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进行脱硅入口蒸汽管道改造,目的是降低脱硅管线阻力,提高供汽质量,满足50万吨氧化铝生产需要;同时使通过降低汽机背压提高发电量成为可能。改造后的运行实践表明,此项改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脱硅;蒸汽管道;改造
1 改造原因
中铝现有脱硅蒸汽管路长约 1400米,一直双管并列运行,在用汽负荷80t/h左右时,管路总压力损失超过0.1Mpa,常使1#机被迫高背压运行(设计供汽压力为0.98 Mpa,实际运行汽机背压调至1.1 Mpa以上),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如果向生产50万吨氧化铝迈进,预期脱硅用汽负荷平均为105 t/h,那末管路总压力损失不会低于0.15Mpa,合格供汽将极为困难。
考察整个脱硅管路阻力损失,我们特别注意到203、204#门至缓冲罐区间的20米设计只有单管路,并且管径只有Ф377×9,低于脱硅双管线的Ф426×9,这就使得蒸汽流通面积由0.26m2骤减为0.1 m2 ,蒸汽流速骤然增加2.6倍,形成瓶颈现象,造成了极大的阻力损失(流体力学阻力计算公式中,阻力的大小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据初步计算,此段阻力损失约占脱硅全路阻力损失的40%,实际运行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对此段管道进行减少阻力的改造势在必行。
2 改造方案
根据流体力学有关阻力计算公式,本着减少阻力的目的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如下改造方案:204#门至缓冲罐区间20米Ф377×9的管道不变,去掉所带闸阀,新增203#门至缓冲罐区间一条Ф426×9的管道(带逆止阀)。改造前后管路对比示意图如下。
3、改造前后阻力情况对比
3.1计算结果的对比
脱硅入口203、204#门至缓冲罐区间阻力由沿程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构成。具体计算依据参考资料1,计算过程略,我们推导出改造前后阻力ΔP—流量D关系式,下表1对比列出计算结果:
表1: 单位:ΔP Mpa; D T/h
状态 |
改造前 |
改造后 |
ΔP—D关系式 |
ΔP=11.3D2×10-6 |
ΔP=2.16D2×10-6 |
举例 |
D=70T/h时
D=85T/h时
D=100T/h时 |
ΔP=0.055 |
ΔP=0.011 |
ΔP=0.082 |
ΔP=0.016 |
ΔP=0.113 |
ΔP=0.022 |
改造后的阻力约为改造前的19.1%。
3.2实际运行的对比
利用2000年停汽检修的机会,脱硅入口203、204#门至缓冲罐区间管道进行了改造。脱硅管道改造前后的实际运行阻力与理论计算阻力相当接近。如在流量为85T/h时,表测实际阻力值仅为0.02Mpa,计算值为0.016Mpa,均比改造前(实际阻力0.085Mpa,理论计算0.082Mpa)大大降低。这意味着汽轮机可至少降低0.05Mpa的背压运行,同时表明建立在科学论证与计算基础上的此项管道改造是成功的。■
[主要参考资料]
1、 流体力学,江宏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