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规章制度 > 详细内容
电缆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9/6/13  阅读次数:2663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电缆管理制度
前      言
本制度依据××××××公司Q/GDLR.SC—2007质量安健环一体化管理手册和Q/GDLR.CX-10-2007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Q/GDLR.CX-19-2007发电、供热运行控制程序、Q/GDLR.CX-24-2007设备管理控制程序要求,结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实际制定《电缆管理制度》。
本制度为Q/GDLR.CX-10-2007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Q/GDLR.CX-19-2007发电、供热运行控制程序、Q/GDLR.CX-24-2007设备管理控制程序的支持性文件,是企业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
本制度由××××会提出。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起草、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制度主要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本制度首次发布时间:2008年07月17日。
本制度的版本及修改状态:A/0.
  
电缆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电缆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职责、管理内容、检查与考核的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电缆工作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运行管理办法
Q/GDLR.SC—2007   质量安健环一体化管理手册
3               术语和定义
(略)
4               职责
4.1安全生产技术部是本制度考核管理的职能部门。
4.2检修部、运行部负责生产面机、炉、电、化四专业的电缆巡迴检查工作。
4.3燃料供应部负责本部门相关设备的电缆检查工作。
4.4净水供应部负责本部门相关设备的电缆检查工作。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电缆巡查周期:
5.1.1公司总经理每年检查电缆沟一次,并在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上签字。
5.1.2公司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每季度检查电缆沟一次,并在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上签字。
5.1.3由安全生产技术部牵头,生产部门负责人每月检查电缆沟一次,并在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上签字。
5.1.4安全文明监督专责每月8号、23号(遇周末顺延)检查电缆沟,并在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上签字。
5.1.5运行部每月1号、15号中班检查电缆沟,并在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上签字。
5.1.6敷设在土中、隧道中以及沿桥梁架设的电缆,检修部、燃供部、净水供应部每周一、周五巡查两次。根据季节特点,应增加巡查次数;;
5.1.7电缆沟、隧道、电缆井、电缆架及电缆线段等的巡查,检修部、燃供部、净水供应部每周一、周五巡查两次:
5.1.8对挖掘暴露的电缆,按工程情况,酌情加强巡视。
5.2巡查的主要注意事项
5.2.1对敷设在地下的每一电缆线路,应查看路面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及路线标桩是否完整无缺等
5.2.2电缆线路上不应堆置瓦砾、矿渣、建筑材料、笨重物件、酸碱性排泄物或砌碓石灰坑等
5.2.3人井内电缆铅包在排管口及挂钩处,不应有磨损现象,需检查衬铅是否换落。
5.2.4对户外与架空线连接的电缆和终端头应检查终端头是否完整,引出线的接点有无发热现象和电缆铅包有无龟裂漏油,靠近地面一段电缆是否被车辆撞碰等。
5.2.5多根并列电缆要检查电流分配和电缆外皮的温度情况。防止因接点不良而引起电缆过负荷或烧坏接点。
5.2.6隧道内的电缆要检查电缆位置是否正常,接头有无变形漏油,温度是否常,构件是否失落,通风、排水、照明等设施是否完整。特别要注意防火设施是否完善。
5.2.7测量直埋电缆温度时,应测量同地段的土壤温度。测量土壤温度的热偶温度计的装置点与电缆间的距离不小于3米,离土壤测量点3米半径范围内,应无其它热源。
5.2.8电缆同地下热力管交叉或接近敷设时,电缆周围的土壤温度,在任何时候不应超过本段其它地方同样深度的土壤温度10℃以上。
5.2.9检查电缆的温度,应选择电缆排列最密处或散热情况最差处或有外界热源影响处。
5.2.10测量电缆的温度,应在夏季或电缆最大负荷时时行。
5.2.11电缆沟应保持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安全电压的照明充足,禁止堆放杂物。锅炉制粉系统、燃供部架空电缆上的粉尘应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清扫一次。
5.2.12加强电缆的异动管理,电缆负荷增加应校核。
5.3巡查结果的处理以及变动原有装置的记录.
5.3.2电缆线路发生事故或预防性试验击穿等,都必须做好调查记录:部位、原因、检修过程等,据此制订反事故措施计划,调查记录就逐年归入各条线路的运行档案。对原因不明的事故或击穿,应积累后列入课题,集中研究。
5.3.3电缆线路上的任何变动或修改,都应及时更正相应的技术资料,保持资料的正确性。
5.3.4在电气主控制室、集控室(热工专业)、燃料供应部集控室、净水供应部送水泵房值班室设有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各部门巡线人员应将巡视电缆线路的结果,测温、绝缘检查和清灰情况记入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并根据巡视结果,采取对策消除缺陷。
5.3.5对电缆中间头要定期测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
5.4电缆的预防性试验
5.4.1直流耐压试验
5.4.1.1无压力的重要电缆每年至少应试验一次;无压力的其它电缆,至少每三年试验一次;保持压力的电缆,试验不作规定,但失压修复后,应进行试验;与机组连接的电缆,应在该机组大修时时行试验。电缆的预防性试验,最好在土壤中水分饱和时进行。
5.4.1.2新敷设的有中间接头的电缆线路,在加入运行3个月后,应试验一次,以后按一周期试验。
5.4.1.3根据试验结果被列为不合格、但经过综合判断允许在监视条件下投入运行的电缆,其试验周期应较标准规定缩短。如果在不少于6个月的时期内,经过三次以上的试验,其缺陷特性没有变化,则可以按规定周期试验。
5.4.1.4                             2千伏以上油纸电缆的直流试验电压(负极性)如下:
2~10千伏 5倍额定电压
15~35千伏 4倍额定电压
66~110千伏 2.6倍额定电压
220千伏 2.3倍额定电压
330千伏 2倍额定电压
           2千伏以上橡塑电缆的直流试验电压如下:
2~35千伏 2.5倍额定电压
5.4.1.5试验电压的升高速度约为每秒1~2千伏。到达试验电压以后持续时间为5分钟。
5.4.1.6在耐压试验中,如发现泄漏电流不稳定或泄漏电流值随试验电压急剧上升或随试验时间增长有上升现象时,应查明原因。如纯属电缆线路的原因,则可提高试验电压及延长试验时间。
5.4.1.7电缆连接于其它设备时,应尽可能分开作耐压试验。
5.4.1.8三芯电缆试验时,在一相上加电压,其它两相应与铅包一同接地。铅包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铅包过电压保护器或用球间隙作保护的单芯电缆,在试验时,该端铅包应临时接地。
5.4.1.9电缆在每次作耐压试验后,必须通过0.1~0.2兆欧姆的限流电阻放电三次以上,然后直接接地。
5.4.1.10停电超过一个星期但不满一个月的电缆,在重新投入运行前,应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如有疑问时,须用直流高压试验,检查绝缘是否良好。停电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必须用直流高压试验,其试验电压为5.4.1.4所规定的一半电压,时间为一分钟。停电超过试验周期的,则必须作标准预防性试验。
5.4.1.11电缆预防性试验不宜使用交流。
5.4.1.12电缆线路的油压示警系统每年用500伏摇表测试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兆欧。
5.4.1.13对护层有绝缘要求的电缆线路,应每年测试一次绝缘电阻。
5.4.2泄漏电流的测定
5.4.2.1测量泄漏电流数值,应在试验电压加上一分钟后读取,耐压试验前后均应读取泄漏电流值,以作比较。
5.4.2.2电缆经过耐压后的泄漏电流,应不大于耐压前的数值。除塑料电缆外,泄漏电流的不平衡系数应不大于2;但6千伏及以下电缆的泄漏值小于10微安时,10千伏电缆的泄漏值小于20微安时,不平衡系数不作规定;泄漏电流值只作为判断绝缘情况的参考,不作为决定是否能投入运行的标准。当不平衡系数大于2时,必须将连接电缆的三个相的尾线全部拆去后重新再读不平衡系数。
5.4.2.3不长的电缆线路,如中间无接头,也可用兆欧表作绝缘电阻试验,测得绝缘电阻数值的不平衡系数如5.4.2.2规定。兆欧表的电压应用1000伏及以上的,读取60秒的绝缘电阻值。
5.4.2.4电缆线路的试验结果,必须填写在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上。
6     检查与考核
6.1       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由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检查与考核。
6.2       本制度的执行情况按照公司绩效考核及经济责任制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7                     报告和记录
表1 报告和记录清单
序号
报告和记录编号
报告和记录名称
存放地点
保存期
1
Q/GDLR.JL.ZY-209-08-16.01-2008
电缆巡迴检查记录本
安全生产技术部
两年
1
Q/GDLR.JL.CX-01-03.06-2007
文件修改记录
安全生产技术部
长期
8                       相关性文件
Q/GDLR-213.04.01-2007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标准
9                   附录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