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力标准 >
火电卷 > 详细内容
-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__第4部分:电厂化学__DL_T_5190.4-2004
- 发布时间:2011/1/15 阅读次数:14537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10 箱 槽
10.1 箱槽的制造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箱槽应严格按设计加工制造,箱壁(底)平整;
b) 肋筋等加固件应焊接牢固;
c) 有防腐层的箱、槽,防腐层应完好无损,检验应合格;
d) 附件齐全,质量符合相关作业标准;
e) 灌水试验合格(混凝土制品按SDJ69标准执行,金属构件按24h无渗漏为合格)。
10.2 内壁防腐层的施工,应在所有管件、附件(仪表支架、水位计、保温钩等)电火焊工作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
10.3 直接安放在基础上的平底箱槽,箱底与基础间的接触应均匀密实。水箱就位前,箱、槽底的外表面应涂刷防锈漆。基础上按设计要求铺设垫层。水箱就位后,应做灌水试验,待基础沉降稳定后,再连接有关管道。
10.4 卧式箱槽、支座的圆弧应与箱壁吻合,接触均匀,无明显间隙。
10.5 水箱的呼吸管要有足够的通流截面,溢流管端不应伸入排水沟水面下。
10.6 浮项式水箱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完成内部防腐层施工后,方可安装浮项。浮顶应做24h渗漏试验;
b) 软性浮项式水箱,应在安装前检查胶囊的严密性,安装时浮顶上口与固定环连接处应严密不漏,浮顶固定环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其误差应为水箱直径的±O.2%:
c) 硬性浮顶式水箱的筒体及浮顶的椭圆度应为水箱直径的±0.3%,浮顶导向管与水箱的同心度应不超过±10mm,水箱筒体及导向管垂直度应小于水箱高度的0.15%。浮顶外圆密封环在水箱内应上下浮动自如,并保持严密不漏。
10.7 采用塑料覆盖球密封的箱槽,其出液口及排污口应有合适材质的滤网。
10.8 水位计应安装在便于监视的位置,垂直、指示清晰,并装有坚固的保护罩。严寒地区的室外水箱不应采用玻璃管水位计。
11 转动机械
11.1 消石灰机及石灰吊车
11.1.1 消石灰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转筒应准确均匀地安装在滚轮上,滚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涩现象。筒体的水平度、滚轮支座的轴向尺寸及滚筒轴向窜动值,均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b) 传动齿轮应啮合良好。齿面应接触均匀,顶隙、侧隙均应符合图纸的要求。
c) 石灰加料管喉部的接管座应与原水接通。位于喉部带丝扣堵头的通渣孔,只能作通渣用,不应与原水连接。
d) 排气管应引向室外。
11.1.2 石灰吊车的单轨应安装呈水平,在全行程高低差应小于10mm。焊缝要打磨平整,车轮行走应灵活平稳无卡涩。
11.2 水处理专用泵
11.2.1 一般离心泵的安装及验收工作,按照DL/T 5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11.2.2 用非金属材料制作或衬里的耐腐蚀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解体和清理时,避免撞、压,不应与有机溶剂或高温接触。
b) 安装前应检查:
1) 粘合的叶轮应清洁无损伤,无裂纹。
2) 轴头螺母、密封圈和轴套应无变形、毛刺和裂纹,轴头螺纹应完整。
3) 热压泵壳、端盖以及各部零件,应无明显分层和变形。
4) 轴封填料和机械密封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5) 贴衬的防腐层应完整无损。
c) 安装时应注意:
1) 泵壳结合面采用的垫片应为专用的耐腐蚀材料,与该系统法兰所用垫片的材质相同。
2) 泵的密封水源和水封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水封压力应稍高于泵内工质的压力。
3) 液下排水泵的冷却水管应符合厂家要求。
11.2.3 往复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泵体的找正,应以机身滑道、轴承座、轴外露部分或其他精加工面作为测量的基准。
b) 输液系统内的安全阀应作解体检查,动作压力应按设计规定进行调整。如动作压力无规定时,应按工作压力的1.25倍进行调整。
c) 工质与活塞(柱塞)直接接触的往复泵,入口应按设计图纸加装便于拆装的滤网。无设计要求时,一般可加装50目~100目的滤网。滤网有效面积不应小于入口管截面积的3倍。滤网材料应能耐工质的腐蚀。
d) 安装时,应测量下列间隙数值,并作好记录:
1) 减速箱蜗轮与蜗杆的串动间隙。
2) 柱塞和柱塞衬套的间隙。
e) 安装隔膜泵缸体的要求如下:
1) 前后缸头各螺栓应均匀拧紧。隔膜装好后,不应因挤压而发生变形。
2) 填料压盖不可过紧或过松。
3) 进、排液阀所有螺纹的连接处,安装时应缠绕耐腐蚀材料加以密封。
4)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加注液压油,并应确认液压腔内不含气体。
f) 往复泵的试运转:
1) 按以下顺序进行:无负荷运转不应少于15min正常后,按工作压力的1/4、1/2、3/4的顺序各运转不少于0.5h,并做不小于4h的连续运转,记录各压力下的流量变化。
2) 通过试运应符合下列要求:吸入和排出阀的工作应正常;隔膜泵的安全阀、补油阀和放气阀能正常工作,灵敏可靠。
3) 试运过程中一旦隔膜出现裂纹,需要更换时,如为浓酸介质,就可选丁腈橡胶制作的隔膜。
4) 安全阀、补油阀和放气阀的零部件,应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11.2.4 自吸泵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泵的入口应按设计图纸加装便于拆装的滤网,无设计要求时按照11.2.3有关规定执行。
b) 泵的安装按照11.2.1和11.2.2有关规定执行。
c) 自吸泵附近应有水源,并便于启动时灌水。
d) 启动前应检查压力表是否正常。进出口阀门是否灵活可用。
e) 启动前先打开出口阀门,当泵体内充满水时,启动泵约1min~2min,压力表逐渐升压,并检查泵的运行情况。
11.3 空气压缩机及附属设备
11.3.1 一般空气压缩机的施工及验收工作,应按照DL/T 5047的有关规定执行。
11.3.2 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安装时应注意:
1) 装配前,对油封零件应进行去油清洗。气缸镜面、活塞杆表面不应有锈迹。
2) 气缸填料组装后,其水路部分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压力进行严密性水压试验,如技术文件无规定时,一般按工作压力的1.25倍进行。发现有渗漏现象应处理,直至水压试验合格。
3) 组装刮油器时,其刃口方向应正确,活塞杆上的挡油圈应组装牢固。
4) 组装活塞前,一般应在活塞杆表面及气缸镜面上涂一层零号二硫化钼粉,并将表面多余的二硫化钼粉吸净。如设备技术文件另有规定时,应按文件的规定进行。
5) 采用内部冷却的活塞杆,其冷却液进、排通路应清洁畅通,管接头应严密不漏。
6) 曲轴箱内的润滑油、油质应符合厂家的要求,使用方法符合有关规定。
b) 试运转时,除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运转中冷却液的压力与流量必须稳定。
2) 运转中活塞杆表面的刮油情况应良好,曲轴箱和十字头的润滑油不得带入气缸内。
3) 运转中待温度稳定、填料密封良好,无卡涩现象,方可将压力逐级提高。
4) 进行出力试验,检查活塞间隙,进、出口气阀及系统的严密性。
11.3.3 空气压缩机的附属设备(如干燥器、储气罐、滤清器及放空罐等)就位前,应按施工图核对管口方位,地脚螺栓孔和基础的位置是否相等,并检查各管路是否畅通。
11.3.4 压缩空气系统承压容器,应按照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的有关条文执行。
11.3.5 罗茨风机应按厂家的技术文件进行安装和验收。
11.4 搅拌器
11.4.1 搅拌器叶轮安装完成后,导杆应不弯曲,叶轮应不变形。空转时灵活无卡涩,带负荷转动时,不允许有强烈的振动。
11.4.2 石灰浆搅拌器胶皮管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浮筒在最低位置时,吸水管口应比搅拌器锥形底高250mm~300mm。
11.4.3 浮筒作24h灌水试验应严密不漏。浮筒应有足够的重量,浸入水中后浮起部分应为筒体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