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__DL_T_863-2004
- 发布时间:2011/1/15 阅读次数:16560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5.6.4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记录
a)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主要运行指标记录。
b)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过程记录。
c)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汽轮机振运记录。
d)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自动装置投入统计。
e)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主要保护投入统计。
f) 汽轮机满负荷试运行阶段汽、水品质记录。
g) 记录内容与格式参见附录D。
6 汽轮机停机
6.1 停机调试
a) 汽轮机停止是启动的逆过程,启动过程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适用于停机,但温降变化要求小于启动时的温升变化率:一般控制在1.0℃~1.5℃/min。
b) 负荷、蒸汽参数、高中压汽缸金属温度变化率,应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符合停机曲线。
c) 当滑参数停机时,主蒸汽、再热蒸汽的汽温、汽压应按规定的弯化率逐渐降低,并应始终保持足够的过热度。
d) 随着负荷及主蒸汽参数的降低,胀差、绝对膨胀、各轴承温度、轴向位移等的奕骅应足够重视。轴封供汽、真空及辅助设备各系统应及时调整和切换。要确保除氧器运行稳定,防止压力和温度失配引起汽化。
e) 确保汽轮机各部分的疏水阀能在不同工况下开启。
f) 发电机解列后注意汽轮机的转速变化。当发生不正常升高时,应立即打闸停机。
g) 打闸后应准确记录汽轮机转子的惰走时间。对启动调试机组,汽轮机首次正常停机应测取转子的惰走曲线,这是判断汽轮机动静部分和轴承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
h) 正常停机惰走过程中一般转速降至设备制造厂技术要求转速值时开启顶轴油泵。
i)正常停同时应继续保持真空,直到汽轮机惰走到设备制造厂技术要求转速值时可以破坏真空。真空到零时,停止轴封供汽。惰走曲线中应记录真空的弯化情况。
6.2 停机盘车
a) 转子静止后盘车装置应立即投运。
b) 盘车运行期间,若发现转子偏心超过允许值或有金属摩擦声,应停止连续盘车,改为间断盘车180°并应迅速查明原因后消除缺陷,待偏心度恢复到正常值后再投入连续盘车运行。
c) 若电动盘车投运不上,则应设法手动间断盘车180°。禁止用机械手段强制盘车。
d) 汽轮机调节级或中压第一压力级处金属温度在150℃以上时,若需要短时间停止连续盘车,应保持轴承供油正常,以防止轴钨金过热损坏,在此期间应手动间断盘车。
e)因工作需要短时间停卡盘车运行时,应准确记录盘车停止时间、当时的转子偏心度及相位。待工作结束后,根据转子偏心度的变化值决定是否应经手动盘车180°或投入连续盘车。
f) 当汽轮机调节级或中压第一压力级处金属温度小于150℃后,可以停止盘车运行。但仍应继续监视转子偏心度,若偏心度有明显变化,应查明原因并进行间断盘车。
6.3 停机后的强迫冷却
a) 汽轮机停机后的强迫冷却应特别注意防止大轴弯曲。
b) 冷却工质的引入和引出,应防止汽轮机本体局部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同时防止积水进入管道及设备中。
c) 冷却过程中应保证盘车连续正常运转,禁止在转子静卡状态下引入冷却工质。
d) 在冷却过程中应加强对盘车电流、转子偏心度、汽缸膨胀与胀差、汽缸金属等重要参数监视和控制,若发现异常或超限应立即停止冷却。
e) 严格控制冷却速度,汽缸温降变化率应符合制造厂要求,一般应在8℃/h~12℃/h范围内。
f) 强迫冷却工作结束后,为保证转子及汽缸冷却均匀,应至少再连续盘车8h。
7 机组异常(故障)处理
7.1 启动调整试运中,机组异常及处理
7.1.1 在汽轮机启动试运中,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破坏真空打闸紧急停机:
a) 汽轮机转带 升到3330r/min,危急保安器在整定转速值不动作。
b) 汽轮机突然发生强烈振动,保护不动作。
c) 汽轮机内部发生明显的金属摩擦声。、
d) 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e) 轴封摩擦冒火花。
f) 汽轮发电机组任何一轴承瓦块金属温度大于95℃,或轴承回油温度大于75℃。
g) 轴承润滑油压降低到0.06MPa,保护连锁未动作。
h) 轴向位移超限,保护未动作。
i)任何一块推力瓦块温度大于105℃。
j) 汽轮机油系统着火,并且不能迅速扑灭,危及机组安全运行时。
k) 发电机冒烟着火或氢气爆炸。
7.1.2 在汽轮机启动试运中,当发生下列异常之一时,应进行不破坏真空打闸紧急停机:
a) 主蒸汽或再热蒸汽压力或温度参数异常,超过制造厂的规定要求时。
b) 凝汽器真空下降,达到极限值,并且不能迅速恢复。
c) 油系统严重漏油,无法维持运行时。
d) 汽轮机高、中、低压汽缸相对膨胀超过限值时。
e) 发电机冷却水中断,断水沓间超过制造厂的规定。
f) 发电机漏水或氢系统故障。
g) 调节控制系统故障,无法维持运行。
h)主蒸汽管道、再热汽管道、给水管道破裂,无法维持机组运行时。
i) 炉跳机或电跳机连锁保护拒动。
7.1.3 汽轮机启动调试期间由于热控、电气保护整定值的不合理,保护逻辑的不合理或误动作引起跳闸事故的频繁出现时,要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制事实上有效的对策,防止重复发生。
7.2 汽轮机停机过程中异常处理
a) 在汽轮机停机过程中,由于设备缺陷迫使停机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汽轮机安全。
b) 在减负荷过程中,若调节控制系统部套卡涩应设法消除,必要时应立即打闸停同,连锁关闭主汽阀和各级抽汽逆止阀,不得先解列发电机,以防引起超速。
c) 当抽汽逆止阀卡涩或不能关严时,应关闭截止阀,防止蒸汽倒流入汽轮机造成超速。
d) 滑参数停机过程中,若主蒸汽、再热蒸汽参数失控或发生蒸汽带水,应立即停机。
7.3 汽轮机油系统失火
7.3.1 油系统失火处理
a) 当油系统着火,火势不能立即扑灭严重威胁设备安全时,应手按紧急停机按钮或手动脱扣紧急停机并破坏真空。
b) 确认高、中压主汽阀和调节汽阀关闭及给水泵汽轮机高、低压调节汽阀关闭。并立即停用EH油泵、启动润滑油泵。
c) 当火势威肋临近设备时应进行事故放油,但要保证在转子停止前润滑油不能中断,当火扑灭后,立即关闭事故油门。
d) 转子停止后,应立即停用润滑油泵,同时转子每15min间隔盘动180°。
e) 若遇高压部件和管道着火时,应用泡沫式或干粉式灭火器,不准使用黄砂和水灭火。
7.3.2 油系统着火预防
a) 油系统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水,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附近的热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应紧固完整,并包好铁皮。
b) 油系统管道法兰、阀门、轴承及液压调速系统部件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若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汽轮机下部蒸汽管道和阀门保温层。
c) 油系统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若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
d) 若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透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
e) 汽轮机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
7.4 汽轮机超速
7.4.1 汽轮机超速处理
a) 当调节控制系统控制不良、保护失灵或保护动作但主汽阀或调节汽阀卡涩不动作引起严重超速时,应立即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b) 确认高、中压主汽阀和调节汽阀及各级抽汽阀与逆止阀均关闭,汽轮机转速下降并启动润油油泵。
c) 检查高、低压旁路应动作正常。
d) 倾听汽轮机汽缸内部声音,记录惰走时间。
e) 对汽轮机组进行全面检查,并查明原因和缺陷消除后,才可重新启动。
f) 必须进行超速保护试验,合格后才可并网、带负荷。
7.4.2 汽轮机超速的预防
a) 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控制系统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
b) 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汽轮机启动和运行。
c) 汽轮机在无重要运行监视表计(转速表)或仪表显示不正确或失效时,严禁启动。
d) 润滑油和护燃活见鬼油质必须合格。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汽轮启动和运行。
f)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必须进静态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启运前调节系统工作正常。在调节部套卡涩或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启动。
g) 配备旁路的机组应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投入旁路系统。在汽轮机甩负荷 或事故状态下,旁路系统必须正常投运。
h) 抽汽止卡阀应严密且连锁动作可靠,并必须设置能快速并闭的抽汽隔截阀,以防止抽汽倒流引超速。
i) 汽轮机整套试运阶段应进行然了急保安器超速试验、主汽阀和调节汽阀严密性试验、阀门活动试验,各项试验都应符合设计要求。危急保安器的动作转速值应调在额定转速的109%~111%。
j) 汽轮机整套试运前应进行高、中压主汽阀和调节汽阀静态关闭时间测定及各级抽汽逆止阀的联动关闭试验,各项测试数值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k) 严防电液伺服阀(包括电液转换器)等部套卡涩、漏油。
7.5 s 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
7.5.1 汽轮机大轴弯曲的防止
a) 汽轮机启动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禁止启动:
1)大轴晃动、轴向位移、胀差、低油压和振运输 呆护等表计显示正确并正常投入;
2)大轴晃动值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
3)高压内、外缸上、下温差不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限值;
4)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蒸汽过热度不小于56℃,但最高温度不得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蒸汽过热度不小于56℃。
b) 启停过程的预防措施:
1)汽轮机启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应执行制造厂的有关规定,首次冷态启动前连续盘车时间就不少于24h。
2)汽轮机启动过程中因振动异常停机后,应立即回到盘车状态,并进行全面检查和认真分析。查明原因并消除缺陷后,确认汽轮机符合启动条件时,才能再次启动。
3)停机后应立即投入盘车,观察偏心度指示器监视转子的偏心度变化。
4)汽轮机热态启劝投轴封汽时,应确认盘车装置运行正常,并要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停机后凝汽器真空到零,方可停止轴封供汽。
5)供汽管道应充分暖管、疏水,严防水或冷汽进入汽轮机。
6)停机后应认真监视凝汽器水位、高压加热器水位和除氧器水位,防止汽轮机进水。
7)严格按照汽轮机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启动曲线和停机曲线进行启停。
7.5.2 汽轮机轴瓦烧损的预防
a) 汽轮机启动前辅助油泵应处于联动状态;停机前应进行辅助油泵的启动及连锁试验。
b)润滑油系统进行冷油器、辅助油泵、滤网切换操作时,应按操作卡顺序缓慢进行操作,并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严防切换操作过程中断油。
c) 在汽轮机启动、停机和试运中,应严密监视推力瓦、轴瓦金属温度和回油温度,当温度超过标准要求时,应按规程要求处理。
d) 在发生可能引起轴瓦损坏(如振动超限、瞬时断油等)的异常情况,应在确认轴瓦夫损坏之后,方可重新启动。
e) 在润滑油油质超标的情况下,禁上汽轮机启动。
f) 严禁汽轮发电机组在振动超限的情况下运行。
g) 在润滑油压低时应能正确、可靠地连锁启动交流、直流润滑油泵,严防联运过程中瞬间断油。
7.6 汽轮机甩负荷
a) 在汽轮机甩负荷后应确认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工作正常,各调节汽阀关闭,各抽汽阀关闭,各疏水阀打开,DEH甩负荷功能实现,OPC动作正常,本体汽缸通风阀开启,高、低压旁路自动控制正常,转速先上升(最高转速小于危急保安器动作值)后下降,逐渐趋于稳,否则应立即打闸停机。当危急保安器动作而主汽阀未关严时,应及时作其他紧急处理。
b) 润滑油压降低时立即启动辅助油泵。
c) 检查汽轮机轴承及推力轴承温度、振动、高压缸排汽温度、轴向位移、调节级金属温度、主蒸汽和再热蒸汽压力、排汽缸温度,并按运行规程调整和处理辅助设备和辅助机械的运行工况。
d) 必须查明汽轮机甩负荷发生的原因,在消除缺陷后,才能重新、并网、带负荷。
e) 有FCB功能的机组,在发生甩负荷后,除了检查上以条文内容外,还应检查发电机各运行参数和厂用电运行情况。
8 调试技术总结报告及技术(记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