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渣器检查 选择性冷渣器沿渣走向分别为选择室和三个冷却室,并配有各自独立的布风装置。每个小室用耐火砖砌成的分隔墙隔开,渣流绕墙从墙下渣孔流过。第一、二冷却室内布置有用给水冷却的水冷管束;每个室各配有独立的布风装置,冷渣器所用风有两股:一是由单独立的风机供风,冷渣器风机共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另一股由一次风热风段引出。四个仓的流化空气正常运行时都来自冷渣器风机出口的冷风。冷却室排气在隔墙顶部中间排出,从炉膛侧墙返回炉膛。冷渣器中,还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用于紧急状态下的灰冷却。
冷渣器布风装置为钢板式,在布风板上布置有Г型定向风帽。冷渣器由钢板和型钢制成的护板构成,内侧敷设有防磨绝热浇注料层与销钉相结合的防磨结构。通过调节排渣管风的大小,控制排渣量.。为保证输渣管畅通,在排渣管内均布置有高压输渣风,以保证炉渣从炉膛被顺利输送到冷渣器内,输渣风主要由J阀风机提供。为防止大块颗粒或小块焦堵塞炉膛排渣口,在输 渣管上加装一路由空压机提供的高压反吹风。
冷渣器能否正常工作,取决于:
l 燃料的颗粒大小;
l 进渣是否顺畅;
l 各风室风量的配比;
l 排渣是否顺利;
l 各风室间是否串风;
l 灰渣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为使冷渣器能够正常工作,应该将前期工作做得细致些。试验开始前,在第一室(选择室)内加装一根定期放渣管;定期排放第一室的粗渣。在四室放渣管旋转阀前接两根临时排渣管:一根与刮板输送机相接;一根与定期放渣池相接。
试验前检查时发现:1#、2#冷渣器进渣管热电偶过长;冷渣器各电动调节门与实际不符;有几个电动门信号无反馈;冷渣器输渣管上的吹扫风管在安装时没考虑膨胀;各风室风量显示不准确;左侧冷渣器1#、2#、3#、4#风室间窜风比较严重;右侧冷渣器3#、4#室之间串风。根据调试单位提出的处理意见,安装公司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处理。
4.8
冷渣器内床料流化均匀性试验 冷渣器布风板阻力试验由于冷却风量小、波动大,甚至有时出现反常的负值(因测量装置安装位置的管道直段不足,管内流场紊乱造成),数据可靠性差,由此计算出的风量值不可靠,因此无法整理出合理的风量与布风板阻力的关系曲线。
对冷渣器内床料进行流化和排渣试验时,床料流化良好。但在炉膛内床料处于良好流化状态下时,在未开启排渣风的情况下,发现冷渣器出现自流。为了解床料自流情况,进行了三次试验。结果是右侧两次自流;左侧三次自流。分析其原因,认为是输渣管的倾角偏大(设计为25 )。考虑到锅炉在运行时,本体会向下膨胀,其输渣管的倾角会减小,自流应该有所好转。自流情况在热态怎样有待冲管过程中观察。
4.9 “J”阀(回料器)回料观察试验及回料系统检查 “J”阀回料器共两台,对应布置在每台旋风分离器的下方,支撑在构架梁上。它有两个关键功能:一是使再循环床料从旋风分离器连续稳定地回到炉膛;二是提供旋风分离器负压和下燃烧室正压之间的密封。 J阀通过分离器底部出口的物料在立管中建立的料位,来实现这个目的。“J”阀回料器用风由单独的高压J阀风机负责,“J”阀回料器共配备有三台高压头的罗茨风机,每台风机出力为50%,正常情况下两台运行、一台备用。风机为定容式,“J”风母管压力通过“J”阀风管与一次风管之间的联络管道上的阀门调节。
J阀风通过底部风箱及立管上的四层充气口进入J阀, 实现定量送风。 J阀在锅炉正常运行时,在建立灰循环后,一般不作调整。但随着负荷变化,其自平衡的灰循环系统被破坏。
试验前对J阀内风帽小孔逐个进行了清理疏通。除个别堵塞外全部疏通。试验时发现A、C“J”风机出口逆止门故障,导致风机憋压,电流及出口风温升高,安装公司及电厂暂时取消了风机出口逆止门进行试验,问题暂时解决。但是取消了风机出口逆止门,风机带压启动,对风机不利,需进行处理。回料器风室风门漏风,风门螺钉掉落,需补齐。回料器风室人孔门螺钉没有垫圈,多个螺母松动。回料器风室流化风文丘里管两端接口处有漏风。电动调节门与实际不符。通过调整回料器的松动风、回料风,从炉膛人孔门及DCS观察,回料器流化正常。
5
.冷态试验暴露锅炉存在问题的完善措施 5.1 二次风的调整对锅炉运行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燃烧风,二次风的配比与锅炉燃烧效率有很大的关系。随着负荷及煤种的变化,二次风调节很频繁。二次风分上、下两层,每层又分为前后两侧,共4路,每一路都应该有电动调节挡板、压力测点、风量测点。但现场只设计了手动门。及早完善二次风系统,将手动门该为电动调整门,电动门后加装压力测点、流量测点,以实现分级送风燃烧。
5.2 排渣管上的排渣风管路膨胀受限,热态点火前需处理。排渣风上的手动门处无操作平台,排渣风上的电动门、调节阀线路需尽快安装完成。现已经将排渣风各支管路改为金属软管,并且增设操作平台,排渣管用风电动门、调节门都接线、调试完毕,实现控制室远控操作排渣。
5.3 输渣管上靠炉膛侧,向炉膛方向的反吹风应接压缩空气,并且具有单独的阀门控制,现实际接的是“J”阀风,改造为压缩空气。
5.4 冷渣器流化风机出口两个手动挡板处无操作平台,运行操作很不方便。将冷渣器出口门、对空排气门改为电动门远控操作。
5.5 锅炉过热器对空排汽、再热器对空排汽管路上安装有两个截止阀,为了方便控制压力,建议将其中一个改为点动方式。目前,该电动门已实现中停、点动操作方式来控制排汽量。
5.6 冷渣器事故喷水管路未安装完成,且仅有一个手动阀门,阀门处无操作平台,达不到事故喷水的目的。因冷渣器事故喷水可能给锅炉燃烧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准备取消事故喷水。
5.7 点火燃烧器手动风门无法确认实际开关状态,另外位置较高,不便调整操作,只能割开风道确认开关位置,另外我厂采用气体燃烧器,煤气管路上无流量测点,考虑煤气管路加装流量测点,燃烧器风门调整到合适之后不再经常操作。
5.8 A侧一次风机单台运行时,B侧一次风机发生反转,分析认为B侧一次风机出口关断门关不严。这对单台风机运行及检修增加了难度,计划在更换该出口门。
5.9 点火风道风室看火孔玻璃未装,要求安装公司安装了了耐火石英玻璃,在点火风道的点火枪正对面设计安装了看火观察窗,以便观察燃烧器着火情况。
5.10 DCS画面上各设备编号未按统一的顺序排列,也未与就地设备相对应,这为设备监控与事故处理增添了不便,DCS厂家和安装公司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集中处理。另外为方便以后运行人员查找设备启动故障原因,建议在DCS画面上将各设备的启动条件的状态列出,方便运行人员及时准确地进行故障诊断。
5.11 根据其他电厂运行经验,水冷风室热电偶很容易烧坏,经常更换,我们技改设计了套装铠型热电偶,外面为防磨防热套管,内装铠偶丝,可以在运行中更换。并在风室外加装检修平台。
5.12 点火增压风机进出口电动插板门开关时间很长,另外从插板处漏风非常严重,计划改为蝶型电动风门。考虑播煤风管道上的手动挡板在运行中不操作,另外对播煤风起到阻力作用,计划取消该风门。调整播煤风通过主路调整风门。
6
.结束语 锅炉冷态试验尽可能做细,项目要具体,针对机组启动和运行,以及要掌握机组本身的特性开展试验,从而达到冷态试验指导首次点火启动、热态安全运行的目的。另外考虑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适当措施将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解决也是机组启动、运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