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厂化学 >
化学基础 > 详细内容
- 液体制剂知识完全版
-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2/3 阅读次数:33717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第八节 输液
一.概述
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一)输液的种类
1.电解质输液
如氯化钠注射液。
2.营养输液
主要是为患者提供营养成分,其中包括糖类、脂肪、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3.渗透压输液。
4.透析液主要用于透析疗法。
(二)输液的质量要求
输液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一致但由于注射量较大,对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要求更高。此外,还应注意以下的质量要求;
①pH应力求接近血液的pH;
②等渗或偏高渗;
③不得加有任何菌剂;
④应无毒副反应,输入体内不引起血象的任何变化,不损害肝脏、肾脏等。对某些输液还要求无过敏性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
(三)输液渗透压的计算
渗透压的单位为帕斯卡(Pa),临床上常用渗透浓度间接表示它的大小,因为二者呈正比关系。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渗透活性溶质的微粒数(依数性)而与溶质的性质(如粒子大小、电荷量)无关。
等渗与等张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液有相等渗透压的溶液。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红胞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更不会发生溶血,所以等张是个生物念。
红细胞膜对于许多药物的水溶液来说可以视为理想的半透膜,即它只能让溶剂分子出入,而不能让溶质分子通过,因此,许多药物的等张浓度与等渗浓度相同或相近。一个药物的等张浓度,可用溶血法进行测定。溶血法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在新产品的试制中,即使所配溶液为等渗,为安全起见,亦应进行溶血试验;必要时可加入等渗调节剂,以防溶血。
二、输液的制备
(一)输液车间的一般要求
GMP要求输液车间应采用洁净技术,输液的配制要求在洁净度1万级条件下操作,滤过和灌封应在100级条件下操作。洁净室温度18~24℃,相对温度为 45%~65%,室内正压≥4.9Pa。这为提高输液质量供了保证。
(二)输液容器及其它包装材料的处理
输液容器目前仍以玻璃输液瓶为主
1.输液瓶
输液瓶用前的处理,先用自来水洗外壁,再刷洗内壁,洗净后倒置沥干。然后以硫酸重铬酸钾清洁液荡洗内壁及瓶口,倒出洗液横放过夜。临用时以自来水充分冲洗干净,再用滤过的蒸馏水冲洗至洗下的水澄明无异物为止,如果瓶子有挂水现象应重新处理。回收的旧瓶一般不宜再使用。塑料容器为无毒软材聚氯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制成。
2.橡胶塞
橡胶塞用前可先用0.5%~2%氢氧化钠溶液煮沸30分钟至1小时;用自来水洗去沾附的硬脂酸及硫化物等杂质,并用自来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2%盐酸溶液煮沸习30分钟至1小时,用自来水搓洗表层沾附的填料如ZnO、CaCO3、BaSO4等,再用蒸馏水漂洗,最后用蒸馏水煮沸30分钟,临用时用滤过的蒸馏水冲洗干净。
3. 隔离膜
橡胶塞虽经处理,若直接接触药液,在灭菌时或贮存期间仍可能有杂质脱落,影响药液澄明度,故需在橡胶塞下衬垫一层隔离薄膜,使胶塞与药液隔绝,以保持药液澄明。常用的是涤纶薄膜。
处理方法:置蒸馏水中逐张展开漂洗,涤纶薄膜质量较差时,亦可用乙醇浸泡或回流30分钟,再用滤清的蒸馏水漂洗。
(三)输液的配制
1.稀配法
原料质量较好。
2.浓配法
系将原料药物加部分注射用水,加热使溶解配成浓溶液,大量生产时,加热溶解亦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污染机会。同时在加热的浓溶液中加入活性炭并煮沸,亦易于驱除活性炭表面吸附的空气,使药液与活性炭充分接触,更有利于发挥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浓配法适用于原料含杂质较多或原料药质量虽符合药典标准,但其溶液澄明度较差的情况。
配制输液时常使用活性炭以吸附药液中的热原、色素和其他杂质。活性炭以选用一级针用炭为宜,一般用量为溶液总量的o.2%。
(四)输液的过滤
输液的过滤装置与过滤方法和安瓿剂基本相同。用加压过滤法效果较好。若用浓配法加活性炭处理时,常用布氏漏斗先行粗滤,漏斗中铺2~3层滤纸,用蒸馏水抽洗使密合,先抽成负压后再抽滤药液。亦可用滤棒包裹绸布或尼龙布等进行粗滤,最后用微孔滤膜精滤至澄明度合格方可灌装。
(五)输液的灌封
药液经精滤并检查橙明度合格后立即进行灌装。
(六)输液的灭菌
灌封后的输液应立即灭菌,以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从配液到灭菌的时间间隔应尽量缩短,一般不超过4小时。输液通常采用热压灭菌1150C30分钟。有些国家规定,大输液灭菌要求F。值大于8分钟,常是12分钟。
(七)质量检查
输液的质量检查项目有澄明度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热原检查、无菌检查、pH值及含量测定等,为提高输液质量,《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规定了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该法规定在澄明度符合规定后,对于100ml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每毫升中含10um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u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八)包装
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细菌污染
输液染菌后会出现霉团、云雾状物、浑浊、产气等现象。输液染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产输液过程中严重污染,灭菌不彻底、瓶塞不严、松动、漏气等造成的。
(二)热原反应
输液的热原反应,临床上时有发生。有时输液本身不含热原,而是因输液器具的污染引起热原反应,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热原的控制,同时更应重视使用过程中的污染。
(三)澄明度问题
1.微粒的危害
2.微粒的来源
(1)工艺操作中,如车间空气洁净度差,输液瓶、橡胶塞,隔离膜洗涤不净,滤器选择不当,滤过方法不好,灌封操作不合要求,工序安排不合理等。
(2)玻璃及塑料容器、隔离膜、橡胶塞质量不好。
(3)原辅料质量不好。
(4)临床输液时的污染
来源: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面向电厂化学专业人士为主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是一个公益性非赢利性的网站,无论是驻站作者原创的作品,还是由读者投稿或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所有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他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