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油煤分析 > 详细内容
[煤分析专区] 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发布时间:2009/6/8  阅读次数:1490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62.66  
∶543.06
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GB 483—87
代替 GB 483—81
General  rules  for  analytical  and  
  testing  methods  of  coal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7-08-07批准                             1988-07-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分析试验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煤中砷的测定方法;
        煤中氯的测定方法;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煤中锗的测定方法;
        煤中镓的测定方法;
        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
        煤中碳酸盐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煤的真比重测定方法;
        煤炭视比重测定方法;
        煤灰熔融性测定方法;
        煤对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
        煤的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
        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煤的葛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
        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
        烟煤自由膨胀序数测定方法;
        烟煤奥亚膨胀计试验;
        年轻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
        褐煤的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
        其他煤质分析试验方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ISO  1170—1977(E)《煤和焦炭—分析结果折成不同基的计 算》。
1  煤样
1.1  分析煤样(以下简称煤样)一律按GB474—83《煤样制备方法》制备。在制煤 样时,若在室温下连续干燥1h后煤样质量变化不超过0.1%,则为达到空气干燥 状态。
1.2  煤样应装入严密的容器中,通常可用带有严密玻璃塞或塑料塞的广口玻璃瓶。
1.3  称取煤样时,应先将其充分混匀,再行称取。
2  测定
2.1  除特别要求者外,每项分析试验应对同一煤样进行两次测定(通常称为重复测 定)。两次测值的差如不超过规定限度(同一化验室允许差T),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作 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三次测定。如三次测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取三次 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否则需进行第四次测定。如四次测值的极差小于 1.3T,则取四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极差大于1.3T而其中三个测 值的极差小于1.2T,则可取此三个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如上述条件均 未达到,则应舍弃全部测定结果,并检查仪器和操作,然后重新进行测定。
2.2  凡需根据水分测定结果进行校正和换算的分析试验,应同时测定煤样水分;如 不能同时进行,两者测定也应在尽量短的、煤样水分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期限(最多 不超过7天)内进行。
3  方法精密度
        本标准所涉及的分析试验方法的精密度,以重复性(同一化验室的允许差)和再 现性(不同化验室的允许差)来表示。
3.1  重复性是指在同一化验室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分析煤 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值。
3.2  再现性是指在不同化验室中,对从煤样缩制最后阶段的同一煤样中分取出来 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在95%概率 下)的临界值。
4  结果计算和表达
4.1  本标准采用下述数据修约规则:
        凡末位有效数字后边的第一位数字大于5,则在其前一位上增加1,小于5则 弃去;凡末位有效数后边的第一位数等于5,而5后面的数字并非全部为零,则在 5前一位上增加1;5后面的数字全部为零时,如5前面一位为奇数,则在5前一 位上增加1,如前面一位为偶数(包括零),则将5舍去。所拟舍弃的数字,若为两 位以上数字时,不得连续进行多次修约,应根据所拟舍弃数字中左边第一个数字的大 小,按上述规定一次修约出结果。
4.2  测定值和报告值按4.1所述规则,修约到表1规定的位数。
        表1
  

  
续表1
  

  
    * 应有百分数,但报出时不写百分数。
5  符号
5.1  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代表各分析试验项目:
             a——收缩度,%;
             ——灰分,%;
       Al2O3——三氧化二铝含量,%;
           As——砷含量,ppm;
         ARD——视(相对)密度;
               b——膨胀度,%;
               C——碳含量,%;
           CaO——氧化钙含量,%;
               Cl——氯含量,%;
        Clin——结渣率,%;
             CO2——二氧化碳含量,%;
               CR——半焦产率,%;
             CSN——坩埚膨胀序数;
               DT——灰熔融性变形温度,℃;
                 EB——苯萃取物产率,%;
                  F——氟含量,ppm;
               FC——固定碳含量,%;
               FT——灰熔融性流动温度,℃;
           Fe2O3——三氧化二铁含量,%;
             GR.I.——粘结指数;
             Ga——镓含量,ppm;
             Ge——锗含量,ppm;
               H——氢含量,%;
             HA——腐植酸产率,%;
           HGl——哈氏可磨性指数;
           K2O——氧化钾含量,%;
               M——水分,%;
         MgO——氧化镁含量,%;
         MHC——最高内在水分,%;
           MM——矿物质含量,%;
         MnO2——二氧化锰含量,%;
               N——氮含量,%;
         Na2O——氧化钠含量,%;
               O——氧含量,%;
               P——磷含量,%;
         P2O5——五氧化二磷含量,%;
             PM——透光率,%;
             Q——发热量,J/g或MJ/kg;
           R.I.——罗加指数,(%);
             S——硫含量,%;
         SiO2——二氧化硅含量,%;
         SO3——三氧化硫含量,%;
           ST——灰熔融性软化温度,℃;
           Tar——焦油产率,%;
         TiO2——二氧化钛含量,%;
       TRD——真(相对)密度;
         TS——热稳定性,%;
           ——挥发分,%;
       Water——干馏总水产率,%;
           X——焦块最终收缩度,mm;
           Y——胶质层最大厚度,mm;
           α——二氧化碳转化率,%。
        注:DT、ST、FT即灰熔融性的三个特征温度,T1、T2、T3。
5.2  对各分析试验项目的进一步划分,采用相应的英文名词的第一个字母或缩略 字,标在有关符号的右下角,若分析试验项目的符号最后一个字母为小写并与所采 用的基的符号混淆时,则用逗号分开,如干燥基的镓,以Ga,d表示。
        本标准所涉及的分析试验项目中采用的下标有下列几种:
           f——外在或游离;
       inh——内在;
           o——有机;
           p——硫化铁;
           s——硫酸盐;
     gr,v——恒容高位;
   net,p——恒压低位;
   net,v——恒容低位;
           t——全。
5.3  为了区别以不同基表示的煤质分析结果,采用下列英文字母,标在有关符号的 右下角、项目细划分符号后面,并用逗号分开。
        本标准规定采用的各种基符号有下列几种:
         ad——空气干燥基;
         ar——收到基;
         d——干燥基;
     daf——干燥无灰基;
  dmmf——干燥无矿物质基。
6  基的换算
        将有关数值代入表2所列的相应公式中,再乘以用已知基表示的某一分析值, 即可求得用所要求的基表示的分析值(低位发热量的换算例外)。
表2 不同基的换算公式
  

7  溶液浓度
7.1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每升,符号 为mol/L。
        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摩尔,其定义如下: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的碳-12 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 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例如:
        c(NaOH)=1mol/L,表示溶质的基本单元是氢氧化钠分子,其摩尔质量为 40g/mol,溶液的浓度为1摩尔每升,即每升溶液中含有40g氢氧化钠。
        c( H2SO4)=3mol/L,表示溶质的基本单元是 个硫酸分子,其摩尔质量为 49 g/mol,溶液的浓度为3摩尔每升,即每升溶液中含有3×49 g硫酸。
        c(H2SO4)=1.5mol/L,表示溶质的基本单位是硫酸分子,其摩尔质量为98g/ mol,溶液的浓度为1.5摩尔每升,即每升溶液中含有1.5×98g硫酸。
          c( KMnO4)=0.1mol/L,表示溶质的基本单元是 个高锰酸钾分子,其摩尔 质量为31.6g/mol,溶液的浓度为0.1摩尔每升,即每升溶液中含有0.1×31.6g高锰 酸钾。
        c( 12Ca2+)=1mol/L,表示溶质的基本单元是 个钙阳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20.04g/mol,溶液的浓度为1摩尔每升,即每升溶液中含有20.04g钙的阳离子。
7.2  溶液的浓度以质量比或体积比为基础给出时,应以下列方式表示百分数 :%(m/m)或%(V/V)。
7.3  溶液浓度以量纲上不同的单位质量和体积表示,则浓度应以克每升或以其适当 分倍数表示,如mg/mL。
7.4  如果一试剂与另一试剂(或水)以体积比或质量比相混合,则以(V1+V2)或以 (m1+m2)表示,如(1+4)的硫酸是指1体积相对密度为1.84的硫酸与4体积水混合 后的硫酸溶液;又如(1+2)的艾氏剂,是指1份质量的碳酸钠与2份质量的氧化镁混 合而成的。
7.5  凡以水作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一般简称溶液,以其他液体为溶剂的溶液, 则在其前面冠以溶剂的名称,如以乙醇(或苯)为溶剂的溶液称为乙醇(或苯)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归口和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慧丽、段云龙。
        本标准于1965年9月1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院北京煤化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