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汽机专业 > 详细内容
凝结水机组凝汽器系统汽轮机600MW直接空冷机组补水方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0/5/12  阅读次数:2288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摘要:  凝结水溶解氧量是表征凝结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空冷机组的凝结水溶氧指标,暂时只能沿用湿冷机组的控制值。目前我国已投产的直接空冷机组,普遍存在凝结水溶氧量偏大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凝结水溶解氧量的存在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了3种补水方式,即凝结水补水到主凝结水箱、补水管路接至空冷凝汽器、直接空冷系统的补水到汽轮机的主排汽管道,并对此3种补水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控制凝结水溶氧量偏大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溶解氧补水方式发电厂
0引言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大同发电公司)安装的直接空冷机组是由哈尔滨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NZK600-16.7/538/538型汽轮机,其直接空冷系统由德国GEA公司设计并供货。7号机组于2005年4月21日顺利完成168h满负荷试运,比计划提前109天投产。8号机组于2005年7月22日顺利通过168h试运行,比计划提前201天投产。

  直接空冷系统的流程为:从汽轮机低压缸排出的乏汽,经由2根直径为Ф6000mm的排汽管道引到厂房外,垂直上升到34m高度后,分出8根直径为Ф2800mm的蒸汽分配管,将乏汽引入空冷凝汽器顶部的配汽联箱。

  当乏汽通过配汽联箱流经空冷凝汽器的翅片管束时,大量的冷空气被轴流风机吸入,通过翅片管的外部进行表面换热,将热量带走,从而使乏汽凝结成水,凝结水凝结水管收集起来排至凝结水箱,由凝结水泵升压,送往热力系统完成热力循环。

1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水质特点

1.1凝结水含盐量低且稳定

  由于采用空气冷却,不存在常规水冷式机组凝汽器因泄漏污染凝结水的问题,因此其凝结水含盐量明显低于常规水冷机组的凝结水,数值大小仅取决于蒸汽品质以及系统产生的腐蚀物。

1.2凝结水温度高

  由于空冷机组的背压比水冷机组高,所以空冷机组凝结水温度比水冷机组要高,一般可达60~80℃,比环境大气温度高30~40℃。因此,凝结水如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其所用树脂的耐温性能必须要好。

1.3凝结水系统溶氧量超标

  大同发电公司7、8号机组原设计补水方式为除盐水直接补至主凝结水箱。机组投入正常运行以后,凝结水泵出口溶氧量一直在110~140μg/L范围内变化。根据已投产的直接空冷机组来看,普遍存在凝结水溶氧量偏高的问题。分析认为溶氧量高可能与机组正常补水、空气进入凝结水系统设备以及庞大的空冷系统有关。


2凝结水溶氧量超标的原因

  负压系统中空气等不凝结气体的进入是不可避免的,凝结水存在溶解氧量将威胁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凝结水溶解氧量较大时,会引起凝结水系统、给水系统的管道腐蚀,腐蚀产物在直接影响水质的同时将使系统过冷度*增加,降低机组的经济性。因此从设计、检修、运行维护等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最大努力减少这种泄漏,同时将不凝结的气体及时排除。

  造成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溶解氧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漏入汽轮机负压系统和补充进入系统的除盐水带入的氧气。进入的氧气会在凝结水中溶解,最终使凝结水溶解氧量增加。

  从汽轮机负压系统漏入空气的部位基本与湿冷机组相近,如汽轮机的低压轴封系统、凝结水泵的机械密封处、负压系统阀门的盘根处的漏气,以及空冷凝汽器设备因振动、变形、膨胀不均等致使焊口产生裂纹而使空气进入。

3凝结水补水接入点变化对溶氧的影响

3.1凝结水补水到主凝结水

  主凝结水箱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主凝结水箱的补水位置剖视图如图2所示。主凝结水箱的补水分配联箱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1主凝结水箱的俯视图


图2主凝结水箱的补水位置剖视图

图3主凝结水箱的补水分配联箱示意图


  从图1~图3可以看出:原设计的主凝结水箱内部的补水装置中,在补水分配联箱上通过Ф8和Ф15的孔将补水进行一定程度的雾化,以起到一定的真空除氧效果;这种真空除氧的作用亦被运用在空冷凝汽器的主回水管道上(在图1和图2中可以看到这种真空除氧结构)。

  虽然在水箱的结构设计中采用了真空除氧的措施,根据运行情况来看凝结水泵出的溶解氧一般维持在110~140μg/L的范围,不能有效地除氧。

3.2补水管路接至空冷凝汽器

  考虑到可能出现凝结水溶解氧量超标问题,国外补水通常是将机组的补水管路接至空冷凝汽器入口。设计院在保留原设计的基础上,附加设计了通往空冷凝汽器的补充水管路,使补充水成雾状喷入。利用汽轮机出口蒸汽排至空冷岛的蒸汽对补水进行加热,同时离真空抽气口距离较近,有利于氧的抽出。具体补水接入位置在空冷岛第4和第5排的蒸汽分配联箱上。

  2005年8月上旬,8号机的补充水系统连接竣工后,于8月9日早9∶00将凝结水的补水切换到空冷岛进行观察,当天11∶00,现场化验通知:8号机凝结水溶氧量下降到43μg/L。此后,截止到笔者发稿为止,经近3个月的观察:8号机组凝结水溶氧水平可以维持在40~80μg/L的范围。说明改进后的补水方式对降低凝结水溶解氧量有较好的效果。

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空冷机组的凝结水溶氧量指标,暂时只能沿用湿冷机组的控制值。通过大同发电公司8号机组目前运行中的凝结水溶氧情况,有理由相信:经过进一步工作,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溶氧量是可以达到湿冷机组的水平的。

3.3直接空冷系统的补水到汽轮机的主排汽管道

  亚临界600MW直接空冷机组采用四缸四排汽结构,有2个低压缸。每个低压缸的排汽由1根排汽管道引入空冷凝汽器顶部的配汽联箱。当时考虑到直接空冷机组的特点,原来设计在低压缸排汽管道上设有水幕喷水装置,期望用来防止在机组启动时疏水扩容器扩容后的蒸汽倒流进入汽缸。补水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 补水示意图

  根据多次的启动和停机情况,基本上不需要应用水幕密封系统。目前该管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预留的这趟管路改作为凝结水的补水管路,则其效果应该比现在补到空冷岛的好。其依据是:将补水点设计到这个位置后,补入系统的除盐水可以利用汽轮机的全部乏汽进行除氧;补水点设到这个位置后,由于到空冷凝汽器系统的流程长,分离出来的不凝结气体有足够的析出时间,被抽真空设备从系统中抽出。但是,这样做又存在现有的系统在系统补水时热井水位升高的问题。

  在运行中,一般热井疏水泵出口流量约为190m3/h。600MW直接空冷机组在带厂用公用辅助蒸汽工况时的补水量约为6.78%,按照锅炉最大蒸发量的计算值是140t/h。现有的疏水泵出力和准备补入热井的水量合并后的流量大约是340t/h。而经过论证的7、8号机组安装的热井疏水泵的额定流量为380m3/h(最大出力是430m3/h)。因此疏水泵是能够满足排出系统正常补水的这部分附加水量能力的。而且还可使疏水泵的工作点接近高效区域。

3.43种补水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3种补水方式的优缺点比较列于表1。
表13种补水方式的优缺点


补水

位置
补水到汽轮机

的主排汽管道
补水至空

冷凝汽器
补水至主

凝结水
补水

位置
补水到汽轮机

的主排汽管道
补水至空

冷凝汽器
补水至主

凝结水
优点
对于确定的补水量经过喷嘴雾化后,在汽轮机排汽管道可用全部的乏汽进行除氧;距离真空抽气口流程较长,有足够的氧分离时间。不存在防冻问题
可利用排至空冷岛的蒸汽对补水进行加热除氧,距离真空抽气口距离较近,有利于氧的抽出
可以依靠凝结水箱的负压,不需要启动凝结水补充水泵即可将水补入系统;补水的管线较短,防冻要求低
缺点
补入系统的水进入热井,会造成热井水位升高(正常情况下,热井疏水泵的出力能够满足补水量的附加流量)
到空冷散热器的管线较长;虽有保温,冬季仍有发生冻坏的可能;为维持凝结水箱正常水位,需将部分凝结水排至补充水箱,增加了凝结水泵电耗;为了防冻,需控制最低流量,运行操作要求较高
从目前凝结水溶氧量看,补水点真空除氧效果较差



4结束语

  要真正解决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的溶氧问题难度还比较大,还需要结合国内外情况进一步研究,认真分析症结所在,逐个环节突破;直接空冷机组在运行中考虑影响凝结水溶氧的因素时,不能够单单从空冷凝汽器的泄漏入手,还应考虑到汽机辅助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工况条件。当然,国内目前还没有针对空冷机组的凝结水溶氧量指标,暂时只能沿用湿冷机组的控制值。相信经过设计、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等部门对直接空冷系统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直接空冷机组凝结水溶氧水平是可以达到湿冷机组水平的。至于有没有必要对空冷机组的凝结水溶氧指标进行修改,要慎重,须进一步研究和试验。

  *注:凝结水的系统过冷度:晋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冬季环境温度很低,有防冻的必要,根据直接空冷凝汽器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表征空冷散热器的冬季工作情况,我们认为凝结水过冷度在冬季应作为一安全参数进行运行监控。具体的概念为汽轮机排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与空冷散热器下凝结水收集联箱内凝结水温度的差值。为了与常规的凝结水过冷度进行概念上的区分,建议将常规的凝结水过冷度改称为“系统过冷度”。  
收稿日期:2005-11-24
作者简介:田亚钊(1972-),男,工程师,汽机专业高级主管,主要从事汽轮机及主辅机运行管理工作。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