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1. 热态启动前应连续盘车( C )小时以上。
A、1; B、3; C、4; D、2~4
2. 采用双层缸的汽轮机内缸上、下缸温差超过( C )℃时,严禁汽轮机启动。
A、15 B、25 C、35 D、50
3. 热态启动时先送汽封,后抽真空主要是( C )。
A、控制胀差 B、快速建立真空 C、防止汽封段轴颈骤冷
4. 高压加热器投入运行时,一般应控制给水温升率不超过( C )℃/min。
A、1 B、 2 C、 3 D、5
5. 凝汽器真空提高时,容易过负荷的级段为( C )。
A、调节级 B、中间级 C、末级 D、中压缸第一级
6. 机组抢修停机时,应用( C )停机方式。
A、额定参数 B、滑压 C、滑参数 D、紧急停机
7. 汽轮机冷态启动时,一般控制升速率为( C )r/min。
A、200~250 B、300~350 C、100~150 D、400~500
8. 机组启动时,上缸调节级处金属温度在( C )℃之间称为温态启动。
A、150~200 B、150~200 C、150~300 D、250~300
9. 其它条件不变,主蒸汽温度升高时,蒸汽在汽轮机内有效焓降(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一定
10. 对20万千瓦以上机组,除氧器给水箱有效容积是锅炉最大连续蒸发时( B )给水消耗量。
A、 1~5分钟 B、 5~10分钟 C、 12~20分钟
11. 机组升负荷时,转子表面产生的热应力为( B )。
A、拉应力; B、压应力; C、不产生应力; D、先拉后压
12. 在汽轮机部件材料一定时,热应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蒸汽温度; B、蒸汽压力; C、机组负荷; D、金属部件内温度分布
13. 代表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指标是( C )。
A、比例极限; B、弹性极限; C、屈服极限; D、强度极限
14. 冷态启动过程中,转子、汽缸、螺栓、法兰之间温度从高到低的排列为:( C )
A、汽缸、法兰、螺栓、转子 B、法兰、螺栓、汽缸。转子
C、转子、汽缸、法兰、螺栓 D、螺栓、汽缸、转子、法兰。
15. 在纯冲动级中,蒸汽在动叶中的焓降:( C )
A、大于0 B、小于0 C、等于0 D、大于0,但小于在喷嘴中的焓降
16. 速度级常被用作大型汽轮机的:( C )
A、中压缸第一级 B、末级 C、调节级 D、任一压力级
17. 供热式汽轮机通常指的是:( C )
A、凝汽式汽轮机 B、背压式汽轮机
C、背压式汽轮机和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D、调整抽汽式汽轮机
A、汽轮发电机组的相对电效率 B、汽轮发电机组的相对有效效率
C、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 D、汽轮机的相对有效效率
19. 采用喷嘴调节的汽轮机,在各调节汽阀依次开启的过程中,对通过喷嘴的蒸汽的焓降叙述正确的是:( C )
A、各调阀全开完时,通过第一个阀门所控制的喷嘴的蒸汽的焓降增至最大;
B、开后一调门时,前面已全开的调门所控制的喷嘴的蒸汽的焓降增加;
C、通过部分开启的阀门所控制的喷嘴的蒸汽的焓降随着阀门的开大而增加,通过已全开的调门所控制的喷嘴的蒸汽的焓降随后一阀门的开大而减小;
D、开后一调门时,前面已全开的调门所控制的喷嘴的蒸汽的焓降不变
20. 对于节流调节与喷嘴调节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节流调节的节流损失小,喷嘴调节调节汽室温度变化小;
B、节流调节的节流损失大,喷嘴调节调节调节汽室温度变化大;
C、部分负荷时,节流调节的节流损失大于喷嘴调节,但变工况时,喷嘴调节的调节汽室温度变化幅度小于节流调节;
D、部分负荷时,节流调节的节流损失小于喷嘴调节,但变工况时,喷嘴调节的调节汽室温度变化幅度大于节流调节;
21. 对于凝汽式汽轮机的压力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流量增加时焓降减小
B、流量增加反动度减小;
C、流量增加时,中间各压力级的级前压力成正比地增加,但焓降、速比、反动度、效率均近似不变;
D、流量增加反动度增加
1. 供热式汽轮机和凝汽式汽轮机相比,汽耗率:(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2. 汽轮机的末级,当流量增加时其焓降:( 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3. 通流部分结垢时,轴向推力:(C )
A、减小 B、不变 C、增加 D、不确定
4. 端部轴封漏汽损失属于( C )损失:
A、内部 B、级内 C、外部 D、排汽
5. 在除氧器滑压运行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 B )。
A、除氧效果 B、给水泵入口汽化 C、除氧器热应力
6. 在工况变化的初期(调门动作前),锅炉汽压与蒸汽流量变化方向相反,此时的扰动为( B )。
A、内扰 B、外扰 C、无法判断
7. 汽轮机各级的理想焓降从高压缸到低压缸逐渐(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8. 大功率汽轮机高压缸转子大都采用( A )。
A、整锻转子 B、焊接转子 C、套装转子
9. 工质最基本的状态参数是( B )。
A、比容 功 内能 B、温度 压力 比容 C、温度 焓 熵
10. 引起流体流动时,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C )。
A、流体的压缩性 B、流体的膨胀性 C、流体的粘滞性
11. 大容量汽轮机从3000转/分打闸时,高、中、低压缸的差胀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值突增,( C )突增的幅度最大。
A、高压差胀 B、中压差胀 C、低压差胀
12. 汽轮机凝汽器真空应维持在( C ),才是最有利的。
A、高真空下 B、低真空下 C、经济真空下
13. 凝汽式汽轮机正常运行时,当主蒸汽流量增加时,它的轴向推力( A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14. 蒸汽对流放热系数随汽轮机负荷的增加和主蒸汽参数的( B )而增大。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15. 汽轮机启停中的暖机,就是在( A )的条件下对汽缸、转子等金属部件进行加热或冷却。
A、蒸汽温度不变 B、蒸汽温度提高 C、蒸汽温度降低
16. 单元制汽轮机正常运行中突然降低负荷,蒸汽对金属的放热系数是( C )。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17. 汽轮机冷态启动和增加负荷过程中,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相对膨胀差出现( A )增加。
A、正差胀 B、负差胀 C、不变
18. 通常汽轮机允许的正胀差值是( A )负胀差值的。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19. 汽轮机低压缸喷水装置的作用是降低( A )温度。
A、排汽缸; B、凝汽器; C、低压缸轴封。
20. 带液力耦合器的给水泵运行中,注意尽量避开在( B )的额定转速附近运行,因为此时泵的传动功率损失最大,勺管回油温度也达最高。
A、1/3 B、2/3 C、1/2 D、5/6。
21. 汽轮机寿命是指从初次投运到( B)出现第一条宏观裂纹期间的总工作时间。
A、汽缸 B、转子 C、抽汽管道或蒸汽室 D、均是
22. 机组升负荷时,汽动给水泵前置泵的出口压力是( C )。
A、略降 B、不变 C、升高
23. 已知介质的压力p和温度t,在该温度下,当p小于p饱和时,介质所处的状态是( D )。
A、未饱和水;B、湿蒸汽;C、干蒸汽;D、过热蒸汽。
24. 油系统多采用( B )阀门。
A、暗; B、明; C、铜制; D、铝制。
25. 凝汽器真空升高,汽轮机排汽压力( B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判断。
26. 真空泵的作用是抽出凝汽器中( D )。
A、空气; B、蒸汽; C、蒸汽和空气混合物; D、空气和不凝结气体。
27. 锅炉给水泵采用( C )。
A、单级单吸离心泵; B、单级双吸离心泵; C、分段式多级离心泵; D、轴流泵。
1. 电动给水泵电机与给水泵连接方式为( C )连接。
A、刚性联轴器; B、挠性联轴器; C、液力联轴器; D、半挠性联轴器。
2. 0.5级精度的温度表,其量程为50~800℃,误差允许( A )℃。
A、±3.75; B、±4; C、±4.25; D、5。
3.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通过人体心脏电流大小也不同。( B )的电流途径对人体伤害较为严重。
A、从手到手; B、人左手到脚; C、从右手到脚; D、从脚到脚。
4. 每kg标准煤的发热量为( C )。
A、20934kJ; B、25121kJ; C、29271kJ; D、12560kJ。
5. 高压加热器运行应( C )运行。
A、保持无水位; B、保持高水位; C、保持一定水位 。
6. 离心泵基本特性曲线中,最主要的是( D )曲线。
A、Q-η; B、Q-N; C、Q-P; D、Q-H。
7. 高压加热器为防止停用后的氧化腐蚀,规定停用时间小于( C )可将水侧充满给水。
A、20h以下; B、40h以下; C、60h以下; D、80h以下。
8. 高压加热器水位迅速上升至极限而保护未动作应( D )。
A、联系降负荷; B、给水切换旁路; C、关闭高加到除氧器疏水; D、紧急切除高压加热器。
9. 抽气器从工作原理上可分为两大类:( C )。
A、射汽式和射水式;B、液环泵与射流式;C、射流式和容积式真空泵;D、主抽气器与启动抽气器。
10. 除氧器滑压运行,当机组负荷突然降低,将引起除氧给水的含氧量( B )。
A、增大; B、减小; C、波动; D、不变。
11. 高压加热器汽侧投用的顺序是( B )。
A、压力从高到低; B、压力从低到高; C、同时投用
12. 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适宜于扑救( D )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A、220V; B、380V; C、450V; D、600V。
13. 高压加热器内水的加热过程可以看作是( C )。
A、等容过程; B、等焓过程; C、等压过程; D、绝热过程。
14. 调节汽轮机的功率主要是通过改变汽轮机的( C )来实现的。
A、转速; B、运行方式; C、进汽量; D、抽汽量。
15. 采用铬钼钒钢ZG15Cr1Mo1V作为高、中压内缸材料的汽轮机的蒸汽工作温度不超过( D )。
A、360℃; B、500℃; C、540℃; D、570℃。
16. 单缸汽轮机通流部分结盐垢时,轴向推力( D )。
A、反向减小; B、反向增大; C、正向减小; D、正向增大。
17. 汽轮机主蒸汽温度10min内下降( A )℃时应打闸停机。
A、50; B、40; C、80; D、90。
18. 高压加热器运行中水位升高较多,则下端差( C )。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与水位无关。
19. 汽轮机高压油泵的出口压力( D )主油泵出口油压。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稍小于。
20. 汽轮机任何一块轴承回油温度超过75℃,应( A )。
A、立即打闸停机; B、减负荷; C、增开油泵,提高油压; D、降低轴承进油温度。
21. 电器设备着火时,应先将电气设备停用,切断电源后进行灭火,灭火时禁止用水、黄沙及( A )灭火器灭火。
A、泡沫式;B、二氧化碳;C、干式;D、四氯化碳。
22. 中间再热使热经济性得到提高的必要条件是( A )。
A、再热附加循环热效率>基本循环热效率;
B、再热附加循环热效率<基本循环热效率;
C、基本循环热效率必须大于40%;
D、再热附加循环热效率不能太低。
23. 对于一种确定的汽轮机,其转子或汽缸热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蒸汽温度; B、蒸汽压力; C、机组负荷 ;D、转子或汽缸内温度分布。
24. 采用回热循环后与之相同初参数及功率的纯凝汽式循环相比,它的( B )。
A、汽耗量减少; B、热耗率减少; C、做功的总焓降增加; C、做功不足系统增加。
1. 高强度材料在高应变区具有( B )寿命,在低应变区具有( B )寿命。
A、较高、较低; B、较低、较高; C、较高、较高; D、较低、较低。
2. 电缆着火后无论何种情况都应立即( D )。
A、用水扑灭; B、通风; C、用灭火器灭火; D、切断电源。
3. 高压加热器在工况变化时热应力主要发生在( C )。
A、管束上; B、壳体上; C、管板上; D、进汽口。
4. 当汽轮发电机组转轴发生动静摩擦时( B )。
A、振动的相位角是不变的; B、振动的相位角是变化的;
C、振动的相位角有时变有时不变; D、振动的相位角起始变,以后加剧。
5. 3000r/min的汽轮机的超速试验应连续做两次,两次的转速差不超( D )r/min。
A、60; B、30; C、20; D、18。
6. 当( B )发生故障时,协调控制系统的迫降功能将使机组负荷自动下降到50%MCR或某一设定值。
A、主设备; B、机组辅机; C、发电机; D、锅炉。
7. 电网频率超出允许范围长时间运行,将使叶片产生( D ),可造成叶片折断。
A、裂纹; B、松动; C、蠕变; D、振动。
8. 发电机同期并列时,它与系统相位( A )。
A、不超过±10°; B、不超过±25°; C、不超过±30°; D、不超过±20°。
9. 调整抽汽式汽轮机组热负荷突然增加,若各段抽汽压力和主蒸汽流量超过允许值时,应( A )。
A、减小负荷,使监视段压力降至允许值; B、减小供热量,开大旋转隔板;
C、加大旋转隔板,增加凝汽量; D、增加负荷,增加供热量。
10. 当需要接受调度指令参加电网调频时,机组应采用( D )控制方式。
A、机跟炉; B、炉跟机; C、机炉手动; D、机炉协调。
11. 汽轮机排汽量不变时,循环水入口水温不变,循环水流量增加,排汽温度( C )。
A、不变; B、升高; C、降低;
12. 当凝结水泵发生汽化时其电流将( A )。
A、下降; B、不变; C、上升;
13. 循环水泵的盘根密封装置的作用是( B )。
A、为了防止泵内水外泄; B、为了防止空气漏入泵内; C、支持轴;
14.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的关系是( A )。
A、P绝=P表+P大气; B、 P表=P绝+P大气; C、 P表=P绝+P大气;
15. 在同一个管路系统中,并联时每台泵的流量与自己单独运行时的流量比较( B )。
A、两者相等; B、前者小于后者; C、前者大于后者;
16. 改变泵本身性能曲线的方法有( A )。
A、变速调节; B、节流调节;
17. 湿蒸汽的放热系数( C )低压微过热蒸汽的放热系数。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18. 凝汽器的铜管布置是( A )。
A、中部高; B、两端高; C、水平;
19. 凝结水泵正常运行中采用( B )密封。
A、化学补充水; B、凝结水 C、闭式水
20. 汽轮机本体疏水单独接入扩容器,不得接入其它压力疏水,以防止( B )。
A、漏空; B、返水; C、爆破;
21. 抗燃油的应用主要是 ( B )的。
A、加大提升力; B、防火; C、解决超速问题;
22. 机组甩负荷时,若维持锅炉过热器安全门不动作,则高压旁路容量应选择( C )。
A、30% ; B、 50%; C、 100%;
23. 凝汽器最佳真空( C )极限真空。
A、高于; B、等于; C、低于;
24. 膜状凝结的放热系数与珠状凝结放热系数相比正确的是( B )。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 两者相等;
25. 如果在升负荷过程中,汽轮机正胀差增长过快,此时应( A )。
A、保持负荷及蒸汽参数; B、保持负荷提高蒸汽温度;
C、 汽封改投高温汽源; D、继续升负荷。
26. 不是除氧器给水溶解氧不合格的原因 ( D )。
A、凝结水温度过低; B、 抽汽量不足; C、 补给水含氧量过高; D、 除氧头排汽阀开度过大;
1. 水或蒸汽与空气间接接触的冷却塔为( A )。
A、干式冷却塔; B、湿式冷却塔; C、 混合式冷却塔;
2. 不易发生自生沸腾的除氧器是( C )除氧器。
A、真空式; B、大气式; C、 高压式;
3. 下面哪种设备换热效率高:( D )。
A、高压加热器; B、低压加热器; C、 轴封加热器; D、 除氧器;
4. 下面哪种情况将使给水泵入口汽化:( C )。
A、高压加热器未投入; B、除氧器突然升负荷; C、 汽轮机突然降负荷;
5. 下列各泵中( C )的效率较低。
A、螺杆泵; B、轴流泵; C、喷射泵;
6. 必需汽蚀余量愈大,泵的抗汽蚀能力( B )。
A、越高; B、越差; C、无关;
7. 关阀起动的设备要求出口阀在泵起动后很快打开,在关阀状态下泵运行时间为( D )。
A、<3min; B、 <5min; C、 <2min; D、 <1min;
8. 凝结水泵的流量应按机组最大负荷时排汽量的( C )来计算。
A、1.05~1.10倍; B、 1.2~1.3倍; C、 1.1~1.2倍; D、 1.5倍;
9. 限制火电机组负荷变化率的关键因素取决于( B )。
A、汽轮机; B、锅炉; C、发电机;
10. 低负荷运行时给水加热器疏水压差( B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11. 汽轮机上、下缸金属温差通常出现在( A )。
A、调节级; B、 中间级; C、 未级;
12. 汽轮机转子的最大弯曲部位通常在( A )。
A、调节级; B、 中间级; C、 未级;
13. 汽轮机动静间隙最小处通常在( A )。
A、调节级; B、 中间隔板; C、 端轴封;
14. 加装隔板汽封后,可以使隔板汽封处的( B )间隙减小。
A、轴向; B、 径向; C、 横向;
15. 凝汽器汽阻是指凝汽器进口压力与( C )压力的差。
A、凝汽水出口; B、 抽汽器出口; C、 抽汽口;
16. 在凝汽式汽轮机中,( B )前压力与流量成正比。
A、调节级; B、 中间级; C、 最未一级; D、 最未二级;
17. 在凝汽器中,压力最低、真空最高的地方是( D )。
A、凝汽器喉部; B、 凝汽器热井处; C、 靠近冷却水管入口部位; D、 空气冷却区;
18. 运行中凝汽设备所做的真空严密性试验,是为了判断( B ).
A、凝汽器外壳的严密性; B、真空系统的严密性;
C、 凝汽器水侧的严密性; D、凝汽设备所有各处的严密性;
19. 汽轮机油系统打循环及盘车连续运行应在( A )进行。
A、点火前 B、点火后 C、 冲转前
20. 有效的总扬程与理论扬程之比称为离心泵的( C ):
A、机械效率 B、容积效率 C、水力效率
21.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实际循环的热效率总是(B)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22. 滑压除氧系统只能应用于(A)机组。
A、单元 B、母管制 C、扩大单元制
23. 热力循环中采用给水回热加热后热耗率(B)。
A、下降 B、上升 C、保持不变
24. 当启动给水泵时,应首先检查( C ).
A、出口压力 B、轴瓦振动 C、启动电流返回时间
25. 对同一种流体来说,沸腾放热的放热系数比无物态变化时的对流放热系数( C )
A、小 B、相等 C、大
26. 除氧器变工况运行时,其温度的变化( C )压力的变化
A、超前 B、同步 C、滞后
27. 皮托管装置是用来测量流道中液体的( C )
A、 压力 B、阻力 C、流速
28.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若流速增大,则对流换热系数( A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 当冷热流体的进出温度一定时,采用( C )则平均温差最小。
A、顺流 ; B、逆流; C、交叉流。
2. 汽轮发电机组负荷不变,循环水入口流量增加,真空( C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3. 变速给水泵的工作点由( C ) 及输出阻力特性曲线决定。
A、给水泵效率曲线; B、P-Q曲线; C、变速性能曲线。
4. 给水泵正常运行时工作点应在(D )之间。
A、最大、小流量 B、最高、低转速
C、最高、低压力 D、 最大、小流量及最高、低转速曲线
5. 电厂锅炉给水泵前置泵采用 ( B )。
A、单级单吸离心泵; B、单级双吸离心泵; C、分段式多级离心泵; D、轴流泵。
6. 定冷水箱换凝结水主要是为了( C )。
A、降低电导率; B、降低PH值 ; C、提高PH值; D、提高电导率。
7. 机组负荷增加时,加热器疏水量越( A )。
A、大; B、小 ; C、相同
8. 停机时汽轮机转速下降至不低于( B )时启动顶轴油泵运行
A、 800 B、 1000 C 、 1400 D、 1500
9. 汽轮机主汽门、调门油动机活塞下油压通过( C )快速释放,达到阀门快关。
A、伺服阀 B、电磁阀 C、卸荷阀
10. 汽轮机中压调速汽门在大于( B )以下负荷才参与调节。
A、 20% B、30% C、40%
11. 汽轮机停机后电动盘车故障,应在转子上做一记号,每隔( A ) 分钟手盘车( ) ,电动盘车修复后应在两次手动盘车间隔时间中间投入。
A、30、180° B、15、90° C、60、180°
(一) 锅炉部分
12. 输入锅炉的总热量主要是( B )。
A、燃料的物理显热 B、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C、外来热源加热空气时带入的热量
13. 煤的外部水分增加,引起过热汽温( A )。
A、升高 B、下降 C、不升不降
14. 锅炉负荷增加时,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内单位质量蒸汽的吸热量变化将出现( A )种情况。
A、辐射式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增大,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减少。
B、辐射式过热器的吸热量相对减少,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增大。
C、两种过热器吸热量相对增大。
15. 液体蒸发时与外界不进行能量交换,那么液体的温度就会( C )。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16. 在锅炉的下列热损失中( C )最大。
A、散热损失 B、灰渣物理热损失 C、锅炉排烟热损失 D、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
17. 炉管爆破经降压仍不能维持汽包水位时,应( A )。
A、紧急停炉 B、申请停炉 C、加强给水
18. 锅炉所有水位计损坏时应( B )。
A、申请停炉 B、紧急停炉 C、通知检修
19. 在机组甩负荷或减负荷速度过快时,会造成锅炉汽包水位瞬间( B )。
A、急剧上升 B、急剧下降 C、轻微波动
20. 排烟温度急剧升高,热风温度下降,这是( C )故障的明显象征。
A、引风机 B、暖风器 C、空气预热器
21. 在给水自动三冲量中,( C )是前馈信号,它能有效的防止由于“虚假水位”而引起调节器的误动作,改善蒸汽流量扰动下的调节流量。
A、汽包水位 B、给水流量 C、蒸汽流量
22. 蒸汽在节流过程前后的焓值( C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3. 自然循环锅炉的蓄热能力( A )直流锅炉的蓄热能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4. 高温段过热器的蒸汽流通截面( A )低温段的蒸汽流通截面。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1. 炉水中的硅酸和硅酸盐可以互相转化,若使硅酸转变为难溶于蒸汽的硅酸盐时,可提高炉水的( B )。
A、酸度 B、碱度 C、硬度
2. 随着自然循环锅炉压力的逐渐提高,它的循环倍率( C )。
A、固定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3. 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引出管进入汽包的工质是( C )。
A、蒸汽 B、饱和水 C、汽水混合物
4. 当炉水含盐量达到临界含盐量时,蒸汽湿度将( C )。
A、减小 B、不变 C、急剧增大
5. 采用大直径下降管比采用小直径下降管的循环倍率( C )。
A、低 B、相同 C、高
6. 借助循环水泵压头而形成水循环的锅炉称为( B )锅炉。
A、自然循环 B、强制循环 C、直流锅炉
7. 为了降低汽轮机的热耗,通常要求再热系统的总压降不超过再热器入口压力的( C )。
A、4% B、6% C、10%
8. 过热器吸收热量所占工质在锅炉中总吸收热量的比例,随着压力和汽温的升高而( C )。
A、降低 B、差别不大 C、增加
9. 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 A )。
A、过剩空气系数 B、最佳过剩空气系数 C、漏风系数
10. 低温腐蚀是( B )腐蚀。
A、碱性 B、酸性 C、中性
11. 水冷壁的传热方式主要是( C )。
A、导热 B、对流 C、辐射
12. 加强水冷壁吹灰,将使过热汽温( B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13. 锅炉点火初期加强水冷壁放水的目的是( A )。
A、促进水循环 B、提高蒸汽品质 C、稳定燃烧
14. 再热汽温采用喷水调节比烟气侧调节的经济性( B )。
A、好 B、差 C、相同
15. 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燃烧减弱时,汽包水位( C )。
A、上升 B、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16. 锅炉送风量越大,烟气量越多,烟气流速越大,烟气温度越高,则再热器吸热量( B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17. 要获得洁净的蒸汽,必须降低炉水的( C )。
A、排污量 B、加药量 C、含盐量
18. 电除尘器投入的时间是( C )。
A、锅炉点火前 B、锅炉点火后 C、锅炉投粉后
19. 若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进行分类:VdAf在0%~10%之间的煤为无烟煤;VdAf在( B )的为烟煤。
A、10%~20% B、20%~40% C、大于40%
20. 锅炉管道选用钢材主要根据在金属使用中的( B )来确定。
A、强度 B、温度 C、硬度
21. 安全阀的回座压差,一般应为起座压力的( B ),最大不得超过起座压力的10%。
A、4%以下 B、4~7% C、7%以上
22. 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散热损失相对( B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3. 每小时每平方米炉膛截面放出的热量称为( A )。
A、炉膛截面热负荷 B、炉膛容积热负荷 C、热负荷
24. 锅炉燃烧时,产生的火焰( B )色为最好。
A、红 B、金黄 C、黄
25. 在动力燃烧过程中,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 B )。
A、物理条件 B、化学条件 C、外界条件
26. 在扩散燃烧过程中,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 A )。
A、物理条件 B、化学条件 C、外界条件
27. 锅炉煤灰的熔点主要与灰的( A )有关。
A、组成成分 B、物理形态 C、硬度
28. 完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C )。
A、水分少 B、挥发分高 C、足够的燃烧时间
1. 安全阀总排汽能力应( A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 锅炉水压试验合格的标准是:停止给水泵后,汽包压力每分钟下降不大于0.1MPa,再热器压力每分钟下降不大于( B )MPa。
A、0.20 B、0.05 C、0.40
3. 轴承主要承受( C )载荷。
A、轴向 B、径向 C、轴向和径向
4. 为了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可采用( A )。
A、淬火处理 B、回火处理 C、退火处理
5. 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与饱和蒸汽的温度相比是( C )。
A、高 B、低 C、一样高
6. 水泵密封环的作用是减少( A ),提高水泵效率。
A、容积损失 B、流动损失 C、摩擦损失
7. 空压机是高速转动机械,靠油泵将油注入轴承使轴颈与轴瓦之间变为( C )摩擦。
A、直接 B、间接 C、液体
8. 为减少管道局部阻力损失,在弯管时应尽量采用( A ),以降低阻力系数。
A、较大的弯曲半径 B、较小的弯曲半径 C、随便
9. 一般规定活塞式无油润滑空压机的每一级的排气温度,通常不超过( B )。
A、120℃ B、160℃ C、200℃
10. 锅炉正常运行条件下,当环境温度为25℃时,室内部置锅炉炉墙表面温度不超过( B )。
A、60℃ B、50℃ C、40℃
11. 氧气瓶不应有油迹及其它缺陷,气瓶应涂( B )。用黑颜色标明“氧气”字样。
A、红色 B、蓝色 C、白色
12. 凡在离地面( A )以上的地点进行工作,都应视为高处作业。
A、2米 B、5米 C、10米
13. 滚动轴承的游隙是( C )。
A、径向游隙 B、轴向游隙 C、径向.轴向两种游隙
14. 机械密封与填料密封相比,机械密封( C )。
A、密封性能差 B、价格低 C、机械损失小
15. 转动设备试运时,对振动值的测量应取( C )。
A、垂直方向 B、横向.轴向 C、垂直.横向.轴向
16. 离心式水泵一般只采用( A )叶片叶轮。
A、后弯式 B、前弯式 C、径向式
17. 水压试验介质温度不宜高于( A )。
A、80℃ B、100℃ C、120℃
18. 高压高温厚壁主汽管道在暖管升压过程中其管内承受( A )。
A、热压应力 B、热拉应力 C、冷热应力
19. 介质通过流量孔板时,速度有所( B )。
A、降低 B、增加 C、不变
20. 节流阀主要是通过改变( B )来调节介质流量和压力。
A、介质流速 B、通道面积 C、阀门阻力
21. 安全阀应定期进行排汽试验,试验间隔不大于( C )。
A、大修间隔 B、1年间隔 C、小修间隔
22. 承压部件管子胀粗时,其焊口一般( A )。
A、不胀粗 B、明显胀粗 C、胀粗不明显
23. 锅炉升温升压至( A )时,汽包人孔门螺丝应热紧一次。
A、0.5~1MPA B、0.2~0.4MPA C、2.5~4MPA
24. 汽包水位计( B )超压试验。
A、参与 B、不参与 C、参与不参与均可
25. 锅炉停用时,必须采用( B )措施。
A、防冻 B、防腐 C、安全
26. 一般情况下,( A )探伤易检出焊缝内部的夹渣气孔。
A、射线 B、超声波 C、磁粉
27. 水压试验是为了鉴别锅炉受压元件的( C )。
A、强度 B、严密性 C、强度和严密性
28. 对流过热器平均传热温差最大的布置方式是( B )。
A、顺流布置 B、逆流布置 C、混流布置
1. 起重机械和起重工具的负荷不准超过( C )。
A、计算负荷 B、试验负荷 C、铭牌规定
2. 磨煤机断煤或煤量减小时磨煤机振动( C )。
A、减小 B、无关系 C、增大
3. 调整磨一次风量时,要注意调整时每分钟不超过( A ),以防止产生过大的扰动。
A、20km3/h B、30km3/h C、40km3/h
4. 空压机内备用态的干燥器入口手动门必须( A )。
A、关闭 B、开启 C、半开启
5. 机组运行中,主蒸汽平均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的( A )。
A、105% B、110% C、115%
6. 机组运行中,主蒸汽压力超过105%的瞬间压力波动时间一年内的总和应小于( C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7. 锅炉运行时,定期校对汽包水位指示,以确保水位显示准确。三只水位变送器指示偏差要小于( A )。
A、30mm B、35mm C、40mm
8. 每千克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可以计算出来,实际燃烧中所要供应的空气量应( A )理论空气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9. 绝热膨胀过程,使过热蒸汽的过热度降低。一般情况下,绝热膨胀还使湿蒸汽的干度( A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10. 锅炉过热蒸汽调节系统中,被调量是( A )。
A、过热器出口汽温 B、减温水量 C、减温阀开度
11. 燃煤中的灰熔点越高( A )。
A、越不容易结焦 B、越容易结焦 C、越容易灭火
12. 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保持高的蒸汽温度和蒸汽压力则使( C )。
A、锅炉热效率下降 B、 锅炉热效率提高 C、循环热效率提高
13. 锅炉进行1.25倍的水压试验时,( B )。
A、就地云母水位计亦应参加水压试验 B、 就地云母水位计不应参加水压试验
C、就地云母水位计是否参加水压试验无明确规定
14. 提高蒸汽初压力主要受到( A )。
A、汽轮机低压级湿度的限制 B、锅炉汽包金属材料的限制 C、工艺水平的限制
15. 提高蒸汽初温度主要受到( C )。
A、锅炉传热温差的限制 B、热力循环的限制 C、金属高温性能的限制
16. 锅炉冷灰斗水封的作用是( A )。
A、防止向炉膛内漏风 B、防止向炉外喷烟气 C、防止冒灰
17. 直吹式制粉系统给煤机断煤,瞬间容易造成( B )。
A、汽压汽温升高 B、 汽压汽温降低 C、无任何影响
18. 停炉后为防止粉仓煤粉自燃,应( B )。
A、打开粉仓档板通风 B、关闭所有档板和吸潮阀 C、打开吸潮阀保持粉仓负压
19. 防止制粉系统放炮的主要措施有( A )。
A、清除系统积粉,消除火源,控制系统温度 B、认真监盘,精心调整 C、防止运行中断煤
20. 在监盘时若看到风机因电流过大或摆动幅度大的情况下跳闸时,( C )。
A、可以强行启动一次 B、可以在就地监视下启动 C、不应再强行启动
21. 凝固点是反映燃料油( A )的指标。
A、失去流动性 B、杂质多少 C、发热量高低
22. ( C )的特点是含碳量低.易点燃.火焰长。
A、无烟煤 B、贫煤 C、褐煤
23. 单位重量气体,通过风机所获得的能量用风机的( C )来表示。
A、轴功率 B、出口风压 C、全压
24. 锅炉校验安全阀的顺序是( A )。
A、先高后低(以动作压力为序) B、先低后高(以动作压力为序) C、先简后难
25. 在外界负荷不变的情况下,汽压的稳定主要取决于( B )。
A、炉膛热强度的大小 B、炉内燃烧工况的稳定 C、锅炉的蓄热能力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