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锅炉压火及启动
循环流化床锅炉压火时间的长短与压火时的运行参数(料层厚度、床温)、煤种及锅炉的密封保温等诸多因素有关,压火后的启动是否成功与压火时的运行参数密切相关。
锅炉的床温测点距布风板平均标高是950mm。在2000年末3号炉的一次压火操作中,床位保持在13.5~14kPa。床温在930℃,压火后床温下降非常缓慢,6个小时后床温仍保持在750℃以上,这说明当时保持的料层厚度已超过床温测点的高度,9小时后,锅炉进行压火后启动,不需投油助燃,一次启动成功,经检查排渣中没有发现小焦块,这说明锅炉只要密封良好,就可以保持高床位进行压火操作,且压火后启动的成功率相当高。另外压火前保持较高的床温,以增强锅炉蓄热量,操作时为防止底料积聚大量未燃烬的碳,造成静止燃烧而结焦,压火前一定监视氧量的变化,当氧量值开始上升,维持高床温稳定且不再上涨时立即进行压火操作。
4低温过热器出现长期超温现象的探讨
1号、2号炉与3号炉在相同负荷、燃用相同煤质时却出现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不同的差别。1号、2号炉低温过热器出口汽温超温现象严重,但3号炉没有出现超温现象。三台炉的结构完全相同,可见燃烧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三台炉低过汽温差别的主要原因。锅炉安装的是对流式过热器,烟温特性是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增大而增大,稀相区的物料浓度,烟气速度直接影响过热器的吸热量,可见在同一负荷下3号炉的物料流化高度要低于1号、2号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1号、2号炉与3号炉的风机配置不同。1号、2号炉一次风机功率是560kW,引风机功率是450kW,3号炉一次风机功率是500kW,3号炉引风机功率是400kW。实际运行中,1号、2号炉的一次风量和引风量大于3号炉,1号和2号炉的氧量值控制在5.5%~7.0%之间,而3号炉在4%~5%之间,长期运行发现了3号炉的炉渣、飞灰含碳量要高于1号和2号炉,同一负荷下3号炉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要大于1号、2号炉,3号炉是以增大物理热损失保证低过不超温。这也说明此炉的低过受热面积和炉膛卫燃带设计高度确实偏大,按原设计煤种,锅炉受热面吸热份额比分别为水冷壁15%,过热器33%,蒸发管35%,省煤器10%,空气预热器7%,但实际运行中煤的发热量往往低于设计值,煤的成份与设计煤种差别也较大,尤其是煤的颗料度大大高于设计要求,这就改变了各受热面的受热份额。为了保证锅炉负荷和正常流化,根据所燃用的煤种和煤质的差别,适当调整一、二次风配比,使各受热面的吸热份额趋向设计值,减少各受热面吸热偏差,颗粒度较好的燃煤可以降低一次风压和送风压力,适当降低流化高度,增大循环灰量以保证起蒸发作用的受热面的吸热量,减少稀相区过热器的受热份额。当燃煤较差时(热值低、粒度大),可适当提高一次风压或风压力,保持较高的料层厚度,减少循环灰量,适当提高烟气含氧量。
5结束语
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一种清洁燃烧技术适应环保要求,已在全国广泛应用。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流化床各方面性能,掌握其燃烧技术,以适应循环流化床大容量高参数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