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数汽包炉炉水处理选择- -
华东电力 2002年第9期
游晓宏(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江苏 南京 210024)
关键词:高压汽包炉;炉水处理;磷酸盐处理;全挥发处理;磷酸盐隐藏;给水加氧处理。
摘 要:结合炉水处理技术进展,介绍了各种炉水处理工艺,通过对各种处理工艺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分析,提出了针对高参数汽包炉炉水的不同水化学工况。选择合适的相应炉水处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TK2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529(2002)—0044—02
关于炉水处理的选择,《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DL/T 5068—1996)中8.1.2条款规定:“对以除盐水补给的汽包锅炉,宜采用协调磷酸盐——pH处理,以维持锅炉水的pH值……”并列出各压力参数锅炉炉水pH值、磷酸根含量及Na/PO4控制范围表,详见表1。
表1 规程规定的炉水控制范围
表中磷酸盐处理中PH、磷酸根参数控制值与《火力发电机组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GB/T12145—1999)一致,但规程将磷酸盐——PH协调处理作为高参数炉推荐的设计标准,并在表中又加入了协调控制的R值控制标准。根据机炉型式、参数和水化学工况可供选择的处理工艺一般有下列数种。
1.全发挥发性处理(AVT)
由于直流炉不允许炉内含有盐类,常采用加NHj的全挥发处理。人们往往认为,全挥发处理只能用于直流炉。其实它一样可以用于汽包炉。在《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GB/T12145—1999)中,对亚临界汽泡炉就有磷酸盐和挥发性处理两种炉水水质标准,所以亚临界金属炉炉水根据情况也可采用挥发性处理。
挥发性处理的优点在于炉水含盐量可以控制得很低,以保证蒸汽品质,防止锅炉、汽机因盐类的存在引起的各类腐蚀,也不存在磷酸盐处理可能出现磷酸盐“隐藏”现象。
挥发性处理的缺点是炉水缓冲性弱,水质的波动易造成炉水pH不合格。因此特别强调给水品质合格和稳定。具有100%凝结水精处理或保证凝汽器严密不泄漏的机组可满足这样的要求。另外,热力系统宜为无铜系统,以防止含氨量过高造成铜系统的氨蚀。
2磷盐酸处理
磷酸盐处理不仅可以防垢,也是汽包炉防腐的重要措施,可以为炉水提供适当的碱性,维持适当的炉水pH值,并对炉水酸、碱污染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设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机组,磷酸盐加药处理增加了抵御凝汽器偶然泄漏和启动时的给水污染能力。同时,磷酸盐共沉积作用可减少饱和蒸汽对氯化物和硫酸盐等离子的携带,减缓汽轮机的酸性腐蚀。所以至今仍是汽包炉炉水的主要处理技术。
2.1 常规磷酸盐处理工艺
(1)协调磷酸盐处理(CPT)
向炉水中加入Na2HPO4和Na3P04,控制R值在2.3—2.8间,防止了常规磷酸盐处理带来的碱性腐蚀危害,但不能消除“隐藏”现象并具有沉积物下水冷壁管酸性磷酸盐腐蚀危害。
(2)磷酸盐-pH协调或等成份磷酸处理
除同CPT的工艺外,还控制炉水pH=9—10,以防止碱性腐蚀,并减轻酸性腐蚀。但仍不能真正消除“隐藏”现象,从而无法避免沉积物下酸性磷酸盐腐蚀。
2.2 磷酸盐处理工艺新发展
(1)平衡磷酸盐处理
平衡磷酸盐处理(EPT)将加入Na3PO4含量减少到只能够与硬度起反应所需极限浓度,即平衡浓度,几乎无多余的磷酸盐发生沉积。PO43-量一般控制在O.5—2.4mg/L间,允许发生一定程度的磷酸盐“隐藏”,以利用其产生的游离NaOH维持炉水PH在9.O-9.6间,允许游离NaOH小于1mg/L。该法既能防垢,又能防酸碱性腐蚀。但依然无法完全避免“隐藏”,尤其是高热负荷的锅炉。锅炉冷启动时,炉水磷酸根上升和PH下降,常需辅以NaOH处理,以控制“隐藏”现象。由于炉水磷酸盐浓度低,使其缓冲性减弱,为此要求炉水水质稳定在标准范围内。
(2)低磷酸盐低氢氧化钠处理
80年代由美国提出。主要工艺为控制炉水磷酸盐小于1mg/L,以消除“隐藏”。由于此时炉水PH小于9,需辅以NaOH处理,并使NaOH浓度小于1mg/L。同样对炉水水质要求高而稳定。
2.3 适合于高参数炉的磷酸盐处理工艺
随着机组参数提高和给水水质控制水平的不断进步,磷酸盐处理技术由较高磷酸盐含量控制向低磷酸盐含量控制发展,仅在炉水水质异常时按异常水质处理。
给水水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热负荷较低的超高压汽包炉可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对热负荷较高的亚临界及以上参数汽包炉可采取低磷酸盐低氢氧化钠工艺;对参与调峰的联合循环燃气机组的余热锅炉高压级,也适用平衡磷酸盐处理或低磷酸盐处理。
3 Na0H处理
对一级除盐十混床出水作为补给水的超高压炉,采用协调磷酸盐处理维持炉水碱度(OH-时,为防止发生“隐藏”时炉水出现游离NaOH而引起碱性腐蚀,将炉水游离OH-降至0。这一处理方式过多强调了降低炉水游离OH-忽略了酸式磷酸盐沉积引起的酸性磷酸盐腐蚀。因此,近年来了又重新提出炉水NaOH处理。
采用NaOH调节炉水pH具有许多优点。以NaOH调节炉水形成的氢氧化铁膜起作保护金属作用,同时形成的二价和三价铁的经基络合物能维持保护性氧化膜的稳定;由于NaOH电离强度大,溶解度高,采用NaOH调节炉水PH,加药量小,可以避免磷酸盐处理带来的“暂时消失”现象,防止磷酸铁盐沉积可能;采用NaOH调节炉水,使炉水Na+ 、PO43- 、C1-等含量大大降低,因而大幅度降低炉水含盐量,从而大大减少了水冷壁管形成的沉积物,有效防止酸碱性介质的浓缩腐蚀;此外,炉水水质改善,炉水离子浓度低,即使凝汽器泄漏使给水具有一定的硬度,因达不到难溶物的浓度积而产生的结垢,因而还具有防垢功能。
对NaoH处理之所以采取慎重态度主要是出于“苛性脆化”担忧。但只要不存在诸如胀、铆接不严密处的炉水深度浓缩区和保证沉积物下NaOH浓度小于5%,就不会发生碱性腐蚀。国内外全焊接锅炉几十年运行经验已充分证实。只要控制得当,采用NaOH调节炉水就不会发生锅炉水冷壁的碱性腐蚀。在英国,以高纯水做给水的300MW~500MW机组的16.5—18.OMPa高参数炉广泛采用NaOH调节炉水PH;德国也在给水中加微量的NaOH、均取得满意的结果。
当然时至今日,对NaOH处理工艺用于具有横向散热管的余热锅炉仍抱有戒心。基于高热负荷区管壁上可能产生锅炉水浓缩和蒸发现象。造成管壁表面NaOH溶液局部浓缩和碱度过高,因而引起金属管壁碱性腐蚀,严重的碱性腐蚀还可诱发脆性破裂。锅炉参数越高,碱腐蚀的作用就会越强;碱度越高,则越易发生腐蚀。
4 给水加氧处理
给水采用加氨和加联氨处理,存在给水磁性Fe304腐蚀产物含量高的弊端。形成的腐蚀产物在系统内转移并沉积,最终导致锅炉结垢速率高。锅炉酸洗周期短。但当阳离子电导率小于o.2μS/cm的高纯给水的含氧量达到50~200μg/L时,在钢铁表面会形成保护性的氧化膜,大大降低了给水铁腐蚀物的含量,减少锅炉的结垢量.延长锅炉酸性周期,从而发展了亚临界及以上参数值流锅炉给水加氨、加氧的联合处理技术。该技术国外已较成熟,国内也正处于推广使用阶段,但在汽包炉上施行给水加氧处理则是高参数汽包炉炉水处理技术新进展。
汽包炉上施行给水加氧处理关键是要恰当扣严格控制给水和炉水的含氧量、电导率,以防止氧及杂质在炉水中浓缩引起锅炉腐蚀。该技术在国外已有应用,如美国、德国等国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国内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还不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