,测量范围为400—600℃,该表的允许误差是(±1℃)。
21.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任务:一是(及时调节汽轮机功率,以满足用户耗电量的需要);二是(保持汽轮机的转速在额定转速的范围内,从而使发电机转速维持在3000rpm/min)。
22. DEH装置具有的基本功能有:一是(转速和功率控制)、二是(阀门试验和阀门管理)、三是(运行参数监视)、四是超速保护、五是(手动控制)。
23. 在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当高加随机启动时,发现高压胀差增长较快,你的处理应是(适当关小一次抽汽门,提高高压外缸的温度)。
24. 运行中发现汽轮机油系统压力降低,油量减少、主油泵声音不正常,则可断定是发生了(主油泵事故),处理是(立即启动辅助油泵,申请停机)。
25. 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的目的是保证超速保安器飞锤动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26. 运行中发现循环水泵电流降低且摆动,这是由于(循环水入口过滤网被堵或入口水位过低)。
27. 300MW机组汽轮机启动中,当转速接近(2800 r/min)左右时,应注意调速系统动作是否正常。
28. 某值班员在运行中发现密封油泵出口油压升高、密封瓦入口油压降低,判断是发生了(滤油网堵塞、管路堵塞或差压阀失灵)。
29. 汽轮机启动前要先启动润滑油泵,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启动高压调速油泵,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排除调速系统积存的空气)。
30. 对中间再热机组各级回热分配,一般是增大高压缸排汽的抽汽,降低再热后第一级抽汽的压力,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给水回热加热过程中不可逆损失)。
31. 机组带部分负荷运行,为提高经济性,要求(部分 )进汽,即(顺序阀)控制方式。
32. (热效率)是热力循环热经济性评价的主要指标。
33. 流体在管道中的压力损失分(沿程压力损失)、(局部压力损失 )。
34. 汽轮机在开停机过程中的三大热效应为热(应力)、热(膨胀 )和热(变形)。
35. 凝结器中水蒸汽向铜管外壁放热是有相变的(对流换热),铜管外壁传热是通过(导热 )进行,内壁是通过(对流换热 )向循环水传递热量。
36. 朗肯循环的工作过程是:工质在锅炉中被(定压加热)汽化和(过热)的过程;过热的蒸汽在汽轮机中(等熵膨胀作功 );作完功的乏汽排入凝汽器中(定压凝结 )放热,凝结水在给水泵中绝热(压缩)。
1. 纯凝汽式发电厂的总效率为锅炉效率、管道效率、(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循环热效率)、机械效率、(发电机效率)等项局部效率的乘积。
2.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造成能量损失的真正原因是传热过程中(有温差传热)带来的不可逆损失。
3. 汽轮机机械效率是汽轮机输给发电机的(轴端)功率与汽轮机(内 )功率之比。
4. 其它条件不变,提高朗肯循环的初温,则平均吸热温度(提高),循环效率(提高)。
5. 所谓配合参数,就是保证汽轮机(排汽湿度)不超过最大允许值所对应的蒸汽的(初温度)和(初压力)。
6. 提高蒸汽初温度受(动力设备材料强度)的限制,提高蒸汽初压力受(汽轮机末级叶片最大允许湿度)的限制。
7. 计算表明,中间再热对循环热效率的相对提高并不大,但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效率的提高却很显著。
8. 蒸汽中间再热使每公斤蒸汽的作功能力(增大),机组功率一定时,新蒸汽流量(减少),同时再热后回热抽汽的(温度)和(焓值)提高,在给水温度一定时,二者均使回热抽汽量(减少),冷源损失(增大)。
9. 再热式汽轮机中低压级膨胀过程移向h-s图的(右上方),再热后各级抽汽的(焓)和(过热度)增大,使加热器的(传热温差)增大,(不可逆热交换)损失增加。
10. 再热机组旁路系统实际上是再热单元机组在机组(启)、(停)或(事故)情况下的一种(调节)和(保护)系统。
11. 为了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必须把锅炉给水的含氧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锅炉给水含氧量应(<7)μg/l 。
12. 采用滑压运行除氧器应注意解决在汽轮机负荷突然增加时引起的(给水中含氧量增加)问题;在汽机负荷突然减少时引起的(给水泵入口汽化)问题。
13. 给水回热后,一方面用汽轮机抽汽所具有的热量来提高(给水温度),另一方面减少了蒸汽在(凝汽器)中的热损失。
14. 当给水被加热至同一温度时,回热加热的级数(越多),则循环效率的(提高越多)。这是因为抽汽段数(增多)时,能更充分地利用(压力)较低的抽汽而增大了抽汽的作功。
15. 疏水自流的连接系统,其优点是系统简单、运行可靠,但热经济性差。其原因是(由于高)一级压力加热器的疏水流入(较低)一级加热器中要(放出)热量,从而排挤了一部分(较低)压力的回热抽汽量。
16. 疏水装置的作用是可靠地将(加热器)中的凝结水及时排出,同时又不让(蒸汽)随疏水一起流出,以维持(加热器)汽侧压力和凝结水水位。
17. 为了避免高速给水泵的汽化,最常用的有效措施是在(给水泵)之前另设置(低转速前置泵)。
18. 给水泵出口逆止门的作用是(当给水泵停运时,防止压力水倒流入给水泵,使水泵倒转并冲击低压管道及除氧器。)。
19. 阀门按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关断)阀门、(调节)阀门、(保护)阀门。
20. 调节阀门主要有(调节工质流量)和(压力)的作用。
21. 保护阀门主要有(逆止阀),(安全阀)及(快速关断)阀门等。
22. 凝汽器冷却倍率可表示为(冷却水量)与(凝汽量)的比值,并与地区、季节、供水系统、凝汽器结构等因素有关。
23. 汽轮机在做真空严密性试验时,真空下降速率(<=0.13kpa/min)为优,(<=0.27 kpa/min)为良,(<=0.4kpa/min)为合格.
24. 汽轮机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动作转速应略低于(额定转速),危急保安器复位转速应略高于(额定转速)。
25. 在稳定状态下,汽轮机空载与满载的(转速)之差与(额定转速)之比称为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速度变动率。
26. 大功率汽轮机均装有危急保安器充油试验装置,该试验可在(空负荷)和(带负荷)时进行。
27. 造成汽轮机大轴弯曲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动静摩擦)、(汽缸进冷汽冷水)。
28. 汽轮机调节系统中传动放大机构的输入是调速器送来的(位移)、(油压)或(油压变化)信号。
29. 汽轮机的负荷摆动值与调速系统的迟缓率成(正比),与调速系统的速度变动率成(反比)。
30. 汽机的低油压保护应在(盘车)前投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