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锅炉专业 > 详细内容
绥中发电厂800WM超临界燃煤锅炉技术
发布时间:2011/4/12  阅读次数:2133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绥中发电厂800WM超临界燃煤锅炉技术
作者:邹海峰 李志山 刘忠起 阎洪勇 张元良 王磊   
单位: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针对绥中电厂锅炉设备在近几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阐述了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俄罗斯生产的800WM超临界燃煤锅炉从认识、掌握、改造、驾驭的全过程,为我国电力工业吸收掌握进口大机组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800MW锅炉设备 四管漏泄 运行调整
1 锅炉设备概况
绥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是由俄罗斯塔干罗格锅炉厂生产的ПП-2650-25-545KT超临界中间再热直流锅炉,其结构特点为单炉膛、全悬吊、“T”型布置及全气密式密封鳍片水冷壁结构。两对流竖井外侧墙中心线距离48340mm,前后墙中心线距离30986mm,顶棚水冷壁标高81000mm,炉顶板梁上部标高97800mm。
每台锅炉分两个流道,其水冷壁为多次串联垂直上升式,分上、下辐射区,从而构成水冷壁的四个流程,水冷壁管是Φ32×6×46mm的12Cr1MoV合金管构成,在炉膛上部出口部分顺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鳃管、屏式过热器Ⅰ、Ⅱ、Ⅲ,费斯顿管Ⅰ、对流过热器、费斯顿管Ⅱ,高温再热器,费斯顿管Ⅲ,在对流竖井内依次布置是:480根省煤器辅助悬吊管,低温再热器,省煤器。
额定蒸发量:2650t/h ; 再热蒸汽流量:2151.5t/h
主蒸汽温度: 545℃ ; 主蒸汽压力: 25.01MPa
再热器入口压力:3.86MPa ; 再热器入口温度: 283℃
再热器出口压力:3.62MPa ; 再热器出口温度: 545℃
给水温度:277℃ ; 排烟温度:134℃
热风温度:320℃ ; 锅炉效率:92.3%
2 设备试运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2.1 燃烧器烧损
锅炉吹管结束后遇到的第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燃烧器烧损。因燃烧器烧损问题共延误启机约40天。1999年12月14日18:03因#6喷燃器着火锅炉停炉。对#6喷燃器隔离后机组再次启动,1999年12月16日16:39因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停机。停机后检查发现除#6喷燃器外,#27、33喷燃器一次风蜗壳烧损,另外大部分喷燃器喷口变形,旋流片烧损。通过分析检查,燃烧器烧损的主要原因如下:a.俄规程规定在70%负荷以上时启动烟气再循环风机,在烟气再循环风机停运时由于烟气回流且烟风挡板不严造成火焰回流烧损喷燃器。b.油枪根部配风不足,导致火焰延伸不到炉膛内。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点火时即启动烟气再循环风机,保证烟气再循环风机出口为正压,防止烟气经再循环烟道回流。b.任何时候均保证各喷燃器中心风压大于0.4KPa。c.油枪点火时通入一次风以补充中心风的不足。d.燃烧器蜗壳加装壁温测点,运行中加强监视。
2000年3月7日因#39喷燃器着火锅炉停炉。本次喷燃器烧损的直接原因为二级煤粉分配挡板运行中改变了位置,导致#39喷燃器供入一次风量下降。针对燃烧器烧损现象,首先我们对所有二级分配器进行了检查,并重新进行了一次风调平工作。为防止分配挡板移位,采用焊接的方法将其固定,其次通过管道阻力计算重新确定了磨煤机运行中风量不低于8.5×104Nm3/h,一次风速由16~18m/s全部提至18m/s以上。通过运行观察及利用停用时间抽查,燃烧器运行正常。
2.2 锅炉费1管爆破
燃烧器烧损问题解决后锅炉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锅炉费1管爆破。费1管的作用是悬吊锅炉两侧墙水冷壁,其管径较粗(Ф89×14)。#1炉在2000年3月30日、4月20日、5月9日共发生三次费1管爆破事故。因锅炉费1管爆破共延误启机时间约2个月。经过分析中方人员认为费1管爆破的主要原因是锅炉设计缺陷,即在多根并列费1管间流量不均,而费1管流速低、所处烟温高,管内工质又处在大比热区,由于流量不均造成部分管子超温最终爆管。刚开始专家不承认费1管爆破是锅炉设计原因,俄方曾提出将锅炉点火流量增加到40%额定流量并进行给水流量扰动试验,但我方认为从几次爆管情况看即使锅炉点火流量增加到40%额定流量仍有可能出现费1超温现象,而且锅炉点火流量增加将增加很多启动损失。按俄专家建议在费1管炉内及炉外加装壁温测点,而且割除两侧中间费1管共8根。在5月30日再次启动中,由于费1管超温(达590℃)锅炉手动停炉。最终俄方承认由于设计问题造成费1管靠近中间部位管流量低,传热恶化壁温升高造成爆破。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塔干罗格锅炉厂经过重新计算,在费1管入口处加装了Φ30(Φ32)节流圈,运行数据表明加装节流圈后解决了锅炉启动中费1爆管问题。
3 生产阶段设备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锅炉设备从1999年投产以来,四管曾多次发生漏泄,严重影响机组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绥电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有关专家一起针对发现的问题科学地分析,积极的探索解决方案并逐步实施,先后解决了“四管”漏泄的诸多问题,为保证机组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3.1 锅炉水冷壁四角漏泄
绥中电厂一期两台8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炉膛四角水冷壁自投产以来先后共发生9次漏泄,经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原俄罗斯设计的炉膛四角附加鳍片过宽,在运行时鳍片中部得不道充分冷却,致使角部鳍片热应力过大,致使鳍片在搭接应力集中点处产生横向裂纹,然后裂纹逐渐发展至水冷壁母材,最终导致锅炉四角水冷壁的漏泄。现在通过绥中电厂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分析研究并制定了锅炉四角改造方案:方案主要采用美国程序ANSYS对我厂原角部水冷壁结构以及改造后结构进行温度场比较分析。此计算模型建立在下列基础上:(1)水冷壁角部尺寸有现绥电#1锅炉实际尺寸与改进后尺寸;(2)炉膛烟气温度都取1000℃,与水冷壁表面进行热交换;(3)水冷壁背火面都按绝热边界条件处理;(4)水冷壁内部介质温度取410℃设定。通过计算模型比较两种不同结构在相同的环境中,温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俄罗斯设计的构造温度场不合理,角部鳍片中部因无介质冷却,比正常的水冷壁管高出近120℃,并且长期作用。改进后的角部水冷壁为切角管屏布置,改进后的角部两根水冷壁按切角(近45℃)相连,管间距明显降低(原设计管间鳍片尺寸为14mm,改进后为10.5mm),由于改进后减少了管屏间鳍片的宽度,改善了鳍片的冷却效果,大幅度的减少了热偏差,温度场显示结果发现:改后的鳍片温度与其他区域的鳍片温度分布相同,基本不存在热偏差,改进后的构造降低了热应力(见附图1)。此方案在2004年#1机组大修中实施,预测改造后能够彻底地消除水冷壁四角漏泄,保证机组的稳定运行,减少机组的非停次数。
图1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