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锅炉专业 > 详细内容
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过程
发布时间:2010/10/19  阅读次数:1626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一、班长听取各岗位的检查汇报后,应注意重点进行检查,确认符合点火条件后,应将点火和启炉的时间及注意事项向司炉交待清楚,并做以下工作:1、与汽机联系,启给水泵送合格的软化水;2、与输煤值班员联系,给煤斗上煤;3、与仪表值班员联系,使各种仪表及操作装置处于工作状态;4、与化验室联系,准备化验水、汽品质;5、与电气联系,给转动设备送电(电机停运10天以上者,要求电工测量绝缘);6、联锁试验完毕,且动作正确;7、对远方电动操作开关应进行试验,指示与实际位置相符;8、沸腾床的冷态试验进行完毕,无堵塞的风帽;9、在锅炉启动前必须启动引风机并开启挡板对锅炉烟道进行通风,时间不少于5分钟,以免气体在烟道内积聚发生爆炸的危险。二、点火底料的配制:1、点火料层为0~5的灰渣粒和0~8的引子烟煤组成,点火料层应配制成具有2000kl/kg左右的发热量,含引子烟煤约10~20%,料层厚度约为350~450;2、关闭引、送风机及风室挡板,启动、引送风机,将准备好的灰渣粒、引子烟煤投入炉膛内,结束后,逐渐加大风量,使灰渣粒和引子烟煤充分混合,经3~5分钟后,关闭送、引风机风门,再次观察料层的平整状况和测量料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三、锅炉启动前的检查工作完毕后,可经省煤器向锅炉上合格的除氧水,但水温不应超过90 ℃。1、进水应缓慢进行,锅炉从无水到正常水位所需的时间:夏季上水时间1.5~2小时,冬季为2.5~3小时。2、锅炉上水时,不得影响其他锅炉的给水。3、在上水的过程中,应检查汽包、联箱的手孔门及各部阀门、法兰、堵板等是否有泄漏现象,当发现泄漏时,应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处理。4、当锅筒内水位升到-50处时,停止上水,检查各放水门和进水门有无泄漏现象。5、当停止进水时后,锅筒内水位应保持不变,如水位逐渐降低或升高,应查明原因,并予消除,保持锅筒水位在-50处。6、当锅炉上水时,应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停止上水时,应打开该阀门。四、再次通知电气和仪表工对盘所属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锅炉点火(一)正常木柴点火启动:1、锅炉冷态试验合格后即可进行点火,点火至并汽时间应不小于4小时;2、点火前应根据值长命令,在班长监护下进行,同时应与化水、汽机、电气、燃料等车间做好联系工作;3、在料层上铺一层长约500,直径不超过150的木柴,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点火,并使燃烧室内维持微负压状态;4、待沸上温度达到250~300℃且木柴已燃尽时,人工向炉膛内播撒一层引子煤,关闭炉门3~5分钟,进行预热;5、投除尘器喷淋水、冲灰水;6、启动引风机,缓慢开启挡板,维持炉膛负压30~50P;7、启动送风机,缓慢开启挡板,待引子煤着火后,逐渐增加引、送风量,并人工向炉膛内撒引子煤;8、待沸中温度升到750~800℃时,开启给煤机缓慢给煤,同时加大风量,使料层完全流化;9、稳定运行1小时以后,根据沸腾层温度及沸腾高度适当开启二次风并投入返料系统运行(投入1#炉返料系统时视省煤器分离飞灰的含碳量投入飞灰回送,省煤器处飞灰含碳量若小于20%时可考虑不投飞灰回送,将飞灰排入渣沟。投入3#、4#炉返料系统时,当床温稳定在900±50℃时,打开旋风筒下放灰门待返料装置内充满灰后,启罗茨风机,打开炉室下灰斗上面一个灰门放灰,同时打开此管路的输送风门,使风量保持在500NM3 /左右。注意保持床温稳定。管路畅通后,关闭放灰阀,再依次开通其它三条管路,待四根管路都开通后,再开其中一个“U”阀的松动风,风量约为50NM3 /。开松动风时要密切注意床温、汽温的变化,及时调整,维持在额定范围内。如变动太大难以控制可暂进关闭松动风,待正常后重新返料,一个“U”阀运行正常后,可再开通另一个“U”阀)。10、点火过程中应勤观察炉床,并及时用火勾捅火以防结焦。(二)、分床传递点火启动:1、冷态试验合格后,两床料层厚度应保持在350~400;2、送风机启动前,应将两分床送风挡板均开至70%,用送风总挡板进行控制,以保证风压一致;3、可任意取一个分床进行点火,点火步骤同前。点火床升温时,应维持冷床也同时处于沸腾状态,并注意点火床沸腾高度不得大于冷床沸腾高度,防止点火床底料过多的传给冷床,造成点火床底料层减薄,难以维持炉温;4、点火床运行正常,待冷床温度也上升到引子煤着火温度时,可打开冷床侧炉门向内均匀撒入引子煤,使床温上升;5、当底料呈现红色时,即可启动给煤机进行给煤;6、两床均投入运行后,逐渐将两床风压及温度调整到一致,即点火结束。二、锅炉升压过程的操作步骤:1、锅炉升压期间,应及时调整燃烧,监视水位。如水位高于正常水位时,进行放水。锅炉上水时,应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停止上水时,应开启此门;2、在启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核对各膨胀指示器读数和检查锅炉各阀门及法兰等结合严密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消除后,方可继续升压;3、在启动过程中,应将过热器出口集箱上的疏水门打开,以冷却过热器,同时打开向空排。4、锅炉启动后,为保证水冷壁均匀受热应由下部集箱放水。从点火起到额定压力过程中,应由下集箱各放水三次(放水时应注意保持水位)。第一次:点火后半小时;第二次:在汽压升到0.245~0.343MP(2.5~3.5kgf/c2)时进行。第三次:在汽压升到0.981~1.079 MP(10~11kgf/c2)时进行。以上操作均要按排污的步骤和要求进行。(见第四章第六节)5、当汽压升到0.098 MP(1.0kgf/c2)时,冲洗水位计,汽压升到3.528~3.724 MP(36~38kgf/c2)时,再做第二次冲洗。冲洗水位计的步骤和要求见第四章第二节。6、汽压升到0.147~0.196MP(1.5~2kgf/c2)时关闭锅筒上的空气阀。7、汽压升到0.196~0.294MP(2~3kgf/c2)时,应通知热工人员冲洗压力表。冲洗后,注意汽压上升情况,同时检查安全阀是否泄漏,若为检修后的锅炉,此时应通知检修人员热紧螺丝。8、锅炉主汽门至汽机隔离门的主气管暖管工作按下列步骤进行:(1)汽压升到0.294 MP~0.392MP(3~4 kgf/c2)时,检查隔离阀及其旁路阀应关闭,疏水阀应开启;(2)压力升到0.392~0.588 MP(4~6 kgf/c2)时,开启锅炉主汽门的旁路门半周,细听有无水击声。若有水击声,应立即关小旁路门至声音消失后,再缓慢开启,旁路门开足后,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停止暖管直至消除故障。(3)主汽管跟着锅炉一起升压暖管,当汽压升到2.26 MP(23 kgf/c2)时,逐渐开启主汽门,并关闭旁路门。9、升压到3.52~3.73 MP(36~38kgf/c2)时,应整个锅炉机组全面检查一遍,确认运行正常,方可投入运行。若检修后启动锅炉,应试验安全阀,有关事宜如下:(1)安全阀应在并汽前(大修后或长期停运)进行校定;(2)校定时有关科室人员、车间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均应在现场;(3)试验时,司炉应调整燃烧,使汽压控制到正常范围内;(4)安全门应由检修人员调整;(5)安全门调试合适后,应按规定时间进行起跳试验,以防生锈(此项工作由班长监护,副司炉操作)。操作方法如下: 、副司炉轻抬测试杆,班长要注意监护;b、当细听到安全门有明显的阵阵冒汽声为灵活,试验后应不漏汽。c、试验操作,每月进行一次。10、当汽压升到3.72MP时,联系汽机及邻炉并汽。11、根据气温情况关闭过热器疏水门,注意汽温不超过450℃,否则应投入减温器运行。12、当锅炉并汽后,关闭向空排汽门。进水时关闭省煤器再循环门,使给水自省煤器进入锅筒。13、在锅炉进入工作后,对过热器蒸汽温度、压力、水位、给水、蒸汽流量等应加强监视。14、通知化验人员对汽水品质进行化验,并连续排污。15、大、小修后的锅炉,压力升到0.98、1.96、2.94、3.82Mp(10、20、30、39kgf/c2)时,应记录各膨胀指示值一次,如膨胀值不均匀应设法消除。16、在整个点火升压过程中,若锅炉有缺陷,应消除并适当延长点火时间。一、并汽的条件:1、汽压应低于母管压力0.098 MP(1Kgf/c2);2、汽温在400℃以上;3、汽、水品质合格;4、上、下水位计完整好用,水位计指示正确,水位保持比正常水位略低;5、各设备可靠,各主要表计均已投入,指示正常;二、并汽的操作:1、锅炉进行并汽操作时,由锅炉司炉和汽机司机密切配合下进行;2、当汽机司机并汽完毕后,关闭主汽管截门的旁路门及疏水门;3、根据汽压、汽温、流量情况,关闭过热器疏水门及向空排汽门;4、在单元供汽运行的情况下,锅炉升至1.47 MP(15 Kgf/c2)即开启主汽旁路门进行暖管(暖机)。三、并汽的注意事项:1、在并汽过程中,若汽温急剧下降或主气管发生水击现象,应立即停止并汽,加强疏水;2、在并汽时,司炉要严格监视汽压、汽温的变化和蒸汽流量的上升情况,保证水位稳定;3、并汽一切正常后,联系仪表工投入自动设备,并全面检查运行设备一次;4、将点火、升压及并汽的全部情况做好记录。四、接带负荷:1、并汽后冲洗并校对水位计;2、根据汽温、汽压可逐渐增加负荷;3、在接带负荷时,司炉应集中精力调整燃烧,保证参数稳定;4、在紧急事故下,增加负荷的速度不受;5、负荷稳定后,班长按经济负荷分担各炉蒸发量。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