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北京中科声威旋笛声波吹灰器。
2)新吹灰器安装于尾受热面省煤器两侧共4台。
3)改善给煤破碎系统,严格控制颗粒度。
4)新吹灰器投运后结合精确调整燃烧锅炉排烟温度大幅度下降,额定负荷时排烟温度平均为161℃。
5)新吹灰器投运后停炉检查时尾部各受热面积灰相对较少、预热器积灰依然严重(第二阶段技改加装吹灰器)。
8.成立燃烧调试小组,进行煤种试烧、配烧,寻找最佳经济配烧方式及最佳环保(排烟中低氮、低硫、低粉尘)配烧方式 为了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排烟污染指标,我司于2006年8月18日成立锅炉燃烧调试小组,小组成立之后各项工作逐步展开,由于我司燃煤来源主要是天湖山和越南煤,所以锅炉燃烧调试主要针对这两个煤种进行的,经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将调试结果运用于实际生产,现将整个调试工作介绍如下:(由于炉型差异、试验差异、商业秘密因素只做简介供参考)
1) 试烧前期:
(1)了解天湖山煤、越南煤的特性和到相关烧此煤种的电厂汲取经验。
(2)编制调试方案,组织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2)试烧情况:
(1)#1炉第一阶段试烧统计及计算结果:
A. 配煤比例:越南煤100%
B. 时间:2006年7月29日10:00~8月31日10:00
C. 发电标煤耗:424.38 g/kwh
D. 锅炉效率:85.39%
E. 灰可燃物:12.54%(取样点不是第一电场,是空气预热器尾部横烟道,不准确)
F. 渣可燃物:2.22%
G. 综合厂用电率:10.37%
H. 排烟中SOx含量高
(2)#1炉第一阶段试烧统计及计算结果:
A. 配煤比例:天湖山煤/越南煤=1:2
B. 时间:2006年8月31日10:00~9月5日10:00
C. 发电标煤耗:426.38 g/kwh
D. 锅炉效率:82.31%
E. 灰可燃物:13.11%(取样点不是第一电场,是空气预热器尾部横烟道,不准确)
F. 渣可燃物:2.24%
G. 综合厂用电率:10.40%
H. 排烟中SOx含量比第一阶段降低
(3)#1炉第二阶段试烧统计及计算结果:
A. 配煤比例:天湖山煤:越南煤=1:1
B. 时间:2006年9月5日10:00~9月7日10:00
C. 发电标煤耗:428.8 g/kwh
D. 锅炉效率:79.23%
E. 灰可燃物:13.41%(取样点不是第一电场,是空气预热器尾部横烟道,不准确)
F. 渣可燃物:3.73%
G. 综合厂用电率:10.42%
H. 排烟中SOx含量比第二阶段降低
(4)#1炉第三阶段试烧统计及计算结果:
A. 配煤比例:天湖山煤:越南煤=2:1
B. 时间:2006年11月22日10:00~11月24日10:00
C. 发电标煤耗:429.74 g/kwh
D. 锅炉效率:79.14 %
E. 灰可燃物:15.41%(灰库取样)
F. 渣可燃物:3.48%
G. 综合厂用电率:10.43%
H. 排烟中SOx含量比第三阶段降低
(5) #1炉第四阶段试烧统计及计算结果:
A. 配煤比例:天湖山煤100%
B. 时间:2006年11月24日10:00~11月26日10:00
C. 发电标煤耗:432.13g/kwh
D. 锅炉效率:78.93 %
E. 灰可燃物:16.32%(灰库取样)
F. 渣可燃物:3.68%
G. 综合厂用电率:10.45%
H. 排烟中SOx含量最低
3) 调试总结:
(1) 由于煤的颗粒度达不到要求、皮带秤计量问题、化水取样和计算精确问题相关计算结果有一定误差。
(2) 试烧结果天湖山煤相对越南煤来说:
A. 煤含碳量高、煤中(10~12厘米)矸石多、灰份高、挥发份低,排渣量大、灰量大,灰及灰渣含碳量偏高;
B. 挥发分低、不易燃烧;启炉时烟煤向混烧煤切换时床温要达到840℃以上为佳;
C. 由于灰熔点偏低,床温不宜超980℃,正常平均床温可控制在880℃~900℃ 即可;
D. 煤质硬度大、燃烧迟缓率大、要细调;
E. 旋风分离器上部有挂焦现象,焦块脱落出现事故放灰管堵塞多次;
F. 床上出现局部结焦现象多次,形成焦块堵塞排渣管,排渣困难;
G. 料层相对厚些且床料颗粒度偏大,风室压力控制小于10.5KPa,床压小于7.7KPa,锅炉负荷小于200T/H时,一次风量控制在13万m3/H左右,二次风量控制在7.5万m3/H左右,氧量控制相对高些,以便燃烧充分(3.5%为佳),随着负荷增减再细调;
H. 发电标煤耗相对增加;
I. 由于配风量相对增加,风机电耗增加,综合厂用电率偏高;
J. 目前除排烟温度、燃烧调整影响锅炉效率外,煤的颗粒度也是因素之一;
(3)试烧前期、中期、后期组织炉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将注意事项传达;试烧每一阶段锅炉主值都有书面总结。运行人员已充分掌握不同煤种配烧的相关技术要求,并应用于实际操作。
(4)目前我司对天湖山煤、越南煤的燃烧配比主要是1:2。这是从配煤的颗粒度、床温的控制、综合厂用电率、渣和飞灰的含炭量、排烟中低氮和低硫、排渣顺畅、锅炉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的。
三. 结束语 在福建省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协作网成立十周年之际,作为网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恭贺,同时也祝愿为协作网创立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专家和生产一线的锅炉工作者生活愉快、万事如意!让我们所有关心CFB锅炉发展的爱好者利用“技术协作网”这个大舞台充分交流、畅舒心得、和谐前进,共同为CFB锅炉在我省乃至全国、全世界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晋江热电 锅炉运行规程 第三版
2. 中国电力出版社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问答 周宝欣 常焕俊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