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理论与班组管理
(一)木桶理论的内容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益,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工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
班组是一个“木桶”,班组长是木桶上的“箍”,木桶由木板——班组成员组成,而班组的各项工作就是木桶中的水,如果“箍”的太紧或太松,或是哪一块木板发生短缺,都会影响到班组的绩效。
每一个班组成员也是一个“木桶”,他由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管理素质等多块“木板”组成,工作能力就是木桶中的水,无论哪一个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二)影响木桶盛水的因素
桶板的长短——班组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班组长要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个人所长,避其短处,并通过班组的良好氛围带动班组成员的提高。
桶底——班组成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工作不扎实,班组就没有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木片间隙——班组成员之间不协调、各岗位衔接不好,个人自制能力欠缺,都会让班组人力资源作用大打折扣。
木桶位置不平——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无序,各方面管理力度不均衡,那么班组管理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木片本身有漏洞——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班组的成长将受限制。
水被舀走了——人力资源的流失、物质资源的浪费和流失使班组工作难以开展,损失难以弥补。
木桶周围的环境——将木桶放在热带沙漠里,不到几小时就被蒸发了,如果班组工作环境不能被班组成员主动创造,就只能让班组成员被迫离开,转换岗位。
木桶在运输途中,水会溅出去——班组需要给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木桶里的水到底有多少——如果本来就满了,再倒水,就会溢出,试着放进一些沙砾如何!班组成员的合理搭配,岗位的合理安置,可以使工作事半功倍。
随着环境、时间的变迁,短板也在时刻发生变化,当旧的短板被解决时,新的短板就会出现;当旧的短板发生变化时,其余的木板因素可能会受到影响,发生相应变化……,如此等等。这就要求班组长不断地寻找工作中的不足,研究班组成员的知识与技能的欠缺,并不断地加以提高和完善,这样就会像水桶一样,不断增长最短的一块木板,木桶里的水也会越盛越多,班组工作的绩效、个人的能力就会相应地提高。企业、班组、个人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发展与挖掘短板、对短板进行管理、不断延长每一块木板的过程。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不做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各方面能力上齐头并进,追求综合素质、做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找到自己最具优势潜力的木板,重点加长之,如此,则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