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网站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检修技术 > 详细内容
湿式球磨机的检修
发布时间:2011/5/23  阅读次数:5078  字体大小: 【】 【】【
本广告位全面优惠招商!欢迎大家投放广告!广告投放联系方式
湿式球磨机的检修
一、概述
1. 湿式球磨机的主要作用:为脱硫系统磨制足够数量的合格的石灰石浆液。
2. 湿式球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和大小齿轮的减速作用将动力传递给球磨机筒体,使筒体以一定的转速运转,从而将筒体内的钢球提升到一定高度并自由下落。成一定配比的石灰石原料、石灰石旋流器底流、补充的滤液水进入球磨机后,在钢球的撞击、挤压、研磨作用下变成一定细度的石灰石浆液。溢出湿磨机后进入磨机浆液循环箱,通过湿磨浆液循环泵进入石灰石旋流器进行分离。细度不合格的石灰石浆液底流被送回湿磨机重新磨制,合格的石灰石浆液进入石灰石浆液箱待用。
2..球磨机的技术规范
型号
MQS-T2875
筒体有效内径
2800㎜
筒体有效长度
7500㎜
筒体有效容积
42.3 m3
充填率
25%
铭牌出力
15t/h
最大钢球装载量
49t
最佳钢球装载量
44t
转速
19.7rpm
慢速
0.20 rpm
临界转速比
76%
给料粒度
≤20㎜  
产品细度
0.044㎜
主电机型号
YTM560--8
功率
630 kw
转速
750rpm
慢传电机型号
R147DM132ML4/BMG/HF/Z
功率
9.2 kw
转速
1480rpm
  
  
  
  
2.高低压润滑油站技术规范
高低压润滑油站型号
GDZ--63
冷却水流量
5m3/h
高压油泵型式
柱塞泵
高压油泵电机功率
2.2kw
高压油泵出口压力
31.5MPa
高压油泵数量
2台
低压油泵型式
齿轮泵
低压油泵电机功率
3kw
低压油泵出口压力
0.4MPa
低压油泵数量
2
  
3.喷射润滑装置主要技术规范
喷射润滑装置型号
DPZ---3ⅡW
喷射润滑泵电机功率
0.55 kw
数量
1台
喷射润滑空压机电机功率
1.5kw
数量
1台
  
二、湿式球磨机本体部分检修工艺要求
工序名称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要求
(一)球磨机修前测量
1.测量小齿轮、减速机、电动机、主轴承和基础台面的振动。
2.测量记录轴承出、入口油温和轴瓦温度,以及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3.检查球磨机各部位的泄漏情况。
1.做好检修前的测量记录
(二)开工前准备工作
1.检查检修所用的材料、备品是否齐全且规格质量符合要求。
2.检查照明设备、各种工具、器具是否齐全并符合安全规定。
3.正确执行检修工作票和动火作业票。
  
(三)检修球磨机出入口料管:
1.拆掉入口混料箱上来料管及有关螺栓,拉出入口进料管。
2.检查入口料管的磨损情况,进行处理。
3.拆掉出口料管、滤网并吊至检修场地。
4.检查出口料管、滤网。清除杂物。
5.消除泄漏。
  
(四)球磨机出钢球:
1.在球磨机罐体处放置好盛接钢球设备及运输设备。
2.卸出钢球。
1.注意防止钢球卸出时到处乱滚。
(五)拆对轮螺栓:
1.拆下对轮保护罩,在两对轮的连接部位打上对正记号。
2.拆下对轮螺栓,将螺帽拧到螺栓上妥善保存。3.测量对轮轴向间隙和径向偏差。
1.做好测量记录。
(六)检查衬板
  
1.检查衬板磨损情况。
2.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有无松动及漏水、漏浆现象。
1衬板磨损严重的应更换。
2.筒体应无漏水、漏浆现象。
(七)检查大罐、端盖及其连接螺丝
1.检查罐体、端盖是否有裂纹、必要时进行修复。端盖若有穿透性裂纹,超过1/3螺丝孔数时需更换,并重新测量端盖的变形程度。
2.检查螺栓紧固情况。
1.裂纹不超过1/3螺孔数。
2.螺栓紧固,并帽齐全。
(八)拆卸主轴承上座。
1.拆卸主轴承润滑油管及轴承座两端结合面螺栓,吊下轴承座上盖,放在指定地点的道木上。
2.拆卸高压油管、冷却水软管及热工测量接点连线,拆下的油管、水管应用破布缠住两端管口,以防落入杂物。拆卸主轴承内部油管、水管用的扳手应用绳子系牢,以防扳手落入主轴承油箱。
3.测量记录轴承大瓦与空心轴颈的各部间隙,并在球面接合处打上印记。
1.做好轴承大瓦与空心轴颈的各部间隙记录。
(九)顶罐体
1.球磨机出入口大瓦检查或修理时,必须顶起大罐,完成顶大罐工作需要使用专用工具。
2.把4个50~100T的千斤顶放在千斤顶支座上,然后四个千斤顶同步将支撑弧框顶起约100mm(由专业起重人员进行)。
3.用道木把被顶起的球磨机大罐垫牢。
1.四个千斤顶的起升要一致,每上升20㎜应检查一下四角起升的高度,并随时在罐体下部垫好枕木。
(十)翻大瓦
1.用一对葫芦将大瓦沿空心轴颈翻转至轴颈上部,稳固地放在道木上,注意不要碰伤大瓦表面钨金。
2.将大瓦冷却水接头拆下妥善保存,把空心轴颈、轴承座用聚乙烯薄膜盖好。
  
(十一)大瓦的清洗检查
1.油将大瓦清洗干净,检查钨金有无裂纹,砂眼、烧损现象。用锤击法或浸油法检查大瓦脱胎情况。损坏严重的进行重新浇铸钨金。局部损坏严重的进行局部熔补(参照十四步进行)。
接触角60-90°内脱胎大于25%时需熔补或重新浇铸钨金。
(十二)大瓦的刮研。
1.按质量标准要求沿中心线两侧等分地画出接触角的位置线。
2.将空心轴颈和大瓦瓦面清洗干净,在轴颈或大瓦上涂上一层薄薄的红丹油。
3.将大瓦吊起扣在空心轴颈上相互研磨,检查其接触角内的接触情况。
4.如不符合要求,可将高起的接触点用锋利的刮刀或铲刀刮去,重复刮研数次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5.以接触角的位置线为界向接触角以外刮削,使空心轴颈接触角外形成由小到大的楔形间隙。
6.刮刀应随时研磨保持锋利,刮削方向应交叉进行,以保证同一部位不重复刮削。大瓦中间顶轴油槽不许刮削。
1.大瓦与空心轴颈接触点应达到每25×25平方毫米至少三点。
2.楔型间隙符合要求。
(十三)大瓦座的刮研
1.大瓦球面与大瓦座之间应清洁,无毛刺、锈斑、伤痕等缺陷。
2.在大瓦球面上均匀地涂上一层红丹油(大瓦座弧面涂上红丹油也可以)。将大瓦平稳地放在大瓦座进行研磨,在接触区域内检查接触印痕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可将高点用锋利的铲刀削去,重复数次,直到符合质量标准。
3.大瓦球面与大瓦弧面座装配要光滑灵活,不得有不同心的晃动。
1.大瓦球面与大瓦座接触要均匀,每25×25mm2面积不少于2点接触。
  
(十四)磨机大瓦合金的局部熔补
1.损坏或脱落的部位清理干净,再用10~15%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温度80~90℃)清洗表面油迹,最后用80~90℃清水将大瓦冲洗干净并晾干。
2.将钨金瓦立放,用气焊融化损坏部位,温度不许超过250℃,当钨金刚开始软化与轴瓦体脱开时即停止加热。
3.用刮刀将融化部分的钨金刮净。
4.钨金除去后,如发现轴瓦壳体表面有黑印或污物,应用刮刀将其刮净并用热盐酸清洗,最后用40~50℃清水冲洗并擦干。
5.在轴瓦表面刷上一层氯化锌饱和溶液。
6.将瓦体加热到比采用锡料熔点高约10~20℃,然后用锡棒或锡粉来回涂擦瓦体表面进行挂锡,挂锡厚度约为0.3mm。
7.用40~50℃热水清洗挂锡层表面,观察其有无斑痕等缺陷;是否具有银色光泽,如不符合要求,应将其铲去重新挂锡。
8.当锡层符合要求后,可用条状的钨金进行熔补,熔补时应注意新旧钨金的牌号应相同。
9.熔补后的钨金表面可撒一些木炭粉,以防止表面氧化。
10.待钨金冷却后,用刮刀将高起的部分刮平。
  
(十五)球磨机空心轴颈检查
1.用外卡规测量空心轴颈的椭圆度、圆锥度、同心度。
2.轴颈表面的小面积伤痕,可用研磨法消除;过大或过深的伤痕,应堆焊修复。
3.球磨机在运行中如有严重振动,烧瓦或摆动,则应在检修时测量空心轴颈与筒体的同心度。
1.椭圆度不大于0.15mm,圆锥度不大于0.08mm
(十六)装大瓦、落大罐
1.大瓦刮研合格后,将大瓦、球面座、空心轴、油室的油污、红丹油、钨金碎屑等清理干净。然后在球面座上涂黄油或黑铅粉。
2.安装大瓦顶轴油管,将大瓦用两个葫芦吊住,沿空心轴颈翻至空心轴下部,按拆除时的印记就位。工作前可在瓦面上浇点机油以保持润滑。
3.拆除大罐下枕木后,由专人指挥落大罐。要求在落大罐过程中四个千斤顶的下落速度应同步,每落10mm,应检查四角的下落高度是否相等,当空心轴颈接近轴瓦时其下落速度更要缓慢,以使大罐两端轴颈水平、柔和的同时落在大瓦上。
4.检查主轴承各部间隙,测量并做好记录。
5.安装大瓦两边定位压板,恢复大瓦冷却水软管、润滑油喷嘴及高压顶轴油管。
6.检查清理大瓦冷却水系统、润滑油系统的腐蚀和污垢,然后进行压力试验,要求在工作压力下法兰、阀门严密不漏。
7.更换轴颈处的密封毛毡,然后在轴颈上部加适量润滑油,将轴承座上盖扣上,拧紧结合面螺栓。
1.推力轴向间隙b1+b2=0.80~1.5mm。
2.支力膨胀间隙:15mm<b3<21mm。
3.大罐水平误差:≯0.2mm/m。
  
(十七)装钢球
1.按规定要求装入足够量的钢球。
2.球磨机钢球装载量为45t/台,装钢球时必须准确称量并做好记录。
1.直径不得小于25mm。
(十八)检查台板、及地角螺丝
1.用手锤轻敲台板、垫铁、地脚螺栓,有松动现象时应进行处理。
1.各部应无松动
  
  
三、湿式球磨机传动齿轮的检修
工序名称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要求
(一)拆卸传动装置对轮
1.拆开对轮保护罩。
2.拆开对轮螺丝,妥善保存。更换有缺陷的对轮螺丝。
  
(二)检查大牙轮及其连接螺丝
1.将固定在大齿轮罩上的干油喷射装置上的油管、空气管活节拆掉,对大齿轮密封罩进行编号,然后拆除固定螺栓,把齿轮罩清洗干净后放在合适地点。
2.检查齿轮有无裂纹、掉齿、重皮、毛刺、斑痕、凹凸不平等缺陷,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
3.用塞尺测量大小齿轮顶部间隙和背部间隙。
4.修整齿面棱脊和压挤变形处。
5.用锤击法检查大齿轮(两半)接合面及大齿与大罐法兰接合面的紧固螺栓是否牢靠,有裂纹及缺失的螺栓要补齐。
  
1.齿轮应无裂纹、掉齿、重皮、毛刺、斑痕、凹凸不平等缺陷。
2.节圆上齿厚磨损超过5mm时将其翻面使用,再磨去5mm时应更换齿轮。
3. 装配后大小齿轮顶部间隙为,齿侧间隙1.4~2.65mm。
(三)更换大齿轮或翻面使用
1.将新齿轮各扇在地面上预装,用齿轮样板或卡尺校验新齿轮各部尺寸,检查螺栓孔销位置是否与原齿轮相同。
2.清理新齿轮上面的防锈漆,修理工作面毛刺,用红丹油检查新齿轮两半扇接触情况。
3.将大齿轮的接合面转止水平位置,用起重工具吊好上半扇。4.拆卸上半扇紧固螺丝,掉出大齿轮上半扇牢固放置在指定地点。
5.将新齿轮的一半吊起装到大罐上(旧齿翻面即把齿轮的非工作面翻转到工作面),并初步固定在大罐上。
6.转动大罐,将下半部未更换或翻面的半齿轮转到上部,依照上述步骤将新齿轮另一半换上。
7.在拆装过程中,齿轮与法兰接合面上的油泥、锈皮、毛刺应清理干净。
8.用塞尺检查大齿轮两半扇对口接合面的接触情况并做好记录。
9.穿入两半扇齿轮接合面的定位销(大齿轮与大罐法兰接合面的定位销暂不穿),然后装入大齿轮对口接合面及大罐法兰接合面的连接螺丝并紧固。
10.利用两个千分表测量齿轮的轴向及径向晃动,将大齿轮分成10等分,启动慢速驱动盘车转动大罐,逐个测量10等分处的轴向及径向晃动数值(共作2~3次测量,以便核对结果),并做好记录。
11.调整大齿轮轴向和径向晃动符合要求后,安装大齿轮与大罐接合面定位销,如销孔不合,可重新铰孔。
12.大齿圈定位销螺丝装配好后,紧固所有接合面螺丝并加并帽。
1.新齿轮半扇接触面积应大于3/4,定位销与圆柱孔的接触应在80%。
2.半齿轮接合面接触均匀,用0.10mm的塞尺塞塞入深度不超过齿宽度的1/3。
3.大齿轮径向晃动不许超过0.25mm/每米节圆直径,轴向晃动不许超过0.35mm/每米节圆直径。
(四)检修小齿轮及轴承
1.拆卸传动轮轴承座上盖螺栓、端盖螺栓,拆卸传动轮齿轮罩,拆掉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以免丢失。
2.拆开小齿轮联轴器,做好对轮中心原始测量记录,用起吊工具将小齿轮吊出放在指定地点。
3.用汽油清洗传动轮轴承、轮齿和轴颈,清洗轴承上盖、轴承端盖上的油泥污垢。
4.传动轮末吊出之前要测量轴承间隙。
5.检查轴承及其磨损情况。
6.检查轴承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7.检查传动轮磨损情况。
8.修整齿面棱脊和挤压变形处。检查小齿轮硬度。
9.检查轮轴有无裂纹、断裂,如运行中有异常情况,则应测量轴的弯曲度和轴颈椭圆度、圆锥度。
  
1.滚珠与外套游隙不得超过0.50mm。
2. 轴承滚珠、保持器及内外圈有无锈蚀、裂纹、起皮现象,轴承内圈与轴配合良好。
3.轴承轴向间隙推力侧为0.05mm,支力侧为0.3~0.5mm;轴承外圈径向间隙为0.03~0.08mm。
4.轮齿应无裂纹、重皮、毛刺、斑痕、凹凸等缺陷,节圆上齿厚磨损3mm时翻面使用,再磨去3mm进行更换。
5.传动轮硬度应为HB350~450。
6.齿轮轴椭圆度≯0.3mm,圆锥度≯0.015mm,轴弯曲度≯0.1mm。
(五)齿轮表面的淬火
进行齿轮表面淬火是减慢齿轮磨损速度,提高齿轮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齿轮表面淬火可在机座上进行,也可将齿轮拆下立放(牙齿垂直于地面)进行淬火。
2.检查氧气压力应在0.58~0.78MPa,乙炔压力在0.078~0.98MPa,冷却水压力为0.049~0.098MPa。
3.将专用淬火工具连接在气焊嘴上。
4.调整火嘴为中性焰,核心长度为6mm,打开冷却水。当淬45号碳素钢时用15~20℃的水,当淬40Cr或45Cr钢用40~45℃的水。
5.在废旧齿上进行试淬,取得经验后再进行正式淬火。在加热的过程中,火嘴与齿面距离应保持10~13mm,加热温度800~850℃(表面桔红色),然后用冷却水进行冷却。
6.淬完第一个齿后进行硬度检查,根据所测硬度(小齿轮硬度HB350~450,大齿轮HB280~300)调整火焰温度和冷却水量。
7.每淬完5个齿应进行一次硬度检查。
8.45号碳素钢第一次淬火硬度未达到要求,可进行第二次淬火。40Cr和45Cr不允许第二次淬火。
  
(六)传动轮更换轴承
1.拆卸对轮,对轮的零部件要妥善保存,以免丢失。
2.用拉马将旧轴承拉出。
3.检查新轴承有无缺陷(具体方法参照减速机轴承检查部分),测量轴承间隙并做好记录,安装时应将轴承型号一侧放在外部,以便检修时查找轴承型号。
4.测量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尺寸。
5.清理轴颈,用细沙布或油石打掉轴颈上的毛刺和铁锈,在轴颈上抹上机油。
6.新轴承尺寸校验好后,用轴承加热器进行加热。完毕后迅速将轴承套在齿轮轴装配位置并紧靠轴肩,待其自然冷却。冷却后轴承应转动灵活。
7.安装传动轮轴套、对轮等部件。
1.新轴承径向和轴向间隙不大于0.20mm。
2.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紧力应为0.02~0.05mm。
3.轴承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00℃。
(七)组装传动轮
1.用起吊工具将组装好的小齿轮吊至轴承座上就位,注意不得碰伤轴承。
2.用压铅丝法测量轴承与轴承座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若与规定值不符应进行调整直至符合标准。
3.小齿轮轴承间隙压好后应进行记录,并给轴承加入适量二硫化钼,然后扣上小齿轮轴承上盖。
4.用塞板塞尺测量大小齿轮啮合的顶隙、背隙之差,找正小齿轮。
5.用红丹油法检查大小齿轮啮合情况,要求大小齿轮啮合面积沿齿高和齿长方向均不少于75%。
6.安装齿轮密封罩,其齿轮罩应完整无扭曲现象,罩上的连接螺丝应完整牢固,法兰结合面要加石棉垫以保证密封罩严密不漏油,此外还应调整密封罩与齿轮的各部间隙,以保证密封罩不与齿轮相碰。
  
(八)检查地脚螺丝
1.用手锤检查地脚螺丝是否松动或断裂,若发现地脚螺丝有松动或断裂应立即进行处理。
2.地脚螺丝紧固后,应加好并帽。
  
  
四、湿式球磨机减速机检修
工序名称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要求
(一)减速机箱体的拆卸
1.停止球磨机运行,停止球磨机减速机油泵运行,办理好检修工作票。
2.拆卸减速机箱体结合面及轴承压盖螺栓并检查。
3.吊下减速机上盖放到准备好的道木上。
4.检查减速机箱体和箱体结合面。
5.检查大、小齿轮。
6.减速机上盖吊起后,应测量箱体结合面垫子和轴承端盖结合面垫子,做好原始记录。
1.螺栓应无裂纹、丝扣损坏。
2.箱体应无裂纹,箱体接合面应平整,无裂纹和横向沟道。
(二)减速机齿轮的检查与检修
1.清洗大小齿轮并逐个进行检查。
2.用齿轮卡尺测量轮齿的磨损情况,
3.用磨光机修整齿面棱脊和挤压变形处。
4.检查齿轮的啮合情况,啮合面不符合标准时应检修或更换。
5.检查大齿轮的平衡重量,大齿轮上的平衡重量不得有松动和脱落,紧固螺丝应点焊牢固。
6.吊起大、小齿轮,放在指定位置。
  
1.轮齿应无裂纹、砂眼、毛刺、痕坑等缺陷。
2. 轮齿节圆处齿厚磨损不得超过20%原厚度。
3.轮齿啮合长度和高度方向均不小于75%。
(三)减速机对轮的检查
1.检查对轮。
2.检查对轮螺栓是否有裂纹和丝扣损坏现象。
  
1.对轮不得有裂纹等缺陷,对轮键是不得有裂纹和松动。
2. 螺栓不得有裂纹和丝扣损坏现象。
  
(四)拆装减速机对轮
1.把拆卸工具(拉马)安装到对轮上固定牢固,用火焰将对轮加热到200-300℃,旋转拉马将对轮快速拆下。对轮拆下后不许浇水冷却,应待其自然冷却。
2.检查新对轮有无缺陷,并校验尺寸。
3.弹性对轮要求螺丝孔与胶皮孔的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1-0.2mm。
4.用细砂布或油石打掉轴颈上和对轮轴孔的锈垢、凸棱、毛刺。
5.检查对轮公差配合符合要求后,用乙炔火焰对轮加热到200-300℃。
6.将加热的对轮迅速装在轴上,待其自然冷却。冷却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盘动对轮轴以防止轴弯曲,对轮的楔形键必须打紧,以防松动。
1.对轮必须成套更换。对轮孔与轴颈的椭圆度不大于0.03mm,圆锥度不大于0.15mm。
2.对轮轴与孔轴颈的配合紧力为0.01-0.05mm(钢),0.01-0.02mm(铸铁)。
3.键配合两则不许有间隙,上部应有0.1-0.4mm的间隙。
(五)减速机轴承的检查
1.检查轴承内的润滑油。
2.用汽油清洗轴承,检查轴承内、外圈及滚珠有无锈蚀、裂纹和起皮现象。
3.检查轴承保持架。
4.检查轴承的旋转情况。
5.用百分表或压铅丝法测量轴承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
6.检查轴承内圈与轴的紧固情况,轴承内圈与轴配合不得松动。如果有松动必须用涂镀的方法对轴进行再加工,而不许采用冲子打点或滚花的方法消除。
7.检查轴承外圈与轴承座有无相对滑动痕迹,若有相对滑动应在压间隙时特别注意其径向间隙,轴承外套的径向间隙为0-0.05mm,如果超出标准可在轴承外套上垫铜皮。
  
1.润滑油中不得有硬性杂质。
2.轴承内外圈及滚珠应无锈蚀、裂纹和起皮现象。严重时要更换轴承。
3.保持架应完整、位置正确、活动自如。
4.轴承旋转时应转动平稳,有轻微的响声但无振动,停止时逐渐减速,停止后无倒退。
5.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不超过0.2-0.3mm。
(六)减速机轴承的更换
1.用专用拉马将旧轴承从轴上取出(对轮侧的轴承需要先把对轮拉掉),然后用细砂布将轴承装配部位的毛刺打掉。
2.检查轴颈的椭圆度和圆锥度。
3.检查更换轴承端盖密封填料。
4.将新密封填料、橡皮圈、弹簧圈牢固地套在轴承端盖内,以防止漏油。
5.测量新轴承径向、轴向间隙并做好记录,检查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情况。
6.用机油或轴承加热器将轴承加热至100-120℃,然后吊起轴承迅速套在轴承装配部位,使无型号一端紧靠轴肩,待其自然冷却。
1. 轴径椭圆度不得大于0.012mm,圆锥度不得大于0.025mm。
2. 填料皮圈应无裂口或老化现象,填料弹簧应完好并有足够的弹性。
(七)减速机箱体清理、检修油管:
1.将减速机箱体积存的油抽尽,再用干净无棉毛白布将油污拭擦干净,然后用汽油进行清洗,最后用面团将油箱内的细小杂物沾净。
2.减速机各油管畅通。
1. 减速机油管路应畅通。
2.减速机箱体内应清洁。
(八)减速机组装
1.在减速机箱体结合面涂料清除干净,试扣减速机上盖一次,检查结合面在未紧固螺栓时的接触情况。接触情况达不到此要求时,应对上下结合面着色对研后进行刮削(此步骤在更换新箱体时进行)。
2.安装齿轮下润滑喷嘴,依次吊起大、小齿轮就位。吊装应缓慢,不能碰伤齿轮和轴承。
3.用压铅丝法测量大小齿轮的啮合间隙。
0                                                                                                                                                                                                                                                                                                                                                                                                                                                                                                                                                                                                                                                                                                                                                                                                                                                                                                                                                                                                                                                                                                                                                                                                                                                                                                                                                                                                                                                                                                                                                                                                                                                                                                                                                                                                                                                                                                                                                                                                                                                                                                                                                                                                                                                                                                                                                                                                                                                                                                                                                                                                                                                                                                                                                                                                                                                                                                                                                                                                                                                                                                                                                                                                                                                                                                                                                                                                                                                                                                                                                                                                                                                                                                                                                                                                                                                                                                                                                                                                                                                                                                                                                                                                                                                                                                                                                                                                                                                                                                                                                                                                                                                                                                                                                                                                                                                                                             
齿隙图
4.在齿轮工作面涂上红丹油检查齿轮啮合情况。
6.将减速机轴承端盖装好,用塞尺或压铅丝法测量滚动轴承的轴向间隙。
7.扣上盖前,用压铅丝法测量各轴承的径向膨胀间隙,以确定结合面垫子的厚度,如个别轴承径向间隙不符合规定,可以在轴承上部垫铜皮。
8.在齿轮和轴承上淋上适量机油,以保持齿轮、轴承润滑,以防生锈,最后扣减速机上盖。
9.装定位销,校正上盖位置,然后对角上紧接合面螺丝及各端盖螺丝。
1.减速机上盖与机箱结合面应严密,每100mm长度内应有10点印迹,在末紧固螺丝时0.03mm塞尺塞不进。
2.大小齿轮顶隙2~2.5mm,两端之差不大于0.10mm;新齿轮背隙0.3~1mm,两端测量之差不大于0.15mm。
3.齿轮啮合面积沿齿长及齿高方向均不少于75%。
  
五、球磨机油站的检修
工序名称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质量要求
(一)齿轮油泵检修
1.将油泵解体,检查油泵外壳及螺栓。
2.用塞尺测量各部配合间隙及齿轮啮合间隙。
3.检查齿轮磨损情况。
4.检查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和齿侧间隙。
5.检查齿轮啮合面积,超标时应进行检修更换。
6.检查齿轮与轴、联轴器与轴的配合应无松动。
7.油泵外壳与端盖应严密,加装密封垫片保证不漏油。
8.油泵与电机连接的联轴器螺栓应修理完好,联轴器校正合格后紧各部螺栓。
9.油泵检修完后用手盘动油泵应转动灵活无杂音。
1.油泵外壳无裂纹、砂眼等缺陷。
2.齿轮与轴套间隙不得大于0.1~0.5mm。齿轮与壳体径向间隙不得大于0.25mm,轴套与轴的间隙不大于0.05~0.2mm,轴套与壳体紧力应为0.01~0.02mm。
3.节圆处齿厚磨损超过0.7~0.75mm时需更换齿轮。
4.齿轮啮合顶隙与侧隙均不得大于0.5mm。
5.齿轮啮合面积延齿长和齿高均不少于80%。
6.油泵外壳与端盖每平方厘米应有2~4个接触点,不得漏油。
7.联轴器的轴向与径向偏差不得超过0.08mm。
(二)顶轴油泵检修
1.检查泵运行正常,出口油压能够达到规定值。
2.泵体无裂纹,渗漏油现象。
3.更换新油泵。
  
(三)冷却器检修
1.油侧清洗;将芯子放在盛有3%~5%磷酸三钠溶液的铁箱内,加热至沸腾,保持2~4小时,再吊出芯子用凝结水冲洗干净。用化学试剂检验应无碱性反应。
2.水侧清洗。可以采用捅杆和刷子带水桶刷。
3.冷油器芯子清洗完毕后,即可进行回装。回装时要仔细检查冷油器内部是否有杂物,然后装好法兰结合面垫子,对正法兰印记,对称拧紧接合面螺栓。
4.进行水压试验。冷油器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实验时可以打开入口冷却水门顶压至0.39MPa保持15分钟,然后打开冷油器筒体堵头仔细检查油侧是否有积水。
1.油侧清洁无油污。
2.水侧无污垢堵塞。
3.冷油器壳体清洁无杂物。
4.冷油器芯子腐蚀不得超过其厚度的50%。
5.打压检查冷油器应无泄漏,堵管数量不得超过10%。
(四)滤油器检修
1.滤油器内的滤芯取出后可以用热水冲洗,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实在无法清洗应及时进行更换。
2.滤油器的工作状态应时刻进行监视,如进出口压差超过0.05MPa,应立刻解体进行清洗。
1.滤芯应清洁无堵塞。驴王不得压扁及破裂。
2.滤油器前后压差不大于0.05 Mpa。
(五)润滑油管道检修
1.为了消除油管道渗漏,在检修前必须记录运行中渗漏的地方,以便在检修中消除缺陷。
2.油系统所用的垫料多采用隔电纸垫、耐油橡胶石棉垫。使用隔电纸垫时应涂以漆片;用耐油橡胶石棉垫时两侧要涂少量机油,以便今后拆除。高压油管道的垫子厚度不要超过0.8mm,低压油管道不要超过2mm。
3.油管道可以用中温中压蒸汽进行冲洗。冲洗时将蒸汽管与油管固定牢,打开蒸汽阀门吹2~3分钟,然后再调头冲洗一次即可。
4.油管吹洗干净后,应在油管内喷上干净的机油,用干净的塑料布或牛皮纸将管口封好。
1.润滑油管道清洗后应无油垢等杂物。
2.润滑油管道检修后无漏油。
(六)油箱及油箱附属设施的检修
1.油箱在每次大修或油质恶化更换新油时,都应把油箱内的油全部放出,进行彻底清扫,其清扫方法如下:
1.1打开油箱人孔盖,用油泵将油箱内的机油全部打出。然后打开底部放油门,用大约100℃的热水把沉淀的油垢杂质冲洗干净。
1.2工作人员穿上耐油胶鞋和专用工作服,从人孔下去,用磷酸三钠或清洗剂擦洗,直到污垢全部清除后,再用干净无棉毛的白布擦洗,为了除去油箱内部杂物,还要用面粉将内壁仔细粘一遍。
1.3检查油箱内防锈漆是否完好,如发现脱落严重,应重新涂上防锈漆,以防油加速氧化。
1.4拆除油箱表面油位计,用磷酸三钠将油位计清洗干净。
5.油位浮子应认真清洗,确保动作灵活,浮球不漏气。
1.油向清洗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
2.油向清洗后无污垢等杂物。
3.油向内壁防锈漆完整。
4.油位浮球动作灵活。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广告

甄长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1-2019 青果园电厂化学资料网 ( www.qgyhx.cn )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09001450号

申请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在线留言

网站由中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