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 ≤0.30us/cm
含氧量 ≤7ug/l
2.7.3 电
锅炉配件制造厂 href="http://www.jnboiler.cn/" target=_blank>
锅炉的启动
(1) 电
锅炉首次启动前水压试验应合格(试验压力1.4MPa);
(2) 电
锅炉启动前,均须检查
锅炉内有水且水位正常,才能通电投运;
(3) 电
锅炉的自动投入,系统送电后,按“上/下班”键,使系统开始自动工作;
(4) 电
锅炉启动可采取手动操作,按“手动/自动”键,系统将切换为手动操作,“手动”指示灯亮,按“补水泵”键可打开或关闭补水泵,按移动键可选择其中一组电加热器,按“加”键可开启相应的电加热器。
2.7.4 电
锅炉的运行
(1) 电
锅炉供汽运行时,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密切监视水位、汽压,使水位在±50mm之间,汽压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工作电流、电压正常。
(2) 正常运行时每班应排污和冲洗水位计一次。
(3) 当
锅炉内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系统故障报警,显示“ERR 1”;当系统压力超过设定的压力上限时,系统故障报警,显示“ERR 4”; 当
锅炉内水位高于警戒水位时,系统故障报警。
(4) 电
锅炉隔离开关操作注意事项:
a、 隔离开关合闸前必须确认无负载;
b、 操作时操作员动作应敏捷果断;
c、 分隔离开关时必须将负载完全卸下,否则将造成刀开关烧坏;
d、 合分闸后应将操作手柄取下,必须有专业人员操作。
2.7.5 电
锅炉的停止
锅炉需正常停炉时,按“上/下班”键,
锅炉则程序自动停止运行; 按“手动/自动”键,系统将切换为手动操作,按移动键可选择其中一组电加热器,按“减”键可关闭相应的电加热器。
2.7.6 电
锅炉紧急停炉条件
(1)
锅炉主机锅壳、炉胆、管板漏水(汽)
(2) 水泵故障失效
(3) 压力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4)
锅炉元件损坏,危及运行人员安全
(5) 电气设备损坏,严重威胁
锅炉安全运行
(6) 其他异常情况,且超过安全运行范围
2.7.7 维护与保养
(1) 长期停炉后使用前必须煮炉:
a、 煮炉加药量(kg/m3水)
药剂名称 新装机使用前加量 使用半年后加量 使用一年后加量
氢氧化纳 2~3 3~4 5~6
磷酸纳 2~3 3~4 5~6
b、 将药剂用热水溶解后,从加药孔注入,随软化水一起缓慢加入炉内(切忌将药剂直接投入,否则会降低药效,并有可能损伤炉体)。加药前打开排污至炉内低水位。
c、 将煮炉压力设定为0.4MPa然后开始煮炉,煮炉时间不少于48h。
d、 煮炉结束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打开排污阀进行排污,当排污口出水为清水时即可停止排污。
(2) 停炉时间较长,需经干燥处理,并检查机组绝缘情况。
(3) 在维修更换电热管前,一定要将炉内的水放净,以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4)
锅炉在停用期间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保护:
a、 干法养护:将炉内水温加热至沸点后,将
锅炉的排污阀完全打开,迅速放尽炉水,用余热烘干,然后将装有干燥剂的小袋捆好放入炉内,关闭人孔和所有阀门。长期停炉时应每三个月检查干燥剂是否受潮,如受潮应更换。
b、 湿法保养:将具有保护性的水溶液充满炉内。
c、 碱液湿法保养:向炉内灌注碱液、使炉水的PH值维持在10~12之间,所用碱为氢氧化纳和磷酸三纳,应尽量使用软水配制碱液(其用量为:工业用氢氧化纳4~8kg/m3+磷酸三纳1~2kg/m3;工业用氢氧化纳5~6kg/m3;工业用磷酸三纳10~12kg/m3;三选一)。
d、
锅炉运行后必须每年一次化学除垢。
2.8 冷渣器
2.8.1冷渣器结构:
由进料室、出料室、装有一组蜂窝状冷渣通道的转子、驱动装置、基架、断水保护装置等部分组成。
2.8.2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 名称 参数 序号 名称 参数 序号 名称 参数
1 型号 HBSL…TV 7 进水温度 ≤45℃ 13 传动方式 齿轮
2 额定排渣量 1~12T/H 8 出水温度 ≤90℃ 14 转子转速 0~2转/分
3 进渣温度 ≤1000℃ 9 水阻 ≤0.05MPa 15 配用动力 1.1KW/1.5KW
4 排渣温度 ≤100℃ 10 进水压力 ≤0.8MPa 16 电机电流 2.2A4.0A
5 进渣粒度 0~20mm 11 冷却水量/吨渣 软化水3.5T/H凝结水3.5T/H 17 出渣口径 300×120
6 冷却水质 硬度≤0.03软化水或凝结水 12 进出水口径 φ50mm 18 进渣口径 ø219mm (ø159mm)
2.8.3 冷渣器使用方法:
(1) 冷渣器启动之前,减速机应先加注润滑机油,测电动机绝缘,检查仪表等到是否正常,转子转动方向是否与设备上指示方向一致,确定无误后启动皮带输送等输渣设备。
(2) 冷渣器的冲洗:打开冷渣器出水管及进渣管上的排污门,关闭冷渣器出水管及进渣管上的冷却水出水阀门,打开冷渣器及进渣管的进水门,使流量大于设定值。
(3) 启动电动机,使滚筒转速保持在0.5转/分,直到排污门处的水质达到
锅炉进水标准。
(4) 投渣运行:全开冷渣器及进渣室上的出水门,打开冷渣器和进渣室的进水门,使流量达到流量控制器的设定值。关闭冷渣器出水管及进渣管上的排污门,启动电动机,使滚筒转达速保持在0.5转/分。打开进渣管上插板门,热炉渣进入冷渣器。用30—60分钟的时间把冷渣器转达速缓慢增加到所须排渣量的转速。此时密切注意冷渣器的出口水温,并控制在85℃以内,超过85℃,应立即降低滚筒转速或停止转动。
(5) 冷渣器启动之后,检查电动机,各仪表运行情况是否良好,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6) 冷渣器停运:操作控制箱上的停止按扭,停止冷渣器转动,1小时后关闭冷渣器进水门。
2.8.4 维护:
(1) 每班次检查冷渣器的运行情况.如电机、水密封等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每周定期给托轮、后轴承加注黄油一次。
(3) 每班次检查减速机油位,并及时补充到位。
2.8.5运行注意事项:
(1) 冷渣器启动之前,必须先全开冷渣器出水门,然后打开进水门,使冷却水流量达到流量控制器的设定值;进水口压力小于0.8MPa;流量控制器必须可靠的投处.不得擅自解列流量控制器的控制运行.确需解列时派专人监控冷却水进水压力和出水温度。
(2) 保持冷渣器内有一定的冷渣量,以免再次启动时因瞬时排渣量过大而影响冷渣器和
锅炉的正常运行。
(3) 冷渣器停运30分钟后停冷却水。
(4) 为了使
锅炉和冷渣器稳定正常运行,应采用连续排渣的运行方式。
2.8.6 故障与排除:
序号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排除办法
1 出渣口不出渣或渣量小 A、进渣口有大礁块堵塞 关闭闸板门,由事故放渣口清理大礁块
B、
锅炉出渣管有大礁块堵塞 打开事故放渣门,清理渣滓管大礁块
C、冷却通道堵塞或部分堵塞 关闭闸板门,拆下冷渣器进渣管将堵塞物清理干净
2 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小 A、进渣管或冷却通道堵塞 处理方法同(1)
B、冷却水量过大 适当降低冷却水量
3 冷却水出水温度过高 A、冷却水量过小或超额定排渣量 适当增加冷却水量或降低冷渣器转速
B、没有冷却水 立即停止冷渣器运行,通入冷却水
4 冷渣器不能启动 A、没有冷却水 通入冷却水
B、冷却水量过小,达不到流量控制器设定流量。 加大冷却水流量,超过流量控制器设定流量。
C、变频器没有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
D、变频器参数设定不对 按控制箱说明书设定好参数
5 电动机过载 A、前、后动静结合处摩擦 调整间隙
B、后轴承进灰或缺油 清洗轴承或注油
C、减速机、电动机损坏 维修或更换
D、托轮轴承缺油或损坏 注油或更换
2.9 MGB410xn系列埋刮板输送机
2.9.1 结构简介
由刮板、链条、耐磨板、凸齿型链轮、滚动托辊、减速机、链条张紧机构、单驱动机构组成。
2.9.2使用与维护
(1) 减速机注40号(HJ-40)机油或双曲线齿轮油,套筒磙子链加主4号钙基润滑脂(ZG-4)
(2) 经常检查减速机有无漏油,各连接是否牢固。链条、链轮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及时调整张紧机构,保证链条张紧合适。
(3) 本机只能单向运行,按启动按钮后电机运行于设定的最低频率上,用加、减调速键控制运行。
2.10 ZBT系列重载板链斗式提升机
2.10.1 结构简介
(1) 由底部机壳、张紧装置、中间壳体、头部机壳、驱动机构、拖动机构 、链条及料斗组成。
(2) 底部机壳上设有检修门、清扫门、进料口。
(3) 头部由头部壳体、驱动机构、拖动机构 、检修平台等组成。头部壳体设有一个清扫门、观察门。
(4) 驱动机构包括磁制电动机、减速机、传动链轮、传动链条及链罩。
(5) 拖动机构 包括升链轮、主轴、轴承座等。
(6) 牵引链条采用板式套筒滚子链(链板、套筒、销轴)
2.10.2使用与维护
(1) 工作时应有固定人看管,禁止在斗提升机运转时对运转部分清扫和修理。
(2) 想斗提升机给料应均匀,给料装置输送量应在斗提升机输送量范围内,否则物料会堵塞下部区锻。
(3) 斗提升机在工作时,所有检视门必须完全关闭,工作过程发生故障,必须立即停止运转请除故障,不宜清除的故障作纪录,待检修时清除。
(4) 斗提升机必须在空载下启动,必须在完全卸完料下停止运转。定期调节出料口处 橡胶唇舌为准
2.11 冷渣系统启停顺序
2.11.1 冷渣系统的启动:
(1) 启动斗式提升机;
(2) 启动埋刮板输送机;
(3) 启动冷渣器。
2.11.2 冷渣系统停止:
(1) 停止冷渣器运行;
(2) 停止埋刮板输送机运行;
(3) 停止斗式提升机运行。
3.
锅炉的烘炉及试验
锅炉在整体启动试运前,除需完成各系统主要设备分部调试外,还需完成;
锅炉冲洗,辅机联锁保护试验,
锅炉烘炉,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锅炉点火试验,化学煮炉,蒸汽吹管,
锅炉安全阀调试,
锅炉主保护试验等主要工作。
3.1 烘炉
烘炉是指新安装好的
锅炉在投运之前炉墙衬里及绝热层等进行烘干的过程。一般需要120-150小时。新砌筑的
锅炉炉墙内含有一定的水份,如果不对炉墙进行缓慢干燥处理,而直接投入运行后,炉墙水份就会受热蒸发使体积膨胀而产生一定压力,致使炉墙发生裂缝、变形、损坏,严重时使炉墙脱落。同时烘炉还可以加速炉墙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使其稳定提高强度,以便在高温下长期工作。因此
锅炉在正式投入运行前,必须用小火按一定要求进行烘炉。
(1) 要布置于炉膛、旋风分离器及料腿、进出口烟道、回料阀及启动燃烧器等部位。
(2) 耐磨耐火材料养生方法,包括烘炉曲线,应由材料厂家、用户和调试单位共同制定。
(3) 在旋风分离器的回料腿、回料阀、分离器出口烟道,按约每500mm开一φ6~φ8排汽孔,用于烘炉过程中排出耐磨耐火材料中的水分,烘炉结束后再封焊。
(4) 旋风分离器、加料装置、分离器出口烟道上预设耐磨材料取样点,测其含水率来判断烘炉的效果。
(5) 烘炉的热源一般采用已安装的启动燃烧器,若能结合邻炉加热装置也能达到一定的烘炉效果,初期也可采用木柴进行烘炉。
3.1.1 烘炉前的准备工作及应具备的条件
(1)
锅炉本体、回料系统及烟火系统的安装工作结束,漏风及风压试验合格。
锅炉的保温抹面工作全部结束,打开各处门孔,自然干燥72小时以上。
(2) 炉膛、烟风道、旋风分离器、返料装置、空气预热器及除尘器等内部检查完毕。
(3)
锅炉膨胀指示器安装齐全,指针调整至零位。
(4) 燃油系统安装完毕,经过水压试验冲洗试运,可向
锅炉正常供油。
(5)
锅炉有关的热工仪表和电气仪表均已安装和试运完毕,校验结束,可投入使用。
(6) 汽包内部装置安装结束,汽包水位计的水位标志清晰、正确、照明良好。
(7) 向
锅炉上软化水或化学除盐水至正常水位,水温与汽包壁温差值不大于50℃,一般为30℃~70℃并将水位计冲洗干净。
(8) 分别在旋风分离器、回料装置和旋风分离器出口烟道上预设耐磨材料取样点。
3.1.2 烘炉的方法及过程
耐磨耐火材料安装完毕,经过至少72小时的自然干燥后,可进行烘炉。
锅炉烘炉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床下启动燃烧器的低温烘炉、
锅炉整体的低温烘炉和高温烘炉。
3.1.2.1 床下启动燃烧器的低温烘炉
床下启动燃烧器预燃室和混合室内衬耐火砖和保温砖结构。由于此区域的热负荷较高且升温速率较难控制,对壁面耐火材料的热冲击较大,若砖缝中含有一定的水分,且升温过快,容易发生脱落。所以,在利用启动燃烧器对
锅炉整体烘炉之前,先利用木柴对床下启动燃烧器耐火、保温材料进行300℃热养护(以风室温度为准)。
(1) 先以小火开始燃烧,初始温度约100℃。
(2) 逐渐升温,2小时后稳定在160℃,恒温6小时。
(3) 以30℃/小时的速度升温,稳定于300℃,恒温10小时,结束。
3.1.2.2
锅炉整体低温(100-150℃)烘炉(旋风筒入口温度)
(1) 炉内不填加任何床料。
(2) 在旋风分离器入口段搭建临时不完全封闭隔墙,使大部分烟气从回料系统返窜至旋风筒出口。
(3) 床下启动燃烧器枪配300kg/h雾化片。启动时以最小的燃烧率投入第一只床下启动燃烧器,约30分钟后,投入第二只床下启动燃烧器。稳定运行3个小时。
(4) 以28℃/h的速度提升温度,当汽包压力达到1MPa时,稳定运行6个小时。
(5) 连续以28℃/h的速度升温,使汽包压力达到4.15MPa,油枪以最大的燃烧率投入,稳定运行24小时。旋风分离器入口的温度约在150℃左右。
(6)
锅炉整体低温烘炉的同时,进行回料腿热养生;利用木材进行烘炉,温升速度控制30℃/h,温升至350℃,恒温,恒温时间取决于
锅炉整体烘炉状况。
(7) 汽水系统的运行可参考同等级的煤粉炉。
(8) 本阶段烘炉结束后,停炉,拆除旋风分离器入口的临时隔墙。
3.1.2.3
锅炉整体高温(300℃)烘炉
(1) 添加床料500mm厚,床下启动燃烧器必须用300kg/h的雾化片,温升速度控制在28℃/h,温升至150℃,恒温20小时后,按照烟气温度变化率要小于28℃/h的控制要求更换900kg/h雾化片,当油枪出力提高到最大燃烧率后,稳定运行24小时。旋风分离器入口的温度约在300℃左右。
(2) 在烘炉过程中,不论何种原因造成中断烘炉,烘炉必须重新开始。
(3) 耐火耐磨材料的取样测试含水率应以耐磨厂家要求数值为准,可认为烘炉结束。
3.2
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
3.2.1 目的
测定流化床的空床阻力和料层阻力特性,找出临界流化风量,为
锅炉的热态运行提供参考资料,从而保证
锅炉燃烧安全,防止床面结焦和设备烧损,保证汽温汽压稳定。
3.2.2 试验内容及方法
(1) 一、二次风主风道的风量标定。
(2) 空床阻力特性试验:在布风板不铺床料的情况下,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调整一次风量,记录布风板压差值,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布风板阻力与风量关系曲线。
(3) 料层厚度与床压的关系试验:在一定的风量下(一般选取设计运行风量),床料静止高度分别为500mm、600mm、700mm、800mm,记录床压值,绘制料层厚度与床压的关系曲线。
(4) 临界流化风量试验:临界流化风量是
锅炉运行特别是低负荷运行时的最低风量值,低于此值就有结渣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静止料层高度500mm、600mm、700mm、800mm测量临界流化风量,记录床压和风量等值,绘制相应料层厚度的床压和风量曲线。
(5) 流化质量试验:在床料流化状态下,突然停止送风,观察床料的平整程度,从而确定布风板布风的均匀性,如有不均,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3.3 MFT主燃料跳闸试验
3.3.1 以下任一项出现时MFT将动作:
(1) 按两只
锅炉主燃料切除按钮;
(2) 床温高于1050℃(信号来自燃烧控制系统);
(3) 炉膛出口压力为高高值+2500Pa(延时 秒,2/3);
(4) 炉膛出口压力为低低值-2500Pa(延时 秒,2/3);
(5) 汽包水位为高高值(高出正常水位250mm)(延时 秒,2/3);
(6) 汽包水位为低低值(低出正常水位200mm)(延时 秒,2/3);
(7) 引风机跳闸;
(8) 一次风机跳闸;
(9) 二次风机跳闸;
(10) 总风量过低,小于25%额定风量(延时 秒)(信号来自燃烧控制系统);
(11) 风煤比小于最小值(信号来自燃烧控制系统);
(12) 床温低于800℃,且床下点火器未投运;
(13) 失去逻辑控制电源;
(14) 燃烧控制系统失去电源(信号来自燃烧控制系统);
(15) 返料风机跳闸;
(16) 汽轮机切除。
3.3.2 MFT将引发如下动作:
(5) 所有给煤机跳闸,石灰石系统切除;
(6) 点火系统切除,燃油快关阀关闭;
(7) 所有风量控制改造为手动方式,并保持最后位置;
(8) 除非风机本身切除,否则所有风机控制都将改为手动方式,并保持最后位置,若因汽包水位低跳闸,一次风机入口导叶将关至0,在风机本身切除情况下,风机将遵循其逻辑控制程序;
(9) 燃烧控制输出信号限制引风机自动控制,保证炉膛压力不超过极限值;
(10) 除非
锅炉处于热态再启动,否则“规定的
锅炉吹扫”逻辑被建立;
(11) 冷渣器入口门关闭;
(12) 延时 秒关闭炉侧主汽门;
(13) 关闭减温水电动总门。
3.3.3 MFT的复位:
当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按下“MFT复位”按钮将MFT复位:
(1)
锅炉吹扫完成;
(2)
锅炉具备热态启动条件。
3.4 OFT试验
3.4.1 以下任一条件存在,发生OFT:
(5) MFT动作;
(6) 来油快关阀关闭;
(7) 燃油压力低于1.5MPa;
(8) 所有启动燃烧器油速关阀关闭,且火检有火;
(9) 火检冷却风失去,延时 秒。
3.4.2 OFT将引发下列动作:
(1) 关闭来油快关阀;
(2) 关闭回油电动门;
(3) 关闭所有启动燃烧器油速关阀;
(4) 禁止油枪吹扫。
3.4.3 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才允许复位OFT:
(1) 无OFT指令;
(2) 所有启动燃烧器油速关阀关闭;
(3) MFT已复位;
(4) 来油快关阀已打开。
3.5
锅炉水压试验
3.5.1 水压试验的有关规定:
(1)
锅炉水压试验分工作压力水压试验和超水压试验。工作压力水压试验为汽包工作压力;超水压试验为1.25倍汽包工作压力。
(2) 工作压力水压试验:
锅炉在大、小修或承压部件检修后应进行额定工作压力水压试验。此试验应由专责人指挥,运行人操作,检修人员检查。
(3) 超压试验(1.25倍工作压力)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有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超压试验:
a、 新安装
锅炉投产前;
b、 停炉一年后恢复投产前;
c、 承压受热面,大面积检修可更换,(如水冷壁更换总数达50%以上,
过热器、再热器、
省煤器成组更换时);
d、
锅炉严重缺水引起受热面大面积变形;
e、 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设备可靠性有怀疑时。
(4) 水压试验压力:工作压力11.0MPa(汽包压力);超压试验13.75MPa(汽包压力1.25倍);
(5) 水压试验进水温度应在30~70℃。
3.5.2 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