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新矿物绝缘油中芳香碳的含量。
利用在1610cm-1的吸光度和烃类族分析(n-d-M)之间的关系,确定存在于芳环结构中的总碳原子的比例,由此关系中得到的换算因数可适用于分子量范围为290~500和芳碳含量在1.2~60%范围的油。
1.1 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在1610cm-1谱带的分辨率高于3cm-1。
1.2 吸收池:带有聚化钠池窗的可变或者固定程长的液体吸收池,其程长在0.1~0.5min(精确至±0.003mm或更好),最合适的程长取决于被测样品的芳香碳含量。程长可用《红外光谱手册》中叙述的任何方法测定。
2 试验步骤
2.1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调整好分光光度计。
2.2 将试油注满吸收池。
2.3 把吸收池装在仪器的正确位置上。
2.4 记录完整的红外光谱图,重复扫描三次以上。
2.5 从吸收峰的两个最低点作光谱曲线的切线,以它为基线来测量该吸收峰的光强度(见图C-
6-1-1)。
3 芳香碳含量
芳香碳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Cf--芳香碳含量,%;
L--吸收池程长,mm;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图C-6-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新矿物绝缘油中芳香烃的含量。
采用活性硅胶色谱柱将用正戌烷稀释的试油分离成饱和烃(石蜡烃和环烷烃)及极性化合物(芳香烃和硫、氧或氮化合物)两个馏分。芳香烃(及其它极性化合物)含量以重量百分数表示。
1.1 吸附注(见图C-6-2-1)。
1.2 真空泵。
1.3 量筒:50ml。
1.4 加热装置:水浴或油浴或能调节温度在50~100℃范围内的任何加热装置。
1.5 蒸馏装置(见图C-6-2-2)。
1.5.1 冷凝器:直流式。
1.5.2 蒸馏瓶:大于50ml。
1.5.3 玻璃三通(见图C-6-2-3),两种。
1.6 称量瓶:约20ml。
图C-6-2-1 玻璃吸附柱
2 试剂
2.1 硅胶:100~200目,用前称取10g在160℃的温度下活化8h。
2.2 正戌烷。
2.3 乙醚。
3 试验步骤
3.1 在清洁、干燥的玻璃吸附柱下端塞一团脱脂棉,以防吸附剂流失。硅胶活化后不等冷却立即倒入柱中,并轻敲柱子使硅胶均匀填实。在硅胶上面放一小团脱脂棉。
3.2 称取试油0.5~1g(准确至0.0002g)置于20ml称量瓶中,并用5ml正戌烷稀释。
3.3 先用约10ml正戌烷倒入柱中,在溶剂的液面刚达到吸附剂的顶面时,加入稀释好的试油。再用少许正戌烷清洗称量瓶数次,并加入柱中。当稀释的试油全部流入硅胶时,再加入10ml正戌烷洗提(切勿让柱内液体流干或硅胶露出液面)。当溶剂的液面即将下降到吸附剂的表面前,再加入13~18ml正戌烷(正戌烷总用量38~43ml)。
3.4 从加入稀释试油起即开始收集馏分,按馏分洗脱方法,将洗提出的第一个饱和烃馏分收集在预先恒重(准至0.0002g)的蒸馏瓶里(为馏分b)。
图C-6-2-2 蒸馏装置示意
1-蒸馏瓶;2-三通(接真空泵);3-三通;4-冷凝器;5-接受瓶;6-恒温水浴;7-玻璃磨口温度计
3.5 第一个泡和烃馏分收集约30ml时,用下述方法确定饱和烃和极性化合物(即芳香烃)的切割点。
3.5.1 取一滴洗出液滴在定量滤纸上,让溶剂挥发,如果饱和烃已全部被洗掉,用透射光应看不见纸上有油的痕迹。
图C-6-2-3 蒸馏装置各部件加工图
(1)蒸馏瓶;(2)玻璃三通(接真空泵);(3)玻璃三通;(4)玻璃塞
3.5.2 每收集约2ml洗出液,应重复测定一次,直至洗出液在滤纸上不再留下油痕迹为止(次数不能过多,量不宜大)。
3.6 用50ml乙醚洗提仍吸附在柱内硅胶中的芳香烃和其它极性化合物。并把洗出的第二个馏分收集在预先恒重(准确至0.0002g)的蒸馏瓶内(为馏分f)。
3.7 将馏分b和馏分f分别蒸发。先在50℃下蒸发至无溶剂为止。最后在真空状态(残压小于266.6Pa)和100℃下保持一段时间,以便把溶剂全部脱除。
3.8 称量两个残留物的总重量(准确至0.0002g)。并要求两个残留物的总重量(b+f)为试油起始重量的98~102%(即回收率)。
4 计算
芳香烃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X--芳香烃含量,%;
f--芳香烃的重量,g;
b--饱和烃的重量,g。
5 精密度
平行测定两个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芳香烃含量,%, 小于10 大于或等10
重复性, % 5 5
再现性, % 20 14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