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热态启动注意事项:
• 维持燃烧室两个腿的热流相等以平衡两者的温度。
• 汽包压力:从开始锅炉通风直到机组并网,锅炉产生的蒸汽都要经过高旁和低旁,它们的通汽容量取决于两者的蒸汽压力,例如在额定压力下,高旁可通过40%额定汽量;而在10Mpa压力下,最大通气量仅为22%。当锅炉以低于额定压力的初始压力快速启动,且燃烧率为30%,则汽压很快升至“平衡压力”(所谓平衡压力是指在此压力下全开高旁排出所产汽量)。压力的快速变化会引起饱和汽温乃至汽包温度的迅速变化,为避免汽包升温速率过快。热态启动时将限制初期燃烧率必须低于30%。
• 汽包水位:热态启动过程中,一次风投入后,锅炉蒸发量快速增加,这会造成汽包水位膨胀。因此,在投运一次风机前,必须控制给水回路,控制水位不要高于给定值。
• 外置换热器:尽管在停炉时外置床中的灰是热的,但是只要没有流化风,就可以认为没有传热。因此,在过热器及再热器内没有蒸汽流动之前,不必启动外置床的流化,以防止受热面金属过热。
• 在开始任一个外置床流化之前,必须强制开启高旁至最小阀位。
• 再热器及过热器回路的调节:热态启动过程中,所需蒸汽的参数取决与汽机的状态,原则上是避免冷却热态汽机。为了得到较高的汽温,外置床必须投运,故而必须建立一个循环流态,且需要燃烧室温度大于760℃,因此燃烧强度必须足够大,所以在热起过程中,初始燃烧强度应快速大于20%。
8.锅炉运行控制
在CFB锅炉运行时,炉内的床料主要由给煤中的灰、未反应的石灰石、石灰石脱硫反应产物等构成,原则上要求床料粒度平均在0.3mm,这些床料在从布风板下送入的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作用下处于流化状态,部分颗粒被烟气夹带在炉膛内向上运动,在炉膛的不同高度一部分固体颗粒将沿着炉膛边壁下落,形成物料的内循环(粒度在0.4-1mm);其余固体颗粒被烟气夹带进入分离器,进行气固两相分离,绝大多数颗粒被分离下来,一部分通过回料阀直接返送回炉膛,另一部分通过外置式换热器后返回炉膛,形成物料的外循环(粒度在0.05-0.3mm)。
循环物料在自身燃烧放热的同时,重要作用是充当传热介质的作用,将炉膛下部的热量带到上部水冷壁,通过改变烟气流速或气固混合物密度而直接影响炉膛的循环灰量。在同样的输入热条件下,提高炉膛上部的循环灰量将促进水冷壁的热交换。这样才能使CFB锅炉的燃烧温度处于平衡状态。
300MW CFB锅炉的物料循环量约在2500t/h,这样强烈的扰动和混合、高速的颗粒内循环和外循环、较高的气固滑移速度和较长的颗粒停留时间使颗粒的热传导和化学反应都处于极好的条件下。
CFB锅炉运行过程中,运行控制的主要参数包括:床温、床压、氧量、负荷、主汽温度、主汽压力、再热器温度和压力等。调节手段主要是对燃料量和各种风量、风压的调整。
8.1 锅炉运行中检查工作
• 检查旋风分离器入口烟温不能超过900℃,过高烟温可烧坏耐火材料或金属压力部件。
• 检查床温热电偶和相关的仪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检查去布风板的一次风流量,保证一次风和二次风之间流量的正常分配。
• 检查烟气中氧的百分数含量,确保氧量表的正常工作。
• 检查燃烧室床压,验证压力测点、传压管路是否堵塞,确保床压指示正常。
• 监视底灰排放系统运行是否有问题,监测底灰排放温度。
• 检查锅筒水位是否正常,如有必要需进行玻璃水位计排污。验证给水控制阀正常操作。
• 经常对“炉前煤”进行取样分析,来验证固体燃料的粒度分布和燃料成份的变化情况。
• 对锅水、饱和蒸汽、过热蒸汽进行定期取样,分析化验。
• 定期检验给水品质对蒸汽的影响,及时对锅水加药处理。
• 定期投运吹灰系统。锅炉正常运行时,若省煤器出口烟温高于正常温度16℃时应进行吹灰。
• 检查锅炉区域有无非正常的声音,振动或移动。
• 检查烟道、锅炉外壳是否有泄漏、过热、变色等。
• 通过检测锅炉各段的床温、烟温、料温来判断床的流化状态和返料机构的运转情况。
• 注意观察喷水减温器的喷水量和喷水前后的蒸汽温度,确保喷水后蒸汽温度高于饱和温度11℃。
8.2炉膛温度控制
• 调节燃烧室温度的主要手段是改变置有过热器的外置床入口锥形阀的开度,由于系统反应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锥形阀的开度与负荷成比例关系,然后再进行细调,从而来调整床温。
• 调整床温的其他手段还包括:
•改变一次风占总风的百分比;
•改变上部二次风占总二次风的百分比;
•改变燃烧室总压差△P1值;
•改变过量空气系数;
• 设计炉膛平均温度在840℃左右,分离器出口温度应保持在900℃以下,
• 分离器出口烟温出现偏差时,锥形阀开度以及左右两侧的中温过热器减温水量也将出现偏差,必须通过调整两侧给煤线的偏差,使炉膛左右部分的热量平衡。
8.3炉膛压力分布
• △P1 ---- 炉膛总压差:代表了燃烧室内物料量加上布风板风帽的压降。
△P2 ---- 炉膛上部压差:代表从燃烧室至分离器的循环灰流量。
• △P1和△P2随负荷变化的曲线图如下:
• 通过燃烧室底部排渣,可将△P1自动调至给定值(根据负荷从50%--100%,△P1应在22~16Kpa范围内)。
• △P2不能直接控制,它受物料存量、风量、床温以及物料粒径的影响,当锅炉负荷给定时,就有一个对应的床温、对应的风量和对应的△P1,因此根据负荷就可得到一个△P2的预期值。
• 根据负荷维持△P1和△P2在一个相应水平上,对保证燃烧室温度和锅炉运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P2代表给定烟气流量下的循环物料流量,它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
•外置床的换热,导致过热汽温及再热汽温的变化;
•燃烧室的换热,,导致负荷变化
•燃烧室上下部温差;
•后燃现象,导致过热器喷水量变化;
• 从4个外置床处排灰以取代炉底排灰,这样能排出细灰,从而使△P2降低;反之,只从炉底排粗灰,能够把△P2维持在尽可能高的值。
• 炉膛两床之间△P1保持平衡: 正常运行时,炉膛两侧△P1的偏差应控制在1.25Kpa以内。当偏差大于1.25Kpa,就应检查两个床的床温和一次风量是否相同,如果床温偏差较大,可通过调整给煤和/或排渣加以减小。如果两床的床温和一次风量相等,则应加大床压高的一侧的排渣。
• 当偏差大于2.5Kpa,且呈增加趋势,则应减负荷,甚至停炉。
9.锅炉停炉
9.1热态停炉
在锅炉正常运行期间,由于非锅炉的系统原因停运锅炉,应进行热态停炉,此时锅炉应保持在能够再次快速启动的状态,并且还要保护外置床中的受热面免于过烧超温。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逐步将机组负荷降至50%,维持锅炉出口压力为给定值。
• 在50%负荷至少稳定15分钟,检查炉膛和外置床的灰温稳定后,进行下列操作。
• 切除给煤及石灰石
• 监视燃烧室温度,只要床温降低20℃左右,可认为循环灰中的碳已燃尽,同时观察氧量应大于8%,即可同时联锁发生:
•一次风机跳闸;同时控制炉膛出口负压;
•关减温水阀门和连续排污阀门;
•关所有锥形阀;
•开启高旁以确保最小汽量大于100t/h,或限制高旁压力在16.7Mpa;
• 10S后停二次风机;二次风机挡板应开启以形成通道,在引风机未停的情况下,维持炉膛乃至锅炉的通风,引风机停运后,烟气回路依旧畅通,以使炉膛能自然通风。
• 30S后停流化风机;
• 60S后,打开再热器排空阀,将蒸汽排大气;
• 20分钟后,将高旁蒸汽压力给定值调至锅炉压力当前值,维持引风机、回转式空预器和锅炉给水系统运行,通过高旁排出部分蒸汽,同时必须维持汽包水位。
9.2机组全部冷却停炉并且床料排空
对于需要冷却到人员能够进入锅炉的情况,必须在停炉前后将床料冷却并通过冷渣器排出锅炉。
• 首先将锅炉负荷降至50%以下。
• 逐步开启高旁和低旁,关闭锥形阀降低主汽温度,同时调节高旁阀降低主汽压力,同时减少燃煤量降低燃烧室温度;
• 当床温降至700℃以下,为防止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流化风机跳闸,应投入床枪。
• 逐渐减少给煤量,在床温为650℃时停给煤机,在床温为550℃时停床枪,同时启动床下启动燃烧器,以便控制床温降温速度,床温降至250℃时,停运床下启动燃烧器,保证床温在5小时左右从700℃降至200℃。
• 同时,通过高旁的汽量必须维持在100t/h(10%)这一最低值。
• 床料必须处于流化状态,控制燃烧室△P1在15Kpa左右。
• 在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和流化风机形成的通风过程中,床温持续下降。
• 打开各锥形阀,排空回料阀。
• 打开排灰阀排空外置床。
• 床温在200℃左右时,可执行快冷措施。
• 调整一次风不经过空预器,持续用冷风冷却燃烧室。
• 在最后阶段,通过冷渣器将燃烧室的床料放空。
• 当炉温降至可以进人工作时,锅炉冷却操作结束。
注1:在整个冷却阶段,必须注意保持汽包水位。当床料温度大于或等于受热面金属最大允许温度时,必须有蒸汽流过过热器。
注2:冷却的大致时间为48小时。
注3:在人员进入锅炉之前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 检查是否存在有害气体,特别是炉膛布风板下面的风箱;
• 人孔门打开顺序应遵循从上到下原则,首先打开炉膛与分离器之间的人孔,检查有没有积灰,如果有的话,必须清除掉,同时还要检查墙壁(特别是分离器内)上是否粘有大块灰焦,并及时清除,防止由于积灰可能落入炉膛及回料阀伤及人员。
注4:在锅炉跳闸后,过热器系统吹扫20分钟,靠高旁和低旁排汽连续降低锅炉压力,压力变化必须满足下面的曲线要求,在整个降压过程要保持水位,受压部件的降压过程约为10小时。
9.3紧急停炉
在锅炉主安全装置丧失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紧急停炉操作:
• 切除主燃料(煤和油)的供应;
• 切除石灰石供应;
• 停一次风机且关闭下二次风挡板;
• 开启高旁维持最小流量100t/h(10%额定流量),或者设定高旁压力为16.7Mpa;
• 启动或维持锅炉给水且关闭减温水;
• 10S后停二次风机;
• 30S后停流化风机;
• 仅保留一台引风机运行,通过上二次风挡板提供燃烧室的通风,并维持炉膛出口负压。
• 为避免锅炉蓄热对锅炉造成损害,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 用给水泵或紧急备用泵维持锅炉水位。
• 开启高旁,维持10%额定汽量流过,快速切除外置床的流化风以保护其内的受热面,借助上二次风回路进行自然通风,以排出存留能量。
10.停炉保护
10.1水压试验之后准备运行期间
• 用0.3-0.5Mpa的氮气充满省煤器、水冷壁、过热器和再热器并维持到0.034MPa(0.35kg/cm2)表压。
10.2在化学清洗之后准备运行期间
• 将含有10PPm氨和200PPm联氨的除盐水或冷凝水充入过热器、再热器、给水加热器管侧、连接管道、省煤器和水冷壁。
• 用氮气充满过热器,给水加热器壳侧和锅筒,保持0.0343MPa(0.35kg/cm2)氮气表压力。
10.3短期停炉(4天以内)
• 维持与正常运行时相同的联氨和氨浓度。
• 对过热器和锅筒充入氮气并保持0.0343MPa(0.35kg/cm2)表压
• 用氮气充满给水加热器的壳体侧。
10.4长期停运(4天以上)
• 用含有10PPm氨和200PPm联氨的除盐水或冷凝水充入过热器和再热器,这些溶液的PH值应接近10,把充水加至不能疏水部分的出口。
• 在水冷壁、省煤器和给水加热器管侧及联接管道水中增加联氨和氨浓度,其值分别为200PPm和10PPm。
• 给过热器和锅筒充满氮气并保持0.0343MPa(0.35kg/cm2)表压。
• 用氮气充满给水加热器的壳体侧。
_
11常见事故处理
11.1锅炉主燃料跳闸(MFT)
• 引发MFT动作的具体条件:
•一次风机跳闸;
•二次风机跳闸;
•回料阀流化风机跳闸;
•外置床流化风机跳闸,且蒸汽流量不低于10%。;
•总风量低且给煤机或风道燃烧器投入运行;
•床温〈650℃,且已投煤,燃烧器没投入运行;
•燃烧室温度特高;
•分离器温度特高;
•LTS、ITS、HTS汽温特高;
•燃烧室压力特高;
•燃烧室压力特低;
•含氧量特低;
•汽包水位特低;
•汽包水位特高,且汽机在运行;
•分离器温度〉650℃,且给水泵停运;
•去汽机的汽量低,且高旁已关闭;
•机组总安全联锁丧失;
• MFT信号将直接产生以下动作:
•跳闸给煤系统;
•跳闸风道燃烧器及床枪;
•停石灰石系统;
•停一次风机 ;
•下层二次风挡板关;
•关锥型阀;
•开省煤器再循环阀;
•关减温水隔离阀;
•关过热器及再热器疏水阀;
•关排污阀;
•高旁开度维持10%的最小汽量达20分钟以上。
• 如果MFT是由汽包水位低或者分离器温度〉650℃而给水泵没运行等因素起的,则必须:
•启动紧急给水泵,
•延时10秒后:跳闸二次风机
•延时30秒后:跳闸外置床流化风机和回料阀流化风机
•延时20分钟后:高旁转为锅炉压力控制
11.2主给水回路故障
• 由于正常给水回路故障引发锅炉紧急停运时(即给水泵跳闸或汽包水位持低),随着锅炉跳闸必须同时自动投运紧急给水泵。因此,当锅炉运行时,必须保证正常给水回路投运(凝结水泵和给水泵)以及紧急给水泵处于备用状态。
• 紧急停炉后,若分离器温度高于650℃,必须使至少10%额定汽量流过过热器达20分钟,并且在这段产生蒸汽的时间内维持汽包水位(至少20分钟,最长8小时)。
• 检查高旁是否开启,并且输送100t/h蒸汽,在第1分钟高旁全开排出瞬时汽量之后,汽量稳定在10%额定汽量;
• 检查省煤器再循环阀是否已关闭,以确保紧急给水都进入汽包;并且向汽包稳定注入足够水量;
• 监视汽包水位变化,在紧急停炉的头几分钟内,由于排汽减小且供水恢复,维持在高低值之间。密切监视汽包、燃烧室及尾部包墙顶部的金属温度是否维持在饱和温度。
• 若分离器温度低于550℃(这意味着锅炉没运行或处于冷态启动阶段)就不存在受压部件过热的危险。因此,即使出现给水泵切除或汽包水位特低情况,也不必启动紧急给水泵。
11.3给水回路全部故障
• 由于正常给水丧失,锅炉在大负荷下跳闸,如果此时紧急给水回路又无法启动,那么,锅炉将会失水。
• 依靠高旁自动开启,以确保有78t/h汽量流过各级过热器长达20分钟。此过程中,水位会下降,下列部件依次失水:汽包--尾部顶棚和包墙管--炉膛顶部和水冷管壁
• 采取措施:
•保持引风机运行,二次风回路的挡板开启,促使通风尽量冷却;
•打开省煤器再循环阀,确保省煤器中储存的水能进入水冷壁;
•尽全力再次启动给水泵,并且恢复汽包水位;
•监视尾部包墙和炉膛上部的管子与鳍片的金属温度变化趋势。这些温度必须在420℃以下;
•失水后只有依靠蒸汽流过管子提供足够冷却,运行人员可用高旁控制蒸汽量以限制管壁温度上升,但同时还要考虑整个蒸发受热面不能蒸发干。
11.4黑电厂(所有电源丧失)
• 锅炉跳闸后,高旁开启,提供100t/h蒸汽流经受热面;
• 维持锅炉压力在尽量高的允许范围内;
• 靠蒸汽轮机启动紧急给水回路;
• 维持锥形阀阀杆的冷却水量;
• 高旁和低旁执行器所用压缩空气可用,高旁全开而低旁关闭,由再热器安全阀排气。
• 如果紧急给水泵跳闸,那么必须(手动)打开省煤器再循环阀。只要紧急给水泵投运、则省煤器再循环阀要关闭。
11.5给煤线跳闸
• 正常运行时,四条给煤线均运行,且按自动控制方式。若一条给煤线跳闸,第二条给煤线自动升负荷以维持先前相同的给煤量,然后,运行人员必须检查燃烧室两条腿之间的给煤量是否平衡(观察炉膛和分离量出口温度)。
• 同一条腿上的两条给煤线都跳闸,且没有立即重新启动其中一条的可能,如果判断不能短时间内修复,则立即停炉。如果短时间内可以修复,那么启动相应腿的床枪,维持其床温尽量与另一侧床温接近。
11.6.锅炉汽水回路泄漏
现象:
• 烟气中的水蒸汽增加;
• 汽水回路出、入口流量不平衡;
• 引风机出力增加;
• 烟气含氧量减小;
• 炉膛与外置床中灰温变化;
采取措施:
• 停止向炉内供石灰石;
• 关闭连续排污;
• 负荷降至50%以下;
• 锅炉与汽机解列;
• 降负荷的同时降锅炉压力;
• 从燃烧室底部排渣,以降低炉膛总压降△P1至最小值;
• 巡视锅炉各部位的观察孔,以确定泄漏部位;
11.7省煤器管破裂
现象:
• 给水量与蒸汽量相矛盾;
• 引风机出力增加;
• 烟气含氧量降低;
• 锅炉下部的除灰系统出现水迹(堵塞)。
采取措施:
• 锅炉负荷降至最低值,与汽机解列,锅炉压力给定值降至9Mpa。在上述负荷下,切除燃料,用高旁排汽,炉膛温度快速降低,当床温降至650℃时跳闸锅炉。
• 尽可能维持汽包水位;
• 高旁输送10%额定汽量长达20分钟;
• 用二次风对炉膛通风,以便冷却管束和分离器,保持引风机运行;
• 调节高旁开度,持续冷却设备,且降低锅炉压力,此时必须保持汽包可见水位,汽包内降温梯度要小于100℃/h。
11.8水冷壁管破裂
现象:
• 给水量与蒸汽量相矛盾;
• 引风机出力增加;
• 烟气含氧量降低;
• 炉膛床料温度降低;
采取措施
1.如果汽包水位能够保持,采用逐步地停炉方式
• 锅炉降低最低负荷,汽压给定值降至9Mpa以下;
• 只要完成降负荷工作,即可在冷渣器最大负荷下排出炉渣;
• 切给煤机,一次风维持在最小流量(2×90000Nm3/h)以冷却床料,且继续排渣;
• 当床料温度<300℃,受压部件没有过热危险时停炉;
• 将炉膛中的床料完全排空,以防止床料结块。
2.如果汽包水位特低、分离器压力高、烟气含氧量特低等,锅炉将快速跳闸。
• 重新启动给水回路,维持给水量为额定值的15%。
• 如果锅炉压力接近0,则停止给水。
• 在投入给水的同时,将已跳闸的引风机重新启动,开启二次风回路,使这些回路有最大风量流过。
• 检查水冷壁管金属温度水平,如果温度<350℃,可以启动一次风机,并且尽可能的排出炉膛灰渣。此时,将给水量调至最低流量约5%,使水冷壁管的温度<350℃。
• 尽量保持一次风量为2×90000Nm3/h,如果水冷壁管金属温度变化不满足规定,应停一次风。
11.9外置床受热面管破裂
现象:
• 给水量与蒸汽量不符;
• 引风机出力增加;
• 外置床内床料温度降低;
采取措施:
• 减负荷至最低值,降低锅炉压力;
• 关闭锥形阀;
• 跳闸锅炉,全开再热器出口排空阀,以使再热器温度尽量低;
• 采用逐室增加流化风的手段,将外置床的床料排至炉膛及冷渣器。先全开紧靠炉膛的仓室下面的流化风门,再全开中间仓室下面的流化风门,最后全开空室的流化风门;
• 当床料温度<350℃,停止通风;
• 维持汽包水位,靠高旁使锅炉降压;
• 重新开始外置床的流化,从而完成床料的冷却及排空。
• 跳闸后的一段时间,炉膛必须由二次风冷却,水位必须靠给水回路维持。
• 全开再热器出口排空阀,以使约15%汽量通过高旁流经过热器,由此锅炉继续降压,并且准许受损的外置床重新开始流化,以排出床料。
11.10分离器堵塞
现象:
• 分离器底部的灰压(测点在立管上端)大于10Kpa达1分钟以上;
• 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炉膛△P1下降;
• 有问题的分离器下方的回料阀的流化风压快速降低。
• 这些迹象说明分离器内有灰堆积,回料阀中灰量(灰位)降低。
采取措施
• 必须快速降负荷;
• 立即大幅开启分离器底部的防堵用厂用压缩空气阀门。将回料阀下方的流化风反复在回料阀的入口侧与出口侧之间进行切换,直至回料阀流化风压显著增加,说明分离器已经疏通了。
• 如果堵塞无法消除,则只好切除燃料,停炉。
11.11床温过高或过低
现象:
• 床温显示高或低
• 床温高报警
• 负荷升高或降低
原因:
• 床温热电偶测量故障
• 给煤粒度过大或过细
• 给煤机工作不正常
• 返料系统堵塞
• 外置床运行出现问题
• 一、二次风配比失调
• 排渣系统故障
• 石灰石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处理措施:
• 检查回料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分离器、外置床、回料阀)
• 检查床温热电偶
• 检查给煤机运行及控制是否正常
• 合理配风、调整一、二次风比例
• 调节入炉煤的粒度
• 必要时,增大排渣量,加入合适粒度的床料
11.12床面结焦
现象:
• 一只或几只热电偶温度指示与平均值差值较大(△T>150℃)。
• 出现△P1增大,△P2减小。
• 炉膛出口温度突然升高。
• 一个或几个床压指示值是静态读数或波动很大,不是正常运行中的波动读数。
原因:
• 锅炉床温长时间过高,或床料熔点过低。
• 锅炉运行中,长时间风、煤配比不当。
• 锅炉启动前流化风嘴堵塞过多,或有耐火材料块等杂物留在炉内。
• 燃煤粒度长期过大,聚集较多。
• 床枪运行状态不好,造成局部热负荷过高。
• 一次风流化风量过小,低于最低流化风量。
• 床料过少且床料过粗,造成床面流化不均。
11.13 两床失稳
现象:
• 炉膛两个床之间的△P1相差超过2.5Kpa。
• 两床的平均床温存在很大偏差
• 两床的进风量存在明显偏差
• 风系统存在喘振现象
• 两床的△P1出现波浪状往复振动,且振幅有逐渐增大趋势。
采取措施:
• 迅速调整两侧风量及给煤量,使两侧温度及风量均衡。
• 降低负荷
• 调整两侧排渣量。
• 检查回料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 如果上述手段不能缓解两侧床压振幅增大趋势,应立即停炉。
图1 锅炉示意图
附表:
锅炉主要参数汇总表:
燃料 单位 设计煤种
负荷 B-MCR B-ECR THA 60% PF 50% PG 35% PG HP-HS
主蒸汽系统
主蒸汽流量 t/h 1025 943.8 897.3 615.0 512.5 343.8 778.1
一级减温水量 t/h 14.0 0. 0 0 0 0 22.6
二级减温水量 t/h 21.6 19.4 8.6 0 0 0 11.9
三级减温水量 t/h 36 40.3 42.1 1.4 10.8 0 47.2
减温水比例 % 7 6.3 5.7 0.2 2.1 0 10.5
减温水温度 ℃ 282 277 274 249 239 221 177
I级省煤器入口温度 ℃ 282 277 274 249 239 221 177
II级省煤器入口温度 ℃ 338 334 331 305 300 296 289
II级省煤器出口温度 ℃ 355 352 350 328 317 296 325
LTS入口蒸汽温度 ℃ 361 360 359 358 329 311 360
LTS出口蒸汽温度 ℃ 385 386 386 389 373 329 395
ITSI入口蒸汽温度 ℃ 381 384 385 388 373 328 384
ITSI出口蒸汽温度 ℃ 412 414 412 401 379 334 404
ITSII入口蒸汽温度 ℃ 404 406 408 401 379 334 404
ITSII出口蒸汽温度 ℃ 475 475 475 445 416 370 475
HTS入口蒸汽温度 ℃ 454 450 447 443 401 370 432
HTS出口蒸汽温度 ℃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540
高压缸入口蒸汽温度 ℃ 537 537 537 539 539 520 537
省煤器入口压力 Bar 190.6 187.2 185.2 176.8 110.5 80.8 181.1
水系统总压降 Bar 3.67 3.36 3.21 2.47 2.63 2.24 2.79
汽包压力 Bar 186.9 183.8 182.0 174.3 107.9 78.5 178.3
过热器系统总压降 Bar 11.92 10.04 9.03 4.44 5.29 3.13 6.69
HTS出口压力 Bar 175 173.8 173.0 169.9 102.6 75.4 171.6
至汽机管路总压降 Bar 8 6.8 6.1 2.9 3.6 2.4 4.6
高压缸入口压力 Bar 167 167 167 167 99 73 167
燃料 单位 设计煤种
负荷 B-MCR B-ECR THA 60% PF 50% PG 35% PG HP-HS
再热蒸汽系统
再热蒸汽流量 t/h 846 783.3 747 522.4 441 299.5 763.3
LTR入口温度 ℃ 327 320 315 289 312 300 325
LTR出口温度 ℃ 416 412 410 395 416 416 416
HTR入口温度 ℃ 416 412 410 395 416 416 416
HTR出口温度 ℃ 540 540 540 540 540 475 540
LTR入口压力 Bar 39.9 37 35.3 24.6 20.8 14.3 36.7
HTR出口压力 Bar 38 35.23 33.6 23.49 19.8 13.6 34.9
保证压降 Bar 1.9 1.77 1.7 1.11 1 0.7 1.8
燃料 单 位 设计煤种
负荷 B-MCR B-ECR THA 60% PF 50% PG 35% PG HP-HS
风系统
设计温度 ℃ 19.8 19.8 19.8 19.8 19.8 19.8 19.8
过量空气系数 % 17 17 17 17 17 17 17
运行氧量 % 3 3 3 4 5 7 3
总的燃烧空气量 Nm3/h 917900 858300 823000 598700 512000 512000 833700
去布风板的一次风量 Nm3/h 303000 303000 290000 237000 212100 212100 300000
热二次风量 Nm3/h 457000 397400 375100 203800 142000 142000 375800
2个ITS外置床 Nm3/h 33100 33100 33100 33100 33100 33100 33100
单台ITS
外置床 入口 Nm3/h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空室 Nm3/h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ITS2室 Nm3/h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6600
ITS1室 Nm3/h 7600 7600 7600 7600 7600 7600 7600
2个HTR外置床 Nm3/h 35300 35300 35300 35300 35300 35300 35300
单台HTR
外置床 入口 Nm3/h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空室 Nm3/h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1850
ITR室 Nm3/h 7700 7700 7700 7700 7700 7700 7700
LTS室 Nm3/h 7600 7600 7600 7600 7600 7600 7600
四台冷渣器流化风 Nm3/h 17200 17200 17200 17200 17200 17200 17200
四个分离器吹堵风量 Nm3/h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四个回料阀流化风 Nm3/h 14000 14000 14000 14000 14000 14000 14000
8个给煤密封风 Nm3/h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石灰石输送总风量 Nm3/h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给煤机密封风 Nm3/h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侧墙给煤密封风 Nm3/h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侧墙给煤播煤风 Nm3/h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床枪冷却风 Nm3/h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400
2只启动燃烧器冷却风 Nm3/h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FBHE返料流化风 Nm3/h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负荷 单位 BMCR BECR THA 60%PF 50%PG 35PG HP-HS
烟气侧温度
炉膛 ℃ 840 840 840 840 840 740 840
分离器出口 ℃ 868 868 868 840 840 740 868
HTS入口 ℃ 847 846 845 813 808 718 845
LTR入口 ℃ 692 685 681 636 612 565 679
ECO2入口 ℃ 580 570 564 513 498 472 565
ECO1入口 ℃ 496 486 480 430 411 392 471
预热器入口 ℃ 311 304 300 266 253 228 226
预热器出口* ℃ 149 146 146 141 140 126 115
烟气侧压降
分离器 Pa 2000 1750 1610 635 622 560 1650
高温过热器 Pa 58 50 46 22 15 13 50
低温再热器 Pa 63 54 50 25 20 15 50
省煤器2 Pa 38 33 30 15 10 10 30
省煤器1 Pa 386 333 305 150 110 95 295
预热器前烟道 Pa 500 432 395 200 140 122 325
尾部自生通风力 Pa 290 293 290 290 290 290 290
空预器☆ Pa 1200 1090 1000 600 450 400 900
总阻力 Pa 4535 4035 3726 1937 1657 1505 3590
物料循环系统
给煤量 t/h 226.5 212 203.3 147.9 126.4 84 205.9
石灰石 t/h 27.5 25.7 24.7 18 15.4 10.2 25
总灰量 t/h 52.6 49.2 47.1 34.3 29.3 19.5 47.8
底灰量 % 40 40 40 40 40 40 40
飞灰量 % 60 60 60 60 60 60 60
FBHE ITS灰流量 t/h 648 535 470 183 90 70 405
FBHE HTR灰流量 t/h 686 635 600 405 270 95 585
ITS FBHE
空室入口温度 ℃ 840 840 840 840 840 740 840
空室出口温度 ℃ 837 836 835 829 817 715 835
ITS2出口温度 ℃ 650 638 630 553 490 423 620
ITS1出口温度 ℃ 528 516 508 439 390 339 498
HTR FBHE
空室入口温度 ℃ 840 840 840 840 840 740 840
空室出口 ℃ 837 837 836 835 832 720 836
HTR出口 ℃ 685 680 676 653 630 506 675
LTS出口温度 ℃ 533 527 523 495 460 358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