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2.4炉渣排量超过设计值
锅炉设计采用湿式除渣系统,每台锅炉为一个单元设一套除渣系统,每套除渣系统设一台出力为20~80t/h的水浸式刮板捞渣机。每台炉设2座锥底渣仓,全钢结构,直径8m,总有效容积480m3,能储存1台炉BMCR工况下设计煤种约47小时的排渣量,校核煤种约为39小时的排渣量。锅炉排出的渣落入冷灰斗后经冷却水冷却、粒化后,由刮板式捞渣机连续捞出,经捞渣机斜升段脱水后,直接排至位于捞渣机头部的渣仓内暂存。渣仓内的渣由运渣自卸汽车定期运至综合用户或中转渣场。结果在#7炉投产半年来的生产过程中,发现锅炉不但存在结焦现象而且排渣量也偏大,本应47个小时排满的两座锥底渣仓,结果24小时就排满渣,严重时不到24小时就排满渣仓,只得改变运渣自卸汽车定期运渣的时间。2007年5月份,通过配合科研部门对#7炉磨煤机做出力性能试验,磨煤机的煤粉细度、均匀度以及燃烧工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理前炉渣含碳量5~6%,治理后炉渣含碳量降至2%,治理前飞灰可燃物含量2.2%,治理后飞灰可燃物含量降至1.2%。在2008年5月份大修后这一现象又有所抬头,由于排渣量增多,落焦体积变大,几次拉断捞渣机链条等导致设备损坏现象,从锅炉的排渣状况看颜色呈黑灰色(正常呈灰白色),炉渣含碳量高达6%以上,飞灰可燃物含量3.3%,经过进一步治理明显好转。据笔者了解山东济宁某电厂的锅炉炉渣含碳量高达40%。
2.5燃烧器内部存在积粉烧结现象
煤粉燃烧器内部设置一煤粉浓淡分离装置,2008年5月份#7炉大修,停炉后检查发现四只燃烧器一次风通道内均存在煤粉烧结堵塞现象,后墙燃烧器比前墙燃烧器堵塞严重,结焦位置主要在该煤粉浓淡分离装置至燃烧器旋口一段距离内积粉、结焦(见图4),由于燃烧器一次风通道内积粉烧结占旋口通道的一半,不但影响了出粉,而且已经导致旋口处导流筒等诸多部件烧损变形。这是导致炉渣内出现炭状焦块及结焦的主要原因之一。
2.6屏式、末级过热器存在超温现象
过热器受热面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顶棚及后竖井烟道四壁及后竖井分隔墙;第二部分是布置在尾部竖井后烟道内的水平对流过热器;第三部分是位于炉膛上部的屏式过热器;第四部分是位于折焰角上方的末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热器受热面的布置采用了辐射-半辐射的传热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确保锅炉在负荷变化范围内达到额定的蒸汽参数,并获得良好的汽温特性。2008年6月份发现#8炉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个别壁温存在超温现象。是否该锅炉也存在燃烧器内部积粉堵塞导致超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3.原因分析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锅炉的燃烧状况不好,必然导致煤耗增加,将直接影响锅炉的效率。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发现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燃烧系统,又经过仔细研究观察分析,排除了运行调整方面的因素,发现设备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而设备方面又主要集中在燃烧器部位。
3.1结构与设计
3.1.1 早期锅炉的漩流式燃烧器中心管两端为全敞开式,中心管的前端是一扩散锥,入口的中心风(也称三次风)是利用炉膛的负压吸入。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中心风作用以外,还起到辅助燃烧的作用。由于认识到中心风的重要性,在后来的漩流式燃烧器中心风采用三次风机供风。燃烧器内设有中心风管,中心管是油枪和中心风的通道,可提供油枪燃烧所需风量。中心风为直流风,风量虽然不大(约占总风量1%)的中心风通过中心风管送入炉膛,以调整燃烧器中心回流区的轴向位置,不但可供点火时所需要的根部风并起到正常运行中辅助燃烧的作用。但对回流区影响很大,因为回流区是由旋流二次风带动一次风旋转,造成流场中心区负压而形成的,中心风正好投入在这个负压区中,大大影响了中心区负压值,导致回流量大为下降。因此中心风量越大,其风量的改变对回流区的影响就越大。中心风通过手柄调节风门开度位置来进行风量的调节。但是该工程没有采用三次风机,加之该燃烧器中心风布局的改变,更容易导致燃烧器内部结焦以及油枪卡涩、喷嘴堵塞。因此笔者在锅炉安装是就发现此问题,早在2006年在邹电科技杂志上《#7锅炉旋流式燃烧器应用》一文中就提到, 2007年笔者在灵武电厂1000MW机组锅炉招标技术协议签订会上就向锅炉厂家人员提出该燃烧器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2由于该燃烧器不同于其它旋流式燃烧器的结构,不但燃烧器内部特殊的煤粉浓淡分离装置所处文丘里管附近的缩放部位容易积粉(见图1),而且正常运行中当燃烧器退出运行以后,由于燃烧器入口端部没有设计检查孔,不能观察到积粉和结焦情况,更无法及时进行清除或吹扫。
3.2安装施工
3.2.1设计该燃烧器入口温度70℃,由于磨煤机出口至燃烧器100多米长的一次风管道表面没有加装保温层,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就会导致一次风风粉混合物温降明显,实际上燃烧器入口温度也只维持在45~55℃左右(见附表4)。由于一次风温度降低,煤粉中的水分析出,不但容易导致积粉,更严重的影响了锅炉燃烧工况与效率。
附表4 2007年1月19日测量#7锅炉运行中制粉系统各部位一次风温度
类别 名称 |
磨煤机出口℃ |
分离器前℃ |
分离器后℃ |
燃烧器前管道℃ |
排烟温度℃ |
环境 ℃ |
电负荷MW | |
#7炉 |
A磨煤机 |
65 |
57 |
45 |
29~37 |
A侧116 B侧115(未投入暖风器) |
8~11 |
800 |
B磨煤机 |
67 |
56 |
48 |
34~38 | ||||
C磨煤机 |
64 |
60 |
47 |
38~41 | ||||
D磨煤机 |
70 |
59 |
47 |
36~42 | ||||
E磨煤机 |
65 |
56 |
46 |
28~33 | ||||
F磨煤机 |
65 |
62 |
48 |
30~37 |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