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厂化学 > 规章制度 > 详细内容
化水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发布时间:2009/6/14  阅读次数:1764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化水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1、规章制度
1.1操作票证制度    
一、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锅炉机组的正常启停和重大操作都必须严格执行操作票证制度。在启、停过程中出现异常可按规程的要求处理。
二、操作票的每一项必须认真填写,严禁弄虚作假。
三、操作票由直接责任人(主操作)填写。
四、在执行操作过程中,若不能按期进行,应汇报负责人,由负责人按有关规定做出临时决定。
五、在执行操作过程中,监护人与操作人不可分离,监护人切实执行监护,必要时对个别操作项目在操作人发生困难时可以进行帮助。
六、事故情况下,值班人员有权按照现场规程规定迅速处理事故,可不必填写操作票。
七、全部操作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操作记录,记录好操作终了时间,并注明已执行。
1.2、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制度是衔接生产,保证连续经济运行的一项主要制度,运行人员必须按照制度严格执行。
1、接班者在开班前会时,应认真地听取上班值班长介绍上班生产情况和本班值班长的一些工作安排。
2、接班者上岗后,应认真的向上班操作者询问生产情况及设备存在的缺陷。
3、接班者应详细检查现场管理及卫生情况,若不合格应令交班者重新打扫。
4、交班者待接班者在«岗位交接班记录簿»上签字后方可离开。
5、五交、五不交:
五交:(1)交设备运行;
           (2)交生产情况;
           (3)交工具用具;
           (4)交现场管理;
           (5)交事故处理。
五不交:
(1)               工况不稳定不交;
(2)               事故未处理完不交;
(3)               工具用具不齐全不交;
(4)               现场卫生不好不交;
(5)               接班者未到不交。
1.3、巡回检查制度
巡回检查制度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一、巡检设备应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详细认真进行检查。
二、巡回检查人员必须由责任值班人员执行,不得由实习人员、徒工或其他人员代替。
当班期间应详细了解,掌握设备运行工况。
三、应按规定的巡视时间、路线详细进行检查,不可拖延、脱线、漏点。
四、巡检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小组长汇报,作出处理。检查的重点包括:
             (1)运行方式改变和操作过的设备;
(2)检修实验中的安全措施;
             (3)班中设备缺陷消除后的运行情况;
             (4)运行参数异常设备;
             (5)防火、防冻检查。
七、根据天气变化(大风、大雾、雷雨)及其它情况(重大活动、节日等),由主操决定增加巡检次数或扩大巡检范围。
八、巡回检查时,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彻底掌握设备运转正常工况,对所发现问题,应采取措施消除或联系有关检修人员处理,并将情况记入有关记录本内。
1.4、润滑管理制度
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了减轻机器设备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正常生产,必须进行设备的润滑管理。
1、工段规定巡检设备时检查设备油位高低,缺油的或油质变坏需换油的,随时发现随时解决。
2、加油人员必须准确、及时地将加油情况记录在《值班记录》上。
3、润滑油(脂)加油标准:润滑油位应保持在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宜。
4、操作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维护好设备。要学习岗位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检修知识,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5、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5.1用仿宋字填写设备运行记录,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
       5.2妥善保管润滑器具,做到经常检查,定期清洗,认真交接,使用后定置存放。
5.3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执行五字操作法(听、摸、擦、看、嗅),按照规定的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如振动、泄漏、温度、压力、油位等)。
5.4备用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对备用运转设备还应定期盘车,使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5搞好本岗位设备现场卫生,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做到文明生产。
5.6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反映处理。已处理或未处理的缺陷,必须记录在《设备异常记录本》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6、违反规定的处罚:
6.1丢失或损坏加油器具的,加倍罚款;
6.2记录弄虚作假或损坏记录的,罚款30元;
6.3在班中凡是出现设备缺油或因缺油造成设备损坏的,由加油人员全部承担。
1.5、岗位工作确认记录
1、为确保安全经济运行,设备定期实验切换制度应做到:
   (1)有备用的运行设备,应按一定周期切换运行,并认真做好记录;
   (2)属于长期备用的设备应定期启动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
2、对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运行的阀门,应定期活动,并加润滑油,防止阀杆上锈。
3、定期实验情况应记在《设备定期实验或轮换记录表》上。
4、当事故状态下,应先进行事故处理,定期实验、倒换工作,可推后执行,写明原因。定期实验、倒换工作中,严禁无票操作,并注意安全。
1.6工艺考核细则
       为了搞好质量认证,根据生产技术办要求,更好的加强设备管理,严格工艺考核制度,以确保安全生产,现将工艺考核细则重新制定:
     一、
1、超工艺未出现事故的,按本规定执行,出现事故的另行处理。
2、月底排名次按超工艺积分排,积分最高者为倒数第一名,积分最少者为第一名,出现事故的不排名。
3、轻微超工艺为一次一分,被罚款的和严重超工艺的积分为超工艺次数乘5。
4、工艺月底排名,第一名奖15元;第二名奖10元;第三名不奖。
5、由于分析工在加氨时操作不当造成的超工艺每次罚款30元。
二、凡是严重超工艺的,必须当班写出经过,于当天或第二天9点前交工段或车间,不按时交出经过的每次先罚50元,再进行处理。
重超工艺处理:因不及时倒换交换器而造成严重工艺事故的交车间处理。
3、不正常现象及处理
3.1、事故处理原则
(1)   在交换器发生内部或外部故障时,运行人员应立即果断及时查明原因,并按规程规定积极迅速的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避免事故的扩大,危及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同时逐级汇报,做好事故处理记录;
(2)   处理事故的原则:消除事故的根源,限制事故的发展,并解除事故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在保证人身和设备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设备继续运行;
(3)   在上述原则下,要求运行人员在处理事故中,应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判断正确,抓住要害迅速果断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运行;
(4)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无关人员应立即退出事故现场,否则值班人员有权阻止并劝其退出现场;
(5)运行人员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严格纪纪律,服从指挥,各负其责,有条不紊,积极配合完成操作;
(6)事故处理结束后,应保护好各种参数记录,详细作好记录,并汇报有关领导。及时组织事故分析及总结经验教训。
4、安全操作
4.1 卸酸、碱时的注意事项:
(1)应穿戴齐全防护用品,包括:耐酸碱手套、工作服、护目镜、靴子;(2)检查各阀门的开关度、应急水管是否放水正常;
(3)严禁各接口漏酸碱,发现问题,及时联系送酸碱的司机处理,司机不执行时,联系相关领导。
(4)卸完酸碱后,及时打扫现场遗留的杂物,并检查阀门的开关度。
(5)一定要全程监护,卸完后,押车至地磅。
4.2 打酸碱时的注意事项:
(1)   劳保用品穿戴齐全,戴手套,戴护目镜。
(2)   认真检查各阀门的开关度是否在正常位置。
(3)   在打酸碱过程中,严密注意液位计是否显示正常。
(4)   要严格按要求打规定的酸碱数量,严禁打冒。
4.3 再生交换器时的注意事项:              
  (1) 检查树脂层的下落是否正常,有无结块或破碎严重等。
  (2) 认真检查各阀门的开关情况。
  (3) 取样做再生液浓度时,戴手套、眼镜。
  (4) 再生时严禁超压,再生完成后,及时调换各阀门的开关。
4.4 配氨水时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操作票上的步骤操作。
  (2) 穿戴好劳保用品(工作服、耐酸碱手套、眼镜)。
  (3) 认真检查管线的老化情况,若有异常,及时上报。
  (4) 在开液氨瓶根部阀时,不能开度太大,以免引起剧烈震动而造成其它不必要的麻烦。
  (5) 岗位人员要全程在场,认真操作,严禁在配氨水过程中擅自离开。
4.5 其它的注意事项:
  (1) 岗位所有人员都要认真做好夏季四防和冬季四防。
  (2) 分析上锅炉取样,一定戴好手套,必要时戴安全帽。
  (3) 若有检修等情况,岗位监护人员一定要做好监护工作。
  (4) 在开泵或倒换泵时,必须两个人同时在场,严禁单独操作。
  (5) 分析去化验室取药品时,必须拿带盖的瓶子拿药。
  (6) 若要取热水做结果分析时,一定要戴好手套。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