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规章制度 > 详细内容
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发布时间:2011/4/21  阅读次数:1740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1.            总则
1.1.         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性安全事故能力,及时、有序、科学、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单位实际,制订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本预案适用于厂生产过程中突发液氨泄漏事故的处理。
2.             管理职责(略)
3.             管理内容与要求(略)
4.             应急响应
4.1.         液氨泄漏的现象: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时结冰。
4.2.         液氨泄漏的原因
4.2.1.     液氨储罐破损;
4.2.2.     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密封不严泄漏;
4.2.3.     各接头及压力表的安装处密封不严泄漏。
4.3.         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
按程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报警电话:。并立即采取:
4.3.1.     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4.3.2.     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4.3.3.     开启消防水及喷林装置对泄漏部位进行喷淋。
4.3.4.     应急人员佩带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4.3.5.     采取对策以切断气源,或将管路中的残余部分经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4.3.6.     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4.3.7.     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4.3.8.     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4.3.9.     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4.4.         液氨储罐泄漏处理
4.4.1.     液氨储罐的处理: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4.4.2.     连接管路泄漏处理: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4.5.         现场防护器材配置: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
4.5.1.     防护器材:消防水带、水枪(雾状水枪)、消防栓专用扳手、防护手套、液氨专用防毒面具。灭火剂可采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硫化碳、沙土。
4.5.2.     环境要求:  液氨区域严禁使用明火作业。
4.5.3.     人员要求:作业人员懂得液氨的理化特性,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熟悉应急处理措施,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液氨的泄漏事故;消防人员须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在上风处灭火。
4.6.         大量氨泄漏危害特点
4.6.1.     中毒:由于储罐内压力较高,泄漏到空气中,液氨迅速蒸发,而且蒸发速度非常快,会迅速占据空间,大量气氨在空气中蔓延,会使人中毒。
4.6.2.     着火:大量泄漏的氨气,如遇上明火,会发生燃烧。
4.6.3.     爆炸:大量泄漏的氨气,没有接触到明火,或者没有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暂时不会爆炸。但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4.6.4.     灼伤: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和皮肤灼伤。
4.6.5.     冻伤:液氨从容器内泄漏出来后,由于压力变化,液氨开始气化,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如接触人员,易造成人体皮肤冻伤。
4.7.         泄漏的健康危害
4.7.1.     侵入途径:吸入、冻伤。
4.7.2.     健康危害:低浓度吸入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4.7.3.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现出鼻炎、喉炎、气管炎;可能有角膜及皮肤灼伤。重者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氨可引起呼吸停止。如溅入眼内,可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4.8.         急救措施
4.8.1.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4.8.2.     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皮肤或眼睛不慎于接触到该物质要立即用清水进行冲洗至少20分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