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化学清洗系统的设计、安装
化学清洗系统的设计,应根据设备结构热力系统和清洗方式来确定。一般汽包炉循环清洗的系统示意图可参考图3—1。直流炉若采用循环清洗,清洗范围为高、低压系统、炉本体及高温过热器时,清洗系统可参考图3-2-A;清洗范围为高、低压给水系统及炉本体时,清洗系统可参考图3-2-C,清洗系统为高、低压给水系统、炉本体、高温过热器及再热器时,清洗系统可参考图3-2-B。直流炉若采用氢氟酸开路清洗,清洗范围为高、低压给水系统、炉本体、高温过热器时,清洗系统可参考图3-3-A;清洗范围为高、低压给水系统、炉本体及高温过热器时,清洗系统可参考图3-3-B。
清洗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水、热源应充足,电源应安全可靠。各回路的流速,应力求均匀。清洗系统应尽量简化,便于操作,并能合理、有效地处理清洗废液。
为保证清洗泵连续可靠运行,清洗泵应耐腐蚀并需设置备用泵。用普通清水泵作清洗泵时,泵壳及叶轮可涂防腐涂料,或耐酸漆。要外加压力密封水,以确保轴封严密,盘根处应加装浸油石墨盘根,或聚四氟乙烯盘根等。
酸洗过程中不允许采用炉膛点方式加热,以防爆炸和产生局部过热。一般采用表面式或混合式加热器加热清洗液。混合式加热器构造图可参考附件A。
冲洗时,水流速应达到清洗流速的一倍以上。一般可采用清洗泵进行冲洗。直流炉可用清洗泵、给水泵或凝升泵进行冲洗。
加酸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清洗回路充满水后,先进行循环,然后用浓酸泵或酸喷射器向清洗回路加入浓酸,边循环,边配酸。在溶液箱内配成一定浓度的稀酸,再用清洗泵送入清洗系统。
采用开路酸洗时,将浓酸按一定比例用剂量泵打入正在运转的给水泵出口或清洗泵出口。
清洗系统的划分按下列要求进行:
应避免将炉前系统的脏物带入锅炉本体和过热器。一般应将锅炉分为炉前系统、炉本体和汽系统三个系统进行清洗。
应使每个回路具有相差不多的通流截面或流速。
清洗系统的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安装临时系统时,管道内不得有砂石和其他杂物。水平敷设的临时管道,朝排水方向的倾斜度不得小于1/200。应按永久管道的质量要求,检查临时管道的焊接质量。焊按部位应位于易观察之处,焊口不宜靠近重要设备。
所有阀门在安装前,必须研磨。更换格兰填料,并进行水压试验。所有的阀门压力等级必须高于清洗时相应的压力等级。阀门本身不得带有铜部件。阀门及法兰填料,应采用耐酸、碱的防蚀材料。
清洗泵入口侧(或酸箱出口)应安装滤网,滤网孔径应小于5mm,有效通流截面应大于入口管截面积的3倍。安装泵进、出口管道时,应考虑热膨胀补偿措施,不使水泵受过大的推力。
清洗箱的标高及液位应能满足清洗泵的吸入高度(清洗箱出口至泵的吸入口位差至少应有2m),以防泵抽空。清洗泵轴瓦应加强冷却。
化学清洗时,可在汽包上设临时液位计及液位报警讯号。根据循环流速的要求,在汽包下降管口,点焊节流孔板,并将汽包放水管加高。
锅炉顶部及清洗箱顶部,应设有排氢管,并应有足够的通流截面。
临时系统中安装的温度、压力、流量表计及分析仪表,应经校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不耐腐蚀的表计,应采取隔绝清洗液的措施。
临时设置的药箱,不宜布置在电缆沟附近。通道上的临时管道要设临时便桥。清洗现场的道路平整、畅通,并有良好的照明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