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D 241—87油隔离泵输灰系统运行、检修规程
- 发布时间:2011/4/28 阅读次数:4116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2 油隔离泵的运行和停止
2.1 油隔离泵启动前的检查
2.1.1 操作室及操作盘的检查
2.1.1.1 检查操作盘上各表计、操作开关、联锁开关、光字牌、指示灯齐全指示正 确,各操作开关试验性能良好。
2.1.1.2 操作盘及操作室内照明充足,清洁无杂物;常用工具齐全。
2.1.2 油隔离泵的检查
2.1.2.1 检查油隔离泵外形完整,附件齐全,地脚螺栓紧固,皮带、皮带轮及保护 罩完整牢固。
2.1.2.2 变速箱外形完整,各处连接螺栓无松动现象,油位计完整,油位清晰,指 示正确,且在规定范围内,油质符合标准。
2.1.2.3 检查各轴承油杯完整,加满润滑油脂。轴承内也已加入一定量的油脂。
2.1.2.4 检查皮带的松紧是否适当。
2.1.2.5 检查油箱外形应完整,内无杂物;油箱内加满油,油位清晰,油质合格, 油箱及其与隔离罐的连接管严密不漏,油箱放油门关闭严密。
2.1.2.6 检查变速箱放油阀,活塞缸前后放油阀、隔离罐各观察阀、各加油阀、排 气阀、隔离罐注水阀和Z形管排污帽均在关闭位置。
2.1.3 油隔离泵电机的检查
2.1.3.1 检查电机周围无杂物,照明充足。
2.1.3.2 电机外形完整,地脚螺栓及调整螺栓紧固;接地线、事故按钮良好,皮带 轮及保护罩完好。
2.1.3.3 电动机绝缘合格(按各单位有关电机运行规程执行)。
2.1.4 管道系统及阀门的检查
2.1.4.1 检查各管道及支架齐全、牢固,出入口空气室外形完整;压力表良好,压 力表阀门开启,防爆片完整。
2.1.4.2 各电动阀、液压阀及其附件完整齐全,连接牢固;液压阀油箱内油量充 足;各法兰连接处焊缝及管道严密不漏。
2.1.4.3 管道中下列阀门应关闭:
a.油隔离罐注水阀门和旁路阀门;
b.出口空气室补气阀门;
c.出口管高压冲洗阀门;
d.有关的备用泵出、入口阀门;
e.有关的备用管道联络阀门;
f.输灰系统运行部分的各放水阀门。
2.1.4.4 管道上下列阀门应开启:
a.油隔离泵入口门及冲洗水阀门;
b.油隔离泵出口至输灰管道上的截止阀(不包括放水门)。
2.1.5 输灰系统其它辅助设备的检查
按本规程各辅助设备的规定,对浓缩机(或搅拌槽)、空气压缩机、高压冲洗泵 等有关的设备进行检查。
2.2 油隔离泵启动前的准备
2.2.1 设备大修后的电气试验
2.2.1.1 泵的操作电源和工作电源分开的,联系电气人员只送操作电源,不送工作 电源,并与电气人员配合进行下列试验:
a.油隔离泵开关拉合闸试验均能合闸与跳闸,指示灯指示正确;
b.油隔离泵事故按钮试验合格;
c.油隔离泵出口有压力保护装置的(电气),要做一次压力保护试验。
2.2.1.2 油隔离泵的操作电源和工作电源不能分开的,应做一次空负荷试运转,检 查开关动作是否正常(时间不宜太长)。
2.2.1.3 有关辅助设备检修后,也要做拉合闸或空负荷试运转试验。各设备试验时 应逐台进行,不能两台或两台以上同时试验。
2.2.2 阀门的检查、试验
电动阀门、液压阀门检修或长期备用后,要做一次全开全关试验;检查阀门 的开关位置、标定方向正确。
2.2.3 隔离罐注水、加油
2.2.3.1 隔离罐注水。手动盘车将活塞处于活塞缸的中间位置,开启活塞一侧隔离 罐上的排汽阀和油水观察阀(这时开度要大一些),然后开启注水阀向隔离罐注水。 注水应缓慢进行,以防水进入活塞缸。当水从油水观察阀的中间阀门流出时,关 闭注水阀停止注水,关闭油水观察阀。
2.2.3.2 隔离罐加油。加水完毕后,全开该侧隔离罐上的加油阀和排气阀。油箱中 的透平油流入隔离罐,罐内空气由排气阀排出,当排气软管中的油位同油箱内油 位平衡时,隔离罐内油已加满,关闭加油阀和排气阀。
2.2.3.3 检查油水界面位置。稍开油水观察阀,若有油水混合液体流出,表示界面 处于正常位置;若流出的是纯水或者是纯油则分别表示界面偏高或偏低,需要重 新调整油水界面。调整方法是:
a.当油水界面偏高时,开大加油阀和油水观察阀,同时加油和放水,直至油 水界面下降到正常位置后,关闭加油阀和观察阀。
b.当油水界面过低时,开启向隔离罐注水的注水阀和排气阀,同时注水、排 油,直至油水分界面上升至正常位置,然后关闭注水阀和排气阀。
调整完毕后应检查隔离罐及活塞缸上的所有阀门是否都关闭严密。
2.2.3.4 一侧的隔离罐加油完毕后,手动盘车再使活塞处于活塞缸的中间位置。重 复以上操作,给另一侧的隔离罐注水、加油,使界面处于正常位置。
2.2.3.5 活塞杆密封盒上部的密封油杯中,加入适量的相同牌号的透平油。
2.2.3.6 最后,向油箱内补油到规定油位。
2.3 油隔离泵启动
2.3.1 检查系统中的阀门开关位置正确无误,且泵的周围无人进行操作时,方可按 “启动操作票”启动油隔离泵,同时监视各指示灯和电流指示正确,严格监视泵 出口压力上升速度。
2.3.2 全面检查各部轴承、十字头的润滑情况;检查各部分振动、声音正常;各法 兰结合面、观察阀、加油阀、排气阀等严密。
2.3.3 待泵的出口压力正常后,开启浓缩池下浆阀门、关闭冲洗水阀门,倒为灰浆 运行。
2.3.4 各部分运行正常后,则微开油水观察阀,检查、调整界面(调整方法参阅本 规程第2.4.7条)。
2.3.5 根据压力波动情况,启动空气压缩机,向出口空气室补气。待压力稳定后停 止补气,停止空气压缩机。
2.3.6 将油隔离泵启动情况记录在案。
2.4 油隔离泵运行中的维护
2.4.1 油隔离泵运行中,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80℃,变速箱油温不超过65℃,油 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2.4.2 电机允许温升由电机绝缘等级决定。
2.4.3 电机振动不超过0.05mm,泵体振动不超过0.1mm。
2.4.4 经常检查油隔离泵出口压力,其值不得超过规定值,并观察控制灰水浓度不 超过规定值。
2.4.5 定期化验、记录隔离罐内油的杂质和水分的含量,其值不应超过规定。
2.4.6 经常检查油隔离罐内油水界面的位置,每班检查次数应不少于4次(有电气 监测装置的除外)。当界面位置变化大或偏离正常位置时,应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 调整。
2.4.7 运行中油水界面的位置的调整方法。油水界面低时,隔离罐内油量较多,应 微开排气阀,让油从排气阀中排出,使隔离罐中油水界面上升,正常后关闭排气 阀;油水界面过高时,隔离罐内油量较少,应微开加油阀,向隔离罐内加油,使 油水界面下降至正常后关闭加油阀,然后打开排气阀,排气后即关闭。调整油水 界面的位置时,要缓慢进行,防止界面变化幅度过大,同时注意加油阀和排气阀 开度不要太大,以避免使其失去单向流动的作用。
2.4.8 经常观察分析各种表计的指示是否正确,发现异常时及时联系处理。
2.4.9 当出口压力摆动大时,及时向出口空气室内补入压缩空气。正常运行中出口 压力的摆动范围应小于49kPa(0.5kgf/cm2)。入口压力摆动时,要及时检查入口管 道有无堵塞现象。
2.4.10 定期了解灰管道的灰水流出情况,分析整个除灰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
2.4.11 油隔离泵运行中,隔离罐要定期排气。方法是:微开隔离罐顶部排气阀, 看是否有气泡从排气阀中排出,待无气泡排出时,将排气阀关闭。若隔离罐内空 气较多,应分几次排净,即排气和调整界面交替进行,以防排气时灰浆进入活塞 缸。
2.4.12 当隔离罐发出的声音增大时,要增加排气次数。油隔离泵如果发生窜缸, 但不严重时,允许油隔离泵继续运行,但是要增加对界面的调整次数,使界面保 持在正常位置,同时密切注意窜缸的发展情况和泵出口压力的变化情况。在压力 下降得过低或界面难以保持正常位置时,要停泵处理。
2.4.13 运行中一般不宜开启隔离罐下部水观察阀。因为水中灰粒较多,容易使阀 门的接合面磨损,引起泄漏。在开启其他观察阀观察界面后,关闭该阀门时不要 用力过猛,以免损伤阀门。当一次关闭不严时,应反复开关几次,直至关闭严 密。
2.5 油隔离泵的停止
2.5.1 在停泵(并非切换)前,应首先停止向浓缩池内(或搅拌槽内)送灰(油隔离泵间 断运行,浓缩池定时浓缩的电厂除外),并开启油隔离泵入口冲洗水阀门,关闭浓 缩池下浆门(或搅拌槽进灰口阀门)。用清水冲洗出入口阀箱及管道。一般冲洗 15~20min后按停止操作票停止油隔离泵,关闭隔离泵出入口阀门,关闭入口冲 洗水阀门,开启泵出入口的放水阀,放掉管内的积水。搅拌槽应停止进水。
2.5.2 停止油隔离泵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油隔离泵出口至灰场的输灰管道,直到 管道流出清水时为止。
2.5.3 在冬季停泵,要注意防冻。备用输灰管道以及停用的浓缩池、搅拌槽等要及 时放净存水。
2.6 油隔离泵的紧急停止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油隔离泵应紧急停止:
2.6.1 油隔离泵出口空气室防爆片爆裂或隔离罐安全阀动作。
2.6.2 油隔离罐或出口承压部分破裂。
2.6.3 确认灰水进入活塞缸。
2.6.4 活塞缸或变速箱内有明显的金属撞击声。
2.6.5 电机或轴承的温度急剧升高并超出规定值时。
2.6.6 发生人身事故,需要停泵才能抢救的。
2.7 油隔离泵输灰系统主要设备的启停程序
油隔离泵输灰系统的启动、停止程序分述加下。其中停止的程序是指正常停 止,不包括事故停泵和切换备用泵,也不适用于油隔离泵间断运行、定时浓缩的 电厂。
2.7.1 灰、碴混除的系统
2.7.1.1 带搅拌槽的系统
a.启动:
b.停止:
2.7.1.2 带浓缩机的系统
a.启动:
b.停止:
2.7.2 灰、渣分除系统(只输送细灰的系统)
2.7.2.1 带搅拌槽的系统
a.启动:
b.停止:
2.7.2.2 带浓缩机的系统
a.启动:
b.停止
3 空气压缩机的运行和停止
3.1 空气压缩机的技术规范
3.1.1 产品型号。
3.1.2 制造厂名。
3.1.3 产品的主要参数:
a.排气量: m3/min
b.排气压力
一级缸排气压力: MPa
二级缸排气压力: MPa
三级缸排气压力: MPa
额定排气压力: MPa
安全阀开启压力: MPa
c.转速: r/min
d.功率: kW
3.1.4 用油种类:
a.曲柄箱。
b.活塞缸。
3.1.5 配用的电机:
a.型号。
b.制造厂名。
c.功率: kW
d.电压: V
e.转速: r/min
f.额定电流: A
3.2 空气压缩机启动前的检查
空气压缩机启动前要检查下列项目并达到如下要求:
3.2.1 检查电机接地线良好,地脚螺栓紧固,联轴器保护罩牢固。
3.2.2 检查曲柄箱内油质合格,油位正常。各黄油杯内加满黄油。启动前要向活塞 缸内加入适量的压缩机用油。
3.2.3 手动盘车检查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有无卡涩现象(盘车时要采取防止启动的 措施)。
3.2.4 开启冷却水门,检查冷却水是否畅通。
3.3 空气压缩机的启动
3.3.1 开启空气压缩机出口油水分离器的吹扫阀。
3.3.2 合上电源开关,电流指示正常。
3.3.3 检查转动方向是否正确,各级压力是否正常。
3.3.4 各转动部分的振动、声音是否正常。
3.3.5 启动后,若声音异常,振动增大或转动方向错误时应立即停机,故障消除后 才能重新启动。
3.3.6 启动后数分钟,开启出口阀门,关闭吹扫阀。
3.3.7 当压缩机出口压力高于油隔离泵出口压力时,方可向出口空气室内补气。
3.3.8 做好启动情况记录。
3.3.9 若制造厂家另有规定时,应按厂家要求执行。
3.4 空气压缩机运行中的维护
3.4.1 检查各级压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3.4.2 控制进出口冷却水温度差不超过15℃,电机温升允许值根据电机绝缘等级 规定。
3.4.3 控制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80℃,滑动轴承不超过70℃,振动不超过 0.05mm,声音正常。
3.4.4 运行中每隔20~30min打开吹扫阀,放掉内部的油水。
3.5 空气压缩机的停止
3.5.1 向空气室补气完毕后,关闭补气阀。
3.5.2 开启压缩机油水分离器吹扫阀,关闭出口阀门。
3.5.3 拉开压缩机电源开关,电流表指针到零。
3.5.4 空气压缩机各部分温度下降到室温后,停供冷却水。
3.5.5 做好停止记录。
3.6 空气压缩机的紧急停止
3.6.1 空气压缩机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时应紧急停止:
a.发现机内有撞击声音。
b.空气压缩机、电机的任何一部分温度突然升高,超过允许值。
c.电流突然增大,超过规定值。
d.冷却水中断(发现冷却水中断后,不能立即恢复供水,应停泵待其自然冷
却后再送冷却水,防止缸体裂纹)。
e.排气压力超过规定值,使安全阀连续动作时。
3.6.2 紧急停止空气压缩机后,应立即关闭空气室补气阀,防止倒气。
4 浓缩机的运行和停止
4.1 浓缩机的技术规范
4.1.1 产品型式。
4.1.2 制造厂名。
4.1.3 产品主要参数:
a.浓缩池内径: m
b.浓缩池深度: m
c.沉淀面积: m2
d.浓缩机运转周期: min/r
e.环形轨道直径: m
f.环形齿条直径: mm
g.处理能力(灰水) t/h
4.1.4 浓缩机电机:
a.产品型号:
b.制造厂名:
c.功率: kW
d.电压: V
e.电流: A
f.转速: r/min
4.1.5 浓缩机变速箱
a.型式:
b.变速比:
c.润滑油种类:
4.2 浓缩机启动前的检查
浓缩机启动前要检查下列项目并达到如下要求:
4.2.1 检查浓缩池、供料管、溢水槽、轨道、齿条及入口部分无杂物,入口滤网完 整,阀门不卡。
4.2.2 耙架、管架、耙管及传动部分牢固,耙齿与池底保持一定间隙。
4.2.3 电机、变速箱地脚螺栓紧固,联轴器保护罩牢固。
4.2.4 变速箱油位清晰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油质合格。
4.2.5 各轴承油杯完整,加满润滑油。
4.2.6 碳刷与集电环完整,接触良好。
4.2.7 启动前,池内应清除杂物,并用清水冲洗。
4.2.8 浓缩机启动前,下浆阀门开关试验良好,并已关闭严密,下浆阀门前后的冲 洗阀门关闭严密。
4.2.9 开启溢水槽至回水池的阀门。
4.2.10 梯子、栏杆、护板完整、牢固,照明设备良好。
4.3 浓缩机的启动
4.3.1 合上浓缩机电源开关,指示灯指示正确,电流指示正常。
4.3.2 检查浓缩机运行是否平稳,电机及变速箱的振动、声音是否正常,各部分温 度是否正常。如果无异常可以往池内注水并输送灰浆(参见本规程第2.7节)。
4.3.3 开启下浆阀向油隔离泵送灰浆。
4.3.4 启动回收水泵,回收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