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作是指电力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为保证企业生产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所
开展的诸如原始记录、设备台帐、规程制度、技术资料和档案、定期试验、缺陷管理等一系列基础性的管理工作,通常这些工作是依靠基层组织即班组未完成的。
主要的基础工作有:
(-)原始记录的管理
电力生产企业的原始记录一般包括操作记录、运行记录、设备缺陷记录、开关分合闸记录、继电保护记录、检修记录等。
操作记录由操作人、监护人或有权受令人填写,操作记录的填写内容包括发令人和受
令人姓名、命令编号和内容、受令时间以及操作的具体项目、内容和时间,电气设备和重要热力设备的操作要执行操作票和操作监护制度。
运行记录由值班长记录,在交接班之前应填写完毕,填写内容包括系统情况,设备投运、备用、停运情况,设备检修、安全措施布置情况,保护、自动装置及仪表运行情况,事故处理情况,异常和缺陷情况,调度和上级有关运行的通知和指示,受理工作票的份数、内容,有权发令人口头命令指示等等。
设备缺陷记录由设备缺陷发现人或设备专责人填写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或班组进行处理,填写内容包括缺陷内容、发现人、发现时间,缺陷分类、通知处理缺陷的部门和责任人,消除缺陷的时间、消除人、验收人及专责人,末消除的缺陷应及时上报说明原因、填写上报时间、单位、上报人姓名等等。
开关分合闸记录由运行操作人或监护人填写,填写内容包括开关事故跳闸、限电、改变运行方式、试运等分闸次数,历年累积数,上次大修时间等等。
继电保护记录由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填写,并应及时向运行值班人员交代清楚,填写内容包括试验人员在继电保护装置上的工作项目或内容,定值整定情况或接线变更情况,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情况等等。
检修记录由检修人员填写,填写内容包括检修设备的名称、检修性质、内容、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处理结果、遗留问题、调试和测试参数、设备检修人、令责人、检修负责人、验收人等等。
根据各电力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不同需要,还有诸如安全记录、运行分析记录、节能分析记录等许多各式各样的原始记录,这些原始记录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电力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和设备的状况,是电力生产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二)设备台帐管理
设备台帐是设备全过程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设备台帐应齐全,记录应完整,字迹应清晰。设备台帐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设备规范型号、制造厂家、出厂年月、投产日期、主要技术参数和备品储备定额,重要设备还应包括设备制造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原因分析、处理方法和过程,设备历次检修的日期、内容、检修性质、检修前后设备的状况、测试数据、检修中消除的缺陷、设备的局部变更或更新、检修后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检修中消耗的材料和工时以及工作负责人、验收评价和验收入等等。
设备台帐是设备金寿命周期健康状况的完整记录,是发电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三)规程制度管理
规程制度是以文字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所作出的规定,是企业员工必须遵循的工作规范和准则。现代电力企业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一致、纪律严明的有机体。为保证电力生产企业有效地组织生产,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技术装备、人与物质资源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科学管理制度,以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我国电力生产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生产实践,已总结和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程制度体系,如电力生产企业的“三项规程”、“十项制度”等,这些规程制度为建立
电力生产秩序提供了基本保证。
“三项规程”指: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十项制度”指:岗位责任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检修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技术培训制度、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技术档案与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管理制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如可靠性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和网络技术管理等等,管理制度正朝着科学性、先进性的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
设备技术档案是记述和反映电力生产企业基本建设、生产技术、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并按一定的归档制度作为真实历史记录集中保管起来的设备技术文件材料,它包括图纸、照片、报表、文字材料等,如制造厂提供的成套安装图、施工图及设备说明书,运行操作系统图,各种设计计算书,安装、大修、运行、事故、各种试验的原始记录等等。设备技术资料指根据本企业技术档案复制的、供本企业内部参考和对外交流或从外部收集的供本企业参考的有关设备资料,如各种技术档案的副本、收集的外单位技术图纸资料文字说明书、各种设计手册、技术资料汇编、专题总结等等。
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应严格按国家、主管部门及企业的有关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的要求,由企业档案部门集中进行管理。科技档案的管理制度和标准一般包括设备技术档案的归档原则、各部门技术文件的形成要求、归档范围、归档办法及要求、归档时间、分类与密级划分、保管年限等内容。
(五)三项措施计划
三项措施计划指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是电力企业为保证安全高效发供电、全面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组织方法方面所采取的改进措施工作计划。技术组织措施一般包括反事故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生产技术培训措施、提高设备可靠性和利用率措施、改进技术经济指标及节能措施、提高设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措施、消除设备缺陷和薄弱环节的措施、技术革新及更新改造措施、环保措施、采用现代化管理措施等等。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编制内容有措施分类、措施名称、所需的主要材料和人力、所需费用、经费来源、完成日期、负责执行人、预期效果等。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一般依据企业技改规划、生产中急需
解决的问题、合理化建议、科研成果的应用以及上级部门指示要求制订。
反事故措施计划是电力企业为消除本企业可能发生事故的因素和隐患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工作计划。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的依据主要包括日常生产中所发现的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不符合法规要求的事故隐患、尚未完成的事故防范对策、可借鉴的其他企业反事故经验教训以及上级部门的指示命令等等。
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是电力企业为保障企业员工在实际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订的设备改进和更新措施工作计划。编制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依据主要包括政府及电力行业颁布的劳动保护法规、日常生产中发现的影响企业员工身心健康的问题等等。