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床温下降、燃烧不稳时及时投油助燃。
(4) 联系除灰值班员根据烟气湿度、排烟温度情况及时退出除尘器运行.
2、 若水冷壁严重爆管,发生MFT或加强进水后难以维持汽包水位时应紧急停炉。
(1) 保留一台引风机运行,消除炉内蒸汽和烟气。
(2) 停炉后,及时联系除灰值班员退出除尘器运行。
(3) 停炉后,继续上水维持水位,如给水耗量太大、水位维持困难停止上水。
(4) 将空域器下部灰斗存灰清除,尽量将炉内床料排出炉膛。
(5) 待炉内蒸汽基本消失后,停运引风机,使烟道自然通风。
(6) 其余操作按正常停炉进行。
第十一节 省煤器爆管
7.11.1 现象:
1、 炉管泄漏报警装置发出报警。
2、 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蒸汽流量,严重时,汽包水位下降。
3、 炉膛负压减少或变正,引风机电流增大。
4、 泄漏处有异常声音或炉墙不严处有冒汽、潮湿现象,下部烟道漏水。
5、 泄漏、爆管处以后的烟气温度降低,两侧烟温偏差大,热风温度降低。
6、 飞灰潮湿,烟囱冒白汽。
7.11.2 原因:
1、 给水品质不合格,造成管内结垢、腐蚀。
2、 给水温度、流量经常大幅度变化。
3、 管材质量不合格或焊接质量差。
4、 飞灰磨损。
5、 管子被杂物堵塞或烟道再燃烧,引起管子过热。
6、 吹灰不当或吹灰器故障。
7、 启、停炉时,省煤器再循环门使用不当。
7.11.3 处理:
1、 汇报值长,查明泄漏位置,请示尽快停炉。
2、 将给水自动改为手动,加大给水,维持正常水位。
3、 如可以维持水位,允许短时低负荷运行。
4、 联系除灰值班员根据烟气湿度、排烟温度情况及时退出除尘器运行.
5、 如严重爆管,难以维持汽包水位,应紧急停炉。
6、 停炉后,保留一台引风机运行,待烟道内烟气及蒸汽基本消失后停止。
7、 停炉后为保持汽包水位,禁止开启省煤器再循环。
第十二节 过热器爆管
7.12.1 现象:
1、 过热器爆管处有漏汽声,炉管泄漏装置发出报警。
2、 汽压下降,蒸汽流量不正常地小于给水流量。
3、 炉膛负压减小。
4、 爆管处以后的烟温降低,两测汽温、烟温差值增大,引风机电流增大。
5、 爆管处附近人孔门及不严密处有蒸汽冒出。
6、 屏式过热器爆破时,床温及旋风分离器进、出口温度下降。
7、 过热蒸汽压力数值不正常地小于饱和蒸汽压力数值。
7.12.2 原因:
1、 管内壁结垢或管内杂物堵塞,导致传热恶化。
2、 管外壁磨损或高温腐蚀。
3、 管子固定不牢长期处于晃动运行。
4、 汽温或管壁温长期超限运行。
5、 锅炉启动初期疏水不够或低负荷时投减温水不当,而造成水塞,局部过热。
6、 管材质量不良,焊接质量不佳,或蒸汽吹灰不当。
7、 过热器结构布置不合理或长期低负荷运行,使蒸汽分布不均,流量过低,引起管壁温度过高。
8、 锅炉严重超压。
7.12.3 处理:
1、 发现过热器泄漏,立即汇报值长。
2、 若轻微泄漏,可适当降低锅炉蒸发量,允许短时内继续运行,此时应经常检查泄漏情况,请示尽快停炉。
3、 过热器管损坏严重时,应紧急停炉,避免事态扩大。
4、 停炉后,保留一台引风机继续运行,以排除炉内烟气与蒸汽。
5、 停炉后,维持汽包水位正常。
6、 其余操作按正常停炉处理。
第十三节 再热器爆管
7.13.1 现象:
1、 再热器爆管处有漏汽声,炉管泄漏装置发出报警。
2、 炉膛负压减小。
3、 爆管处以后的烟温降低,两测汽温、烟温差值增大,引风机电流增大。
4、 爆管处附近人孔门及不严密处有蒸汽冒出。
5、 屏式再热器爆破时,床温及旋风分离器进、出口温度下降。
6、 再热蒸汽进出口压力偏差大。
7.13.2 原因:
1、 管内壁结垢或管内杂物堵塞,导致传热恶化。
2、 管外壁磨损或高温腐蚀。
3、 管子固定不牢长期处于晃动运行。
4、 汽温或管壁温长期超限运行。
5、 锅炉启动初期疏水不够或低负荷时投减温水不当,而造成水塞,局部过热。
6、 管材质量不良,焊接质量不佳,或蒸汽吹灰不当。
7、 再热器结构布置不合理或长期低负荷运行,使蒸汽分布不均,流量过低,引起管壁温度过高。
8、 锅炉严重超压。
7.13.3 处理:
1、 发现再热器泄漏,立即汇报值长。
2、 若轻微泄漏,可适当降低负荷,允许短时内继续运行,此时应经常检查泄漏情况,请示尽快停炉。
3、 再热器管损坏严重时,应紧急停炉,避免事态扩大。
4、 停炉后,保留一台引风机继续运行,以排除炉内烟气与蒸汽。
5、 停炉后,维持汽包水位正常。
6、 其余操作按正常停炉处理。
第十四节 汽水管道水冲击
7.14.1 现象:
1、 管道内有水冲击声,严重时管道发生强烈振动和剧烈响声。
2、 发生水冲击系统上的压力表指示不稳,摆动幅度较大。
3、 蒸汽管道发生水冲击时,法兰不严处冒汽。
7.14.2 原因:
1、 给水管道逆止门动作不正常。
2、 上水前未开空气门或排气不彻底。
3、 给水温度、给水压力剧烈变化,温差过大。
4、 启动过程中,蒸汽管道暖管不充分,疏水未排尽。
5、 锅炉满水造成蒸汽管串水。
6、 减温水温度过低或用量过大造成汽温大幅度下降。
7、 省煤器中给水汽化。
8、 排污或开疏水时未预热管子。
7.14.3 处理:
1、 给水管道发生水冲击时,可适当关小给水调节阀;若不能消除时,切换给水管道运行。
2、 省煤器发生水冲击时,应检查省煤器再循环门(连续供水时关闭,停止供水后开启),并加强上水与放水,保持省煤器出口水温低于饱和温度20℃以下。
3、 蒸汽管道发生水冲击时,应立即开启集箱疏水,关小减温水门。减温水使用中应勤调、细调,防止大开、大关。
4、 启、停炉时,应充分排汽疏水。
5、 在排污、开疏水时应充分暖管,如发生水冲击,应马上关闭,充分预热后再缓慢操作。
第十五节 床温过高或过低
7.15.1 现象:
1、 炉内各温度计显示床温高或低。
2、 床温高限或低限报警。
3、 主蒸汽压力升高或降低。
4、 床温高时,炉内结渣,引起流化不良,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结焦。
5、 炉膛出口温度偏高或偏低。
7.15.2 原因:
1、 床温热电偶测量装置故障。
2、 给煤机运行不正常,给煤量过多或过少。
3、 风煤配比失调。
4、 炉膛排渣故障,排放量过多或过少,使床压远离规定值。
7.15.3 处理:
1、 锅炉床温一般应控制在790℃~950℃范围内,当床温达到975℃并维持上升趋势时,应请示停炉。
2、 床温过高可以减小给煤量,降低锅炉出力;增大石灰石供给或添加新床料,直至床温开始下降为止。
3、 床温过低,致使锅炉燃烧不稳时,应投入油枪助燃。
4、 合理调整各风量配比。
5、 检查给煤机运行及控制是否正常,否则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处理过程中,应加强监视,保持燃烧稳定。
6、 如某床温测量计故障,则应及时通知检修处理,恢复正常。
第十六节 炉内结渣
7.16.1 现象:
1、 床温、床压分布显示极不均匀。
2、 燃烧极不稳定,相关参数波动大、偏差大。
3、 床温热电偶指示温度升高,局部流态化丧失,并成为一个低床温区域。
4、 从窥视孔可见渣块,白色火花,床料在炉内不正常的运动或流化床颜色过暗
7.16.2 原因:
1、 投运启动燃烧器时,严重配风失调或燃烧功率过大。
2、 锅炉启动前,流化风帽堵塞过多、流化风帽变形或有杂物留于炉内。
3、 二次风喷嘴结渣堵塞。
4、 锅炉床温过高,或床料熔点太低。
5、 锅炉运行中,长时间风、煤配比不当。
6、 停炉过程中,燃料未燃烧完全,析出焦油造成低温结焦。
7、 床料过少且床料过粗,造成床面流化不均。
8、 一次风流化风量过低,造成床料流化不均。
7.16.3 处理:
1、 适当增加一次风量。
2、 加强排渣,加大床料置换,在允许范围内降低床压,把流化不好的床料及时排出。
3、 适当降低床温,特别是启动过程中、投煤时应防止床温急剧上升。
4、 调整一、二次风量和给煤量配比,防止缺氧燃烧;
5、 经调整后,仍无改善,应请示停炉。
6、 及时化验媒质,石灰石含量。
7、 炉内长时间流化不良应及时设法改善。
第十七节床压高或低
7.17.1 现象:
1、 LCD上显示床压高或低。
2、 水冷风室风压过高或过低。
3、 床压调节器输出值过大或过小。
4、 冷渣器排渣量过小或过大。
7.17.2 原因:
1、 床压测点故障。
2、 冷渣器或排渣锥形阀故障,排渣量过大或过小。
3、 石灰石给料量或给煤量不正常。
4、 流化风量不正常。
5、 煤质变化过大。
6、 炉内结渣,流化不均。
7.17.3 处理:
1、 床压过高时,应加大炉膛排渣量,适当减少石灰石给料量;床压过低时,应减少炉膛排渣量。必要时,加大石灰石给料量或适当向炉内加床料。
2、 如床压测点故障,应及时通知检修处理,恢复正常。
3、 经以上处理,床压仍继续上升应汇报值长,降低锅炉负荷,必要时投油助燃。
4、 当风室压力大于18.5KPa并维持上升趋势时,应汇报值长,请示停炉。
第十八节 流化不良
7.18.1 现象:
1、 床温分布不均,床压及床层密度变化大。
2、 风室风压不稳,炉膛负压波动大。
3、 NOX﹑CO和SO2排放值变化大。
4、 汽温、汽压降低,流量下降。
7.18.2 原因:
1、 床料过多或过少。
2、 风量过高或过低。
3、 炉内耐火防磨材料脱落。
4、 风帽堵塞。
5、 风机故障或风门误动,运行人员误操作。
6、 排渣、返料系统出现故障。
7、 局部结渣。
8、 物料颗粒粒径过粗或过细。
7.18.3 处理:
1、 调整流化风量或风压,可暂时增加一次风量。
2、 若因负荷低流化风量小引起,汇报值长增加锅炉负荷。
3、 调整该区域给煤或石灰石供给。
4、 加强该区域排渣或尽快置换床料。
5、 无效且发展严重时,可申请停炉。
第十九节 给煤中断
7.19.1 现象:
1、 给煤量显示为零。
2、 DCS发出断煤报警。
3、 氧量升高。
4、 炉膛负压增大。
5、 床温﹑汽温﹑汽压下降。
6、 给煤机投自动时,单台给煤机断煤后自动转手动,其他给煤机转速自动加大,维持原给煤量。
7、 多台给煤机同时断煤时,燃烧不稳,床温﹑床压分布不均,投油不及时发生MFT。
7.19.2 原因:
1、 给煤机电源中断。
2、 给煤机故障。
3、 煤湿或有杂物堵塞落煤管。
4、 煤仓搭桥或空仓。
5、 锅炉MFT动作。
7.19.3 处理:
1、 尽快恢复给煤。
2、 汇报值长,联系汽机﹑电气,根据情况进行负荷调整。
3、 视床温下降情况,及时投入油枪稳燃,稳定床温,适当降低锅炉总风量,维持氧量。
4、 及时解列减温水,防止主再热蒸汽温度过低。
5、 若电气故障,应汇报值长,要求尽快恢复供电。
6、 在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床温、汽温、水位的控制和监视。
第二十节 负荷骤减
7.20.1 现象:
1、 主汽压力急剧升高,发出汽压高报警,处理不及时安全门动作。
2、 蒸汽流量急剧下降。
3、 汽包水位先降后升。
4、 有可能发生低水位联锁跳闸。
7.20.2 原因:
1、 电气或电网系统故障。
2、 汽机或发电机故障跳闸。
3、 人员误操作。
7.20.3 处理:
1、 根据负荷突减情况减少给煤量,特别应加强汽包水位﹑汽压﹑汽温的监视和调节
2、 根据床温情况,及时投油助燃,调整燃烧。
3、 根据汽压高低,及时打开PCV阀、向空排汽和过热器疏水进行泄压。
4、 如汽压达安全门动作压力而安全门不动作,向空排汽又不足以泄压时应按紧急停炉处理。
5、 锅炉汽压恢复后,检查安全门回座情况。
6、 若因水位低MFT动作时按紧急停炉处理,水位正常后,应尽快恢复。
7、 加强机炉电的协调配合,确保水位、汽温、汽压、床温、床压正常,防止事故扩大。
8、 汇报值长,作好重新带负荷准备,若长时间不能恢复,则请示停炉。
第二十一节 安全阀故障
7.21.1 现象:
1、 安全门到动作压力不动作。
2、 安全门未到动作压力误动作。
3、 安全门动作后不回座或回座快。
7.21.2 原因:
1、 安全门有卡涩现象。
2、 弹簧材料不良。
7.21.3 处理:
1、 安全门到动作压力不动作,且对空排汽门无法打开时,应紧急停炉,同时打开所有疏水门,汇报值长。
2、 安全门未到动作压力而动作时,汇报值长,采取措施使其回座。当安全门动作后,压力低于回座压力仍不回座,当温度降到汽机不允许值时,应紧急停炉。
第二十二节 烟道再燃烧
7.22.1 现象:
1、 烟气温度剧增及管内介质温度不正常升高。
2、 炉膛负压波动过大或变正,引风机电流增大并摆动。
3、 排烟温度升高,烟道不严密处冒烟。
7.22.2 原因:
1、 运行中风煤配比严重失调。
2、 炉膛负压太大,把大量未燃尽的可燃物带入烟道。
3、 启动、停炉及低负荷运行烟速慢,旋风分离器工作不正常,烟道内堆积大量未燃尽的可燃物。
4、 油枪雾化不良,严重漏油或油枪头脱落,同时长时间燃油运行。
7.22.3 处理:
1、 发现烟温异常升高,应及时汇报值长,确定再燃烧段位置;联系除灰值班员及时退出除尘器运行。
2、 加强运行调整,密切监视各参数,必要时应降低锅炉负荷。
3、 对再燃烧发生段受热面进行吹灰。
4、 检查油枪,停止故障油枪运行。
5、 若经处理无效,排烟温度升至200℃时,立即紧急停炉。
(1) 关闭风烟挡板(隔绝空气)。
(2) 保持锅炉连续进水。
(3) 再燃烧确实熄灭后,可恢复锅炉运行。开启引风机,缓慢打开引风机挡板,注意烟温变化,烟温正常,证实再燃烧确已熄灭,充分通风15分钟后,方可重新点火。
7.22.4 预防烟道尾部燃烧的措施
(1)运行中加强对竖井烟道各温度及压力测点的监视,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
(2)锅炉吹灰要按时认真进行。
(3)锅炉经过低负荷运行,在负荷恢复后要及时对风烟系统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大风量吹扫,及时清除炉内因风量小而产生的积灰。
(4)因厂用电中断而造成的锅炉停炉事故,在恢复时一定要对风烟系统进行吹扫后方可进行点火。
(5)锅炉在运行中因故发生MFT短时不能恢复时,要严密关闭风烟系统各风门挡板,在正式启动前禁止单独启动一、二次风机或引风机,同时不得放弃对炉内各参数的监视。
第二十三节 冷渣器故障
7.23.1 现象:
1、 排渣温度、进渣温度异常。
2、 冷渣器冷却水出水温度异常。
7.23.2 原因:
1、 炉膛排渣口堵或冷渣器排渣口堵塞。
2、 冷渣器筒体或进回水管接头处磨损泄漏。
7.23.3 处理:
1、 若出入口堵塞,采取措施疏通。
2、 调整冷渣器转速
3、 若水冷管束泄漏,退出该冷渣器运行。
第二十四节 “J”阀回料器堵塞
7.24.1 现象:
1、 旋风筒料位上升,“J”阀差压、密度均上升。
2、 炉床温上升,床压下降。
3、 “J”阀灰温度降低,风室风量降低,风压上升,分离器上下壁温差大,旋风筒出口烟温上升。
4、 分离器分离效率降低,飞灰变粗。
5、 各静压测点显示为正压。
7.24.2 原因:
1、 “J”阀 风量或风压不足。
2、 旋风筒保温、防磨材料脱落。
3、 “J”阀风室风帽堵塞,充气口松动风口堵塞。
4、 料腿内结渣。
5、 颗粒过细,循环灰量过大。
7.24.3 处理:
1、 增大“J”阀流化风量,提高流化风压。
2、 适当降低一次风流化风量。
3、 对“J”阀风室流化风量和返料风量进行反复的加减,加强回料扰动.
4、 严重时,开启事故排渣。
5、 处理仍无效,且发展严重时,汇报值长,申请停炉。
第二十五节 引风机跳闸
7.25.1 现象:
1、 控制系统发出报警,跳闸引风机电流回零,电机显黄色。
2、 若两台引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联关跳闸风机出入口挡板,运行引风机电流增大。
3、 单侧引风机跳闸,联跳同侧二次风机.
4、 若两台引风机运行同时跳闸或单台引风机运行中跳闸,则其出入口挡板保持上一位置,MFT联锁保护动作,锅炉跳闸。
5、 炉膛负压变正,可能引发炉膛压力高MFT动作。
6、 汽温、汽压下降。
7.25.2 处理:
1、 两台引风机运行中一台故障跳闸,检查同侧二次风机联锁跳闸,如果未联跳,则根据炉膛负压变化情况及时停用一台二次风机,调整运行引风机出力控制炉膛负压正常。
2、 根据运行引风机出力情况调整锅炉燃烧,维持各燃烧工况稳定.
3、 复位跳闸引风机,关闭其调节动叶,检查跳闸原因,联系相关检修处理.
4、 单台引风机运行中跳闸或两台引风机运行中同时跳闸,锅炉发生MFT,按紧急停炉处理,汇报值长。
5、 控制汽包水位、汽温正常。
6、 情况查明,消除故障后重新启动。
第二十六节 一次风机跳闸
7.26.1 现象:
1、 控制系统发出报警,跳闸一次风机电流回零,电机显黄色。
2、 若两台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时,联关跳闸风机出口挡板;床压分布不均,炉膛负压增大。
3、 一次流化风量降低,可能引发流化风量低MFT动作.
4、 单台一次风机运行或两台一次风机运行中同时跳闸,其出入口挡板保持上一位置,炉膛负压急剧增大,MFT联锁保护动作,造成塌床,锅炉跳闸。
5、 汽压、汽温、水位下降。
7.26.2 处理:
1、 两台一次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开大运行风机出力,但不能过电流,密切监视床温床压的变化,同时根据锅炉燃烧情况及时调整负荷、风煤比、一二次风比,维持各燃烧工况稳定。
2、 及时调整,保证床料的正常流化,尽量维持床温床压的正常。
3、 加强锅炉排渣,保持低床压运行.
4、 关闭跳闸风机出入口挡板,复位跳闸风机,检查跳闸原因,联系相关检修处理.
5、 如不能维持锅炉正常的流化及正常运行时,应请示停炉。
6、 单台一次风机运行或两台一次风机运行中同时跳闸,锅炉发生MFT,紧急停炉,汇报值长。
7、 情况查明,消除故障后重新启动。
第二十七节 二次风机跳闸
7.27.1 现象:
1、 控制系统发出报警,跳闸风机电流回零,电机显黄色。
2、 若两台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时,联关跳闸风机出口挡板,炉膛负压增大,可能引发炉膛压力低MFT动作。
3、 氧量降低,汽温、汽压下降.
4、 单台二次风机运行或两台二次风机运行中同时跳闸时,其出入口挡板保持上一位置,炉膛负压急剧增大,MFT联锁保护动作,锅炉跳闸。
7.27.2 处理:
1、 两台二次风机运行其中一台跳闸时,开大运行风机出力,但不能过电流。
2、 调整引风机出力,控制炉膛负压正常.
3、 及时调整,保证合理的风煤配比,维持锅炉正常运行。
4、 关闭跳闸风机出入口挡板,复位跳闸风机,检查跳闸原因,联系相关检修处理.
5、 单台风机运行或两台风机运行中同时跳闸,锅炉发生MFT,紧急停炉,汇报值长。
6、 情况查明,消除故障后重新启动。
第二十八节 高压流化风机跳闸
7.28.1 现象:
1、 控制系统发出报警,跳闸风机电流回零,电机显黄色。
2、 高压流化风风压、风量、回料温度均降低,严重时回料腿堵塞。
3、 跳闸风机出口挡板联关.
4、 运行风机掉闸,若备用风机不能及时联动,风压低于30KPa时,延时10秒发生MFT。
7.28.2 处理:
1、 故障风机跳闸,备用风机联动成功,立即调整风压至额定值,关闭跳闸风机出入口挡板,复位跳闸风机,检查跳闸原因,联系相关检修处理.
2、 如备用风机联动不成功,应手动强启,启动后调整流化风压正常。
3、 如备用风机强启不成功,应关小各回料阀用风,开大运行风机出力,维持流化风压大于30KPa,及时处理故障风机.
4、 如流化风压低引发MFT动作,紧急停炉,汇报值长。
5、 风机故障消除后,重新恢复。
第二十九节 厂用电中断
7.29.1 现象:
1、 运行中的设备停止转动,电流回零,事故喇叭鸣叫,锅炉MFT,LCD显示绿色。
2、 汽温、汽压、床温、床压急剧下降。
3、 锅炉塌床。
7.29.2 处理:
1、 锅炉MFT,按紧急停炉处理,汇报值长。
2、 将各跳闸转机在LCD上置于停止位。
3、 维持汽包正常水位,关闭减温水。
4、 若电源短时间内不能恢复,按正常停炉处理。
5、 电源恢复后,按值长指令恢复机组运行。
第三十节 旋转机械的故障
7.30.1. 现象:
1、 轴承振动大。
2、 轴承温度高。
3、 调节挡板故障。
4、 电机冒烟、着火。
5、 动静之间严重磨擦,或其靠背轮损坏。
6、 机械部件损坏。
7.30.2. 原因:
1、 转动部分不平衡、不同心,或转子、轴承磨损,轴承质量低劣引起振动和串轴增大。
2、 轴承缺油,油质不良,油位过低、过高。
3、 错用润滑油,标号不对。
4、 冷却水中断或冷却水量不足,冷却水管堵塞或泄漏。
5、 室外电机受潮、进水、绝缘老化或两相运行。
6、 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质量不良。
7.30.3. 处理:
1、 若故障不太严重,应立即汇报值长,联系检修人员处理,消除缺陷,并加强对设备的监视。若超过限额危及安全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切换备用设备。
2、 轴承温度不正常升高时 ,应当:
3、 检查油量是否适当,油位过高时,应放油,过低时应加油,在放油时应当采取防止缺油的措施。
4、 检查油质是否良好,油质不良时应进行换油工作。换油时,必须停止该设备运行。
5、 检查冷却水是否畅通,不通时应开大冷却水门或轻轻敲打冷却水管的弯头和阀门等部位,使冷却水畅通。
6、 若温度不下降且超过运行限额,应立即切换备用设备运行,并通知检修处理。
7、 运行中转动机械的调整挡板发生卡涩,指示与实际不符,不能电动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处理,在未处理正常时,应采用手动操作调整。
8、 电动机故障,应按电动机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 当转动机械发生动静部分摩擦,有强烈的金属撞击声时,应立即停止该设备运行,然后汇报值长。
10、 遇有下列情况,值班人员应立即操作事故按钮,停止该设备运行:
(1) 电动机出现焦臭味时。
(2) 电动机冒烟或着火时。
(3) 机械发生强烈振动时。
(4) 危及人身安全时。
(5) 电动机有可能被水淹时。
使用事故按钮时,值班人员应按下事故按钮并停留1~2分钟,防止盘上抢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