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办法
- 发布时间:2010/6/7 阅读次数:7536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4 设备定修管理
4.1设备定修管理的策略
4.1.1发电设备在开展定修管理时按如下原则分成A、B、C三类,点检定修工作的重点应放在A、B类设备上。
发电设备A、B、C分类的原则
u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设备、以及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v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底,可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wC类设备是指除A、B类设备以外的其它发电设备。
x发电设备分类由设备部提出,经公司生产负责人组织设备管理、运行、检修等部门有关人员审核,并由企业负责人批准。
4.1.2 A、B、C类设备根据其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定修策略。
4.1.2.1 A类设备以预防性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并结合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制订设备的检修周期,并严格执行。
4.1.2.2 B类设备采用预防性检修和预知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应根据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及时调整。
4.1.2.3 C类设备采用点检管理和事后检修相结合的检修方式。
4.2 设备定修计划在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编制,其业务流程见附图二。
4.3 设备定修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工期、工时定额、备品配件等。具体要结合国华公司的有关的规定执行。
4.4各级设备点检人员应做好设备的劣化倾向管理,提高定修计划的准确性。
4.5定修工作应按项目下达工作任务单,其内容包括检修工艺步骤、质量标准、质量监督控制点、安全措施、工作定额、材料和备品配件消耗,以及主要大型工器具的使用等(工作任务单由各专业点检员编制,点检长审核,设备部负责人或负责人助理批准)。
4.6对于定修项目的安全措施和质量标准,点检员除应在工作任务单上标明外,并应对上述内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组织“三方”或“两方”确认。
4.7在定修工作中,对跨工序、跨部门的作业应执行“工序服从”原则,以及时协调专业之间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
5 点检定修主要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
5.1点检定修的主要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包括检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检修作业标准,是实行设备点检定修管理的主要依据。
5.2检修技术标准
5.2.1检修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各部位的检修管理和检查方法,是设备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编制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检修作业标准的依据。
5.2.2检修技术标准的编制依据是: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图纸;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相类似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以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
5.2.3编写内容及格式参见附件1。
5.3点检标准
5.3.1点检标准规定了设备的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点检周期、点检方法和管理值,是点检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也是编制各种点检计划的依据。
5.3.2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是: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图纸;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和实际使用中的经验。
5.3.3编写内容及格式参见附件2。
5.4给油脂标准
5.4.1给油脂标准规定了设备给油脂的部位、给油脂周期、数量、方法、分工和油脂的品种、规格,是设备良好润滑、安全可靠运行的保证。
5.4.2给油脂标准的编制依据是: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图纸;国内外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
5.4.3编写内容及格式参见附件3。
5.5检修作业标准
5.5.1检修作业标准即设备检修施工的规定,是点检员确定检修工艺、工时、费用的基础,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作业的依据。
5.5.2检修作业标准的编制依据是:制造厂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图纸;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国内外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相类似设备的检修作业标准;有关安全规程和工艺规程。
5.5.3编写内容及格式参见附件4。
5.6新增设备及技术改造后的设备,上述标准应及时制订或修订、补充完善。
5.7对上述标准均应进行动态管理,即通过P、D、C、A循环不断修订和完善。
6 台帐和基本业务记录
6.1点检定修的管理台帐和业务记录,一般包括设备台帐、点检工作日记、点检定修报告及分析、检修工时和费用预算及实绩记录、外协工程管理记录、备品配件管理记录、设备改进记录以及质量监控和安全工作的有关记录。
6.2附件列出了部分台帐和记录表式的示例,各部门和专业照此执行。
7设备部设备管理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