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
临边作业防护栏杆的计算及构造实例
防护栏杆横杆上杆的计算,应按本规范第3.1.3条第三款的规定,以外力为活荷载(可变荷载),取集中荷载作用于杆件中点,按公式(附2—1)计算弯矩,并按公式(附2—2)计算弯曲强度。需要控制变形时,尚应按公式(附2—3)计算挠度。荷载设计值的取用,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J9—87的有关规定。强度设计值的取用,应符合相应的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1. 弯矩:
M=FL/4 (附2—1)
式中M——上杆承受的弯矩最大值(N•m);
F——上杆承受的集中荷载设计值(N);
L——上杆长度(m)。
2. 弯曲强度:
M≤Wnf (附2—2)
式中M——上杆的弯矩(N•m);
Wn——上杆净截面抵抗矩(cm3);
f——上杆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3. 挠度:
FL3/48EI≤容许挠度 (附2—3)
式中F——上杆承受的集中荷载标准值(N);
L——上杆长度(m),计算中采用L×103mm;
E——杆件的弹性模量(N/mm2),钢材可取206×103N/mm2;
I——杆件截面惯性矩(mm4)
注:1.计算中,集中荷载设计值F,应按可变荷载(活荷载)的标准值QK=1000N乘以可变荷载的分项系γQ=1.4取用。
2.抗弯强度设计值,采用钢材时可按f=215N/mm2取用。
3.挠度及容许挠度均以mm计。
(二)构造实例
附图2.1 屋面和楼层临边的防栏杆
附图2.2 楼梯、楼层和阳台临边防护栏杆
附图2.3 通道侧边防护栏杆
附录三
洞口作业安全设施实例
附图 3.1洞口防护栏杆
附图3.2 洞口钢筋防护网
附图3.3 电梯井口防护门
附录四
攀登作业安全设施实例
附图4.1钢柱登高挂梯
附图4.2 钢柱接柱用操作台
附图 4.3钢梁登高设施
附图 4.4梁面临时护栏
附录五
操作平台的计算及构造实例
(一) 移动式操作平台
1. 杆件计算:
操作平台可以φ48×3.5mm镀锌钢管作次梁与主梁,上铺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作铺板。铺板应予固定,并以φ48×3.5mm的钢管作立柱。杆件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荷载设计值与强度设计值的取用同附录二。
(1) 次梁计算:
① 恒荷载(永久荷载)中的自重,钢管以40N/m计,铺板以220N/m2计;施工活荷载(可变荷载)以1500N/m2计。
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载依下式计算弯矩:
M=(1/8)ql2 (附5—1)
式中M——弯矩最大值(N•m);
q——次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N/m);
l——次梁计算长度(m)。
② 按次梁承受集中荷载依下式作弯矩验算:
M=(1/8)ql2+(1/4)Fl (附5—2)
式中q——次梁上仅依恒荷载计算的均布荷载设计值(N/m);
F——次梁上的集中荷载设计值,可按可变荷载以标准值为1000N计。
③ 取以上两项弯矩值中的较大值按公式(附2—2)计算次梁弯曲强度。
(2) 主梁计算:
① 主梁以立柱为支承点。将次梁传递的恒荷载和施工活荷载,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最大弯矩。
立杆为3根时,可按下式计算位于中间立柱上部的主梁负弯矩:
M=-0.125ql2 (附5—3)
式中 q——主梁上的等效均布荷载设计值(N/m);
l——主梁计算长度(m)。
② 以上项弯矩值按公式(附2—2)计算主梁弯曲强度。
(3) 立柱计算:
① 立柱以中间立柱为准,按轴心受压依下式计算强度:
σ=N/An≤f (附5—4)
式中σ——受压正应力(N/mm2)
N——轴心压力(N);
An——立柱净截面积(mm2);
f——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② 立柱尚应按下式计算其稳定性:
N/φA≤f (附5—5)
式中φ——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按立柱最大长细比γ=l/i采用;
A——立柱的毛截面积(mm2)
注:1.计算中的荷载设计值、恒荷载应按标准乘以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Q=1.2取用,活荷载应按标准值乘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4取用。
2.钢管的抗弯、抗压强度设计值可按f=215N/mm2取用。
2.结构构造:
附图5.1 移动式操作平台
(二) 悬挑式钢平台
1. 杆件计算:
悬挑式钢平台可以槽钢作次梁与主梁,上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并以螺栓与槽钢相固定。杆件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荷载设计值与强度设计值的取用同本附录(一)。钢丝绳的取用应按现行的《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 404—89的规定执行。
(1) 次梁计算:
① 恒荷载(永久荷载)中的自重,采用[10cm槽钢时以100/N/m计,铺板以400N/m2计;施工活荷载(可变荷载)以1500N/m2计。按次梁承受均布荷载考虑,依公式(附5—1)计算弯矩。当次梁带悬臂时,依下式计算弯矩:
M=(1/8)ql2(1-λ2)2 (附5—6)
式中λ——悬臂比值,λ=m/l;
m——悬臂长度(m);
L——次梁两端搁支点间的长度(m)。
② 以上项弯矩值按公式(附2—2)计算次梁弯曲强度。
(2) 主梁计算:
① 按外侧主梁以钢丝绳吊点作支承点计算。为安全计,按里侧第二道钢丝绳不起作用,里侧槽钢亦不起作用计算。将次梁传递的恒荷载和施工活荷载,加上主梁自重的恒荷载,按公式(附5—1)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主梁采用[20cm槽钢时,自重以260N/m计。当次梁带悬臂时,先按公式(附5—7)计算次梁所传递的荷载;再将此荷载换算为封闭匀布荷载设计值,加上主梁自重的荷载设计值,按公式(附5—1)计算外侧主梁弯矩值:
R外=(1/2)ql2(1+λ2)2 (附5—7)
式中R外——次梁支于外侧主梁搁上的支座反力,即传递于主梁荷载(N)。
② 将上项弯矩按公式(附2—2)计算外侧主梁弯曲强度。
(3) 钢丝绳验算:
① 为安全计,钢平台每侧两道钢丝绳均以一道受力作验算。钢丝绳按下式计算其所受拉力:
T=ql/2sinα (附5—8)
式中T——钢丝绳所受拉力(N);
q——主梁上的均布荷载标准值(N/m);
l——主梁计算长度(m);
α——钢线绳与平台面的夹角;当夹角为45°时,sinα=0.707;为60°时,sinα=0.866。
② 以钢丝绳拉力按下式验算钢丝绳的安全系数K:
K=F/T≤[K] (附5—9)
式中F——钢丝绳的破断拉力,取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乘以换算系数[N];
[K]——作吊索用钢丝绳的法定安全系数,定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