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油煤分析 > 详细内容
[煤分析专区] 工业型煤发热量测定方法
发布时间:2009/6/8  阅读次数:2019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MT/T751-1997 工业型煤发热量测定方法 ?轣~N?d?
   ?萺?U
  1.      范围 GT;??砥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型煤发热量的测定方法。 nqdk?蕋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工业型煤。 l瞛轝詑?
  2.      引用标准 -復%Pa?ǖ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馇V類?
  GB/T213-1996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0:膥,餚橩?
  GB474-1996 煤样的制备方法 筯-魾~?$
  GB475-1996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M4?V?
  3.      定义 ~??]Gv
  工业型煤: BO~蹠儏,?
  将各种煤加工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强度的煤制品称为型煤。用作工业燃料,工业原料及其他工业用途的型煤称为工业型煤。 虤萙.筱矘)
  有关发热量的定义见GB/T213-1996中第3章。 ?b??8+
  4.      试剂和材料 畷忕撠??
  同GB/T213-1996中第6章。 磢誇?R!?
  5.      仪器设备 Qv?殧c?
  同GB/T213-1996中第7章。 [X"v x糼?
  6.      总样的采取 ?:6BD9
  以每班生产的型煤为一采样单元或以1天实际发运量为一采样单元。采样可以在干燥型煤的输送流落下处、或运输工具顶部、成品堆上,按GB475规定进行。每个子样质量为2~3kg。 ?0葳兩~%
  7.      缩分取样 鈬mo9??
  将采集的型煤试样经过反复堆掺3次后摊成长方形,划分成两排面积相等的小方块,然后交替取弃方式进行缩分,直到试样质量约4kg(如图1所示),作为试验备用。 冿Fv氃
                           G-|~鈠
                           羪H痓[?
  图1 型煤缩分图 ?迄?伢
  8.      制样 璆*> 臿栽?
  按GB474将约4kg的型煤样品破碎到使其全部通过3mm的圆孔筛。然后缩分出100g,将其制成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试样。 E5sN滀T,
  9.      测定方法及步骤 @c?"奖6
  按GB/T213进行型煤发热量的测定。 薕G暌赜Q
  10.      结果表达及精密度 羃馆?8?
  按GB/T213-1996中12、13章规定。 ?c亙屇6G4
   ?,0辨媮?
  GB213-1996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縕3Z螌焽
  Determination of calorific value of coal 猏P哧?
  1.      范围 &?G<p头
  本标准规定了煤的高位发热量的测定方法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碳质页岩,以及焦炭的发热量测定。 ?1蕵y遲?
  2.      引用标准 ?ra跄s吸?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O於狈菼??
  GB/T212-199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T﹪m?]-嘓
  GB/T214-1983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斄??L
  GB/T476-19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i蠩水q`覂
  GB/T483-1987 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皞>?(
  3.      定义 PS\Q2毱s
  1.      热量单位 <Ws?伭礛
  热量的单位为J(焦耳)。 z谬?螕-2W
  1J=1N·m(牛顿·米)=107erg(格尔) 髢J硴瓻u親
  注:我国过去惯用的热量单位为20℃卡,以下简称卡(cal),lcal(20℃)=4.1816J。 屜?亜
  2.      发热量的表示方法 搃睌?锠
  发热量测定结果以MJ/kg(兆焦/千克)表示。 5鳒窦<3*>?
  1.      弹筒发热量 JJ猒l??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譬_??杜Q
  注:任何物质(包括煤)的燃烧热,随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而改变,温度越高,燃烧热越低。因此,一个严密的发热量定义,应对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有所规定。但在实际发热量测定时,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把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或一个很窄的范围内都是不现实的。温度每升高1K,煤和苯甲酸的燃烧热约降低0.4~1.3J/g。当按规定在相近的温度下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温度对燃烧热的影响可近于完全抵消,而无需加以考虑。 $溾=繄rBB
  2.      恒容高位发热量 ɡ?&摛漵?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恒容高位发热量。 泵V樷帆??
  高位发热量也即由弹筒发热量减去硝酸和硫酸校正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磫!譫YjDme
  3.      恒容低位发热量 踰J抿嚀C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恒容低位发热量。 欍]槾徜?
  低位发热量也即由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煤中原有的水和煤中氢燃烧生成的水)的气化热后得到的发热量。 鏥謆<p>
  3.      有效热容量 CP2藐?
  量热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上升1K所需的热量称为热量计的有效热容量(以下简称热容量),以J/K表示。 墏?:枃昺
  4.      原理 C绯 ?菞 n
  煤的发热量在氧弹热量计中进行测定,一定量的分析试样在氧弹热量计中,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氧弹热量计的热容量通过在相似条件下燃烧一定的基准量热物苯甲酸来确定,根据试样点燃前后量热系统产生的温升,并对点火热等附加热进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试样的弹筒发热量。 ?經W a?O
  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硝酸形成热和硫酸校正热(硫酸与二氧化硫形成之差)后即得高位发热量。 2䦅A琡
  对煤中的水分(煤中原有的水和氢燃烧生成的水)的气化热进行校正后求得煤的低位发热量。 D羆粠rC?
  5.      试验室条件 ︿应薼袄
  1.      试验室应设有一单独房间,不得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他试验项目。 B渖"?v??
  2.      室温应尽量保持恒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K,通过室温以不超过15~30℃范围为宜。 r誤頼o?rB
  3.      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因此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和风扇等,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试验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阳光照射,否则热量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輚唾/h喋Gf
  6.      试剂和材料 [/v慐倡(
  1.      氧气:99.5%纯度,不含可燃成分,因此不允许使用电解氧。 KI盓?
  2.      氢氧化纳标准溶液:c(NaOH)=0.1mol/L。 6?虁蟰
  称取优级纯氢氧化纳(GB/T629)4g,溶解于1 000mL经煮沸冷却后的水中,混合均匀,装入塑料瓶或塑料筒中,拧紧盖子。然后用优级纯苯二甲酸氢钾(GB/T1257)进行标定。 赽h#?
  3.      甲基红指示剂:2g/L。 绕h浣窬
  称取0.2g甲基红(HG-958-76),溶解在100mL水中。 aE沖恒铐?
  4.      量热标准物质:二等或二等以上,经计量机关检定并标明热值的苯甲酸。 嘅堐?[?潓
  5.      点火丝:直径0.1mm左右的铂、铜、镍丝或其他已知热值的金属丝,如使用棉线,则应选用粗细均匀、不涂蜡的白棉线。各种点火丝点火时放出的热量如下: .P[豷餷輻
  铁 丝:6 700J/g 飝哧?L竽
  镍络丝:6 000J/g g9鮱I8?
  铜 丝:2 500J/g _>\块?
  棉 丝:17 500J/g 住诙?魪y
  6.      酸洗石棉绒:使用前在800℃下灼烧30min。 pG秨鞛9??
  7.      擦镜纸:使用前先测出燃烧热。 鹣殻鶂g:U
  方法:抽取3~4张纸,团紧,称准质量,放入燃烧皿中,然后按常规方法测定发热量。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标定值。 ?}7瓟!恾?
  7.      仪器设备 緍鄨紤!礂
  1.      热量计 )y?p? ?
  通用热量计有2种,恒温式和绝热式。它们的量热系统被包围在充满水的双层夹套(外筒)中,它们的差别只在于外筒及附属的自动控温装置,其余部分无明显区别。 ?L摙]?
  无水热量计的内筒、搅拌器和水被一个金属块代替,氧弹本身组成了量热系统。氧弹为双层金属构成,其中嵌有温度传感器。这种热量计是高度自动化的,只要能满足热量计精度和准确度要求,就可使用。 B虰=渁
  通用热量计包括以下主件和附件。 騸樭bov?
  1.      氧弹 郶*|d=f 
  由耐热、耐腐蚀的镍铬或镍铬钼合金钢制成,需要具备三个主要性能: (凵 L踛??
  a. 不受燃烧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和腐蚀性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热效应; ?TqG襣兆?
  b. 能承受充氧压力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压; FAmD}{?S?
  c. 试验过程中能保持完全气密。 )=埌?をl
  弹筒容积为250~350mL,弹盖上应装有供充氧和排气的阀门以及点火电源的接线电极。 DeK鎾笾F翗
  新氧弹和新换部件(杯体、弹盖、连接环)的氧弹应经20.0MPa的水压试验,证明无问题后方能使用。此外,应经常注意观察与氧弹强度有关的结构,如杯体和连接环的螺纹、氧气阀、出气阀和电极同弹盖的连接处等,如发现显著磨损或松动,应进行修理,并经水试验后再用。 孛r?
  另外,还应定期对氧弹进行水压试验,每次水压试验后,氧弹的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年。 x???]15
  2.      内筒 ?+/I] 3?
  用紫铜、黄铜或不锈钢制成,断面可为圆形、菱形或其他适当形状。筒内装水2000~3000mL,以能浸没氧弹(进、出气阀和电极除外)为准。 駽#譙翥堏
  3.      外筒 6划?Z q
  为金属制成的双壁容器,并有上盖。外壁为圆形,内壁开头则依内筒的形状而定;原则上要保持两者之间有10~12mm的间距,外筒底部有绝缘支架,以便放置内筒。 _缶m伅k檋
  a. 恒温式外筒:恒温式热量计配置恒温式外筒。盛满水的外筒的热容量应不小于热量计热容量的5倍,以便保持试验过程中外筒温度基本恒定。外筒外面可加绝缘保持层,以减少室温波动的影响。用于外筒的温度计应有0.1K的最小分度值。 8J?埁d4卢
  b. 绝热式外筒:绝热式热量计配置绝热式外筒。外筒中装有加热装置,通过自动控温装置,外筒水温能紧密踊跃内筒的温度。外筒的水还应在特制的双层盖中循环。 (2邚MfD??
  自动控温装置的灵敏度应能达到使点火前和终点后内筒温度保持稳定(5min内温度变化平均不超过0.0005K/min);在一次试验的升温过程中,内、外筒间热交换量应不超过20J。 H[?.豟7l
  4.      搅拌器 鎦g}w?
  螺旋桨式或其他形式。转速400~600r/min为宜,并应保持稳定。搅拌效率应能使热容量标定中由点火到终点的时间不超过10min,同时又要避免产生过多的搅拌热(当内、外筒温度和室温一致时,连续搅拌10min所产生热量不应超过120J)。 萙d棛|鼫J
  5.      量热温度计 篨TO衜?雏
  内筒温度测量误差是发热量测定误差的主要来源。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已
  a. 玻璃水银温度计: H?.筒灚垂
  常用的玻璃水银温度计有2种:一种是固定测温范围的精密温度计,一种是可变测温范围的贝克曼温度计。两者的最小分度值应为0.01K。使用时应根据计量机关检定证书中的修正值做必要的校正。两种温度计都应进行刻度修正(贝克曼温度计称为孔径修正)。贝克曼温度计除这个修正值外,还有一个称为“平均分度值”的修正值。 燘?_6~D嚹
  b. 数字式量热温度计: 陜???p
  需经过计量机关的检定,证明其分辨率为0.001K,测温准确度至少达到0.002K(经过校正后),以保证测温的准确性。 汤=衑6顎
  2.      附属设备 f偫??
  1.      温度计读数放大镜和照明灯 ?戢[愫?
  为了使温度计读数能估计到0.001K,需要一个大约5倍的放大镜。通常放大镜装在一个镜筒中,筒的后部装有照明灯,用以照明温度计的刻度。镜筒借适当装置可沿垂直方向上、下移动,以便跟踪观察温度计中水银柱的位置。 袔愅U覶?
  2.      振荡器 麠蝳戂云?
  电动振荡器,用以在读取温度前振动温度计,以克服水银柱和毛细管间的附着力。如无此装置,也可用套有橡皮管的细玻璃棒等敲击。 uモ%f?Ⅻ
  3.      燃烧皿 昺渭6凄僅
  铂制品最理想,一般可用镍铬钢制品。规格可采用高17~18mm、底部直径19~20mm、上部直径25~26mm、厚0.5mm。其他合金钢和石英制的燃烧皿也可使用,但以能保证试样燃烧完全而本身又不受腐蚀和产生热效应为原则。 櫹g?1跟q
  4.      压力表和氧气导管 ?]>徼煯李
  压力表由两个表头组成:一个指示氧气瓶中的压力,一个指示充氧时氧弹内的压力。表头上应装有减压阀和保险阀。压力表每2年应经计量机关检定一次,以保证指示正确和操作安全。 [5蜼鏳??
  压力表通过内径1~2mm的无缝铜管与氧弹连接,或通过高强度尼龙管与充氧装置连接,以便导入氧气。 ?)4gg莸S
  压力表和各连接部分禁止与油脂接触或使用润滑油,如不慎沾污,必然依次用苯和酒精清洗,并待风干后再用。 ??m?拲?
  5.      点火装置 貖W幾琘?
  点火采用12~24V的电源,可由220V交流电源经变压器供给。线路中应串接一个调节电压的变阻器和一个指示点火情况的指示灯和电流计。 ?? ?
  点火电压应预先试验确定。方法:接好点火丝,在空气中通电试验。在熔断式点火的情况下,调节电压使点火丝在1~2s内达到亮红;在棉线点火的情况下,调节电压使点火丝在4~5s内达到暗红。电压和时间确定后,应准确测出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以便计算电能产生的热量。 唲vR繼鲆?
  如采用棉线点火,则在遮火罩以上的两电极柱间连接一段直接约0.3mm的镍铬丝,丝的中间预先绕成螺旋数圈,以便发热集中。根据试样点火的难易,调节棉线搭接的多少。 ?輂亷軓╇
  6.      压饼机 贸aT? 礉
  螺旋式或杠杆式压饼机。能压制直径10mm的煤饼或苯甲酸饼。模具及压杆应用硬质钢制成,表面光洁,易于擦拭。 (qT噔魨?
  7.      秒表或其他能指示10s的计时器 I j?羒2<?
  3.      天平 ^EY*7?[
  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f*柉I娌?
  2.      工业天平:载量4~5kg,感量1g。 ?服 Q妏?
  8.      测定步骤 !`p鸂唺+嵞
  1.      恒温式热量计法 U適?6;S睿
  1.      在燃烧皿中精确称取分析试样(小于0.2mm)0.9~1.1g(称准到0.0002g)。 繂?甙楀?
  燃烧时易于飞溅的试样,先用已知质量的擦镜纸包紧再进行测试,或先在压饼机中压饼并切成2~4mm的小块使用。不易燃烧完全的试样,可先在燃烧皿底铺上一个石棉垫,或用石棉绒做衬垫(先在皿底铺上一层石棉绒,然后以手压实)。石英燃烧皿不需任何衬垫。如加衬垫仍燃烧不完全,可提高充氧压力至3.2MPa,或用已知质量和热值的擦镜纸包裹称好的试样并用手压紧,然后放入燃烧皿中。 悽 =;亨%0
  2.      取一段已知质量的点火丝,把两端分别接在两个电极柱上,注意与试样保持良好接触或保持微小的距离(对易飞溅和易燃的煤),并注意勿使点火丝接触燃烧皿,以免形成短路而导致点火失败,甚至烧毁燃烧皿。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两电极间以及燃烧皿与另一电极之间的短路。 ╠?4&?L
  往氧弹中加入10mL蒸馏水。小心拧紧氧弹盖,注意避免燃烧皿和点火丝的位置因受振动而改变,往氧弹中缓缓充入氧气,直到压力到2.8~3.0MPa,充氧时间不得小于15s;如果不小心充氧压力超过3.3MPa,停止试验,放掉氧气后,重新充氧至3.2MPa以下。当钢瓶中氧气压力降到5.0MPa以下时,充氧时间应酌量延长;压力降到4.0MPa以下时,应更换新的钢瓶氧气。 ?s垼烴覘
  3.      往内筒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使氧弹盖的顶面(不包括突出的氧气阀和电极)淹没在水面下10~20mm。每次试验时用水量应与标定热容量时一致(相差1g以内)。 ?zT???
  水量最好用称量法测定。如用容量法,则需对温度变化进行补正。注意恰当调节内筒水温,使终点时内筒比外筒温度高1K左右,以使终点时内筒温度出现明显下降。外筒温度应尽量接近室温,相差不得超过1.5K。 鶘b鮪!鯫a?
  4.      把氧弹放入装好水的内筒中,如氧弹中无气泡漏出,则表明气密性良好即可把内筒放在外筒的绝缘架上;如有气泡出现,则表明漏气,应找出原因。加以纠正,重新充氧。然后接上点火电极插头,装上搅拌器和量热温度计,并盖上外筒的盖子。温度计的水银球对氧弹主体(进、出气阀和电极除外)的中部,温度计和搅拌器均不得接触氧弹的内筒。靠近量热温度计的露出水银柱的部位,应另悬一支普通温度计,用以测定露出柱的温度。 wg啻A鹛炡
  5.      开动搅拌器,5min后开始计时和读取内筒温度(t0),并立即通电点火。随后记下外筒温度(t1)和露出柱温度(t0)。外筒温度至少读到0.05K,内筒温度借助放大镜读到0.001K。读取温度时,视线、放大镜中线和水银柱顶端应位于同一水平上,以避免视差对读数的影响。每次读数前,应开动振荡器振动3~5s。 ? 1??
  6.      观察内筒温度(注意:点火后20s内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到热量计上方)。如在30s内温度急剧上升,则表明点火成功。点火后1′40″时读取一次内筒温度(t1′40″),读到0.01K即可。 py趏腁?
  7.      接近终点时,开始按1min间隔读取内筒温度。读温前开动振荡器,要读到0.001K。以第一个下降温度作为终点温度(tn)。试验主要阶段至此结。 姂)呢@"埧
  注:一般热量计由点火到终点的时间8~10min。对一台具体热量计,可根据经验恰当掌握。 庮`I??Θ
  8.      停止搅拌,取出内筒和氧弹,开启放气阀,放出燃烧废气,打开氧弹,仔细观察弹筒和燃烧皿内部,如果有试样燃烧不完全的迹象或有炭黑存在,试验应作废。 鏹s/X<?塌
  量出未烧完的点火丝长度,以便计算实际消耗量。 5 hn裩?
  用蒸馏水充分冲洗弹内各部分、放气阀、燃烧皿内外和燃烧残渣。把全部洗液(共约100mL)收集在一个烧杯中供测硫使用(见本标准9.2.2)。 ??矻)
  2.      绝热式热量计法 箠釹`2脥忹
  1.      按使用说明书安装和调节热量计。 颁z晦ˋE-
  2.      按本标准8.1.1步骤准备试样。 龉靏Y慁煶
  3.      按本标准8.1.2步骤准备氧弹。 鬒{2V傶臟
  4.      按本标准8.1.3步骤称出内筒中所需的水。调节水温使其尽量接近室温,相差不要超过5K,以稍低于室温为最理想。内筒温度过低,易引起水蒸气凝结在内筒外壁;温度过高,易造成内筒水的过多蒸发。这都对测定的结果不利。 煰?孄逍?
  5.      按本标准8.1.4步骤安放内筒和氧弹以及装置搅拌器和温度计。 鋽癁慣孈閦
  6.      开动搅拌器和外筒循环水泵,开通外筒冷却水和加热器。当内筒温度趋于稳定后,调节冷却水流速,使外筒加热器每分钟自动接通3~5次(由电流计或指示灯观察)。如自动控温线路采用可控硅代替继电器,则冷却水的调节应以加热器中有微弱电流为准。 紼?椩??
  调好冷却水后,开始读取内筒温度借助放大镜放到0.001K,每次读数前,开动振荡器3~5s。当5min内温度变化不超过0.002K时,即可通电点火,此时的温度即为点火温度t0。否则,调节电桥平衡钮,直到内筒温度达到稳定,再行点火。 ?暵@l庥
  点火后6~7min,再以1min间隔读取内筒温度直到连续三次读数相差不超过0.001K为止。取最高的一次读数作为终点温度tn。 [?j.2峈?
  注:用铂电阻为内、外筒测温元件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在内筒初始温度下调节电桥的平衡位置后,到达终点温度(一般比初始温度高2~3K)后,内筒温度也能自动保持稳定。但在用半导体热敏元件的仪器中,可能出现初始温度下调定的平衡位置,不能保持终点温度的稳定。凡遇此种情况时,平衡钮的调定位置应服从终点温度的需要。具体做法是:先按常规步骤安放氧弹和内筒,但不必装试样和充氧。把内筒水温调节到可能出现的最高终点温度。然后开动仪器,搅拌5~10min。精确观察内筒温度。根据温度变化方向(上升或下降)调节平衡钮位置,以达到内筒温度最稳定为止,至少应能达到5min内变化不超过0.002K。平衡钮的位置一经调定后,就不要再动,只有在又出现终点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不需重新调定。按照上述方法调定的仪器,在使用步骤上应做如下修正: 朆掩+,?"
  装好内筒和氧弹后,开动搅拌器、加热器、循环水泵和冷却水,搅拌5min后(此时内筒温度可能缓慢持续上升),准确读取内筒温度并立即通电点火,而无需等内筒温度稳定。 l觾6肘䦟?
  7.      关闭搅拌器和加热器(循环水泵继续开动),然后按本标准8.1.8步骤结束试验。 恥;??綠
  9.      测定结果的计算 ?h?D觻咖
  1.      校正 [ɑ緽h侏玧
  1.      温度计刻度校正 ?P歕?u1?
  根据检定证书中所给的孔径修正值校正点火温度t0和终点温度tn,再由校正后的温度(t0+tn)和(t0+tn)求出温升,其中t0和tn分别代表t0和tn的孔径修正值。 U\苆Jr隷
  2.      若使用贝克曼温度计,需进行平均分度值的校正。 f針?④?lt;#
  调定基点温度后,应根据检定证书中所给的平均分度值计算该基点温度下的对应于标准露出柱温度(根据检定证书所给的露出柱温度计算而得)的平均分度值H0。 镆?}|?s
  在试验中,当试验时的露出柱温度te与标准露出柱温度相差3℃以上时,按式(1)计算平均分度值H: 冡畴?糳苬
  H=H0+0.00016(ts-te)                      (1) w\淥p狼挟?
  式中:H0-该基点温度下对应于标准露出柱温度时的平均分度值; 髲襘R皎
  ts——该基点温度所对应的标准露出柱温度,℃; ?4?賤I?
  te——试验中的实际露出柱温度,℃。 觩(斖?*?
  3.      冷却校正 碆v荘骾\?
  绝热式热量计的热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因而无需冷却校正。恒温式热量计的内筒在试验过程中与外筒间始终发生热交换,对此散失的热应予校正,办法是在温升中加上一个校正值C,这个校正值称为冷却校正值,计算方法如下: ?Y5鏩閌 ?
  首先根据点火时和终点时的内外筒温度(t0-tj)和(tn-tj)和υ~(t-tj)关系曲线(按本标准10.1~10.4条标定)中查出相应的υ0和υn,或根据预先标定出的式(2)、式(3)计算出υ0和υn: 3pcuNB
  υ0=K(t0-tj)+A                   (2) ?跡 儎?
  υn=K(tn-tj)+A                   (3) _?鵂U晚?
  式中:υ0-在点火时内外筒温差的影响下造成的内筒降温速度,K/min; !?-錖m浌?
  υn-在终点时内外筒温差的影响下造成的内筒降温速度,K/min; Ft費^憳?O
  K-热量计的冷却常数(按本标准第10.3~10.4条标定),K/min; ?l+9@0C?
  A-热量计的综合常数(按本标准第10.3-10.4条标定),K/min; n?H捳!?
  t0——点火时的内筒温度; 1!换K?
  tn-终点时的内筒温度; 朰} ?G?
  tj-外筒温度。 蠼?qY_
  然后按式(4)计算冷却校正值: (皷8 ?c
  C=(n-a)υn+aυ0                   (4) 臚?y_?工?
  式中:C-冷却校正值,K; ??臃HMU
  n-由点火到终点的时间,min; 埡槈迄i︺
  a-当Δ/Δ1′40″≤1.20时,a=Δ/Δ1′40″+0.10 隯竊覆躢╢
  当Δ/Δ1′40″>1.20时,a=Δ/Δ1′40″; gK?DV席T?
  其中Δ为主期内总温升(Δ=tn-t0),Δ1′40″为点火后1′40″时的温升(Δ1′40″=t1′40″-t0)。 鸗巕謹謳bb
                  (5) L?VU漝
  式中:ti-主期内第i min时的内筒温度。 Zhmb8?熶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鈊*?Ot?
  使用瑞一方公式,在操作步骤上要求点火后每分钟读温一次,直至终点。 *I4?摫 ?
  注:当内筒使用贝克曼温度计,外筒使用普通温度计,应从实测的外筒温度(见本标准第8.1.5)中减掉贝克曼温度计的基点温度后再当做外筒温度tI,用来计算内、外筒温度差(t0-ti)和(tn-ti)。如内、外筒都使用贝克曼温度计,则应对实测的外筒温度校正内、外筒温度计基点温度之差,以便求得内、外筒的真正温差。 姯D猙^?焏
  4.      点火丝热量校正 描?X籁泀?
  在熔断式点火法中,应由点火丝的实际消耗量(原用量减掉残余量)和点火丝的燃烧热计算试验中点火丝放出的热量。 ?琺*2
  在棉线点火法中,首先算出所用一根棉线的燃烧热(剪下一定数量适当长的棉线,称出它们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根棉线的质量,再乘以棉线的单位热值),然后确定每次消耗的电能热。 I璍2鰆?
  注:电能产生的热量(J)=电压(V)×电流(A)×时间(s)。 鯐 ItMユ執
  二者放出的总热量即为点火热。 谈jD矋m
  2.      发热量的计算 s蓌L霈S
  1.      首先按式(6)或式(7)计算弹筒发热量Qb,ad _ JB`C!
  a. 恒温式热量计: P ?榘C胝?
               (6) 獹泲*繫
  式中:Qb,ad-分析试样的弹筒发热量,J/g; f1U吚N?
  E-热量计的热容量,J/K; 磬?lt;L{
  q1-点火热,J; ?猂u蹅~寉
  q2-添加物(如包纸等)产生的总热量,J; =n畝槀?
  m-试样质量,g; t恘?:唦?
  H-贝克曼温度计的平均分度值。 ?蒅??q
  b. 绝热式热量计: r?⿶鳔r?
               (7) ?閨T?偬Y?
  9.2.2 然后按式(8)计算高位发热量Qgr,ad 9U虵怞鑂?
  Qgr,ad= Qb,ad-(94.1 Sb,ad+ αQb,ad)                (8) R >珋!遏?
  式中,Qgr,ad-分析试样的高位发热量,J/g; 轙?虑u餾?
  Qb,ad-分析试样的弹筒发热量,J/g; 舉廕+鎅梖
  Sb,ad-由弹筒洗液测得的煤的含硫量%,当全硫含量低于4%时,或发热量大于14.6MJ/kg时,可用全硫或可燃硫代替Sb,ad; ?坱mcZ??
  94.1-煤中每1%硫的校正值,J; ? p侖_w
  α-硝酸校正系数: ?阹叡鍣?
  当Qb≤16.70MJ/kg,α=0.001; AnAFdU嫕?
  当16.70MJ/kg<Qb≤25.10MJ/kg,α≤0.0012; 暌.?聧l雡
  当Qb>25.10MJ/kg,α=0.0016; XfK揣劒a妢
  加助燃剂后,应按总量释热量考虑。 簝?m芳<
  在需要用弹筒洗液测定Sb,ad的情况下,把洗液煮沸1~2min,取下稍冷后,以甲基红(或相应的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求出洗液中的总酸量,然后按式(9)计算出Sb,ad(%): 搔?陜U
  Sb,ad=(c×V/m-αQb,ad/60)×1.6                      (9) 蔛7K?
  式中:c-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1mol/L; hb6X坳夳?
  V-滴定用去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mL; _??箙??
  60-相当1mmol硝酸的生成热,J。 3冞n?R[|E
  注:这里规定的对硫的校正方法中,略去了对煤样中硫酸盐的考虑。这对绝大多数煤来说影响不大,因煤的硫酸盐硫含量一般很低。但有些特殊煤样,含量可达0.5%以上。根据实际经验,煤样燃烧后,由于灰的飞溅,一部分硫酸盐硫也随之落入弹筒,因此无法利用弹筒洗液来分别测定硫酸盐硫和其他硫。遇此情况,为求高位发热量的准确,只有另行测定煤中的硫酸盐硫或可燃硫,然后做相应的校正。关于发热量大于14.60MJ/kg的规定,在用包纸或掺苯甲酸的精况下,应按包纸或添加物放出的总热量来掌握。 耯??晶]
  10.      热容量和仪器常数标定 荊}??[J?
  1.      计算发热量所需热容量E和恒温式热量计法中计算冷却校正值所需的v-(t-tj)关系曲线或仪器常数K和A通过同一试验进行标定。 群犼M跰刞-
  2.      在不加衬垫的燃烧皿中称取经过干燥和压饼的苯甲酸,饼的质量以0.9~1.1g为宜。 彴?菁橴侁
  苯甲酸应预先研细并在盛有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干燥3天,或在60~70℃烘箱中干燥3~4h,冷却后压饼。 ?t?鼒x*b
  苯甲酸也可在燃烧皿中熔融后使用。熔融可在121~126℃的烘箱中放置1h,或在酒精灯的小火焰上进行,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使用。熔体表面出现的针状结晶,应用小刷刷掉,以防燃烧不安全。 |頳艚?荼3
  3.      根据所用热量计的类型(恒温式或绝热式),按照发热量测定的相应步骤准备氧弹和内、外筒,然后点火和测量温升。在恒温式热量计情况下,开始搅拌5min后准确读取一次内筒温度(T0),经10min后再读取一次内筒温度(t0)。随后即按发热量测定步骤点火,记下外筒温度(tj)和露出柱温度(te),并继续进行得出终点温度(tn)(见本标准第8.1.5~8.1.7)。然后再继续搅拌10min并记下内筒温度(Tn),试验即告结束。打开氧弹,注意检查内部,如发现有炭黑存在,试验应作废。 u鴃艕?瘧?
  4.      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v0、vn和对应的内、外筒温差(t-tj),见表1。 右_豁L脣?
  表1 鸤7緈兎<?
  v      t-tj 狎鏯鴵轒筁
         &]3賶E跛 M
         奯璶檪讧ha
  上述的tj为对实测的外筒温度按本标准第9.1条注的方法校正贝克曼温度计基点所得的数值。热容量标定实验结束之后,列出v0、vn及对应的内、外筒温差: ????#?
  v t-tj ??/?K}
  ┇ ┇ U囈停2宬l
  以v为纵坐标,以t-tj为横作标,作出v~(t-ti)关系曲线(如图1)。或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出K和A(计算方法见附录B)。 o闒!崵嗅Z?
   滝萒}N42K
  图1 v~(t-tj)关系曲线 {av7髮σ
  5.      热容量标定中硝酸生成热可按式(10)求得: 怞]秩?
  qn=Q·m·0.0015                                        (10) 髕縒:訹.j
  式中:Q-苯甲酸的热值,J/g; ?{?戚蠤?
  m-苯甲酸的用量,g; ??秱r辘F
  qn-硝酸的生成热,J。 9K汬U劫G
  6.      按照本标准第9.1条的方法进行各项必要的校正。 ~寃S??
  7.      热容量E按式(11)计算: 籍僇瘢吏2?
                     (11) )蓺\eΠ门
  这里C的计算中所用的v0和vn应是根据每次试验中实测的(t0-tj)、(tn-tj)从v~(t-t0)关系曲线中查得的值;或是由公式v0=k(t0-tj)+A、vn=k(tn-tj)+A计算,然后代入冷却校正公式以求出C值。 埥沌0:&?
  在绝热式热量计的情况下,上式中的冷却校正校值C应取零。 AA漲??怤
  8.      热容量标定一般应进行5次重复试验,其极限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如不超过40J/K,取5次结果的平均值(修整到1J/K)作为仪器的热容量。否则,再做一次或两次试验,取极限差值不超过40J/K的5次进行平均,如果任何5次结果的极限差值都超过40J/K,则应对试验条件和操作技术仔细检查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后,再重新进行标定,而舍弃已有的全部结果。 ?3词V-
  注:当例常测定中采用瑞一方公式计算冷却校正值时,热容量计算也必须采用同一公式。 [藢v痊??
  9.      热容量标定值的有效期为3个月,超过此期限时应进行复查。但有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重测: 柪C矬?夣?
  a. 更换量热温度计: ~e钽?P ?
  b. 更换热量计大部件,如氧弹盖、连接环(由厂家供给的或自制的相同规格的小部件,如氧弹的密封圈、电极柱、螺母等,不在此列); 霈vb-B9
  c. 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的内筒温度相差超过5K。 ?4稓A0?
  d. 热量计经过较大的搬动之后。 no泴`璜唒?
  如果热量计量热系统没有显著改变,重新标定的热容量值与前一次的热容量值相差不应大于0.15%。否则,应检查试验程序,解决问题后再重新进行标定。 GQ-眓U?lt;
  在使用新型热量计前,需确其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方法是:至少用苯甲酸进行8次热容量标定试验,苯甲酸片的质量一般从0.7g至1.3g,或根据被测样品可能涉及的热值(温升)范围确定苯甲酸片的质量。在两个端点处,至少分别做2次重复测定。然后,以温升Δt[(tn-t0)]为横坐标,以热容量E为纵坐标,绘制温升与热容量值的关系图。如果从图中观察到的热容量值在整个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系统变化,该热量计的热容量可视为常数。如果从图中观察到的热容量值与温升有明显的相关性,除绘制出E和Δt的相关图外,还可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得E和Δt的关系式: 袰?m0(4?
  E=a+bΔt 政硬禁K斅?
  并计算方程的标准方差S2。在测定试样的发热量时,根据实际的温升Δt确定所用的热容量值(查图或公式计算)。 癜???
  11.      关于自动量热仪 ?MC直W
  有些自动量热仪是根据经典原理设计的,有些不是。对所有的自动量热仪,只要其测试精度和准确度符合要求,就可使用。测试精度的要求是:5次或5次以上苯甲酸测试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差不大于0.20%。准确度要求是:标准煤样测试结果与标准值之差都在不确定范围内:或将苯甲酸作为样品进行5次或5次以上的测试,其平均值与标准热值相差不超过50J/g。 栞]An\z?
  使用自动量热仪的操作步骤中,称样、装氧弹、称量内筒水均与8.1.1~8.1.3相同,然后,按照说明书要求安装热量计,输入必要的参数,试验自动开始。试验结束并打印结果后,核对输入的参数,确定无误后报出结果。 q叧瞡z?彽
  使用自动量热仪,一般需按10.9条要求重新标定仪器的热容量,同时检查其精度和准确度。对某些特殊的自动量热仪,还需视情况缩短热容量标定的周期。 ?lb戸{儲
  12.      结果的表达 ??蕐檕-
  1.      弹筒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的结果计算到1J/g,取高位发热量的两次重复测定的平均值,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到最接近的10J/g的倍数,按MJ/kg的形式报出。 蒥T隘6
  13.      精密度 -?Ni?
  发热量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表2。 仮{?遧
  表2 鄆弓ti??
         重复性      再现性 c耍泆j醼G
  高位发热量Qgr,ad(折算到同一水分基)      150J/g(36cal/g)      300J/g(72cal/g) 6 dC蕣??
  14.      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姦?揱
  1.      恒容低位发热量 h2砕?z?
  工业上多依收到基煤的低位发热量进行计算和设计。收到基煤的恒容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方法如式(12): 頋(.騤翸?
  Qnet,v,ar=(Qgr,ad-206Had)×                   (12) 纯腧惃牀
  式中:Qnet,v,ar-收到基煤的低位发热量,J/g; 譮8樊gv3
  Qgr,ad-分析试样的高位发热量,J/g; R輎瀁冥@?
  Mar-收到基全水分,%; jo匴摸M釸
  Mad-分析试样的水分,%; +螤?紺晸
  Had-分析试样的氢含量,%。 j?8?E??
  2.      恒压低位发热量 ?eE??i\
  由弹筒发热量计算出的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都属恒容状态,在实际工业燃烧中则是恒压状态,严格地讲,工业计算中应使用恒压低位发热量,如有必要,恒压低位发热量可按式(13)计算: ?`J?劁?
  Qnet,p,ar=(Qgr,ad-212Had-0.8Oad)×             (13) ?YL豍鷕,
  式中:Qgr,ad-分析试样的高位发热量,J/g; 黔E笠s宊q
  Mar-收到基全水分,%; J?ti哚?
  Mad-分析试样的水分,%; G军塹绢^燁
  Had-分析试样的氢含量,%; 燏陑g?
  Oad-分析试样的氧含量,%。 X明u鵻7
  15.      各种不同基的煤的发热量换算 径燖Q ウ
  各种不同基的煤的发热量(低位发热量除外)按式(14)、(15)、(16)互相换算: 従?<z窣?
  Qar=Qad×                                                 (14) 3胫凇耏屦t
  Qd=Qad×                                                    (15) 1郆盋綫`
  Qdaf=Qad×                                           (16) v糷擒>J?
  式中: Q-弹筒发热量或高位发热量,J/g; $駍罷-??
  Mar-收到基全水分,%; /Uq=a姊
  Mad-分析试样的水分,%; L熃{j?C
  Aad-分析试样的灰分,%; $瀸屃肝O?
  (CO2)ad-分析试样的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不足2%可忽略不计; ??Q
  ar、ad、d、daf-分别代表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基和干燥无灰基。 ?y鷤%&?7
  附 录 A ?&JH婖L}
  (提示的附录) ?舃8?
  计 算 举 例 ?讖l??4
  下面用一个实例说明用恒温式热量计进行的一次发热量测定的记录方式和结果计算;绝热式热量计测定结果的计算可仿此进行,只是免除冷却校正。 8蝾乽霞T0
  试验记录: d粡贇橨#
  试样质量m:1>0051g; 偦僵鵸?
  热容量E:10 053J/K; }詝墐焥(?
  贝克曼温度计的基点温度:22.22℃; R 軿?]3?
  露出柱温度t0:24.20℃; 烥锗龓?hU?
  试样的全硫含量St,ad:1.20%。 杨W卌?
  读温记录: 陾薑=@M
    V娖1☉0i?
  时间(min)      内筒温度      外筒温度 Щ|焽??
  0(点火)      0.254(t0)      24.05℃ ?犑*??
  1′40″      2.82(t1′40″)       癒*t葓i喱
  ┇┇              硛_*弑j?
  6              \:?9*t呃?
  7      3.281       ~%e??cú
  8      2.279(tn)       槏槑莰7?
  n=S ?y獵P
  结果计算 挰橖?萔銶
  冷却校正: ??鈖檠?
  校正后的外筒温度:tj=24.05-22.22-1.83 郇X搱?E羆
  v0=-0.0042(根据t0-ti=0.254-1.83=1.58查得) 饐.e??x
  vn=-0.0030(根据t0-ti=3.279-1.83=1.45查得) 靹q賬?lt;d3
  Δ=3.279-0.254=3.025 ~>]?危?
   駴Ⅰ抶?犜
  Δ1′40″=2.82-0.254=2.566 腆^?開w
   韚孢髈Cl
  Δ/Δ1′40″=1.18<1.20 釳Cx釛綑 ?
   潣篷籑}?%
  α=1.18-0.010=1.08 ??S锡T
  C=(8-1.08)×0.0030-4.08×0.0042=0.0162  0U仪韝
  温度计读数校正 1t熤`塲髳?
  温度计检定证书: n?a寵?
  孔径修正值 M憭R]9?圢
  分度线      0      1      2      3      4      5 郍%炻枂
  孔径修正值h      0.001      -0.003      -0.001      -0.004      -0.001      0.000 澴扠FTkQ?
  平均分度值表 鈘恙z6E琒
  测温范围(℃)      露出柱温度(℃)      平均分度值 ~鞐?3歠
  0~5      16      0.990 V炟份捼aS
  10~15      18      0.995 腊V?%??
  20~25      20      0.999 脯?另
  30~35      22      1.003 ?Ys矸=蘷
  ┇      ┇      ┇ w旟\饞zE
  根据检定证书做出孔径修正值与分度值关系曲线(如图A1): 杪$?箁R
   U熔痷赩?^
  图1A 孔径修正值与分度值关系 庽w{約c??
  由图中查得: 镦?斛H樌
  h0=-0.0008 hn=-0.0032 %?[I札
    |E挕%`m$戡
  然后根据平均分度值表计算: й?:0綂
  H0=0.999+(22.22-20)× blM亍x?
  t0=20+ ×(22.22-20)=20.44 瓪D?稹3
  H=0.9999+0.00016×(20.14-24.00)=0.9993 h瓂Y迌Mp
  点火热校正: iQ嚃b.蒍?
  q1=79J ) 檳ki俲yt
  将各已知数值代入发热量计算公式得到: ?拔櫛t鬨
  Qb,ad= =30294J/g 骣閧/o宿サ
  因St,ad<4%,可用St,ad;又因Qb,ad>25.10MJ/kg,α取0.0016 炪?mc|
  Qgr,ad=30294-(95×1.20+30294×0.0016)=30132J/g=30.13MJ/kg q庖臿 ]纉
  附 录 B ?靂d?
  (标准的附录) ?骄?T煩
  一元线性回归法求K和A 穏2緯Q镎e
  按照以下步骤求v=K(t-tj)+A中的K和A: $懭辣PLjr
  试验数据: 颅cW鳹D!?
  Yi       Xi 枉a_?3
  v1    (t-tj)1 鎬蛑酘耼$?
  v2    (t-tj)2 b鋯L?苤DW
  ┇       ┇ 繦於?
  vn    (t-tj)n ?襪l])
                     (B1) 軚坟qL25n
            (B2) >Qg5臷@^p
                           (B3) 吼剝?ckFv
               (B4)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