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9. 锅炉事故处理
9.1. 事故处理原则
9.1.1. 全厂事故处理的指挥者是当班值长。当单元机组发生故障或事故时,由机长负责事故处理的指挥,同时接受值长的领导。值长的命令除对人身及设备有直接危害外,各岗位值班人员均必须坚决执行。
9.1.2.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防止事故扩大,限制事故范围或消除事故根本原因,保持或恢复机组正常运行。
9.1.3. 机组发生故障时,运行人员一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工作,消除故障:
9.1.3.1. 首先根据仪表显示或报警信号,以及机组外部现象,判明是本机故障还是系统或厂内其它设备故障。
9.1.3.2. 当判明是本机故障时应迅速查明故障性质,故障点及故障范围,然后进行汇报处理。
9.1.3.3. 当判明是系统或其它设备故障时,应采取措施,维持机组正常运行,以便有可能尽快恢复整套机组正常运行。
9.1.3.4. 当确定设备不具备运行条件或继续运行对人身、设备有直接危害时,应立即停运。严禁拼设备,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9.1.3.5. 当发生本规程举例以外的事故及故障时,值班人员应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判断,主动采取对策,迅速进行处理。
9.1.3.6. 在事故及故障的处理过程中,达紧急停炉、停机规定时,就立即紧急停炉、停机;辅机达紧急停运规定时,就立即停运该辅机。
9.1.3.7. 事故及故障处理过程中,非当值值班人员,只能在当值值班人员许可的情况下,并按其要求进行处理操作。未征得当值值班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进行任何操作。
9.1.3.8. 事故及故障处理完毕后,值班人员应实事求是地把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及处理过程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上,并联系有关人员打印有关参数的趋势曲线、报警清单及事故追忆等资料交部门以便于事后事故原因的分析。
9.1.3.9. 在邻机或其它岗位发生事故时,应坚守岗位,密切监视本机组运行工况,作好可能波及的事故预想,保证本机组稳定运行。
9.2. 锅炉故障停运
9.2.1.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炉:
9.2.1.1. 锅炉受热面、过热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给水管道等严重爆破。
9.2.1.2. 锅炉尾部烟道发生再燃烧,空预器出口烟温不正常升高超过200℃。
9.2.1.3. 锅炉压力达到安全门动作压力,所有安全阀拒动。
9.2.1.4. 炉内发生爆炸,使设备遭到严重损坏。
9.2.1.5. 锅炉发生火灾,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允许时。
9.2.1.6. MFT保护动作条件存在而MFT未动作。
9.2.2.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申请停炉:
9.2.2.1. 锅炉给水、蒸汽品质严重恶化,经过采取措施无法恢复正常。
9.2.2.2. 锅炉承压部件泄漏无法消除,但尚能维持运行。
9.2.2.3. 锅炉严重结焦、堵灰已严重影响正常运行。
9.2.2.4. 锅炉安全阀动作,无法使其回座。
9.2.2.5. 锅炉汽温和受热面壁温严重超温,经多方调整无法恢复正常。
9.2.2.6. 两台电除尘所有电场电源均故障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供电。
9.2.2.7. 冷灰斗严重积渣、搭桥,无法疏通时。
9.2.2.8. 主要辅机故障无法维持锅炉运行时。
9.2.3. 紧急停炉的处理
9.2.3.1. 同时按下两只MFT按钮,检查MFT动作正常,并检查确认下列设备动作正常,否则立即手动执行。
a. 所有一次风机、磨煤机、给煤机停运,MTR动作。
b. 所有磨煤机煤阀关闭。
c. OFT动作,轻油跳闸阀、回油快关门关闭,所有油枪油角阀、雾化阀关闭,并闭锁油枪吹扫。
d. 过热器减温水、再热器减温水调节门、电动隔绝门关闭。
e. 停止吹灰,所有吹灰枪退出。
f. 汽轮机、发电机跳闸。
g. 电除尘器跳闸。
9.2.3.2. MFT后送、引风机未跳闸,则进行熄火后吹扫。由于送、引风机引起的MFT或MFT后送、引风机跳闸,则进行自然通风。如尾部烟道发生再燃烧时,按相关规定处理。
9.2.3.3. 检查汽泵跳闸后,应及时启动电泵(炉管爆管除外),以10%BMCR给水量向锅炉进水,直至启动分离器有水位。
9.2.3.4. 过热器压力达到26.7MpaPCV阀不动作应开启PCV阀泄压。
9.2.3.5. 其它操作按正常停炉及相关事故处理规定进行。
9.3. 锅炉主、再蒸汽压力异常
9.3.1. 现象:
9.3.1.1. 主汽压力偏离变压运行的设定压力,再热汽压力再热蒸汽压力偏离当前负荷对应正常值。
9.3.1.2. 主汽压力偏差高(或低)报警。
9.3.1.3. 机组负荷短时大于(或小于)设定值。
9.3.1.4. 主、再汽压力高于安全门(包括PCV)整定压力时,安全门动作。
9.3.1.5. 主、再蒸汽安全门、高低旁就地有泄漏声,高低旁减温器后温度高或高低旁减温水门开启。
9.3.1.6. 主蒸汽流量可能不正常低于给水流量,锅炉泄漏检测装置报警。
9.3.2. 原因:
9.3.2.1. 燃料或给水量控制异常。
9.3.2.2. 主机主汽门、调门异常动作。
9.3.2.3. 突然甩负荷。
9.3.2.4. 主蒸汽安全门、PCV误动启座或严重内漏造成主蒸汽压力低。
9.3.2.5. 高旁误开或严重内漏造成主蒸汽压力低。
9.3.2.6. 主、再蒸汽系统严重泄漏。
9.3.2.7. 抽汽系统异常。
9.3.3. 处理:
9.3.3.1. 机组切至TF方式运行;根据机组负荷,手动改变燃料量或给水量,密切监视分离器出口温度、燃水比、主汽温度,待锅炉操作稳定后,查明原因后并处理后将燃料或给水切至自动。
9.3.3.2. PCV误动将PCV切至关闭位,安全门误动应联系检修处理;处理无效应作故障停炉。
9.3.3.3. 高低旁误开造成主蒸汽压力低应立即进行手动关闭,如高旁关闭无效或内漏严重,关其隔绝门。
9.3.3.4. 主、再汽门、调门动作异常时,应切至BF或手动方式,联系检修进行处理。
9.3.3.5. 主、再蒸汽系统严重泄漏按过热器或再热器损坏进行处理。
9.3.3.6. 抽汽系统异常加热器故进行处理。
9.4. 锅炉主蒸汽温度异常
9.4.1. 现象:
9.4.1.1. 主汽温度高于548℃或低于538℃,控制站监视器上参数超限指示。
9.4.1.2. 主汽温度高或低报警。
9.4.1.3. 一、二级减温水调节门全开或全关。
9.4.2. 原因:
9.4.2.1. 燃水比失调。
9.4.2.2. 过热器减温水控制失灵,使减温水流量不正常地减小或增大。
9.4.2.3. 高加投停引起给水温度变化。
9.4.2.4. 总风量异常或炉底水封失去。
9.4.2.5. 锅炉严重结焦或积灰,或在此情况下进行吹灰。
9.4.2.6. 燃料结构或燃烧工况变化。
9.4.2.7. 主汽系统受热面或管道严重泄漏。
9.4.2.8. 过热器处发生可燃物再燃烧。
9.4.3. 处理:
9.4.3.1. 改变燃料量或给水量,根据分离器出口温度控制燃水比在合理范围。
9.4.3.2. 过热器减温水自动控制失灵时,应切至手动控制。
9.4.3.3. 调整风量和燃烧工况。
9.4.3.4. 炉底水封失去时应适当降低风量、炉膛负压及燃烧器摆角,尽快恢复炉底水封。
9.4.3.5. 根据锅炉结焦或积灰情况,加强受热面吹灰,在锅炉严重结焦或积灰情况下吹灰应控制投运吹灰枪的数量。
9.4.3.6. 若汽温高是由于受热面泄漏、爆破或烟道内可燃物再燃烧引起,除按汽温过高处理外,还应分别按相应之规定处理。
9.4.3.7. 经处理后如主热器温度仍无法控制,过热器金属壁温高报警后仍继续升高则应申请停炉;主热汽温升高至572℃,锅炉MFT,否则应手动执行;主热汽温低应按汽机规程处理。
9.5. 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异常
9.5.1. 现象:
9.5.1.1. 再热蒸汽温度高于574℃或低于564℃,控制站监视器上参数超限指示。
9.5.1.2. 再热蒸汽温度高或低报警。
9.5.1.3. 燃烧器摆角在极限位置和再热器减温水全开或全关。
9.5.2. 原因:
9.5.2.1. 燃烧器摆动机构动作失灵、再热器减温水调门故障。
9.5.2.2. 锅炉严重结焦、积灰或在此情况下进行吹灰。
9.5.2.3. 燃料结构或燃烧工况变化。
9.5.2.4. 再热系统受热面、管道严重泄漏。
9.5.2.5. 再热器处发生可燃物再燃烧。
9.5.2.6. 总风量异常、炉底水封失去。
9.5.2.7. 燃烧器损坏、炉前风门挡板故障或炉膛配风不合理。
9.5.3. 处理:
9.5.3.1. 再热减温水或燃烧器摆角自动调节不正常时,应立即将其切至手动,手操调节使之恢复正常。
9.5.3.2. 调整风量、燃烧、炉膛配风,恢复燃水比。
9.5.3.3. 如炉底水封失去,适当降低炉膛负压、总风量、燃烧器摆角,尽快恢复炉底水封。
9.5.3.4. 当锅炉严重结焦、积灰造成再热蒸汽温度异常应及时进行本体吹灰,在吹灰时适当控制吹灰器的数量。
9.5.3.5. 经处理后如再热器温度仍无法控制,再热器金属壁温高报警后仍继续升高则应申请停炉;再热汽温升高至598℃,锅炉应MFT,否则应手动执行;再热汽温低应按汽机规程处理。
9.5.3.6. 对故障的燃烧器摆动执行机构、减温水阀门、炉前风门挡板、燃烧器应付检修处理。
9.6. 省煤器损坏
9.6.1. 现象:
9.6.1.1. 锅炉泄漏检测装置报警,凝器补水量增大;省煤器附近有异声,损坏严重时,炉外能听到明显的响声,省煤器灰斗不严密处冒汽、冒水。
9.6.1.2. 省煤器灰斗堵塞。
9.6.1.3. 损坏严重时,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给泵转速升高,燃水比明显失调,泄漏点后沿程温度升高,减温水调节门不正常开大。
9.6.1.4. 省煤器后两侧烟温偏差大,泄漏侧烟温降低;省煤器进、出口烟气差压增大。
9.6.1.5. 损坏严重时,炉膛压力升高或吸风机电流上升。
9.6.2. 原因:
9.6.2.1. 省煤器管材质存在缺陷或后期制造、安装对管材产生损伤。
9.6.2.2. 省煤器防磨瓦安装位置不正确、掉落过多、检修周期过长造成管壁磨损减薄爆管。
9.6.2.3. 给水品质长期不合格,造成管内结垢,管壁腐蚀。
9.6.2.4. 省煤器处发生再燃烧造成省煤器管超温损坏。
9.6.2.5. 省煤器吹灰器位置不正确,疏水未疏尽,吹损管壁。
9.6.3. 处理:
9.6.3.1. 停止锅炉吹灰,小心打开省煤器附近的检查门进行听诊,并进行仪表分析和参数的趋势分析。
9.6.3.2. 确认省煤器损坏,如泄漏不严重,给水流量能够满足机组负荷需要,各水冷壁金属温度不超温、分离器出口温度正常,则降低机组负荷和主汽压力、维持凝器水位正常,以防止损坏面积扩大及给泵、吸风机超负荷,维持短时间运行,并注意监视各受热面沿程温度,密切关注泄漏情况的发展,汇报总工程师并申请停炉。
9.6.3.3. 加强对给水、过热汽温自动调整的监视和控制,必要时切手动控制。
9.6.3.4. 如省煤器爆破,爆破点后工质温度急剧升高无法维持正常运行时,应立即手动MFT。
9.6.3.5. 停炉后,应保留一侧送、引风机运行,维持低风量(不大于15%BMCR)吹扫泄漏的汽水,待不再有汽水喷出后可停止送、引风机运行。
9.7. 水冷壁损坏
9.7.1. 现象:
9.7.1.1. 锅炉泄漏检测装置报警,凝器补水量增大;炉膛有异声,损坏严重时炉外能听到明显的响声;如水冷壁炉膛外泄漏能看到泄漏处冒汽、冒水。
9.7.1.2. 损坏严重时,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给泵转速升高,燃水比明显失调,泄漏点后沿程温度升高,过热器减温水调节门不正常开大,机组负荷降低。
9.7.1.3. 损坏严重时,炉膛压力升高、吸风机电流增大。
9.7.1.4. 燃烧不稳甚至熄火。
9.7.2. 原因:
9.7.2.1. 水冷壁管材质存在缺陷或后期制造、安装对管材产生损伤;
9.7.2.2. 给水品质长期不合格或局部热负荷过高,使水冷壁管内结垢严重,造成管材腐蚀减薄或超温爆管。
9.7.2.3. 部分水冷壁管内部存在杂物堵塞、水冷壁管缩孔不当、水冷壁管焊口错位、水动力工况不正常等原因造成管内质量流量低,喷燃器损坏、配风不合理、炉膛严重结焦等原因造成炉膛局部热负荷高,上述原因造成部分水冷壁内工质流量与管外热负荷不相适应,造成管壁超温爆管。
9.7.2.4. 炉膛内热负荷不均或水动力工况不正常造成水冷壁管间温差过大,炉膛膨胀受阻,锅炉冷却和升温速度过快造成应力撕裂水冷壁管。
9.7.2.5. 水冷壁吹灰器位置不正确,疏水未疏尽,吹损管壁。
9.7.2.6. 炉膛内大块焦渣脱落,砸坏水冷壁管或炉膛发生严重爆炸,使水冷壁管损坏。
9.7.3. 处理:
9.7.3.1. 停止锅炉吹灰,小心打开炉膛看火门听诊,并进行仪表分析和参数的趋势分析。
9.7.3.2. 确认水冷壁损坏,如泄漏不严重,给水流量能够满足机组负荷需要,各水冷壁金属温度不超温、分离器出口温度正常,水冷壁管间温差在允许范围,则降低机组负荷和主汽压力,以防止损坏面积扩大及给泵、吸风机超负荷、维持凝器水位正常,维持短时间运行,注意监视各受热面沿程温度和水冷壁金属温度,密切关注泄漏情况的发展,汇报总工程师并申请停炉。
9.7.3.3. 加强对给水和过热汽温自动调整的监视和控制,必要时切至手动控制。
9.7.3.4. 在水冷壁泄漏处增设围栏并悬挂标示牌,防止汽水喷出伤人。
9.7.3.5. 如水冷壁爆破,爆破点后工质温度急剧升高或水冷壁管间温度偏差超过允许值无法维持正常运行时,应立即手动MFT。
9.7.3.6. 停炉后,应保留一侧送、引风机运行,维持低风量(不大于15%BMCR)吹扫泄漏的汽水,待不再有汽水喷出后可停止送、引风机运行。
9.8. 过热器损坏
9.8.1. 现象:
9.8.1.1. 锅炉泄漏检测装置报警,凝器补水量增大;过热器附近有异声,损坏严重时炉外能听到明显的响声,从孔、门处向外喷烟气和蒸汽。
9.8.1.2. 损坏严重时,给水流量不正常地大于蒸汽流量,给泵转速升高,燃水比明显失调,泄漏点后沿程温度升高或减温水调节门不正常开大,主汽压力下降,机组负荷降低。
9.8.1.3. 过热器损坏侧烟温降低,两侧烟温偏差增大。
9.8.1.4. 损坏严重时,炉膛压力升高或吸风机电流上升。
9.8.1.5. 泄漏段过热器管壁温度偏差增大。
9.8.2. 原因:
9.8.2.1. 过热器管材质存在缺陷或后期制造、安装对管材产生损伤;
9.8.2.2. 过热器防磨瓦安装位置不正确、掉落过多、检修周期过长造成管壁磨损减薄爆管;
9.8.2.3. 蒸汽品质长期不合格,管内积盐造成管材长期超温爆管;
9.8.2.4. 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不合理造成炉膛热负荷不均或设计不当、部分吹灰器损坏,管屏积灰不一致、管屏间距支撑或管卡损坏造成管屏或部分管子出列过热器产生热偏差,部分过热器管长期超温爆管;
9.8.2.5. 过热器管内杂物堵塞或焊口错位造成通流量低,管材超温爆管;
9.8.2.6. 协调、过热器自动跟踪不良或过热器长期超温运行造成长期超温爆管;
9.8.2.7. 运行不当造成过热器进水或过热器严重超温造成短期超温爆管;
9.8.2.8. 过热器吹灰器位置不正确,疏水未疏尽,吹损管壁。
9.8.3. 处理:
9.8.3.1. 停止锅炉吹灰,小心打开过热器检查门进行听诊,并进行仪表分析和参数的趋势分析。
9.8.3.2. 确认过热器损坏,如泄漏不严重,泄漏点后沿程温度能维持正常运行,降低机组负荷和主汽压力,以防止损坏面积扩大及给泵、吸风机超负荷、维持凝器水位正常,维持短时间运行,注意监视各受热面沿程温度和泄漏段管壁温度,密切关注泄漏情况的发展,汇报总工程师并申请停炉。
9.8.3.3. 加强对给水和过热汽温自动调整的监视和控制,必要时切至手动控制。
9.8.3.4. 如过热器爆管,爆管点后温度急剧升高无法维持正常运行或相邻管壁温度超过允许温度,应立即手动MFT。
9.8.3.5. 在过热器泄漏不严重维持运行期间,在泄漏点人孔、检查孔处增设围栏并悬挂标示牌,防止蒸汽喷出伤人。
9.8.3.6. 停炉后,应保留一侧送、引风机运行,维持低风量(不大于15%BMCR)吹扫泄漏的汽水,待不再有汽水喷出后可停止送、引风机运行。
9.9. 再热器泄漏
9.9.1. 现象:
9.9.1.1. 锅炉泄漏检测装置报警,凝器补水量增大;过热器附近有异声,损坏严重时炉外能听到明显的响声,从孔、门处向外喷烟气和蒸汽。
9.9.1.2. 再热汽压力降低,机组负荷降低。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