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锅炉专业 > 详细内容
锅炉配烧炉渣试验效果及对有关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1/15  阅读次数:1287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要   锅炉配烧氧化铝厂煤气站炉渣是中州分公司打造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工作中的一项创举,通过不断地摸索与试验,目前已实现5台锅炉全部配烧煤气站炉渣、每天盘进热电厂炉渣全部使用完的目标。文章对炉渣配烧试验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与之相关的7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应用远景,为进一步做好炉渣配烧、增强综合效益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锅炉;炉渣;余热利用;应用远景
  
1   锅炉配烧煤气站炉渣试验效果
1.1   煤气站炉渣的余热利用
煤气站因工艺技术的限制,所用无烟块煤不能够充分燃烬,每月大约4000—5000吨,以往都是廉价卖向社会。使用炉渣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其蕴涵的热量。根据化验,炉渣煤中的可燃物含量平均为37.1%,按锅炉飞灰可燃物平均为20%估算,有17.1%的可燃物可得到余热利用,这相当于1000t炉渣中有170t纯煤(未考虑煤质变化对排烟温度、电耗等指标的影响,另外炉渣含碳量经过测定通常在8%以下,由于其不到炉灰总量的10%,这里略去不计)。炉渣余热利用确实大有可为。
1.2   配烧前后的小指标变化
配烧煤气站炉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试验过程。开始是15份烟煤配1份炉渣,只在2#锅炉上应用,后来是9份烟煤配1份炉渣,在5台锅炉上全面推广,做到了安全有序、步步推进。下表1为配烧前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变化情况。
表1      
指标
单位
3台150t/h
锅炉平均
2台220t/h
锅炉平均
备注
烧炉渣前
烧炉渣后
烧炉渣前
烧炉渣后
  
锅炉负荷
t/h
124
128
212
209
  
磨煤机每班运行时间
h
5.69
6.41
6.5
6.25
双磨
煤粉细度
%
7.5-9
7.5-9
8-9
8-9
  
平均飞灰可燃物
%
23.37
20.18
17.17
17.04
  
平均排烟温度
144
145
142
137
  
入炉煤平均灰份
%
22.75
24.83
22.41
24.21
  
入炉煤平均挥发份
%
11.10
10.59
9.55
10.11
  
吨蒸汽煤耗
kg/t
142.80
(6月份未烧炉渣平均)
140.06
(8月份烧炉渣平均)
皮带称计量值
吨蒸汽电耗
Kw.h/t
15.04
(6月份未烧炉渣平均)
14.63
(8月份烧炉渣平均)
车间内部指标
1.3   实际完成煤耗对比
下表2列出了配烧试验过程中锅炉吨蒸汽煤耗的对比变化。
表2                                                                                                                    
时间
5月份
6月份
7月份
8月份
9月份
吨汽煤耗
134.37
135.39
133.84
132.4
130.9
与计划相比
-0.63
+0.39
-1.16
-2.6
-4.1
与前月相比
  
+1.02
-1.55
-1.44
-1.5
备  
未配烧炉渣
2#锅炉
配烧
1—4#炉
配烧
1—5#炉
配烧
(单位:t/kg     数据来源:热电厂生产月报)
从中可以看出,锅炉煤耗随着配烧煤气站炉渣用量的加大,呈逐月下降趋势。
1.4   小结
1.4.1   烟煤配炉渣(9:1)对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影响不是很明显。由于受煤质、炉渣质量及配煤均匀度的影响,负荷低时偶尔出现燃烧不稳现象,需要投油稳燃,而在高负荷情况下顶压力有时会遇到困难。如果推广并长期使用,应要求原烟煤质量保持稳定,如灰分应在21%以下,挥发分在10—12%,且煤气站炉渣质量也应保持相对稳定。
1.4.2   由于炉渣配煤后的灰份相对来有所升高,锅炉受热面的磨损问题将愈发突出,势必影响锅炉的运行周期。同时高负荷运行时,主蒸汽温度和排烟温度都会有上升的趋势。
1.4.3   配烧炉渣的效益点在于炉渣含碳量与飞灰含碳量的差值。因此运行上必须着力考虑如何降低飞灰可燃物。配烧炉渣后灰的熔点将会降低,高负荷下过热器、凝渣管处可能会发生局部结焦。
  
2   对配烧炉渣有关问题的探讨
2.1   锅炉对配烧炉渣煤的适应能力
配烧炉渣煤后,锅炉煤质已大大偏离了设计煤质,表3为对比说明。
表3
工业成份
设计煤质
配烧后煤质
对比说明
固有水分Mad
%
0.62
1.56
升高0.94
灰分Aad
%
16.34
24.52
升高8.18
挥发分Vad
%
11.1
10.61
降低0.49
固定碳FC
%
69.29
63.11
降低6.18
发热量Qgr.v
Mj/kg
约29
25.64
降低3.36
偏离的地方主要是灰分、固定碳和发热量。但相比而言,锅炉对挥发分的变化更为敏感。实际经验表明,灰分增加5—6%,锅炉运行上仍能保持稳定,只不过指标上有所恶化,但挥发分下降2%,锅炉就有灭火的可能。配烧炉渣后,主要改变了煤质的灰分和发热量,挥发分无明显减少,因而锅炉能够做到稳燃。
锅炉对煤质变化的承受总是有一定限度的。配烧炉渣实质上是对入炉煤质量的一次劣化,因此配烧炉渣时烟煤的质量必须要有保证,特别是挥发分。
2.2   炉渣煤与原煤灰份差异的影响
煤气站炉渣的灰分含量通常在60%左右,与原煤灰分最大的不同是,其灰分已经经过了烧熔及熔融,熔融后形成的硅铝质玻璃体极为坚硬和难磨。在随后的燃烧过程中,这部分灰基本上不参与化学过程,只起到吸热、放热以及磨损的作用。
我厂所用烟煤灰分在20—25%之间,包括无机矿物质和金属有机物,硅、铝、铁、钙等元素除了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外,还有的以硅酸盐、硅铝酸盐和硫酸盐等多种形态的化合物存在。在燃烧中,原生矿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随着SO2、SO3、CO2、氯花物等成分析出,在燃烧区域生成新的矿物质并熔化及熔融。
由此可见,炉渣与原煤的灰分在燃烧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炉渣煤灰分的影响不在于造成结焦,而是在于受热面积灰以及磨损。
2.3   球磨机对炉渣煤的混合能力
按照贫煤设计,我厂粗粉分离器的循环倍率为kxh=2.5,这意味着按照球磨机的出力10t/h来计算,实际制粉系统内部原煤容量为25t/h。
依据天车每斗煤3吨计算,不考虑皮带和原煤仓的混合能力,实际落入球磨机内的最低配比约为21吨烟煤:3吨炉渣,即7:1。在循环过程中,烟煤与炉渣不断地进行混合,最终成为较为均匀的混煤,使锅炉得以稳定燃烧。
如果天车上煤低于烟煤对炉渣=7:1来抓煤,则可能造成炉渣煤较为集中地在球磨机内,混合不均,从而影响细粉的品质,造成燃烧困难。
2.4   炉渣煤对球磨机运行的影响
炉渣煤带来了灰份的增加,由于灰份的密度较大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沉积在球磨机钢球层中不易被气流带走,磨得比较细,并且影响纯煤的磨制,球磨机要做更多的无用功,造成制粉系统运行时间相对延长,钢球消耗量增加。统计表明,目前150t/h锅炉单台球磨机带负荷能力不足90t/h,比设计相比下降了10t/h。
由于灰份更容易被磨制得很细,给煤粉细度的测量造成假象,并且造成均匀性系数下降。煤粉均匀性系数反映了煤粉粒度分布情况,通常球磨机加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制出的煤粉均匀性系数一般为0.8—1.0之间,但目前150t/h锅炉测定出的煤粉均匀性系数均只有0.5左右。
通过对R90=9%左右的煤粉,按照粗粉和细粉分别进行工业化验,发现粗粉与细粉在固有水分、挥发份上相差不大,但灰份、固定碳及发热量差异明显:粗份灰份平均比细粉低5.04%,粗粉含碳量平均比细粉高5.13%,粗粉发热量平均比细粉高1821 kj/kg。
煤粉越粗,灰份含量越低,可燃组分越高,热值也越大,但这种现象对煤粉的燃烬是不利的。因为颗粒越大就越需要更长的燃烧时间和足够的氧量,因而越难烧透。实际运行中,粗粉是造成飞灰可燃物升高的内在原因。当然,风量、风粉配比、炉内空气动力场、负荷等外部因素也很关键。
2.5   配烧炉渣后过热器积灰结焦问题
配烧炉渣前后,煤质情况略有变化,根据7、8月份的对比,灰份含量从23.43%提高到24.52%,发热量从26.03Mj/kg下降到25.64Mj/kg。灰份的增加使着火吸热量增加,燃烧稳定性变差,煤粉燃烬点推迟,在凝渣管和过热器处有可能发生二次燃烧,特别是风量不足时。由于凝渣管、过热器处积灰,吸热能力下降,局部将因二次燃烧而结渣,甚至有可能导致管壁超温而爆管。
1、3#锅炉凝渣管出现过结渣现象,但尚不能明确归因于配烧炉渣。一是锅炉长期以来存在明显的氧量不足问题,局部强烈的还原性气氛易导致结焦的发生;二是没有对煤气站炉渣的化学成份进行化验,无法分析其是否存在降低灰融点诱发结渣的内在因素。但配烧炉渣后灰分的增加肯定会加重受热面的沾污与积灰,所以锅炉装备吹灰装置至关重要。
2.6   配烧炉渣后对受热面的磨损问题
受热面的磨损与灰量、灰的磨损特性、灰粒速度和烟气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随着煤中灰分含量的增加,磨损速度将呈指数关系迅速增大。配烧炉渣后,受热面的磨损将是一个长期的隐患。
为减轻磨损,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控制烟气流速。考虑到锅炉运行中由于速度场和灰粒浓度场不均匀,烟气平均速度要控制在6—9m/s。我厂150t/h锅炉低温过热器(11.3m/s)、高温省煤器(10.5m/s)、高温预热器(14.4m/s)烟气流速均远超这一值。如因积灰形成烟气走廊,磨损问题将更为突出。
受热面的磨损状况需要停炉才能检查出,但磨损通常是成排成片的,壁厚减薄的范围广,一旦检修工作量很大。
2.7   配烧炉渣后对电收尘运行的影响
根据烟尘量通用计算公式,原煤灰分从23.43%提高到24.52%,飞灰可燃物含量保持19.5%时,每台150t/h锅炉烟尘量将从4.07t/h提高到4.27t/h,提高了4.9%。这意味着灰分每增加1%,电收尘收烟尘量将增加3.8%。
同样的计算表明,煤质不变,飞灰可燃物每增加1%,烟尘量将增加0.6%。
相比而言,煤质灰分的影响是主要的,但飞灰可燃物含量剧烈波动时,对电收尘进口烟尘量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事实上,影响电收尘性能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粉尘比电阻,一般在104—5×105Ω·cm为好。应定期测定现有煤质条件下的粉尘比电阻,以确保电收尘处于最佳运行工况。
  
3   应用远景
3.1   配烧煤气站炉渣后锅炉运行基本稳定,指标变化不大,吨汽煤耗稳中有降,表明该循环节能项目切实可行。通过在管理上、运行上、技术上的层层把关,该项目有望取得杜绝废渣外排、增加年效益百万元以上的成绩,并与电收尘收干灰项目结合起来,继而成为打造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亮点。
3.2   在管理层面上,锅炉配烧炉渣需要解决烟煤质量的充分保证、火车进煤不影响配比等问题。
3.3   在运行层面上,必须考虑如何优化燃烧以降低飞灰可燃物,使得炉渣效益最大化。其中解决150t/h锅炉送风量不足的问题十分关键。
3.4   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混炉渣后的受热面磨损问题。在灰份大幅超过设计标准的目前,尽快恢复150t/锅炉吹灰装置尤显紧迫和必要。■
  
[主要参考资料]
1. 童有武,锅炉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实用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1999。
2. 李青,公维平,火力发电厂节能和指标管理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