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化学基础 > 详细内容
有机电合成--一个好方向
发布时间:2009/6/15  阅读次数:1202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有机电合成的原理:有机电物化学合成基于电化学方法来合成有机化合物。电解反应须从电极上获得电子来完成,因此有机电合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持续稳定供电的(直流)电源;
(2)、满足“电子转移”的电极;
(3)、可完成电子移动的介质。
为了满足各种工艺条件,往往还需要增加一些辅助设备,如隔膜、断电器等。
 有机电合成中最重要的是电极,它是实施电子转移的场所。电合成反应是由电化学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等组合起来的。典型的电合成过程如下:
 (1)、电解液中的反应物(R)通过扩散达到电极表面(物理过程);
 (2)、R在双电层或电荷转移层通过脱溶剂、解离等化学反应而变成中间体(I)(化学过程),无溶剂、无缔合现象的不经过此过程;
 (3)、I在电极上吸附形成吸附中间体(Iad1)(吸附活化过程);
 (4)、Iad1在电极上放电发生电子转移而形成新的吸附中间体(Iad2)(电子得失的电化学过程);
 (5)、Iad2在电极表面发生反应而变成生成物(Pad)吸附在电极表面;
 (6)、Pad脱附后再通过物理扩散成为生成物(P)。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电合成不同于一般的催化反应,它不需要另外引入催化剂、氧化剂或还原剂,因此后续处理简单,无或基本无“三废”。
 有机电合成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许多场合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2)、不需要使用价格较贵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洁净,以电子的得失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不需要外加氧化剂和还原剂;
 (4)、条件温和,如在常温、常压下即可完成有机合成,尤其对不稳定的复杂分子结构的有机物的合成尤为有利;
 (5)、副产物少;
 (6)、节能,一方面体现在综合能耗上,另一方面是由于极间电压低(2~5V),可接近热力学的要求值;
 (7)、易控,反应速度完全可以通过调节电流来实现,易于实现自动化连续操作;
 (8)、规模效应小,对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尤为有利。
有机电合成应用技术:
一、成对电合成:是指在同一电解槽中,阴极阳极同时得到各自产物,或同时得到同一种有用产物的合成技术。因具有如下优点:
(1)、可以大大提高电流效率,理论上可以达200%;
(2)、可以大大提高电合成的时空效率;
(3)、若应用于工业化,与一极电合成相比,可降低生产成本、节省电能、提高电能效率等。
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olidPolymerElectrolyte,简称SPE):电极SPE是一种高分子离子交换膜,在膜的一侧涂上电催化剂或在膜中引入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金属离子,则可制成SPE复合电极。SPE膜及类似的复合电极具有较好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优良的导电性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三、间接电氧化:阳极间接电氧化即在支持电解质存在下,首先在阳极氧化电解媒质(Ce4+/Ce3+),然后再用氧化还原媒质去氧化反应物(如芳烃化合物)得到最终产物。
阴极间接电氧化,即在电解池中由阴极生成的某一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将氧化还原媒质氧化,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氧化。
四、消耗电极法:如用镁铝等反应性金属做阳极,有机卤化物在低压或常压下与二氧化碳发生电解羧化反应,可以以非常高的收率和高的电流效率合成有机羧酸。这种反应中金属阳极起金属离子供应源的作用,生成羧酸的镁盐或铝盐。

有机物电化学合成分为:阳极氧化电合成和阴极还原电合成,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家企业采用电化学合成的方法生产出近百种产品。这种生产工艺优质低耗、无三废排放。常规电化学合成使用的阳极有石墨、铅银合金、二氧化铅、钛涂钌等阳极,由于这些阳极存在脱落、腐蚀、电催化活性低、氧化电位不合适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引自

有机电合成不足之处

首先,电解反应仅限于氧化和还原反应。

其二,反应装置的复杂性。由于存在“两极”的差别且两极分别有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加上要保证反应物和目的产物的扩散分离,因此往往需要对电极材料、电解槽结构和隔膜材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槽外设备,更增加了电解装置的复杂性。

第三,合成理论及工艺技术的不成熟性,尤其是电合成反应动力学原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及均匀分布、分离技术难题的存在。

第四,电化学反应为异相反应,反应器的时空效率较低,而传统有机合成通常以均相反应进行,反应器的时空效率高。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面向电厂化学专业人士为主提供网络信息服务,是一个公益性非赢利性的网站,无论是驻站作者原创的作品,还是由读者投稿或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所有使用必须事先征得原作者同意,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他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