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化学基础 > 详细内容
计量仪器
发布时间:2009/6/13  阅读次数:876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1. 液体的量取和分配
计量仪器的选择应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大小而定,同时要考虑量取的准确度和量取的次数(见下表)。
计量仪器
最佳量程
准确度
重复测量是否方便
滴管
30ul~2ml
极方便
量筒
5~2000ml
中等
方便
容量瓶
5~2000ml
方便
滴定管
1~100ml
极方便
移液管/移液器
5~25ul
高*
极方便
微量注射器
0.5~50ul
方便
称量
任何量度
较高
不方便
锥形瓶/烧杯
25~5000ml
极低
方便
*要求正确校准和使用
某些液体可能引起的问题:
a. 高粘度的液体难以分液,转移时需要一定时间。
b. 有机溶剂挥发快,造成测量不准确:操作要迅速,快速密封容器。
c. 易产生泡沫的溶液(如蛋白质和去污剂溶液)较难量取和分液:操作宜慢忌快,避免形成气泡。
d. 悬浮液(如细胞培养物)容易形成沉淀,移取前要充分混匀。
1)滴管:
正确使用滴管——保持滴管垂直,以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管柱,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胶头使液体逐滴滴下。
使用滴管吸取有毒溶液时要小心,松开胶头之前一定要将管尖移离溶液,吸入的空气可防止液体溢散。为了避免交叉污染,不要将溶液吸入胶头或将滴管横放,使用一次性塑料滴管安全性好,可避免污染。
2)量筒和容量瓶:
把量筒和容量瓶放置在水平台面上,保持刻度水平。先将溶液加到所需的刻度以下,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直至液体的弯月面与刻度相平。读数前要静止一定时间,让溶液从器壁上完全流下。
3)滴定管:
把滴定管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不要夹的过紧。首先关闭活塞,用漏斗向管腔中加入溶液。打开活塞,让溶液充满活塞下方的空间后关闭活塞,读取液体弯月面的刻度,即在记录本上。打开活塞,收集适量溶液,然后读取溶液弯月面的刻度,两次读数之差即为分配的溶液体积。滴定时通常使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混合溶液。
4)移液管:
移液管有多种试样,包括有分度的和无分度的。使用前要看清移液管的刻度,有些移液管卸出液体时从整刻度到零,有些则是从零到整刻度。有的刻度终止于管尖的肩部,有的则需将管尖的液体吹出或靠重力移出。
★为了安全,严禁用嘴吹吸移液管,可使用其他工具如洗耳球。
5)移液器:
移液器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小件精密设备,移液器能否正确是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同时关系到移液器的使用寿命,下面以连续可调的移液器为例说明移液器的使用方法:
移液器由联系可调的机械装置和可替换的吸头组成,不同型号的移液器吸头有所不同,实验室常用的移液器根据最大吸用量有2ul, 10ul, 20ul, 200ul, 1ml, 5ml, 10ml等规格。
移液器的正确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根据实验精度选用正确量程的移液器(使用可根据移液器生产厂家提供的吸量误差表确定)。当取用体积与量程不一致时,可通过稀释液体,增加吸收体积来减少误差。
b. 移液器的吸量体积调节:移液器调整时,首先调至取用体积的1/3处,然后慢慢调至所需的刻度,调整过程中动作要轻缓,切勿超过最大或最小量程。
c. 吸量:将吸头套在移液器的吸杆上,有必要时可用手辅助套紧,但要防止由此可能带来的污染;然后将吸量按钮按至第一挡(first stop),将吸嘴垂直插入待取液体中,深度以刚浸没吸头尖端为宜,然后慢慢释放吸量按钮以吸取液体;释放所吸液体时,先将吸头垂直接触在受液容器壁上,慢慢按压吸量按钮至第一挡,停留1~2秒后,按至第二档(second stop)以排出所有液体。
d. 吸头的更换:性能优良的移液器具有卸载吸头的机械装置,轻轻按卸载按钮,吸头就会自动脱落。
注意事项:
a. 连续可调移液器的取用体积调节要轻缓,严禁超过最大或最小量程;
b. 在移液器吸头中含有液体时禁止将移液器水平放置,平时不用时置移液器于架上;
c. 吸取液体时,动作应轻缓,防止液体随气流进入移液器的上部;
d. 在吸取不同的液体时,要更换吸头;
e. 移液器要进行定期校准,一般由专业人员来进行。
6)注射器:
使用注射器时应把针头插入溶液,缓慢拉动活塞至所需刻度处。检查注射器有无吸入气泡。排出液体时要缓慢,最后将针尖靠在器壁上,移去末端黏附的液体。微量注射器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在醇溶剂中反复推拉活塞,进行清洗。注射器针尖里的液体是排不出的,该“死体积”占据注射器正常溶剂的4%,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取样后,在针尖中吸入惰性物质(如硅酮油)。另外,也可使用拉杆占据针尖的注射器(仅用于极微量液体的移取)。
7)天平:
用于准确称量液体,然后将质量换算为体积:
质量/密度=体积
如9g密度为1.2g/ml的液体,其体积为9/1.2=7.5ml。常用溶剂的密度可查阅相关资料。由于密度随温度变化,要注意液体相应的温度。
2. 液体的盛放和储存
       1)试管:
试管常用于颜色试验、小量反应、装培养等。试管可经加热灭菌,试管帽或棉塞密封,试管帽或棉塞密封可保持无菌状态。
2)烧杯:
烧杯常作一般用途,如加热溶液、滴定等。烧杯壁上常有体积刻度,但不准确,只能用于粗略估计。
3)锥形瓶:
用于储存溶液,其底部较宽,稳定性好,瓶口较小,减少蒸发,易于密封。有的锥形瓶侧壁上也有体积刻度,但不准确。
4)试剂瓶:
具有螺口盖或圆形玻璃塞,可防止溶液蒸发和污染。
所有储存液都要清楚的标记,包括相应的危险性信息(最好用橙色危险警告标签标记)。容器的密封方法要合适,如用塞子或封口胶(如parafilm或Nescofilm)密封。为了防止试剂降解,溶液应存放在冰箱中,但使用前要恢复到室温。含有有机成分的溶液容易滋生微生物(除非溶液有毒或已灭菌),因此,用放置很久的溶液试剂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不可靠。
3. 玻璃皿和塑料皿的选择
记住一下几点:
1) 活性。塑料器皿易着火,易溶于有机溶剂,在相对低温时易变形,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变化。有些增塑剂会从塑料中滤出,并显示生物活性。玻璃能够吸收离子及其他分子,然后释放到溶液中,特别是碱性溶液。
2) 刚性和弹性。由于塑料容器用久了会变形,因此一般不用于计量液体。玻璃器皿比塑料器皿易于破碎,这在离心时特别要小心。
3) 阻光度。玻璃和塑料在EMR光谱的UV范围内都有光吸收,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如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要用石英比色杯。
4)废弃。塑料器皿比较便宜,经化学或微生物污染后常被废弃。
4. 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清洗
污染可能来自前次使用的药品残留成分或可能是洗涤后没有充分冲洗。使用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彻底冲洗可以除去器皿上的灰尘和残留物质,这在定量研究中尤为重要。冲洗后的器皿内不应残留液体。强碱性去污剂可以溶解酸性污物,酸性洗液可以清洗碱性污物。如果器皿上残留有机污物,可用工业酒精清洗。玻璃器皿可用次氯酸钠漂白剂或偏亚硫酸氢钠灭菌——用时按说明书稀释,用后用无菌水彻底清洗。另外,把玻璃器皿放在高压灭菌锅或干燥箱中也可以灭菌。
5.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
       实验室的许多小事故都是由于粗心使用玻璃仪器引起的。使用玻璃仪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容易引起玻璃器皿破裂的操作中,如减压处理、加热容器等,要戴上安全眼镜。
2)           用“柔和”的本生(Bunsen)灯火焰加热玻璃器皿——可避免因局部过热而使玻璃
破碎。移取热的玻璃器皿时应戴上隔热手套。
3)           不要使用有缺口或裂缝的玻璃器皿——这些器皿轻微用力就会破碎,应弃于破碎玻
璃收集缸中。
4)           持取大的试剂瓶时,不要只取颈部,应用一只手托住底部,或放在托盘架中。
5)           连接玻璃管或将玻璃管插在橡胶塞中时,要戴厚手套。
6)           塞子不要塞的太紧,否则难以拔出。如果需要严格密封,可使用带有橡胶塞或塑料
塞的螺口瓶。
7)           破碎的玻璃器皿要小心地彻底清除——戴上厚手套用废纸包起来,丢在指定的废物
缸里。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面向电厂化学专业人士为主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是一个公益性非赢利性的网站,无论是驻站作者原创的作品,还是由读者投稿或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所有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他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