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丰镇发电厂,内蒙古 丰镇 012100)
摘 要:文章介绍了丰镇发电厂#6机组改造所采用的先进 技术,指出了改造后的机组热耗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机组的安全可靠性 也得到了加强。
关键词:汽轮机;通流部分;热耗;汽缸;丰镇发电厂
中图分类号:TM621.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6921(2010)15—0061—01
1 国产200MW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设计技术落后,效率低,热耗高
丰镇发电厂#6机组为国产200MW空 冷机组,该机组是采用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三缸两排汽型机组,由于这种类型的机组汽缸 转子、隔板及其零部件型线设计不合理,导致流道不顺畅圆滑,性能差。目前,国产200MW 空冷汽轮机组高、中、低压汽缸效率分别为80%~83%,89%~90.8%,79%~84.5%,而世界先进 水平200MW空冷汽轮机组高、中、低压缸效率分别为89%~90%、91%~93%、89.6%;国产200MW 空冷机组热耗约为8 974.81kJ/kW·h,比世界同类型先进水平机组的热耗高出500kJ/kW ·h左右。
1.2 大修解体后存在的设备问题
汽轮机本体11级隔板变形大,转子与隔板汽封碰磨严重,转子存在不平衡;中压13级隔板与 中压前第2套汽封套阻汽齿磨损严重,造成中压汽室蒸汽短路;低压铸铁隔板刚度不够,28 级动叶围磨损出现缺口。存在的缺陷极容易使汽轮机发生如:轴封漏汽大,油中带水,机组 运行振动大等不安全事件。
2 机组通流部分改造
2.1 改造的目的
2.1.1 降低机组煤耗,提高其经济性,在额定工况下,机组达到热耗≤8 490kJ/kW·h。
2.1.2 真空在75KPa时,机组能够带220MW负荷长期稳定运行,增容20MW负荷。
2.1.3 提高机组可靠性、安全性,使机组满足调峰运行的要求,保证汽轮机在40%负荷,排 汽温度在60℃时能安全运行。
2.2 改造具体内容
2.2.1 更换全部隔板、动叶、套装叶轮及部分隔板套等。
2.2.2 采用分流环及接触式蜂窝式汽封。
2.2.3 高压内缸更换喷嘴组,汽缸缺陷检查处理。
2.3 改造中利用的主要技术
2.3.1 新设计高效调节级。动叶采用高效平衡动叶,改进动叶围带结构,采用蜂窝式汽封 ,减少漏汽损失,静叶采用子午端壁型线,减少端部二次流损失。
2.3.2 加载层流静叶叶型。加载层流静叶叶型消除了叶型线背弧出汽段的扩压区,推迟或 者消除了边界的紊流转换,使叶型型面损失减少。
2.3.3 分流叶栅技术。通过分流叶栅,满足隔板刚度和强度要求,使静叶片数量增加一倍 ,调高喷嘴尾迹激振频率,避开BO型共振,提高级效率。
2.3.4 采用三维扭曲动叶。平衡动叶叶型是一种考虑了气体压缩性的层流叶型,具有更低 的型线损失,采用扭曲成型使流行沿叶高优化,进口攻角减少,效率明显提高。
2.3.5 采用接触式蜂窝式汽封。高压缸压力高,级压差大,叶片短叶顶漏汽量对级效率影 响大,接触式蜂窝式汽封利用“蜂窝”原理,可以减少漏汽量。
2.3.6 光滑的子午通道设计。高、中、低压各缸子午通道采用了光顺设计技术,中压缸末 六线采用内斜外平式自围带构成光滑的子午通道,使流动附加损失大大减少。
2.3.7 斜置静叶技术。低压末级静叶采用了能大大减小根部二次流的斜置静叶技术,提高 级效率。
2.3.8 引进可控涡技术。主要采用全三维粘性设计思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实验流体力 学技术为基础的叶片设计技术。
2.3.9 采用薄静叶出汽边技术。薄静叶出汽边是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叶栅尾迹损失 ,提高经济性,还可以大幅的减少喷嘴尾迹激振力幅值,或低动叶片动应力提高可靠性。
2.3.10 采用弯曲马刀形静叶隔板。弯曲马刀形静叶隔板可以改变径向压力分布,减少边界 层内径向二次流,提高级效率。
2.3.11 低压末级动叶片采用内斜外平式自带围带,整圈连接结构,提高级效率。
2.4 改造后主要性能要求
①高压缸效率不小于84%;②中压缸效率不小于91%;③低压缸效率不小于89%;④热耗率不 大于8 490kJ/kW·h;⑤当主蒸汽压力为12.75MPa,主再热蒸汽温度为535℃,真空为75KPa时, 机组额定负荷为200MW,并应能带210MW负荷长期稳定运行。
3 机组改造后试验(实例)
丰镇发电厂在2004年9月7日~2005年1月26日利用大修机会对#6机组通流部分进行了 改造,机组的热经济性试验如下:
①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前试验经济技术指标与设计值对比 :

试验结果分析如 下:#6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前后200MW负荷热耗分别是9 239.58kJ/kW·h、8 372.82kJ/kW ·h,改造前后的差值是866.76 kJ/kW·h(煤耗大约为29.6g/kW·h);
每一吨标准煤市场价为300元;每千克标准煤发热量为29 307kJ/kg;机组年利用小时为7 00 0h;年节约热值1.21×1012kJ;年节约标准煤4.13×104t;年节约费用1 239万元
综上述可知,#6汽轮机组通中分改造是成功的,200MW负荷时高、中、低压汽缸效率和 热耗都达到了目标值,热耗达到了国内同类机组改造的先进水平,经济性明显提高;机组设 备性能良好,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改造后机组能带210MW负荷长周期稳定运行,增加 了机组出力,经济性明显提高;#6机通流部分改造降低了发电成本,热耗降低了866.76kJ /kW·h,年节约标煤费用1 239万元。
4 结论
#6号机组通流改造是成功的:①通流改造后,机组振动、瓦温是历 次大修后最佳的;②机组各级效率和热耗都达到了目标值,热耗达到了国内同类机组改造的 先进水平,经济性明显提高;③机组设备性能良好,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④改造后 机组能带210MW负荷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增加了机组出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 翦天聪.汽轮机原理[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2] 哈尔滨汽轮机厂,朝阳发电厂.200MW汽轮机的结构和运行[M].北京:电力工 业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