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定量分析中的基准物质含意是( D )。 A. 纯物质 B. 标准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纯度高、组成恒定、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2、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的质量是( B )。 A、0.1g B、0.2g C、0.3g D、2g 3、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可减小或消除的是( B )误差。 A.试剂 B.偶然 C.操作 D .方法 4、下列物质中不可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其含量的是( C )。 A HCl B HAc (Ka=⒈76*10-5) C. HCN Ka=4.9*10-10 D. H3PO4 (K1=7.5*10 5 K2=6.2*10-8 K3=2.2*10-13 ) 5、硼砂(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质用于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对所标定的HCL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B )。 A. 偏高 B.偏低 C. 无误差 D. 不确定 6.下列情况引起的误差是偶然误差的是( B )。 A.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B.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C.滴定管未经校准; D.所用纯水中含有干扰离子; 7、用0.10 mol/L的HCL滴定Na2CO3至第一化学计量点,此时可选用 指示剂为( C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 百里酚酞 8、以下关于偶然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B 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C 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D 负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正误差 9、以碳酸钠为基准物标定盐酸的浓度,下列哪种情况会使盐酸 浓度偏高( A ) A. 碳酸钠未完全干燥 B 滴定至溶液呈红色为终点 C. 在读取体积时多读了1毫升 10、滴定度是指( B ) A. 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的物质的量 B. 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的克数 C. 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的毫升数 11 、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减免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A ) A 、 进行仪器校正 B 、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C 、 测定时保持环境的湿度一致 12. 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 A. CaO%=25.30 B. [ H+ ]=0.0235mol/L C. pH=10.46 D. 4200kg 13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 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C ) A. 化学计量点 B. 滴定误差 C. 滴定终点 D .滴定分析 14. 标定NaOH常用的基准物是( B ) A. 无水Na2CO3 B. 邻苯二甲酸氢钾 C、硼砂 D. 草酸 15. 为避免吸留现象的产生,应避免( B ) A. 温度过高 B. 沉淀剂浓度过大 C. 放置 D. 搅拌 16. 下列不利于晶形沉淀的条件是( C ) A. 稀溶剂 B. 加热 C. 迅速加入沉淀剂 D. 搅拌 E. 陈化 17、获得沉淀后进行陈化的目的是( A ) A. 使沉淀颗粒长大 B .提高溶液的pH值 C. 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更多地沉淀出来,使沉淀更完全 D .节省分析时间,节约试剂 二.填空题 1.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定曲线表示了 标准 溶液的加入量与溶液 pH值 变化之间的关系。 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选择的原则是 以滴定突跃为依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全部或部分 突跃范围内。 3、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 偶然 误差有关,与 系统 误差无关。 4、H3PO4的共轭碱是 H2PO4- ,CO32-的共轭酸是 HCO3- 。 5、用盐酸溶液滴定Na2CO3 溶液的第一、第二个化学计量点可分别 用 酚酞 和 甲基橙 作指示剂。产物分别为 NaHCO3 和 CO2 。 6、异常值的检验常用的方法有 G 检验法 和 Q 检验法 。 三.判断题 ( 非 )1、PH=3.06的有效数字位数是三位。 ( 非 )2、分析结果精密度越高,准确度越大。 ( 是 )3、温度改变,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会改变。 ( 非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用的滴定管,容量瓶都需润洗。 ( 是 )5、用减重法称量样品时,可以不测天平的零点。 ( 是 )6、分析结果的测定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 非 )7、有效数字是指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准确测量的数字。 ( 非 )8、NaOH和HCl都可以用直接法配制。 ( 是 )9、偏差的大小是衡量精密度高低的尺度。 ( 非 )10、多元酸中有几个氢能被碱滴定,就能产生相同的突跃。 四、简答题 1、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答:温度、溶剂的极性 、指示剂用量、滴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