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钢发电厂410 t/h锅炉燃烧器改造
- 发布时间:2011/11/14 阅读次数:7194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1)钝体的挡风面积相当于一次风通道面积的0.65,阻塞率高,使紊流加强,回流区大,有利于一次风的加热。
(2)钝体中心的收缩形缝隙使不低于10%的一次风粉浓缩后进入回流区,形成分级着火燃烧机制,提高回流区的温度,使着火提前,强化燃烧。
(3)钝体出口的上、下侧设置的整流板,一方面起到对钝体两侧主流煤粉有进一步增浓效果;另一方面又将浓的煤粉流引导到回流与主流的交界处。这样经开缝钝体形成的三股浓煤粉流分别处于回流区的中心和两侧边界处,加强了回流区对浓煤粉流的加热作用。从整体上看,浓煤粉流均分布于一次风内,又有利于减少飞灰含碳量。
(4)防止结焦和燃烧器的烧坏。当打开冷却风门,冷却风的主要部分通过侧风道⑤,进入钝体背风区域⑥,再引入回流区。冷却风的进入,在钝体后方形成多股射流,一股为中心风粉,两股为引入的冷却风,使回流区推迟或消失,从而逐步转变为直流燃烧方式,使火焰位置变远,燃烧由强转弱。冷却风的另一部分将改为背火侧面风④,加上进入回流区的冷却风⑥,有效防止了水冷壁面的结焦和燃烧器的烧毁。
(5)节约锅炉冷态启动用油。小油枪煤粉直接点火技术:将小油枪插入开缝钝体的缝隙内,以少量的油首先点燃缝隙喷出的10%的一次风粉,再以油和少量粉燃烧释放的热,去点燃主流一次风粉的分级点燃过程能更大的节约锅炉起动用油。
6 燃烧器改造的具体技术措施
对于稳焰,只需改造中、下两层燃烧器,但考虑汽温的提高,上层燃烧器会有更大的作用;顾及两方面的要求,12只燃烧器需全部更换。本次对锅炉燃烧器改造有以下几项:
①将原设计的直流燃烧器改为回流区分级着火的燃烧器;
②将原设计每只出力为1 170 kg/h的点火油枪改为每只出力为300 kg/h的小油枪;
③将一、二次风喷口的安装角度由原水平布置改为上仰7°;三次风喷口由原上仰7°改为水平安装(三次风仅改变了安装角度);
④将原设计的燃烧器炉内假想切圆1 000 mm改为650 mm。
7 燃烧器改造后的效果
通过对上述燃烧器进行全面改造,经过近五个月的运行实践表明,主要达到了以下技术指标。
①未出现一次灭火事故,经过低负荷试验,不投油稳负荷为50 MW;
②在同等条件下使蒸汽运行温度提高15~20℃。锅炉改造前,在70 MW及以上时,主蒸汽温度一般在520℃左右,减温器不投入运行;改造后主蒸汽温度控制在540℃左右,且减温器一般要投入运行,流量在5~10 t左右。
③飞灰可燃物含量略高于改造前:改造前飞灰可燃物一般为1.5~2.5%,改造后一般为2.0~3.0%;大渣的含碳量略低于改造前:改造前大渣可燃物一般为4~7%,改造后一般为3~6%。
④排烟温度略有增加,但仍在设计值(135℃)左右波动。在100 MW负荷时,锅炉的排烟温度为130~145℃,符合设计要求。
⑤改造前后锅炉热效率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因改造后主蒸汽温度的提高,使机组的回热加热系统全部投入,大大提高了机组的循环热效率,从而降低了发电标煤耗14 g/k W·h。
⑥改造后的燃烧器喷头(包括钝体、壳体和整流板)材料选用ZGCr27Ni17Mn3N,比原燃烧器喷头好,耐用期不低于一个大修期。
8 燃烧器改造后的经济效益
燃烧器改造后,额定工况下,过热蒸汽温度提高15~20℃,给水温度由原200℃提高到222℃,机组发电煤耗由改造前的368 g/kW·h降到354 g/kW·h。即由于燃烧器改造,可节约发电标煤耗14 g/kW·h,按该台机组年发电量6亿度计算,将节约标煤8 400 t,按每吨标煤240元计算,则每年将节约燃煤成本8 400×240=201.6万元。
不投油低负荷降为50 MW,因此保守估计一年内将节约低负荷稳燃油费用50万元。锅炉冷态启动采用小油枪直接点火技术,原启动一次用油20 t左右,而现在启动一次不超过10 t,按年启动10次计,则年将节约启动用油100 t,节约启动用油费用30万元。
因此,攀钢发电厂410 t锅炉燃烧器改造后,年将节约原燃料费用2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