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厂化学 >
化学基础 > 详细内容
- 液体制剂知识完全版
-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2/3 阅读次数:33723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二)机械灌封
灌封中常出现剂量不准、封口不严、焦头、瘪头、鼓泡等,应分析原因加以解决。产生焦头的原因是,灌药时给药太急,溅起药液在安瓿壁上,封时形成炭化点 。
(三)通惰性气体
易氧化药物溶液在灌注时,需向安瓿中通入惰性气体,以置换安瓿中的空气防止药液氧化。
五、注射液的灭菌
熔封后的安瓿应立即进行灭菌,一般注射剂从配液开始到灭菌不应超过8小时。
六、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一)漏气检查
(二)装量检查
注射液的标示装量为2ml或2ml以下者取供试品5支,2ml以上至lOml者取供试品3支,lOml以上者取供试品2支。
(三)澄明度检查
我国多采用人工灯检,水针剂必须完全澄明,不得含有任何肉眼能见的白块、纤维等异物。如发现混有上述异物者作不合格论。
检查采用日光灯灯座采用伞棚式装置,澄明度检查分自检和抽检,前者为制备过程中的检查,应逐支(瓶)进行,挑出不合格品,后者是在前者检查基础上由药检部门进行
(四)无菌检查
(五)热原检查
(六)降压物质检查
七、注射剂的印字和包装
经检验合格的注射剂,应印字注明注射剂品名、规格、批号、厂名等。经印字后的安瓿即可放入纸盒内,盒外应贴标签,标明注射剂名称、内装支数、每支装量及主药含量、附加剂名称及含量、批号、制造日期与失效日期;制造厂家名称及商标、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文号、应用范围、用量、禁忌、贮藏方法等。盒内应附详细说明书,以利用者及时参考。
第七节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指中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
一、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注射刑的备,除预处理、有效成分提取、精制外,其他步骤与一般注射剂生产工艺相同。
(一)中药原料预处理
(二)提取和精制
有效成分已明确且比较单一的中药,可根据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宜的方法提纯有效成分,供配制注射剂用。有效成分不明确,特别是复方制剂,常采用水或醇提取有效成分,除去杂质,制成注射液。中药注射剂常用的提取和精制方法如下:
1. 蒸馏法
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加水蒸馏或通水蒸气蒸馏,药材中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馏出来,收集馏液。
2. 水醇法
水醇法分水提醇沉淀法和醇提水沉淀法。
配液与过滤
当中药注射液中含有树脂、粘液质等胶态杂质较多时,采用一般过滤方法不易获得澄明溶液,而且滤速慢,常借助于助滤剂来克服。
1. 纸浆
2.滑石粉
吸附性小,能吸附水溶液中过量不溶解的挥发油
3.活性炭
本品有助滤、吸附脱色作用,但对黄酮、生物碱、挥发油等也有较强吸附作用,使用时应慎重。
4.微孔滤膜
二、中药注射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澄明度问题
中药注射剂,往往在灭菌后或贮藏过程中产生浑浊或沉淀,其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是:
1.除尽杂质
对于成分不明的中药注射剂,按常规方法制备,澄明度常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未除净的淀粉、鞣质、蛋白质、树胶、树脂、色素等杂质以胶体状态存在,当pH、温度等因素改变后,胶体老化产生浑浊或沉淀。尤以鞣质、树脂对澄明度影响较大;除去鞣质可采用以下方法:…
(1)明胶沉淀法
(2)醇溶液调pH法
2.调节药液适宜的pH
3.热处理冷藏法
4. 合理使用增溶剂
中药成分复杂,杂质不易除净,有些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小,溶液虽暂时处于稳定状态,但灭菌或放置过程中,由于条件变化有时可产生浑蚀或沉淀,可考虑加入适量增溶剂如聚山梨酯—80等,以使澄明度得到改善
(二) 刺激性问题
(三) 复方配伍问题
(四) 有效成分溶解度问题
(五) 剂量与疗效
(六) 质量标准问题
中药注射剂除应符合一般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即澄明度、无菌、无热原、适当pH等项外,应着重控制以下几个主要项目:
(1)杂质限度
(2)安全性
(3)有效成分测定对成分明确的应尽量设法测定含量
(4)药效学试验
来源: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面向电厂化学专业人士为主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是一个公益性非赢利性的网站,无论是驻站作者原创的作品,还是由读者投稿或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所有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他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