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油煤分析 > 详细内容
[油分析专区]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09/6/9  阅读次数:985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621.892.098
∶543.06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GB 7596—87
Quality criteria of turbine oils
  in service for power plants  
  
国家标准局1987年-03-26批准                                           1988年-01-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部门电力汽轮机、水轮机和调相机所用的各种牌号的矿物汽轮 机油和防锈汽轮机油(以下统称汽轮机油)。在运行过程中,应按本标准监督各项指 标并使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1 引用标准
        GB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
        GB 267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 2537 汽轮机油
        GB 7599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 7605 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
        SY 1230防锈汽轮机油
        YS-21-1 液相锈蚀测定法
        YS-25-1 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
        YS-27-1 油泥析出测定法
2  技术要求
2.1  新汽轮机油的验收,应按GB2537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标准SY1230的质量 规定进行。
2.2  运行中汽轮机油的质量标准必须与表1的规定相符。
表1 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续表 1
  

  
注:1)一般情况下外观目视;在必要时,按GB 511测定其含量。
3  常规检验周期和检验项目
3.1  对于运行中汽轮机油,应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技术档案,要定期检验并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预防劣化技术措施。
3.2  常规检验周期和检验项目按表2进行。
3.3  机组大修后,在启动之前,必须对用油按表1所列第1,2,3,4,5,7 项进行检验;添加十二烯基丁二酸(746)或1号防锈复合剂时,应增加第6项检验。
4  关于补油或不同牌号油混合使用的规定
4.1  不同牌号油非不得已不要混合使用。
4.2  混合使用的油,混合前其质量均必须检验合格。
表 2 运行中汽轮机油的常规检验周期和检验项目
  

注:1)“检验项目”栏内的1,2,…为表1中的技术指标项目序号。
          2)机组运行正常,可以适当延长检验周期,但发现汽轮机油中混入水分(或水 轮机用油浑浊)时,应增加检验次数,并及时采取措施
4.3  新的或相当于新油质量的不同牌号汽轮机油,如须混合使用时,应按混合油样 油的实测粘度值决定是否可用。
4.4  质量已下降到接近运行中油的质量标准下限的汽轮机油,若补加同一牌号的新 油或接近新油标准的使用过的油时,必须按YS-27-1预先进行混合油样的油泥析出 试验,无沉淀物产生方可混合使用;若补加不同牌号油时,则还需遵守3.3的规定。
4.5  进口油或来源不明的油与不同牌号运行油混合使用时,还应按YS-25-1预先进 行混油前及混合油样的老化试验,证实混合油的质量不低于运行中油,方可混合使 用。若两种油都属于新油,其混合油的质量应不低于最差的一种新油,并需符合 3.3的规定,方可混合使用。
附 录 A
关于运行中汽轮机油采取防劣化措施的规定
(补充件)
        为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应加强对运行中油的维护工作,并至少应采用下述任何 一种防劣化措施。
A.1  添加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抗氧化剂
A.1.1  新油、再生油中T501含量应不低于0.3%~0.5%;运行中汽轮机油应不低于 0.15%。
A.1.2  当油中T 501含量低于0.15%时,应进行补加;补加时油的pH值不应低于 5.0。
A.2  安装连续再生装置
A.2.1  其吸附剂的用量应为油量的1%~2%。
A.2.2  漏气、漏水的机组,应添加“746”防锈剂,其添加量为油量的0.02%~ 0.03%。
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提出,由水利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技术 归口。
        本标准由水利电力部西安热工研究所,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浙江、西北电力 试验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桂兰、温念珠、王玉德、王美文、张警钟。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