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17.电器设备必须要有( )装置才能保证人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A.漏电断路器; B.保护性的接地;
C.接零装置,并经常对其进行检查,保证连接的牢固; D.要有合适的操作台。
18.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下列注意事项哪个正确? ( )
A.使用万能插座; B.使用漏电保护器; C.身体或衣服潮湿;D.使用刀闸开关。
19.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电压一般是从( )伏开始。
A.24V;B.26V; C.65V;D.48V。
20.静电有三大特点:一是( )高;二是( )突出;三是( )现象严重。
A.电压; B.静电感应; C.尖端放电; D.发光。
二、判断题(根据题面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21.当仪器出现问题或不明故障时,千万不要在短时间内反复开关电源,至少要间隔5~10秒钟以上,否则极容易损坏仪器电路或处理器等电子元件。( )
22.国际规定,电压在36伏以下时,可以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危险保护措施。( )
23.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开关)是一种电气安全装置。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低压电路中,当发生漏电和触电时,且达到保护器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 )
24.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
⑴当用电仪器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
⑵当仪器设备外壳发生漏电并有人触及时,则在故障点产生分流,此漏电电流经人体---大地---工作接地,返回变压器中性点(并未经电流互感器),致使互感器流入、流出的电流出现了不平衡(电流矢量之和不为零),一次线圈申产生剩余电流。因此,便会感应二次线圈,当这个电流值达到该漏电保护器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自动开关脱扣,切断电源。( )
25.漏电保护器主要是提供间接接触保护,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用作直接接触的补充保护,对可能致命的触电事故进行保护。( )
26.当带电体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就叫人体触电。按照人体触电的原因可分为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⑴直接触电,是指人体直接触及带电体(如触及相线),导致的触电。⑵间接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故障情况下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导致的触电。( )
27.我们工作或生活中经常用到三线电缆,其中一根红色线代表的是零线。( )
28.三相交流电: 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 120 °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 )
29.为使晶闸管能够可靠地触发,要求触发脉冲具有一定的 幅度和宽度,尤其是带感性负载时,脉冲具有一定有宽度更为重要。( )
30.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时,被测信号必须通过专用探头引入示波器,不用探头就不能测量。( )
31.二极管正向动态电阻的大小,随流过二极管电流的变化而改变,是不固定的。( )
32.电动机的效率是指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2 与电动机输入功率 P1 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电动机的效率。用字母“η”表示。即:η = ( P2/P1 )× 100% ( )
33.安全用电规定:设备对地电压高于250V为高电压;250V以下为低电压;安全电压为36V以下;安全电流为10mA以下。( )
34.电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指电流通过导线时就会发热(电气线路本身具有电阻),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电线的绝缘层扩散到环境中去。如果电线发出去的热量恰好等于电流通过电线产生的热量,电线的温度就不再升高,这时的电流值就是该电线的安全载流量。( )
35.如色谱仪的额定功率为2500W,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11.4A,一般选择1mm2 ~1.5mm2 导线就够用。但要考虑到启动负荷增大倍数关系,可选择1.5mm2 导线。( )
36.电功率可用KVA(千伏安)和KW(千瓦)表示,但无论用哪一个来表示功率在数值是相等的。( )
37.一但发现有人低压触电时,要马上离开找人急救。( )
38.从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 ( 单相触电 )人站在地上或其 它导体上,人体某一部分触及带电体; ( 两相触电 )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 跨步电压触电 )人体在接地体附近,由于跨步电压作用于两脚之间造成。( )
39.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即 电击 和 电伤。( )
40.在充满可燃气体的环境中,可以使用手动电动工具。( )
仪器仪表常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注意选择题里有单选择和多选择答案)
1.(A); 2.(A); 3.(BB); 4.(D); 5.(B);
6.(A); 7.(B); 8.(AA); 9.(A); 10.(AD);
11.(B); 12.(ABCD); 13.(A); 14.(ABCD); 15.(C);
16.(A)。 17.(ABC); 18.(B); 19.(C); 20.(ABC);
二、判断题答案:(根据题面判断;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
21.(√);22.(√);23.(√);24.(√);25.(√);
26.(√);27.(×);28.(√);29.(√);30.(×);
31.(√);32.(√);33.(√);34.(√);35.(√);
36.(×);37.(×);38.(√);39.(√);40.(×);。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