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油煤分析 > 详细内容
[油分析专区] 润滑油管理
发布时间:2009/6/9  阅读次数:664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润滑油管理

润滑油是石油化工产品中品种牌号最多,使用范围很广泛的一类。同时润滑油又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只有搞好润滑油管理,正确使用润滑油,才能发挥润滑油的技术性能,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寿命,节约润滑油料,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润滑的运输和贮存管理

        润滑油的运输与储存要求主要有:

      (一)  散装油品

        1.  盛装及储存润滑油的容器必须干净清洁;

        2.  运输和储存变压器油和汽轮机油要求“专罐专线”;其他油品应按内燃机油、液压油、齿轮油三大类产品设置储运设施。

        3.  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入水份和杂质。

        4.  散装润滑油的储存期一般不要超过半年。

        5.  润滑油品的密度约在  0.75~0.95g/cm  之间比水轻又不溶于水,润滑油的闪点(开口)一般高于  150  ℃,属可燃物品,储运过程应注意防止外流污染环境和着火燃烧。

        6.  标明品名、牌号、级别、数量及入库日期等。

        7.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油品原则上不能混贮,如非混贮不可时应先做“混对试验”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才可以操作。

      (  二  )  桶装油品

        1.  油品装卸车严禁野蛮作业,油品堆放的高度要适当,以免产生危险或压坏产品。

        2.  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入水份和杂质。

        3.  桶装润滑油品的储存期可以比散装的长一些,但一般不要超过一年。

          4.  不同油品应分开堆放并标志清楚品名、牌号、级别、数量及入库等,以免发货时搞错

润滑油使用过程的管理  

      (一)  润滑油的选用

        润滑油选用是润滑油使用的首要环节,是保证设备合理润滑和充分发挥润滑油性能的关键。

        1.  选用润滑油应综合考虑以下三方面的要素:

      (1)  机械设备实际使用时的工作条件  (  即工况  )  ;

      (2)  机械设备制造厂商说明书的指定或推荐;

      (3)  润滑油制造厂商的规定或推荐。

        2.  润滑油性能指标的选定

      (1)  粘度

        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指标,对质量鉴别和确定有决定性意义。设备用润滑油粘度选定依设计或计算数据查有关图表来确定。

      (2)  倾点

        倾点是间接表示润滑油贮运和使用时低温流动性的指标。经验证明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必须比倾点高  5~10  ℃。

      (3)  闪点

        闪点主要是润滑油贮运及使用是安全的指标,同时也作为生产时控制润滑油馏分和挥发性的指标。润滑油闪点指标规定的原则是按安全规定留  1/2  安全系数,即比实际使用温度高昂  1/2  。如内燃机油底壳油温最高不超过  120  ℃,因而规定内燃机油闪点最低  180  ℃。

      (4)  性能指标的选定

        性能指标比较多,不同品种差距悬殊,应综合设备的工况、制造厂要求和油品说明及介绍合理决定。努力做到既满足润滑技术要求又经济合理。

      (  二  )  润滑油的代用

1.  不同种类的润滑油各有其使用性能的特殊性或差别。因此,要求正确合理选用润滑油,避免代用,更不允许乱代用。

        2.  润滑油代用的原则

      (1)  尽量用同一类油品或性能相近的油品代用。

      (2)  粘度要相当,代用油品的粘度不能超过原用油品的±  15%  。应优先考虑粘度稍大的油品进行代用。

      (3)  质量以高代低。

      (4)  选用代用油时还应注意考虑设备的环境与工作温度。

      (  三  )  润滑油的混用

        1.  不同种类牌号、不同生产厂家、新旧油应尽量避免混用。下列油品绝对禁止混用。

      (1)  军用特种油、专用油料不能与别的油品混用。

      (2)  有抗乳化性能要求的油品不得与无抗乳化要求的油品相混。

      (3)  抗氨汽轮机油不得与其他汽轮机油相混。

      (4)  含  Zn  抗磨液压油不能与抗银液压油相混。

      (5)  齿轮油不能与蜗轮蜗杆油相混。

        2.  下列情况可以混用:

      (1)  同一厂家同类质量基本相近产品。

      (2)  同一厂家同种不同牌号产品。

      (3)  不同类的油品,如果知道对混的两组份均不含添加剂。

      (4)  不同类的油品经混用试验无异常现象及明显性能改变的。

        3.  内燃机油加入添加剂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性能不一;不了解性能的油品的混  用问题必须慎重。以免导致不良后果甚至设备润滑事故。

(  四  )  润滑油污染的控制

        润滑事故除因润滑油选用或使用不当外,主要由于污染所致。

        1.  污染润滑油的物质有尘埃、杂质、和水份。

        2.  污染度的控制对液压油、汽轮机油、静压油膜轴承油和高速轴承油的抗磨损性能十分重要。

        3.  控制污染的措施:

      (1)  贮运润滑油品的容器必须清洁、密闭,且不与铜、锡等易于促进润滑油氧化变质的金属接触。

      (2)  油品加入设备前要进行沉降过滤处理,保证清静度达到五级以上。

      (3)  加油容器不可露置在大气中,尤其装油容器不可无盖。

      (4)  贮存润滑油的油罐要定期清洗,及时排污。

      (5)  油罐或油箱上设空气过滤呼吸器,在加油口设  100  目以上的滤器和防尘帽,搞好各部密封,在润滑  系统适当部位设滤器及排污阀。

        4.  变压器油等电器用油对水份要求高,应尽量在天气干爽时换油。而且后的油品要立即加进设备。

      (  五  )  润滑油的使用状态监控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步老化变质这是必然的规律。老化变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的老化变质;另一种为因受水污染等异常因素的异常变质。进行润滑油使用状态监控,可及时掌握油品的技术状态,预防设备润滑事故发生,延长油品使用寿命。

        1.  监控的方法

      (1)  抽查操作人员执行设备润滑“五定”规范标致。

      (2)  采样观察油品的外观情况,检查油品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情况。

      (3)  定期进行粘度、闪点、水份、酸値  (  或碱值  )  等能反映油品质量变化的关键理化指标。

      (4)  没有试验室的可以进行水份爆音试验和斑迹试验等。

      (5)  用现代化仪器分析。如用红外光谱仪测定油中添加剂变化的情况,用铁谱仪或  ICP  发射光谱测定油中金属磨粒或元素变化。仪器分析快捷准确,对发电机组等大型关键设备的润滑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  六  )  润滑油的更换

        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  (  几个月、几年以至几十年  )  后,由于本身的氧化以及使用过程中外来因素影响会逐渐变质,性能下降或改变,必须适时更换。

        1.  换油时间的确定

      (1)  根据检验评定的结果确定换油时间;但目前困难的是还比较缺乏各种油品的报费标准。

      (2)  根据润滑油制造商和设备制造厂家的推荐结合实际使用经验定期更换。

        2.  换油注意事项

      (1)  要轻易作出换油决定,要设法延长油品的使用期。

      (2)  尽量结合检修期进行换油。

      (3)  换油时不要轻易报废,如油质尚好,可以稍加处理  (  如沉降过滤,去除水份杂质  )  后再用或用于次要设备。废油要收集好,以利于今后再处理和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润滑油危害健康

        许多石油产品对人体都有害,接触皮肤如不及时清洗干净,则可能轻者引起皮炎、疙瘩,重者发生皮疹或皮瘤。误入口内或吸入体内,轻者发生肠胃病或肺炎,重者可能导致癌症,因而极应注意不要把石油弄到食品上,不要弄进呼吸道里,也不要弄到满身是油或满地是油,这不但给国家造成浪费,而且有碍个人卫生。  

        动物试验证明,精制矿油润滑油的毒性较低,但加添加剂的润滑油的危害性增加而必须注意防护。即使新油无毒,在使用过程中变质和污染也会增加其危害性,因此要注意切勿沾染皮肤,尤其不可吸入或吃下。如不小心弄到身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废油的处理

        换出来的润滑油已经变质,只能作为废油处理,这些废油应妥善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1.  这些废油应收集起来统一处理,盛装润滑油的桶或瓶子不要随地乱丢也应统一妥善处理,防止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  使用后的润滑油废油尤其含添加剂较多的润滑油品难以再生利用。但一般可以作为燃料油烧掉。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