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汽机专业 > 详细内容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
发布时间:2011/3/30  阅读次数:3968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ALSTOM对锅炉给水和炉水的水质要求,给出了一个推荐值,与我国《验评》的要求差别见下表,总体来讲,主要指标基本一致,个别指标略高。
给               水
炉               水
项     目
单位
ALSTOM标准
验评
项     目
单位
ALSTOM标准
验评
电导率(25℃)
us/cm
0.3
0.3
电导率(25℃)
us/cm
50
  
溶解氧
ug/l
7
≤40
二氧化硅
ug/l
250
≤250
ug/l
20
≤100
pH(25℃)
  
9.29.5
9~l0
硬度
umol/l
0
≈0
磷酸根
mg/l
0.53
2~10
PH(25℃)
  
9.29.4
9.0~9.5
ug/1
  
≤300
联氨
ug/l
  
10~50
  
  
  
  
二氧化硅
ug/l
20
≤80
  
  
  
  
与其它锅炉不同的是本锅炉无定期排污系统,底部环形联箱虽有四个放水门,但管径小且直接进地沟,无法在锅炉压力较高时用作定排;连排扩容器设计容量也就20m3,给锅炉洗硅带来很大困难。在机组整套启动试运前,虽然已有认识,采取了点火前多次冲洗、尽早投运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等措施,但炉水二氧化硅含量始终超标。后在机组停运期间,对凝汽器、除氧器进行了人工清理、对凝结水、给水系统进行了多次整体置换,机组再次启动后炉水品质明显好转,并很快合格。
4.8.   整套启动期间发生和处理的主要问题
1)       炉膛两侧床料翻滚
自05年12月31日锅炉首次投煤以后,七次因炉膛两侧床料翻滚,引起机组停运或降负荷运行。当床料发生翻滚时,床压高的一侧炉膛,一次风量大幅减小,床温急剧升高;床压低的一侧炉膛,一次风量大幅增加,床温急剧下降,其结果要么因床温原因保护动作,引起锅炉及机组跳闸;要么一侧炉膛塌床,导致被迫紧急停机停炉。
引起炉膛两侧床料翻滚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一次热风门不能及时跟踪;二是机组在负荷较高时,锅炉高床压、一次风机在接近额定负荷下运行。针对第一种情况,其导致的结果主要是锅炉床温低保护动作,停炉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对一次热风门进行仔细检查,缩小调节死区;(2)增加一次热风门的跟踪速度;(3)用锅炉床压作为前馈信号,提前让一次热风门响应。第二种情况很容易引起一侧炉膛塌床,导致被迫紧急停机停炉,后果很严重,主要是通过避免机组高负荷下高床压运行,保持一次风机有一定的调节余量的方法来进行预防。
2)       煤斗堵煤
机组带负荷试运期间,四个煤斗频繁堵煤,严重时直径8米的煤斗,只有中间不足二米的空间煤在流动,导致锅炉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造成煤斗堵煤的原因应该是设计不合理。煤斗设计既未考虑煤斗的防堵措施,也未考虑一旦煤斗堵塞后的清堵措施。试运期间不得不停炉处理,通过在煤斗内壁敷设高分子衬胶板,3月20日机组再次启动后,煤斗堵煤现象未再发生。
3)       冷渣器排渣不畅、出力问题
冷渣器的问题是贯穿整个机组整套试运的焦点,在冷渣器投运初期,四台冷渣器先后都出现过排渣不畅的现象,引起锅炉长期在高床压下运行。经检查、分析,造成冷渣器排渣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炉内床料粒度偏大,床料中的大颗粒主要通过初始启动床料和给煤两个渠道进入炉膛。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定期对冷渣器事故排渣,排出炉内大颗粒,对炉内床料进行置换;另一方面调节二级碎煤机间隙,确保给煤粒度满足要求。但由于调小二级碎煤机间隙后,二级碎煤机的出力减小,经常引起二级碎煤机堵塞,导致输煤系统出力降低、给煤中断也多次出现。
进入3月以来,机组在高负荷时,冷渣器出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台冷渣器同时运行时,锅炉床压不能有效控制;二是排渣温度高,负荷>80%时平均温度在250℃左右。
目前采取的措施:(1)从入炉煤上想办法,尽量燃用设计煤种、减少煤中的石头、在#7带出口增加倾斜式固定筛,筛除煤中未破碎的石头;(2)ALSTOM设计人员已到现场,正在进行试验,准备着手对冷渣器进行改造。
4)       引风机振动大
引风机振动大最早出现在1月10日--机组停运后再次启动时,因振动大保护跳闸。整个试运期间两台引风机共发生类似现象10多次,都出现在机组停运后再次启动时。厂家到现场后,也没有分析出具体原因,除进行全面检查外,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重新拧紧叶轮螺栓;(2)转轴重新找正(移动电机,满足张口要求);(3)动平衡试验。经过以上措施,每次基本能将风机振动控制在50μm以下。3月7日机组停运后,检查发现风机后叶轮磨损严重,也是引起振动的原因之一。
5.               结论
5.1.               锅炉主循环回路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下炉膛裤衩型结构和较高的二次风喷口动量,增强了下部区域的扰动和换热;设计合理的炉膛高度、高效的旋风分离器及可靠的回料装置,保证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外置床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的难题,使煤的着火、燃烧以及石灰石在炉内的脱硫反应更加稳定。
5.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设计值
168小时试运期间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参数名称
单位
设计值
试运
结果
参数名称
单位
设计值
试运结果
总发电量
MWh
50400
49685.6
平均排烟温度
122
125
平均负荷
MW
300
295.8
飞灰含碳量
%
5
平均负荷率
%
90
98.6
大渣含碳量
%
2.9
连续运行小时
h
168
168
平均SO2排放浓度
mg/Nm3
600
520
热工自动投入率
%
90%
98%
Ca/S
1.8
2.5
热工保护装置投入率
%
100%
100%
厂用电率
7.33
7.2
热工主要仪表投入率
%
100%
100%
试运总耗燃油量
t
4000
3949
平均主汽压力
MPa
16.6
16.5
  
  
  
  
平均主汽温度
540
538
  
  
  
  
平均再热汽压力
MPa
3.5/3.17
3.47/3.2
  
  
  
  
平均再热汽温度
540
538
  
  
  
  
5.3.                 炉内防磨和炉膛下部密封设计周到
       易于磨损区域耐火耐磨材料的选材,施工工艺的控制以及烘炉方案的合理选择,有效地保证了耐火耐磨材料的质量和寿命,除此之外,锅炉在炉内气流速度的选取、炉膛下部耐磨材料边缘的凸台设计、独特的尾部受热面防磨措施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考虑;在炉膛下部密封方面,布风板之下由水冷壁管弯制围成的水冷等压风室,与炉膛接口的8个膨胀节采用三维膨胀设计,有效地防止炉膛下部物料泄漏,锅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过因磨损、泄漏引起的机组停运事故。
5.4.               存在的问题
l                 冷渣器工作不正常
冷渣器不能满足锅炉控制床压的要求,排渣温度大大超过合同值(150℃)。调试期间,中、外专家都进行了长时间摸索、试验,但都没有实现其正常运行,到目前为止,不得不依靠冷渣器定期人工事故排渣,才能维持锅炉长期运行。受国内电煤现状的影响,入炉煤粒径稍微超标是客观事实,但不是主要矛盾,主要问题还是冷渣器设计欠妥。
l                 输煤系统存在出力和粒度的矛盾
由于实际来煤的含石量、含水量高、发热量低,输煤系统易堵塞、磨损,可逆环锤式破碎机对煤中石头和水分适应性差,加之单条输煤线的设计出力偏小(设计310t/h,锅炉满负荷时耗煤量170~210t/h),试运过程中,对输煤系统做了大量改造工作,特别是在一级破碎机入口、#7皮带出口增加了固定筛,有效的减少了进入炉前煤斗石头和杂物,但仍然无法克服出力和粒度的矛盾,致使两条输煤皮带长期运行,同时也增加了冷渣器的排渣困难。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热门信息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