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为了使生产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运转率,保证生产正常,特制定本制度。
一、检修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1、计划检修包括:大修、一般性检修(包括中修、小修)和抢修。
2、大、中、小修的内容,各部门可根据设备的用途,介质的腐蚀性,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制订大、中、小修内容及检修周期。
(1)小修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清洗、更换和修复少量容易磨损、松动、 锈蚀的零部件或部位,检查疏通润滑油系统,更换密封填料。
(2)中修的主要内容:
(a)包括小修全部内容;
(b)对设备主要部件及设备主件, 进行检查和局部修理,并更换那些不能使用到下一个检修周期的零部件。
(3)大修的主要内容:
(a)包括小、中修全部内容。
(b)对单机设备进行恢复性的修理,严格执行大修方案,大修后一般应达到完好标准。
定型设备全部拆卸和更新主要部件,其修理费占设备原值的40─70%,超过70%的则应列入更新计划,即予以报废。
(4) 抢修的主要内容:
(a)针对正常生产中出现的设备问题进行恢复性修理,强调 时效性。
(b)其内容可能包括小、中、大修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3、大修费用是由固定资产(固定资金)中按规定提取。
二、检修计划的编制与批准
1、各车间应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和技术改造要求正确编制大修计划。
2、车间要提出分项的大修申请计划(包括详细的检修内容、质量要求,检修时间、需要设备及备件,材料预算、特殊工具、施工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施工人员的组成、分工、费用预算等),一式两份报生产部审定、汇总平衡后,报公司领导批准后下达车间。
3、年度检修计划内的技改、安改、环保、节能措施规划,由各主管部门制定申请计划(设计内容、技术资料、质量要求、停机时间、需用设备材料等)大修前报生产部,以便在大修时统筹安排。
4、结合设备大修要求进行设备改造的项目(如采用新机型、改变结构、采用新材料、改变原设计材质等)由车间提出申请,并由生产部报分管副总共同讨论,公司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
三、检修、制造、订货的办理
1、凡需动力车间(电工)或其它部门承担的大、中修任务,由生产部根据大修安排计划负责组织实施。零星的设备检修、制造安装任务,由生产部审定,安排实施。
2、对车间承担的检修项目完工后,由分管副总和/或使用部门进行质量考核或验证。
四、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1、检修施工前一个月,生产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检修项目、停机时间、施工力量、施工周期、施工图纸、施工条件、材料准备、外协加工、试车验收规程、安全措施等。
2、设备检修前,生产车间必须组织工人为现场检修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清除设备内的残存物料及有毒气体,并进行洗刷或置换,做到无料、无毒、无味。
(2)办理检修动火等手续。
(3)检修材料、配件运至现场,备好检修用的电源。
(4)备好消防器材、急救药品以便应急。
3、关于检修中所需技术资料,一般由各车间自己组织提供,
涉及工艺改革、改用机型及技措、环保、节能措施资料由生产部和/或技术部提供,有予制量的技术设计资料应施工前60天提供,其他可在施工前30天提供。
4、关于检修和技安改、节能、环保措施项目施工中,所需设备和备件。生产部根据大修计划的设备和备料的预算开始酌情准备,对于较难解决设备和配件,要提前着手准备,如有变动和追加内容,应在具体施工前30天由使用部门追加申请计划。
关于大修所需其他检修材料购置,一般于施工前15天落实办理。
五、施工现场指挥
1、要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指挥调度工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施工调度会,认真检查工程进度、质量及时处理施工中的材料备件,相互衔接,互相协作,文明施工,安全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2、设备停产(机)检修时,生产部和车间派员深入现场,记录设备检修中有关技术检查数据及情况。关键设备大修,由生产部协助车间管理人员写出专题总结存档。
3、动力车间、停产检修车间,就各自承担的检修项目,对技术、质量、计划、工种配合、施工器具与检修进度等要全面负责。
4、施工中,遇有不能按计划进行时,应办理工程更动手续,重大问题必须经公司领导班子研究批准。
5、设备检修(制造)、安装要强化质量管理,认真执行检修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对检修的设备,竣工后必须具有检修记录和单项(机)竣工验收单,而且必须认真填写、签名,验收后整理入档。
六、竣工验收
总体工程全部竣工后,要按工程验收标准逐项认真进行验收。产品停产大修和主机设备大修以及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环保、节能、措施项目由分管副总或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小修由车间组织
安排验收。
经过验收的项目,如达不到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者,施工部门应返工修理,限期解决。有分歧时由各有关方面共同研究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