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化学基础 > 详细内容
一般化学分析过程
发布时间:2009/6/15  阅读次数:631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一般化学分析过程
  (原子谱培训资料)
化学分析一般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样品的采集、试样的制备和分解、干扰组分的分离、含量的测定以及数据处理。
27.1.1 试样的采集
在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测定大量物料中某些组分的平均含量。但在实际分析中,只能称取几克、十分之几克或更少的试样进行分析。要使由这样少量的试样所得的分析结果能反映出物料的真实情况,分析试样的组成必须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即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否则,分析结果再准确也是毫无意义的。此外.在进行分析之前,必须了解试样的来源,明确分析目的。
从大批物料中采集的最初试样,称原始试样。原始试样通过制备成为可供分析的试佯,称分析试样。对于不同的分析对象和不同的形态(气体、液体和固体),试样的采集办法各不相同。
1. 气体试样的采集
气体由于扩散作用,比较容易混匀。采样时应严格防止杂质混入、以免沾污试样。
采取大气样品时,通常选取距地面50cm~180cm的高度取样,这样取得的样品与人们呼吸的空气相同。
测量气体中的某些组分时,通常是将被测气体通过适当的吸收剂将被测气体吸收浓缩,然后进行分析。
2. 液体试样的采集
对贮存在大容器中的液体物料,要从容器的不同深度取出适量样品,然后均匀混合作为分析试样;而对分装在小容器中的液体物料,则应从每一容器中取出适量样品,然后均匀混合作为分析试样。
对流动液体物料,应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取样。例如:水样分析中,水样可由管道系统中不同点的水龙头出口取得,也可以取河流和湖泊表面的水及不同深度的水。需要考虑的是取样次数和持续时间,以使得到有充分代表性的样品。把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得到的试样均匀混合,作为分析试样。
3. 固体试样的采集
对一些颗粒大小不一、组成极不均匀的固体试样,应根据试样堆放的情况,从不同部位和不同深度选取多个采样点。采集试样的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但取样点太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采集多少样品才算合适呢?
根据经验,平均试样采集量与试样的均匀度、粒度、易破碎程度有关,可用采样公式表示:
式中,d为试样中最大颗粒直径(mm),k和a为经验常数,根据物料的均匀程度和易破碎程度等而定。通常k值在0.02~1之间,a值为1.8~2.5。地质部门把a值规定为2,则上式为: 例如;在采集赤铁矿的平均试样时(赤铁矿的k值为0.06),若此矿石最大颗粒的直径为20 mm,则根据上式计算得: 原始试样量是相当大的,且组成很不均匀,应经过制备,才能得到高度均匀的分析试样。
27.1.2 试样的制备和分解
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和液体的可搅拌性,气体和液体的原始试样很容易成为均匀的试样,然后按需要取其一部分,即可作为分析试样。
对于颗粒大小不一、组成不均匀的固体原始试样,采集量有时会很大,不适宜于供分析上直接使用。因此采样后必须通过多次破碎等一系列步骤而制备成分析试样。
1. 试样的制备
制备固体试样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破碎、过筛、混匀、缩分。
破碎可用机械或人工将试样破碎至所需细度。破碎时应尽量避免混入杂质。破碎到一定细度并过筛后,将试样仔细混匀,然后进行缩分。
常用的缩分法为“四分法”。即将试样混匀后,堆成圆锥形,略为压平,通过中心分为四等份,把任意对角的两份弃去,余下对角的两份收集在一起混匀,这样就将试样减一半,如此反复处理,直至留下所需量为止。一般化验室的分析试样量为200g~500g。
试样的最后细度应便于溶解,对于某些较难溶解的试样,往往需要研磨至能通过100目甚至200目的细筛。将制备好的试样贮存于具有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中,瓶外贴好标签,注明试样名称、来源和采样日期等,保存备用。样品在未分折以前,要尽可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和以成分不变为原则。 2. 试样的分解
除干法分析(如光谱分析等)外,许多样品的测定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所以,试样制备完成后,通常把试样分解,配制成溶液,常用的分解试洋的方法有两类:溶解法和熔融法。
(1) 溶解法
溶解法的特点是简单、快速。常用的溶剂有水、酸和碱等。硝酸盐、铵盐、绝大部分的碱金属化合物和大部分的氯化物及硫酸盐等能溶于水。
钢铁、合金、部分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等,常采用酸溶解。常用的酸溶剂有盐酸(HCl)、硝酸(HN03)、硫酸(H2SO4)、磷酸(H3PO4)、高氯酸(HClO4)和氢氟酸(HF)。实际工作中还使用混合酸,它具有比单一酸更强的溶解能力。例如,由3份HCl和1份HNO3组成的王水就是常用的混合酸溶剂。
碱溶法的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它常用于溶解两性物质,如铝、锌及其合金,以及它们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
(2) 熔融法
当用溶解法不能将试样完全分解时,可采用熔融法分解试样。
熔融法是将试样与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加热,进行复分解反应,使试样转化为易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根据熔剂的性质,熔融法分为酸熔法和碱熔法。
酸熔法常用的熔剂有焦硫酸钾(K2S2O7)和硫酸氢钾(KHSO4),后者加热后脱水也生成焦硫酸钾,两者是同一作用物。这类熔剂在别300摄氏度以上可与碱性或中性氧化物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盐。Fe3O4,ZrO2,A12O3,Cr2O3以及钛铁矿、铬矿、中性和碱性耐火材料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分解。
酸性试样则采用碱熔法。如土壤、酸性矿渣、酸性炉渣和酸不溶试样,可用此法转化成易溶于酸的氧化物或碳酸盐。常用的熔剂有碳酸钠(Na2CO3)、碳酸钾(K2CO3)、氢氧化钠(NaOH)、过氧化钠(Na2O2)和它们的混合物等。
熔融时,为了使分解反应完全,常加入6倍~12倍于试样量的过量的熔剂并在高温下进行。因熔剂具有极大的化学活性,所以在选择坩锅时,要考虑坩锅不受损坏并避免试样中引入坩锅物质。
3. 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
选择分解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方法的选择顺序一般为:水-酸-混合酸-碱-熔融
(2)根据分解方法选择合适的器皿,如用氢氟酸溶解时,采用铂器皿或塑料器皿;
(3)分解时间短,分解完全,不引入待测组分和杂质;
(4)一个试样经分解后,一般可测定多种组分,但有时同一试样中的某些被测组分必须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27.1.3 分离与测定
经过采集、制备和分解等步骤后,原始试样变成了试样溶液。一般来说,试样溶液不可能只含有被测的几种组分,它还会存在多种杂质。如果不消除杂质的影响而直接进行分析,则可能得到错误的分析结果。所以在分析之前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消除杂质的影响。
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是消除干扰的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两种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把干扰组分分离出来。
分离方法有许多种,如:沉淀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挥发性和蒸馏分离法以及液相色谱分离法。
在选择分离方法前,应了解试样的各种组分中哪些是干扰组分,哪些组分不干扰测定,以便选择与分析方法相配合的适当的分离方法。
选择分析方法可从下面各方面考虑:
(1)测定的具体要求。如测定的目的、组分、准确度和时间上的要求等。例如: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标样分析或成分分析,准确度是主要的;而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分析,则应选择快速分析方法。所以测定的具体要求不同,采用的方法就不一样。
(2)被测组分的含量范围。适于测定常量组分的方法,一般不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反之亦然。重量法和容量法的相对误差为0.1%左右,适于常量组分的测定;而对微量组分的测定,应选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分析法,允许有1%~5%的相对误差。
(3)被测组分的性质。各种分析方法,都是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而定的。如对于碱金属,它们的大部分盐类的溶解度较大,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它们的配合物一般都很不稳定,但能发射或吸收一定波长的特征谱线,因此火焰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是较好的测定方法。又如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由于待测物组分较多,性质又相近,应采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色谱分析法。
(4)共存组分的影响。在选择分析办法时,必须考虑其他组分对测定的影响,尽可能采用选择性较好的分析方法,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速度。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则应改变测定条件以避免干扰,需要时应分离共存的干扰组分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面向电厂化学专业人士为主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是一个公益性非赢利性的网站,无论是驻站作者原创的作品,还是由读者投稿或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所有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他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