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施工测量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施工期间施工方格网测量、施工放样检测、主要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火力发电厂运行期间主要建(构)筑物沉降观测可参照执行。
10.1.2 施工方格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方格网的坐标系统,应选用原测图控制网中一个控制点平面坐标及一个方位角作为施工方格网的平面起算数据,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2 施工方格网的高程系统,应选用原测图控制网中一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施工方格网的高程起算数据,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
3 对于扩建工程,坐标和高程系统应与已建工程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保持一致。
4 施工方格网平面控制点宜同时作为高程控制点。
5 施工方格网的布设,应以本期工程为主,并兼顾扩建的可能性。
6 应定期对施工方格网进行稳定性检验。
10.1.3 放样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取得建(构)筑物定位放样测量记录的基础上,应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和有关施工图纸,结合现场条件,确定放样检测方法。
2 应在符合要求的方格网点上引测坐标和高程。
10.1.4 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建立沉降监测基准网,沉降监测基准网的设计,应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布置图设计,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对沉降监测基准网应进行稳定性检验。
2 工作基点可以利用施工方格网点高程标志。
3 建(构)筑物应按设计要求埋设观测点,并按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
10.2 施工方格网
10.2.1 施工方格网的设计,应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布置图进行布设,并考虑下列原则:
l 施工方格网,宜按轴线法布设成方形或矩形,边长应取整数。
2 施工方格网的边与建筑物平行,尽量布置在建筑物附近,使网点控制面广,定位、放线方便。
3 主轴线的端点宜布设在厂区边界上。
4 保证网点间通视良好,便于经常复核和标桩的长久保存。
5 网点高程应与场地设计整平标高相适应。
6 宜在场地整平后进行施工方格网点的布设。
10.2.2 施工方格网点标桩的埋设深度应至比较坚实的原状土中lm以下或永久冻土层中。标桩顶上宜设置一块20cmх20cm的钢板(铜板),供调整点位使用。
10.2.3 当测图控制网坐标系与电厂建筑坐标系不一致时,应进行坐标换算,使施工方格网坐标为电厂建筑坐标系坐标。
10.2.4 主轴线应尽量布设在厂区的中部,且通视条件良好,点数一般不得少于3个,主轴线的端点应按四等导线精度要求施测,轴线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应检查主轴线的直线度,直线度的限差,应在180º±5″以内。
10.2.5 其他网点测定应按一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
10.2.6 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计算。
10.2.7 经平差计算后,必须调整各点点位,交角的限差应在90º±5”以内。
10.2.8 施工方格网稳定性检验
l 宜以稳定的主轴线点作为施工方格网稳定性检验的起始点。
2 在施工期间,应每问隔3个月~6个月对施工方格网稳定性检验一次。
3 施工方格网稳定性检验施测要求与新建施工方格网施测要求一致。
10.2.9 高程控制
1 厂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2 宜在施工方格网点铜板(钢板)的一角设置一突出的半球状标志,作为高程控制点标志。
10.3 放样检测
10.3.1 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检测
主厂房及主要建(构)筑物平面控制网检测,应依据施工方格网按二级导线精度的要求进行检测。
10.3.2 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的放线检测
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的放线检测,其精度应符合二级导线精度的要求,其他应符合图根导线精度的要求。
10.3.3 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的高程检测应按四等水准要求进行。
10.3.4 地下管沟轴线的检测
应符合图根导线精度的要求。高程检测,应符合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10.3.5 大型动力设备基础放样检测
1 设备基础中心线的检测
汽轮发电机基础、电动或汽机给水泵基础、磨煤机基础等大型动力设备基础竣工中心线必须进行检测,基础中心线与厂房轴线位移允许偏差10mm。
2 底脚螺栓中心位置的检测
宜由基础中心线检测直埋式底脚螺栓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为1mm。
3 底脚螺栓标高的检测
检测直埋式底脚螺栓的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
10.3.6 施工测量(放样检测)记录
参见附录N。
10.4 沉降观测
10.4.1 建立沉降监测网
1 沉降监测网,可布设成闭合环、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2 沉降监测网基准点,在变形区内,埋深应到达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持力层lm~5m以下,形式为金属钢管基准点,点位离开主要建(构)筑的距离宜大于主要建(构)筑基础埋深的3倍。在变形区外布设沉降监测网基准点,其埋深应保证基准点稳固可靠。
3 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测图高程系统。
4 沉降监测网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30 mm(n为测段的测站数),每站高差中误差O.13mm。
5 平差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计算。
10.4.2 沉降监测网稳定性检验
1 在施工期间,每间隔3个月~6个月应对沉降监测网进行稳定性检验。
2 平差计算宜采用秩亏自由网平差方法计算,高程参考系为重心基准。
10.4.3 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基础沉降观测
1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2 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60 mm(n为测段的测站数),高程中误差1.0mm。
3 沉降观测记录参见附录O。
4 沉降过程曲线参见附录P。
10.5 资料提交
10.5.1 施工方格网
1 施工方格网测设完毕,应将施工方格网点现场移交给发包人。
2 提交施工方格网测量技术报告及成果。
10.5.2 放样检测
在现场检测后及时在“检测意见”栏签署检测意见并提交。
10.5.3 沉降观测
1 沉降测量技术报告。
2 沉降监测网测量及稳定性检验成果。
3 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过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