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
贾汪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运行中的问题及处理 |
刘义成 (贾汪发电厂,江苏 徐州 221011) |
摘要: 针对贾汪发电厂1、2号循环流化床机组调试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如给煤系统滞煤堵煤、耐磨耐火浇注料脱落、非金属膨胀节烧损及锅炉排烟温度超过设计值等现象,反映出了循环流化床目前的运行可靠率还较低,需要设计、制造、调试、运行共同解决。 |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问题;处理 |
1 概况
1.1 非金属膨胀节
江苏苏源贾汪发电有限公司有4×135 MW 循环流化床机组,1、2号机组分别于2004年3月17日和6月22日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到7月31日止, 1、2号机组分别累计运行2 796、768h,平均带负荷率分别大于87%、90%,最低断油稳燃负荷分别为38、40 MW,飞灰含碳量小于3%,底渣含碳量小于1%,冷渣器能满足锅炉满负荷断续、连续排渣的要求,运行工况及技术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但在调试及运行中暴露出给煤系统滞煤堵煤、耐磨耐火浇注料脱落、非金属膨胀节烧损及锅炉排烟温度超过设计值等现象。
440 t/h超高压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制造,它采用单汽包、自然循环、一次中间再热、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自平衡通风U型回料阀给煤、半露天布置方式,配上海汽轮机厂135 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
锅炉由炉膛、高温绝热旋风分离器、自平衡U型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床上4只油枪、床下2只油枪,采用联合点火的启动方式,冷渣器采用意大利马伽蒂公司生产的空气冷却式钢带式冷渣器。炉膛内的蒸发受热面采用膜式水冷壁,上部布置了双面水冷壁,燃烧室内布置了屏式Ⅱ级过热器和屏式热段再热器。炉膛底部倾斜布置水冷布风板,采用大直径钟罩式风帽。尾部烟道布置了Ⅲ级、Ⅰ级过热器、冷段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受热面。配风采用分级配风方式,分别由各自的风机供风,一次风由布风板底部送入,二次风位于燃烧室密相区内分为上、中、下三级;给煤机密封风由二次风机出口引出,落煤管密封风;石灰石输送风均由二次风经空气预热器后供给。
输煤系统中原煤经一级筛分、一级破碎后进入原煤仓、计量称重式给煤机、埋刮板给煤机、埋刮板给煤机、落煤口进入燃烧室。系统设计2条给煤线,采用后墙给煤、前墙底部连续排渣方式。
1.2 耐磨耐火浇注料烧损坍塌
电厂设计煤种为塘庄煤和旗山煤混煤,校核煤种为夏桥筛选混煤。煤质分析见表1,床料粒度分布要求见表2。
表1 煤质分析
名称
|
数值
| ||
设计煤种
|
校核煤种
|
实际煤种
| |
灰分Aar/%
|
17.17
|
22.77
|
27~35
|
挥发分Vdaf/%
|
30.80
|
40.72
|
22~27
|
硫 分St,ad/%
|
1.6
|
2.0
|
0.6~0.8
|
低位发热量Qnet,ar/kcal/kg
|
5808
|
5304
|
4500~5000 |
注:煤的最大允许入炉粒径≤6 mm,d50=1.8mm,d<600μm不大于20%。
表2 床料粒度分布要求
粒度/mm
|
<0.2
|
0.2~1
|
1~3
|
3~5
|
5~8
|
8~10
|
>10
|
设计值/%
|
10
|
25
|
40
|
20
|
4
|
1
|
0
|
实际值/%
|
33
|
16
|
27
|
14
|
4
|
2
|
7 |
2 调试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和处理的措施
2.1 非金属膨胀节
1号机组2号水冷风室与床下启动燃烧器连接处的2只非金属膨胀节及3、4号回料腿处非金属膨胀节着火、烧坏。通过解体检查发现:外层蒙皮密封大部分烧坏,填料层、不锈钢丝网、隔热防尘层等部分下落,隔热保温料已经烧焦、发黄;膨胀节环板外壁上的固定栽丝未按设计要求固定隔热层;内壁浇注料部分开裂、脱落,内壁托板变形、脱落。其原因:①设计时隔热密封件膨胀量偏小,热膨胀时拉开;②由于制造安装时固定栽丝未全部把好,导致启动投运时膨胀部分脱落,造成烟气外窜,引起隔热层长期过热、超过设定温度;③内壁耐磨耐火浇注料部分脱落,造成热烟气传热至隔热、密封层,长期过热、超温;④运行工况变化时,水冷风室压力升高,导致蒙皮工作压力接近其设计压力,甚至超过其设计压力而损坏外层蒙皮。处理措施如下:
(1) 非金属膨胀节上、下法兰间距为570 mm,设计膨胀间隙为100 mm,实际约100~120mm,而隔热层及不锈钢丝网宽度仅为630 mm、蒙皮宽650 mm。后分别加宽50 mm,保证膨胀裕量;并将外层蒙皮与法兰连接处用40 mm×5 mm的扁铁做成护环,加强蒙皮的密封强度。
(2) 浇注料受热后产生裂缝,受自身重力影响裂缝变大并发展到整个工作面,固定销钉断裂引起大片浇注料脱落。采取的办法是:针对浇注料裂缝、脱落部位,将膨胀节环形板内壁下部0.5 m高的浇注料全部打掉,采用快速可塑浇注料进行浇注、保养后投入使用。
(3) 膨胀节环形钢板下部内侧面不锈钢Y型固定销钉原来间距为200 mm,交错布置,间隙偏大,销钉固定强度不够。经与保温材料厂协商,在考虑外钢板与浇注料膨胀间隙的同时,缩小销钉间距,改为180 mm,加大了销钉的固定力度,解决了部分浇注料脱落的问题。
(4) 膨胀节内壁下部的不锈钢托板脱落变形。该托板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浇注料施工时防止浇注料脱落,起到支撑作用,但运行中由于浇注料与膨胀节钢板间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使托板变形、部分开焊、甚至全部脱落。采取将托板焊接部位打坡口、双面焊接并在托板底部周围加焊支撑钢板的方法,解决了托板脱落的问题。
(5) 水冷风室压力设计高限值为25 kPa,蒙皮设计工作压力为20 kPa,满负荷时正常运行压力值约18 kPa。特别是当床压波动高于正常范围时,运行中控制水冷风室压力<20 kPa,要及时调整风量、加大排渣量,维持床压在正常范围内,禁止水冷风室压力超过报警值。
(6) 加强对非金属膨胀节的巡视、检查与保护,定期对膨胀节蒙皮外壁温度进行测量;隔热、密封层进行更换时,要严格按照更换工艺要求,保证隔热层的安装质量;特别是在进行检修工作时,对可能造成蒙皮损坏或外表面划伤的工作时,要加强做好对蒙皮的保护工作,必要时加装铁皮防护套,避免外力的损伤。
2.2 耐磨耐火浇注料烧损坍塌
1号炉低温烘炉期间,1号床下启动燃烧器点火风道内壁耐磨耐火浇注料烧损坍塌,烧损部位位于风道燃烧器锥体出口管段,截面中心线以上,角度约150°,宽度约400 mm。其原因:①由于风道壁温测点不准,造成运行人员误判断;②配风不当、风量偏低。解决办法:在风道内加装烟气测温点作为监测的依据,加强对配风的调整,控制风道燃烧器的烟气温度在900℃以内,严禁超温。
2.3 床料高温结焦
高温烘炉冲管阶段,后墙左侧、前墙右侧床上1、3号枪出口处床料结焦。锅炉点火前床料静高700 mm,床上油枪倾斜安装,布置在中二次风喷嘴内,位于布风板上方3.1 m处,燃烧风、助燃风配比不当,风量偏小,造成床上1、3号油枪出口处局部超温,床料高温结焦。烘炉停运后,将床料运出进行筛分,在高温烘炉期间增大风量、合理配风,同时控制床温在规定许可范围内。
2.4 水冷壁管泄漏
中墙水冷壁上联箱,从前墙往后墙数第二根水冷壁管在机组停运中收缩不好而撕裂。密封焊接质量不好,已更换管道及密封盒。
2.5 2号锅炉床温偏高
床温偏高超过设计值也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2号机组整套启动前,床压为5 kPa,偏低。试运期间,在调试中采用投入2只床下油枪、4只床上油枪控制主汽温度、压力的方法进行试验。由于床压低、床料量偏少、长时间未投煤助燃,床料中大部分较细颗粒已随烟气带走,剩余较粗的颗粒,因床料粒度偏大使分布特性偏离设计值,因内、外物料循环量减少而降低了内、外循环的效果,导致密相区床中下部床层压力偏高、床料蓄热量较大,床温居高不下且超过设计值较多。
部分调试项目完成后,在投煤过程中要延长各负荷点的稳定燃烧时间,控制燃煤粒度、稳定给煤量、加大石灰石添加量、加大排渣量、运行中进行床料置换,维持床压范围、控制床温在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调整,床温有所下降,但效果不太明显,当锅炉满负荷时,床温高达947℃。整套启动完成72 h+24 h满负荷运行后,停炉进行床料筛分、更换;再次启动后,床温即可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满负荷时床温在900℃左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6 输煤系统设备堵煤、煤仓滞煤
采用两条给煤线,后墙给煤方式,称重给煤机倾斜安装,倾斜度为13°、长度28 m。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堵煤、滞煤现象,造成给煤线中断,主要原因是煤中矸石较多、杂物较多。
(1) 滚轴筛、清扫链。积煤堵塞、卡涩,电机过载、保护动作,原因是煤中矸石等杂物造成,目前在各皮带落煤口处加装隔栏,用以收集原煤中的杂物等,定期清理,起到了一定效果。
(2) 碎煤机。锤击式碎煤机锤头磨损较快,碎煤机过载产生保护动作,开关跳闸。主要是煤中矸石较多,目前采取人工清理办法,尽量减少煤中的矸石数量。
(3) 煤仓中部下层经常积煤、滞煤,形成拱形搭桥。扩大原煤仓的落煤口,接口尺寸由630mm×630 mm扩大为1600mm×630 mm,形状为方形大小头锥台;插板阀上部加装振动器;煤仓内部内衬高分子密度板;在煤仓下部手动插板门上部加装捣煤孔,运行中定期疏通、清理煤仓。改造后滞煤次数有所减少,但煤中水分大而造成的滞煤现象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4) 称重给煤机。前、后端部积煤、堵煤,当积煤突然下落,容易造成皮带跑偏、打滑;堵煤、断煤信号采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灵敏度高易误发信号;托辊密封不好、容易卡涩;计量偏差较大;清扫链托板偏窄、链条跑偏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采取如下措施:在落煤口下部的皮带下方增加托辊数量,原来托辊间隙为200 mm,缩小为150 mm,减少落煤对皮带的冲击力;定期巡视、检查、调整皮带张紧装置,确保皮带具有合适的张紧力;在称重给煤机落煤口处增加一个堵煤触点,对测取的2个热工信号进行比较,增强信号报警的准确性;更换密封性较好的托辊、导向辊,防止皮带跑偏、打滑,同时也提高了计量的准确性;清扫链托板两侧各加宽50 mm,防止清扫链跑偏、卡涩;增装链码校验装置,定期进行校验,提高计量装置的准确性。
(5) 埋刮板给煤机。运行中由于杂物缠绕在链轮、链条、落煤口处,造成给煤机卡涩、落煤口堵塞等现象。采取的办法是在皮带上多处安装爪型抓手,清理煤中杂物,尽量防止杂物进入给煤机。
(6) 取消了旋转密封给料阀,更换为手动插板阀,增加了运行人员调整的难度。由于燃煤中的杂物、矸石等容易造成旋转密封给料阀堵塞,因此根据同类电厂的应用情况,取消了旋转密封给料阀,增装手动插板门,同时在回料管上加装一路密封风,密封风引自一次冷风。该手动插板门有2个作用:①用来调节埋刮板给煤机下部两个落煤口的给煤量;②用来将燃烧室内与回料腿隔离,防止烟气返窜,便于运行中检修单条给煤线。运行中当负荷工况变化时该阀调节频繁,前、后落煤口的煤量较难控制,特别是当负荷急剧变化或给煤线故障、煤仓滞煤时尤为突出。而且单侧给煤时,容易造成床温偏差、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两侧烟温偏差、汽温偏差等,需要运行人员及时调整负荷、风量、单条给煤线的给煤量,减小床温偏差、维持床温在规定的范围内,增加了调整的难度。计划从国外进口旋转密封给料阀,先在3号锅炉的给煤系统上试用。
2.7 冷渣器冷却风机的磨损
1号机组完成72 h+24 h整套满负荷试运行后,在一、二期工程公用系统进行搭接,停机检查发现1号炉冷却风机转子叶片根部焊接部位、前板部分磨穿;2号炉转子叶片根部焊接部位磨去约1 mm厚的槽沟。经与厂家技术人员研究,厂家未考虑到转子的工作环境,按照常规工作环境进行设计,未使用较高硬度钢材,而且仅将转子叶片进行了防磨处理、防磨层厚度约为1 mm。壳体出口切圆处磨损,风机渐开线设计不合理,现正与生产厂家联系,对该风机渐开线进行复核、改造。采取措施:①将3号机组的转子进行防磨处理、更换,满足机组运行要求。②现场提取床料样品,化验其硬度,重新设计时充分考虑转子工作环境,提高设计裕度及材质硬度等级,防磨厚度加大至4 mm。③缩短冷渣器尾部放灰周期,由每天一次改为每班一次,减少冷却风机进口热风中的床料量,降低热风中的床料浓度。
2.8 排烟温度超过设计值
1、2号锅炉排烟温度设计值为140 ℃,调试期间满负荷时排烟温度为178~183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排烟温度升高至190 ℃,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通过现场调试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蒸发受热面不足,过热器或再热器受热面过大。需要对燃烧室及尾部受热面的面积进行复算。根据复算结果,再考虑改造方案。
(2) 烟气量偏大。设计的总烟气量为426 520 Nm3/h,实际运行中的总烟气量约为44.8万Nm3/h。其中,一次风为20.5万Nm3/h,二次风为21.2万 Nm3/h,返料风为0.6万Nm3/h,冷渣器冷却风为2.5万Nm3/h,实际运行中总风量稍大于设计总风量。
(3) 煤中矸石和大颗粒物料多,循环物料的浓度偏离设计值:①给煤粒度分布不符合设计要求,内外物料循环量偏少,循环浓度小于设计值,不能达到内外循环设计的效果。②为满足流化的效果,必须增加流化风量,导致烟气量增加。③粒度较细的燃煤床料的混合物在燃烧室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造成飞灰量偏大;原来设计飞灰与灰渣的比例为6∶4,而实际运行中比例为8∶2,导致大量烟气从尾部烟道流过。④底部下层床压偏高,中、上层床压偏低,三层床压搭配不合理,影响了燃烧室内物料的分布流化效果。上述4个因素均影响了炉膛的传热效果。
(4) 正常运行中给煤量大于设计值。设计给煤量为56 t/h,实际运行时给煤量为65~70 t/h,炉内的单位物料循环浓度低于设计值,造成蒸发受热面产生饱和蒸汽的能力下降,要达到满负荷135 MW,必须增加燃料量和风量,导致烟气量增大、飞灰量增加。
(5) 吹灰装置效果不好,每次吹灰后排烟温度值降低较少,效果不明显。现场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定期调整滚轴筛频率、转速,调整碎煤机转速,控制给煤粒度分布,使给煤粒度分布基本符合设计值。②控制煤中粒度分布,严格控制给煤粒度>10 mm的煤粒进入煤仓,同时调整返料腿流化风、输送风,控制炉内、外物料的循环量,减少飞灰在剩余物中的比例,维持飞灰、底渣的设计比例。③控制煤中石块的数量,保证炉内床料的流化状态。④连续、少量投入石灰石给料量。⑤根据煤质情况,加强运行中对床料的置换,少量多次断续排渣或加大连续排渣量。⑥加强对尾部烟道的吹扫次数。⑦在运行中可通过水冷风室和炉膛出口压差来判断床料高低,或用上部床压和炉膛出口压差值来控制床料高度。维持满负荷时平均床压在8.5~9 kPa的范围内。
2.9 煤质影响稳定燃烧
1号机组满负荷正常运行时,床层高度、配风、氧量、给煤量、排渣量等均正常。短时间内发现床压波动大、床压持续上升,高至16.5 kPa,此时床压高于正常范围近一倍,遮住了火检信号的检测范围,导致火检信号检测不到或时有时无,造成燃烧不稳。紧急减少给煤量、降负荷、投油助燃、加大排渣量,一次风量保持不变、维持物料正常流化,床温急剧下降,后床压又突然下降至5.4 kPa,波动较大,此后趋于稳定。事后通过分析认为主要是煤质差造成。煤质差、灰分大、发热量低,干燥基挥发分低至<10%,锅炉满负荷运行时给煤量为75~80 t/h,床压突然增高、炉膛负压波动较大、水冷风室压力增大至20 kPa。
2.10 燃烧室未燃带过渡区水冷壁管护管磨损
1号炉投入商业运行后,于6月24日停运,进行一、二期公用系统搭接,进入燃烧室检查发现:
(1) 密相区上部水冷壁管护板和鳍片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现象,后墙主要部位在落煤管上部较为普遍、后墙从固定端角落区域3根水冷壁护板已经磨掉,露出水冷壁管,其他部位的护板和鳍片存在不同的磨损。全面仔细地检查了护板,并且进行了壁厚测量,对已经磨掉的护板进行了更换,建立了水冷壁管测试记录。
(2) 密相区下层压力、温度测点保护套管已经磨穿,中层磨损较重、上层磨损较轻,中、下层压力、温度测点全部更换。
(3) 下层二次风口、中层二次风口喷嘴处浇注料磨损、脱落严重,检修时用快塑浇注料进行修补。二次风喷嘴变形,分析认为主要是该处风量偏低所至,运行中要加大下层二次风量。
(4) 8只风帽脱落、磨穿,造成床料由燃烧室下落至水冷风室、点火风道。将燃烧室内风帽进行全面检查、疏通,更换脱落、磨穿的风帽。
3 结束语
贾汪发电有限公司4×135MW循环流化床工程一期工程1、2号机组在调试、运行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与同类机组暴露的问题相似,CFB锅炉燃烧室浇注料、受热面磨损的问题要密切加以注意,对磨损设备及其部位进行认真地检查,总结其磨损规律、进行计划检修,定期更换,使机组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甄长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