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知识
一、日常用水中常见的有害物质
1、工业废水
2、动物排泄物
3、重金属
4、过滤性病毒
5、细菌、大肠杆菌
6、化学药物
7、农药
8、三氯甲烷(致癌物质)
9、过量的硬度(容易造成肾结石)
水中任何污染物,即使极其微量,也可能在人体内终生存在,并不断积累,从而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长期饮用污染水,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和其他一些奇异病症。
二、自来水中含有13种致癌致畸物质
应该说,自来水厂生产的水是符合饮用标准的。但是,这并不表明它是标准的饮用水。
目前国内的市政自来水净化工艺,是采用添加漂白粉来产生活性氯消毒杀菌。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致癌、致畸的有害物质,长期饮用带活性氯的自来水,就有可能引起细胞突变从而诱发癌症。致癌因素并不是漂白粉本身,而是活性氯与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学作用,产生了一些有害的氯副产品,例如三氯甲烷等更为强烈的有机污染物。
而且添加漂白粉无法消除水中存在着的某些有害物质,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成分。同时再加上数十年使用至今的供水管线、楼顶水箱、水塔等贮水设施不清洁或常年使用不消毒,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二次污染使细菌、病毒和藻类繁殖,再加上原有的氯及氯化物、铁锈、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更使居民实际使用的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
三、喝水的学问
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为2000~2500毫升,体内物质氧化可生水300毫升,故每日应补充水分大约2000毫升(2公斤),包括饮食中的含水量。
合理的饮水,应该每天早起喝1杯水,早饭与午饭之间和午饭与晚饭之间各喝2杯,晚饭后喝1杯(9点钟后不宜喝水,不然要长眼袋)。
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大量出汗后,应适当喝点淡盐水,不要贪图一时痛快而进食冷饮。因为冰水中的水分子大部分呈聚状,不易渗入细胞内,而热水中单分子较多,能迅速渗入细胞。过快冷却会使全身毛孔闭塞,热滞留体内,可引起高热。或因心脑血管迅速收缩,引发供血不足。还可诱发和加重某些疾病,如引起胃肠痉挛和胃功能紊乱等。
有五种水不能喝:1、老化水;2、千滚水;3、蒸锅水;4、不开的水;5、重新煮开的水。
喝水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喝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水。如果实在要喝自来水,那么烧开3-5分钟比较好。
四、不要让饮水机成为“健康杀手”
传统的饮水机普遍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重大隐患,其通气孔、机材以及取水口等处,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的“接触面”污染。饮水机通常是桶装水的桶颈倒过来,放在饮水机的“聪明座”上,然后由机内的软管将水导入热水胆和冷水胆内。
人们习惯在一桶水喝完后,只重新换上另一桶了事,却忽视了桶装水机内胆中约1000毫升的水。内胆超过3个月不清洗,就会产生大量的细菌病毒、沉积污垢,甚至红虫。久而久之,就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不断地繁殖,可能引发消化、泌尿和神经系统等病变,甚至引起早衰。
据实验室采样检测发现:在室温条件下,饮水机里的水第一天菌落指数为零,到第十天居然攀升到了8000。所以,一旦饮水机受到了污染,纯净水再纯净也是没有用的。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必须养成定期清洗饮水机的习惯。
清洗消毒的周期为:夏季15-20天,春秋季30-45天,冬季60天。(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